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开展了连城邱家山国有林场引种凹叶厚朴栽培材药两用林示范基地中凹叶厚朴生长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闽西地区海拔800~1 300 m的气候条件适宜凹叶厚朴生长,海拔800 m以上引种栽培,不同海拔的凹叶厚朴平均树高、平均胸径有显著差异,坡位对其生长影响很大,平均树高、平均胸径与海拔高度成反比,凹叶厚朴在山坡下部生长较好;立地好的地块对凹叶厚朴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都非常有利;不同造林密度对凹叶厚朴生长有显著影响,二十三年生凹叶厚朴以造林密度1 110株/hm~2较好,平均树高达12.0 m,平均胸径达15 cm,蓄积量达105.6 m~3/hm~2,生长量指标达到福建省阔叶树Ⅱ类林分丰产指标。  相似文献   

2.
凹叶厚朴材药两用林定向培育的立地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凹叶厚朴人工林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厚朴为喜温暖、湿润和肥沃树种,对土壤条件的要求比较高,坡位、坡向对厚朴生长的影响均较大,在山坡下部、阳坡生长较好;海拔高度对厚朴生长的影响效应小于坡位、坡向、坡度,且立地因子与厚朴生长之间具有密切的线性关系.结合不同厚朴试验林的土壤调查数据,建立了福建闽中山地厚朴人工林立地类型表,并认为Ⅲ类立地不适宜培育厚朴材药两用林,厚朴材药两用林培育应选择Ⅱ类以上的立地.  相似文献   

3.
凹叶厚朴材药两用林栽培试验及经营管理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凹叶厚朴材药两用的特点,开展凹叶厚朴立地条件选择、密度控制、混交造林、生长收获模型、丛干数管理、木材材性等系统研究,形成凹叶厚朴材药两用林优化培育模式,为今后大面积营造凹叶厚朴材药两用林提供一整套较为系统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凹叶厚朴材药两用林混交造林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24年生凹叶厚朴不同混交林的试验,结果表明:(1)凹叶厚朴作为杉木、马尾松的伴生树种,采用行带混交或插花方式较好,24年生杉木、凹叶厚朴混交林中凹叶厚朴树高、胸径分别比对照提高8.1和4.4;(2)作为主要树种,采用行带混交或带状混交为宜,种间关系比较协调;(3)与杉木、湿地松行间混交效果不理想;(4)凹叶厚朴、马尾松混交林明显增加枯落物、改善土壤水分物理性状和土壤化学性质.选择合适的树种和混交方式是成功培育凹叶厚朴材药两用林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陈赵良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9):128-130,145
凹叶厚朴与杉木、马尾松的不同混交比例、不同立地质量等级的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混交比例,对凹叶厚朴、杉木、马尾松的胸径和树高生长,以及凹叶厚朴的树皮率都有极显著影响。马尾松是凹叶厚朴优良的伴生树种,种间关系良好。凹叶厚朴、马尾松的混交比例以5马5朴较为合理。杉木与凹叶厚朴混交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6.
凹叶厚朴材药两用林定向培育的密度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密度对凹叶厚朴人工林生长、干材和树皮生物量的影响规律,试验得出凹叶厚朴在 、 类地的造林密度以2500株·hm-2左右为宜.依据不同密度控制方式对林分生长、成材过程、径级结构、出材量和树皮产量的影响程度,认为定向培育凹叶厚朴材药两用林,于12~15a间伐1~2次,目标树保留密度以1505株·hm-2左右较为适宜.以利于改善凹叶厚朴林分结构、促进干材和树皮的合理发育、有效地提高凹叶厚朴人工林的出材量和生产力.  相似文献   

7.
2012年在福建明溪县胡坊镇选取4种厚朴林分进行调查,对平均木采用树干解析法取样,对凹叶厚朴与杉木、绿竹和油茶混交及其纯林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凹叶厚朴混交林胸径连年生长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第3年)比纯林早1 a,树高连年生长量(第2年)早3 a,材积连年生长量(第8~9年)早3 a,在前10 a混交林的胸径、树高、材积平均生长量(平均值分别约为1.23 cm、1.42 m、0.0037 m3)始终比纯林(分别约为0.81 cm、1.00 m、0.0027 m3)大;且3种混交林直径、树高和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一致,但数值存在差异:厚杉>厚竹>厚油混交林,说明凹叶厚朴与杉木混交能很好地促进凹叶厚朴的生长,混交效果最好,其次为凹叶厚朴绿竹混交林,再次为凹叶厚朴油茶混交林,最差的为凹叶厚朴纯林。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引种在不同立地指数下亚美马褂木的生长规律及其林分生长差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种立地指数下的林木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生长变化趋势基本相似,13年生的材积生长量还未达到数量成熟。3种立地指数中以立地指数为16的林分光合作用叶面积最大,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蓄积量表现为显著最大,林分生长效应最优,达到福建省阔叶树速生丰产林的培育标准;立地指数14、12的林分生长量水平只达到福建省阔叶树一般用材林标准。  相似文献   

9.
在帽儿山地区引种栽培的12年生脂松试验林中,设立上、中、下坡位3种常规尺度立地类型及设立凹地、凸地、伐桩附近、平缓坡地(对照)4种微立地类型,研究立地、微立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变化对脂松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立地、微立地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有显著影响(p0.05),土壤含水量从大到小依次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凹地、伐桩、对照、凸地。2上坡位脂松生长最好,胸径(5.7 cm)分别比中、下坡位高11.8%(p0.05)和29.6%(p0.05);树高(4.3 m)分别比中、下坡位高3.1%(p0.05)和14.5%(p0.05)。3与对照相比,凸地有利于脂松生长,凹地和伐桩对脂松生长产生负影响。凸型微立地上,脂松胸径、树高略高于对照(p0.05);而凹型微立地上胸径、树高分别比对照低40.5%(p0.05)和24.9%(p0.05);伐桩附近微立地上,脂松胸径、树高略低于对照(p0.05)。含水量过高不利于脂松的生长,脂松造林应选择排水良好的上、中坡位;种植点的配置上,应避开容易产生季节性积水的凹地。  相似文献   

10.
鲁东南引种火炬松人工林生长特性与材性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我国鲁东南引种栽培火炬松18年生人工林生长、材性的变化规律.18年生林分树高为8.2m,胸径为15.38 cm,单株材积均值约为0.05577 m3.树高和胸径的速生期分别为2~5 a、1~9 a,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曲线的交叉点估测在20~25 a后,其数量成熟龄有待进一步确定.基本密度的径向变化由髓心处...  相似文献   

11.
景宁县凹叶厚朴栽培与管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凹叶厚朴是经济价值很高的木兰科药、材两用植物。发展前景广阔。介绍了景宁县凹叶厚朴栽培与管理技术,包括采种与处理、播种育苗、造林、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方面内容,对于景宁县发展凹叶厚朴生产,提高林农收入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不同立地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家系的生长差异研究,了解杉木家系生长性状与立地的互作效应,选出生长快、稳定性好和适应性强的杉木家系进行推广。用营造在浙江余杭长乐林场和开化县林场的3年生杉木家系(21个家系,1个对照)区试验林,开展了不同立地杉木家系生长性状的差异、互作效应和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杉木家系树高和胸径2个生长性状在不同立地以及同一立地不同区组间表现出极显著性差异;余杭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采伐迹地)3年生杉木家系的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树高为3.21 m,胸径为4.31 cm)比开化点(杉木林采伐迹地,树高为2.33 m,胸径为2.31 cm)分别高出37.77%和86.58%。树高性状在家系间差异极显著(P < 0.01),胸径性状在家系与地点间存在极显著的交互效应(P < 0.01)。通过树高和胸径2个生长性状的速生性、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评价,选出在两地幼林期表现良好的杉木家系7个,它们可在两地及相似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滇杨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四川省美姑县滇杨树高、胸径、材积生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滇杨有较强的生长适应性,25年生树高为29.56 m,胸径为49.4 cm,材积为2.243 5 m3;滇杨造林初期生长相对较缓慢,在10年生时树高和胸径连年生长量到达峰值,之后开始下降但仍保持较高的年生长量;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随着树龄的增大而呈持续增长趋势,25年生时,仍维持较快的增长速度;Logistic曲线对滇杨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动态有较好的拟合效果.  相似文献   

14.
采用树干解析法,研究广西平果县海明林场23年生大叶栎人工纯林生长规律。结果表明:23年生大叶栎人工林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分别为19.4 cm、20.4 m、0.3261 m3。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速生期分别为2~8、6~11、6~23年,材积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曲线在23年时仍没有相交,说明23年生大叶栎人工林材积生长还未达到数量成熟龄。大叶栎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方程分别为D=1.713 3T-0.050 6T2+0.000 7T2-1.942 2、H=1.925 7T-0.039 8T2-2.489 0、V=-0.010 4T-0.002 4T2-4.084 8e-0.005T2+0.012 7。通过拟合方程推算,大叶栎材积将于第24年达到数量成熟。  相似文献   

15.
23年生大叶栎人工林的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树干解析法,研究广西平果县海明林场23年生大叶栎人工纯林生长规律.结果表明:23年生大叶栎人工林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分别为19.4 cm、20.4m、0.3261 m3.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速生期分别为2~8、6~11、6~23年,材积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曲线在23年时仍没有相交,说明23年生大叶栎人工林材积生长还未达到数量成熟龄.大叶栎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方程分别为D=1.7133T-0.0506T2+0.0007T3-1.9422、H=1.9257 T-0.0398T-2.4890、V=-0.0104T-0.0024T2-4.0848e-0.005T3+0.0127.通过拟合方程推算,大叶栎材积将于第24年达到数量成熟.  相似文献   

16.
西南桦不同海拔造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海拔对6年生西南桦树高、胸径、材积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海拔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从高到低排序均为630 m、750 m、500 m、950 m、400m、1 250 m、1 450 m,其中海拔630~950 m比400m和1 250~1 450 m平均树高高18%以上,平均胸径大34%以上,...  相似文献   

17.
采用标准木调查法,对鲁西平原4种造林配置(株行距2 m×3 m、2 m×4 m、2 m×5 m和2 m×6 m)5年生杨树试验林的生长和地上生物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林配置对5年生杨树单株胸径和地上生物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单株树高影响不显著;单株胸径、树高、冠幅和单株地上生物量总体随造林株行距减小而减小;胸径、树高与树干、枝、叶生物量间均为正相关关系;利用方程y=-0.400 6x2+16.671x-104.12可较好拟合单株地上生物量与单株胸径的关系。以获取单位面积最大地上生物量为目标,株行距2 m×3 m适用于鲁西平原杨树人工林造林。  相似文献   

18.
影响山西北部樟子松中幼林生长原因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西北部从内蒙古红花尔基引种栽培沙地樟子松始于 2 0世纪 6 0年代中期 ,1984年通过山西省科学技术委员会成果鉴定 ,此后便大规模造林。目前樟子松人工林面积已达 1 0 3万hm2 ,且有 2 15hm2 林龄在 2 0年左右 ,调查表明 :樟子松中幼龄林 (19~ 2 2y) ,树高和直径生长量随立地类型、经营密度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2 2y生樟子松林平均树高 6 5m ,平均胸径 9 0 ,明显优于当地乡土树种油松。  相似文献   

19.
凹叶厚朴树皮产量预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实测61株凹叶厚朴样木胸径、树高和树皮产量,对凹叶厚朴树皮产量预测模型进行研究,采用改进单纯形法建立树皮产量数学模型,并对不同数学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改进单纯形法优化得到的模型y=O.9438643 0.02407896D^2.040018H^0.3646304,y=O.06606968D^2.059642的相关系数最大,分别为O.9623和O.9583,可用于凹叶厚朴树皮产量预测;胸径因子对凹叶厚朴树皮产量预测比树高因子更有效。  相似文献   

20.
不同海拔高度对厚朴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松潘县白羊乡不同海拔高度,通过对厚朴各部分的生长量调查研究,分析了海拔高度对厚朴胸径、树高、枝下高和冠幅生长的影响。发现海拔高度对厚朴的冠幅影响最为明显,其次是对枝下高和树高的影响,对胸径几乎没有影响。这对厚朴的引种、栽培和相关研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