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8 毫秒
1.
沉积物中微生物量与有机碳形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富营养化类型不同的乌梁素海和岱海为对象,根据水域面积及生态类型进行采样及分析测试,开展了湖泊沉积物中微生物量与有机碳形态的相关性研究,对比分析了2个湖泊沉积物微生物量的分布特征及其差异性,初步探讨了2个湖泊沉积物微生物量与含水率、pH及有机碳各形态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中微生物量介于5.59×108~32.46×108个·g-1dw,平均16.36×108个·g-1dw;岱海表层沉积物微生物量介于4.76×108~43.66×108个·g-1dw,平均25.04×108个·g-1dw;乌梁索海微生物量的高值区位于湖区东南部,岱海微生物量的高值区位于湖心区;2个湖泊沉积物柱芯中的微生物量均随深度增加而减少,沉积物微生物量与含水率、总氮和活性有机碳呈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棕榈酸处理对茄子根际微生物种群结构、微生物生理功能性类群和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棕榈酸降低了茄子根际土壤中真菌的数量及其组成比例,组成比例最低降至0.001%;增加了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及其组成比例,组成比例最高分别增至98%和4.31%;经棕榈酸处理的茄子植株根际微生物几种生理功能性类群显著高于清水对照,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固氮菌、纤维素分解菌最高分别增至375375.01×105cfu·g-1、2.5×105cfu·g-1、109.2×105cfu·g-1和0.78×105cfu·g-1;极显著地增加了茄子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微生物量磷,最高分别增至7.6μg·g-1、12.61 μg·g-1 和14.25μg·g-1.棕榈酸增加了茄子植株的株高和茎粗,最高分别增至23.28cm和0.9cm,大体表现出随浓度增加而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堆肥作为微生物菌剂载体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以自然风干的堆肥为载体,吸附3株功能芽胞细菌液体菌剂制成不同生物肥料,通过不同时间取样比较堆肥、有机无机肥和生物有机肥以及生物复混肥中功能芽胞细菌和普通微生物数量以及pH等指标变化,探讨堆肥作为载体生产生物肥料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自然风干的堆肥与蛭石比较,吸附液体微生物菌剂后无论外观、手感还是功能芽胞细菌死亡率,差异均不大.含水量小于15%堆肥吸附液体菌剂比例为6%比较合适,吸附比例高时,生物肥料含水量和pH较高,影响保存效果.生物有机肥和生物复混肥保存6个月时,3株功能芽胞细菌总数分别为0.59×108 CFU·g-1和0.38×108 CFU·g-1,依然可达到农业行业标准要求.生物有机肥中功能芽胞细菌数量最高,生物复混肥集合了三大肥料优点,堆肥中普通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最高.完全腐熟的堆肥经过自然风干后可作为微生物菌剂载体.  相似文献   

4.
研究岩溶区土壤有机碳与微生物区系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认识有机碳的积累机制。以丫吉岩溶试验场这一典型岩溶生态系统的洼地、坡地与垭口三种岩溶形态为研究样点,分别采集0~10、10~20 cm与20~30 cm土壤样本,采用浓硫酸-重铬酸钾外加热法测定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获取微生物区系数量,采用比色法分析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剖面深度加深,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显著下降,在0~10 cm,洼地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为40.10 g·kg-1,显著高于垭口的38.28 g·kg-1和坡地的24.42 g·kg-1;洼地土壤剖面从上至下细菌数量分别为3.26×106、2.73×106CFU·g-1和1.15×106CFU·g-1,均显著高于垭口和坡地;洼地土壤0~10 cm的脲酶活性为1.92 mg·(g·24 h)-1,显著高于垭口和坡地的1.12 mg·(g·24 h)-1和0.77 mg·(g·24 h)-1;碱性磷酸酶活性在洼地土壤剖面均显著高于垭口和洼地剖面。统计分析显示,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与有机碳之间的关系在剖面上的表现并不一致,细菌数量、脲酶活性、归一化的微生物数量和归一化的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均呈显著正相关。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岩溶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积累下,土壤细菌数量、总微生物数量与总土壤酶活性相应提高。细菌数量、归一化的微生物数量与归一化的酶活性可以作为岩溶区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指示指标。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碳材料对产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揭示不同的阳极碳材料对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产电性能的影响,以最大功率,阳极电势和内阻作为评价指标,比较了碳纸、碳毡和碳纤维布3种阳极材料的表面积、厚度和密度对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以盐桥连接的微生物燃料电池以碳材料作为阳极有较好的产电性能,在同等试验条件下,碳纤维布产生的电压峰值最高,为700 mV,且其内阻最小,变化稳定。以密度分别为20、55、200 g.m-2的3种材料碳纸、碳毡、碳纤维布作阳极,产生的最大电功率分别为9.36、12.40和37.09 mW,说明阳极碳材料的密度越大产生最大电功率也就越大。  相似文献   

6.
不同培肥方式对菜田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求不同培肥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的影响,对沈阳农业大学蔬菜长期定位施肥土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肥和低浓度氮肥配施处理可显著增加土壤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土壤真菌数量为1.12×105个·g-1干土,土壤细菌数量为3.41×107个·g-1干土,土壤放线菌数量为2.44×106个·g-1干土;提高土壤真菌的多样性(1.8778)和均匀度(0.8497).单施高浓度氮肥显著降低土壤真菌(8.99×104个·g-1干土)、细菌(5.91×106个·g-1干土)和放线菌(6.72×105个·g-1干土)的数量,真菌群落的多样性(0.6772)和均匀性(0.4273)也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不同施肥处理下灰枣根际微生物数量,了解节约化栽培管理对灰枣根际微生物的影响,从微生物的变化情况角度探讨灰枣生长.[方法]采用根际微生物多样性调查,平板稀释计数法和Duncan方差差异显著性分析法.[结果]处理13中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以细菌居优势(18.14×105 CFU/g)放线菌次之(26.44×104 CFU/g)真菌最少(2.47×104 CFU/g),对应的处理13,枣树的产量也是最高的;施用80;的NPK+ (30 g)PGPR菌肥的时候,在枣树的不同生育期,细菌、真菌、放线菌的含量均高于其它处理.[结论]“3414”14个肥力处理中,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枣树根际土壤微生物各生物类群数量差异显著(P<0.05),PGPR菌肥在相应的化肥投入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特性.  相似文献   

8.
根据定位观测数据,对海南文昌滨海台地3种典型森林(椰子林、相思林和木麻黄林)土壤微生物的数量特征及其与土壤因子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滨海台地3种森林类型中,微生物总量表现为椰子林相思林木麻黄林;细菌数量以椰子林土壤最高(3 144.67×10~4 CFU·g~(-1)),分别为相思林、木麻黄林的1.99倍和2.56倍;真菌数量以相思林最高(46.12×10~4 CFU·g~(-1)),分别为椰子林、木麻黄林的2.61和1.37倍;放线菌数量以椰子林最高(413.84×10~4 CFU·g~(-1)),分别为相思林、木麻黄林的3.32和1.42倍。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三大类群数量,以细菌所占比例最大,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小。除椰子林真菌数量外,3种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与土层深度呈线性负相关。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椰子林中,土壤全氮和有机碳是影响微生物数量的主要土壤因子;相思林中,全氮和pH值是影响微生物数量的主要因子;木麻黄林中,全氮和全磷是影响微生物数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微生物活菌发酵饲料对育肥猪肠道相关菌群分布的影响,以"杜×长×大"育肥猪(29±1)kg为试材,试验组用微生物活菌发酵饲料饲喂,对照1组和对照2组用市售的两种全价颗粒饲料饲喂。采用梯度稀释平板菌落计数法对育肥猪肠道各区段相关菌群进行分离、培养和计数。结果表明,芽孢菌的最佳定殖区段为小肠3段(回肠)处,试验组芽孢菌菌落总数为(8.8×105±0.09×105)CFU·m L-1,与对照1组(5.70×105±0.32×105)CFU·m L-1相比增加了54.39﹪(P0.05),与对照2组(8.40×104±0.33×104)CFU·m L-1相比增加了947.62﹪(P0.05);乳酸菌的最佳定殖区段为盲肠,试验组乳酸菌菌落总数为(3.90×105±0.14×105)CFU·m L-1,与对照1组(1.06×105±0.22×105)CFU·m L-1相比增加了267.92%(P0.05),与对照2组(4.10×104±0.55×104)CFU·m L-1相比增加了851.22﹪(P0.05);酵母菌的最佳定殖区段为小肠2段(空肠)处,试验组酵母菌菌落总数为(1.13×105±0.10×105)CFU·m L-1,与对照1组(9.10×104±0.21×104)CFU·m L-1相比增加了24.18﹪(P0.05),与对照2组(2.31×104±0.09×104)CFU·m L-1相比增加了389.18﹪(P0.05)。由此可见,微生物活菌发酵猪饲料能有效影响育肥猪肠道菌群,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0.
不同基质配比对草莓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丰香草莓作为试验材料,研究草炭、珍珠岩、蛭石3种基质不同配比对草莓根际微生物的影响,配比分别为T1处理组(草炭∶珍珠岩∶蛭石=3∶1∶1)、T2处理组(草炭∶珍珠岩=2∶1)、T3处理组(草炭∶蛭石∶珍珠岩=2∶1∶1),对照处理组为未加任何基质的土壤。结果表明,不同基质配比对草莓根际微生物有明显的影响,3种处理均能提高草莓根际微生物数量,T1处理组微生物最为丰富,细菌、放线菌、真菌含量分别为:4.62×107CFU/g、3.36×106CFU/g、5.83×104CFU/g,其总菌落数比对照增加3.3倍。  相似文献   

11.
如果将经学研究纳入到现在的中国哲学学科的研究中来,尤其是让经学中的相关“义理”内容也进入到中国哲学史的范围,其实这些并不是真正的问题。而真正的问题只在于,如果我们对于经学与哲学的关系没有一种更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对于这二者之间的“疆界”和本质区别不清楚的话,让经学进入哲学的实质还会只是用经学去扩充了中国哲学史的“史料”范围而已。  相似文献   

12.
牟润孙博通经史,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可惜学界重其史学而略其经学。他不仅对《论语》、《大学》、《公羊传》等经书的文句与义意有独到的解说,也对汉魏以来的经学变迁作了别致的探讨,各种具体研究成果引人瞩目,但最值得指出的是,他根据经史同源的原理,作出“经学皆史学”的论断,再反思两汉以来经史分合的利弊得失,提出“经史合一的史学”说,堪称晚年定论。牟润孙在其学术臻于精熟之际,针对现代中国经学消亡、史学西化,力矫时弊,从经学史的苦心探求中,彰明中国古代经史合一的优良传统,期望恢复“经史合一的史学”,融经学入史学,为中国现代史学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3.
曹元弼先生近世鸿儒,博通经传,《诗》《礼》传家,而天性纯笃,孝弟力行,经师人师,足为后世士人矜式。其经义礼教,一出悲天悯人,爱人之德,表为学说,乃至经纶人道,所谓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者,洵之谓也。其主持两湖书院,讲经授业,必承师法,实事求是,所编《经学文钞》十七卷,虽成书于颠沛流离之际,天下多事之秋,而精心编撰,体例完整,系统分明,无异经学总集,乃经义之学之巨薮,可谓不凡。其中论《礼》者凡三卷,总归会通,起敬起孝,礼之为教,本出天衷。此中华经学与礼教之精义,具见此钞。故虽见弃百年,苟圣人横空而出,必能再显此钞之辉煌者也。自今以后,修齐治平者,必有所取焉。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近代经学史上,王闿运的经学研究自成体系,独树一帜,是晚清学术嬗变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他提出"经学以自治,史学以应世"的观点,强调通经致用,并指出诸经所言皆是礼,以礼治人必须先自治。五经之中,王闿运独崇《春秋》,认为致用之道在《春秋》,其思想的重点在于礼与乐盛,修文德,崇礼让,尚义轻利,邦国和谐,这与我们所认知的晚清公羊学家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创新工具是中国传统中兽医学科技发展的核心,对其进行系统梳理和应用研究能够为现代中兽医的发展提供创新思路。笔者通过对中国传统中兽医形成和发展历史的梳理,对工具的创新演变及其对学科发展的推动作用进行了挖掘与分析,并探讨了历史成就对现代中兽医发展的启示。结果表明,作为中间杠杆,创新工具有力的撬动了传统中兽医发展的历史跃迁,其中蕴含的创新思想对现代中兽医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通过对中国传统中兽医工具创新历史的梳理和研究,彰显了中国中兽医独特的智慧和创造力,深刻揭示了创新方法在科学进步中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6.
"他者"是现代西方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女性主义的一个中心概念。从西方的"他者"概念出发来探讨传统儒家女性观中的"他者"意蕴,直面女性主义的挑战,是促进儒家女性观创造性转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胡适的哲学史观构成了中国现代哲学史观演变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明确地界定了哲学史的含义、对象和目的;(二)在哲学的起源上坚持杜威的“问题说”;(三)在哲学的发展根据上坚持多元的因果观;(四)把哲学方法看作哲学史的中心问题和内的线索;(五)对中国哲学的传统进行现代审视,尝试对中西哲学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8.
李新  张磊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02-404
中国是个具有5 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自秦汉以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但15世纪以后中国科技发展速度逐渐缓慢,使中国的科技领先优势成为历史。而西欧国家的科技发生了飞跃式的发展,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展开,使人类步入工业化时代。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曾经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随着时代的推移,到近代以德为重、重农思想、小农经济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逐渐凸现出来,逐渐成为科技发展的阻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耕文化与园林艺术风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耕环境、农耕生活、农耕思维、农耕科技等角度审视中国古典园林风格的形成与发展,认为中国古代园林是农耕文化的浓缩、再现和升华。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的基因早已深深扎根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并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思想和价值观念。儒家文化对我国公共管理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在现代公共管理中,应汲取儒家文化之精华,去其糟粕,让儒家文化与现代公共管理理念相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