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8 毫秒
1.
试验旨在分析乌珠穆沁草原饲养的黑安格斯牛肌肉氨基酸组成及其营养价值,为该品种的饲养、杂交繁育及肉品质评价提供基础数据。采集7头体重为500 kg±38 kg黑安格斯肉牛的里脊、臀肉、肩肉、眼肉、上脑、胸肉和米龙等部位肉样,测定其氨基酸含量与组成,并用FAO/WHO氨基酸模式进行营养价值分析。结果显示样品中水分平均含量68.73%,低于国家标准;粗脂肪平均含量为30.56%。并检测出17种氨基酸,鲜味、甜味和苦味氨基酸含量丰富,其与总氨基酸(TAA)含量的比值分别为25.8%、32.7%和41.6%。必需氨基酸(EAA)含量、EAA/TAA、EAA/NEAA及EAA评分均超过FAO/WHO氨基酸模式。在所有测定样品中,眼肉、里脊和上脑氨基酸含量较高,氨基酸组成丰富。综上所述,乌珠穆沁草原饲养的黑安格斯牛肉氨基酸组成丰富,含量较高,能够满足人体营养需要,属于优质蛋白质。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蜀宣花牛无角新类群胴体不同部位肌内脂肪酸组分和结构情况,选择10头体重为324.79 kg±43.51 kg的7~8月龄健康无角公犊牛作为试验动物开展育肥试验,试验期300 d,屠宰后45 min内采集里脊、外脊、眼肉、上脑、辣椒条、米龙、大黄瓜条、小黄瓜条、臀肉、牛霖、胸肉、腹肉和腱子肉共13个部位的组织样本,...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比较不同品种肉牛的产肉性能、牛肉营养品质及风味物质的差异。试验选取6月龄健康西杂牛、犏牛和宣汉黄牛去势公牛各6头,平均体重分别为(616.67±9.50)kg、(457.01±15.73)kg、(462.67±12.57)kg。所有试验牛均在相同饲养条件下人工育肥至30月龄。结果表明:1)西杂牛的胴体长、胴体深、胴体胸深、后腿长、后退宽和后腿围均显著高于犏牛和宣汉黄牛(P<0.05),西杂牛的腰部肉厚、肋部肉厚和大腿肉厚显著高于犏牛(P<0.05)。2)西杂牛的金钱展、前腱子、上脑、外脊、里脊、大黄瓜条、小黄瓜条、霖肉和臀肉的产量都显著高于犏牛和宣汉黄牛(P<0.05)。犏牛的辣椒条和眼肉产量占胴体重比显著高于西杂牛(P<0.05),宣汉黄牛的上脑、眼肉和外脊产量占胴体重比显著高于西杂牛(P<0.05)。3)西杂牛背最长肌中钙、磷、钠、钾和镁含量均显著高于犏牛和宣汉黄牛(P<0.05)。4)犏牛背最长肌中的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以及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均显著高于西杂牛和宣汉黄牛(P<0.05),犏牛背最长肌中的鲜味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西杂牛(P<0.05),犏牛的背最长肌氨基酸评分也要优于西杂牛和宣汉黄牛。5)犏牛背最长肌中的谷氨酸钠含量显著高于西杂牛(P<0.05),犏牛背最长肌中硫胺素和肌苷含量均显著高于宣汉黄牛和西杂牛(P<0.05)。综上所述,西杂牛的产肉性能和肉中矿物质含量要高于犏牛和宣汉黄牛,犏牛肉的氨基酸组成和评分以及风物物质含量要优于西杂牛和宣汉黄牛。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贵州关岭黄牛不同部位肌肉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差异,试验选取20头24~28月龄贵州关岭黄牛为试验对象,屠宰后采集眼肌肉、上脑、牛腩、脊肋排、里脊、臀肉测定pH值、滴水损失率、剪切力、肉色[亮度(L*)值、红色(a*)值、黄色(b*)值]及水分、脂肪、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关岭黄牛肉样pH值均小于7,呈酸性;滴水损失率大小表现为臀肉>上脑>眼肌肉>牛腩>里脊>脊肋排;臀肉剪切力显著高于其他部位(P<0.05),上脑剪切力最低;牛腩的L*值、a*值和b*值最优;眼肌肉、上脑、臀肉中水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牛腩、脊肋排和里脊(P<0.05);臀肉中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部位(P<0.05),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他部位(P<0.05);脊肋排中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脂肪含量相对较高;各部位共检出16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7种;谷氨酸含量最高,赖氨酸、天冬氨酸、精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延边黄牛不同部位牛肉营养成分、重金属及抗生素残留、风味物质含量的影响。【方法】选用100头健康且体重相近的27月龄延边黄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5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预试期10 d,正试期90 d。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择10头牛进行屠宰,取胸肉、眼肉、西冷、上脑和里脊5个部位肌肉样,测定牛肉中常规营养成分、剪切力、肉色、氨基酸、脂肪酸、重金属、抗生素、风味物质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牛肉常规营养成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钙和磷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可以增加牛肉中总氨基酸含量及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和苦味氨基酸的总含量,并提高牛肉中棕榈油酸和亚麻酸含量,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组延边黄牛胸肉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眼肉和里脊部位的红度值显著提高(P<0.05),西冷、眼肉和胸肉中氮氧化合物和无机硫化物类等芳香化合物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牛肉中均未检测到重金属和抗生素残留。【...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早期断奶对藏西北绒山羊背最长肌中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18只健康羔羊按照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28日龄(D28)实施早期断奶,对照组在60日龄(D60)自然断奶,羔羊断奶后饲喂相同的代乳料至75日龄;从两组随机选取5只羔羊进行屠宰采样,对其背最长肌中氨基酸和脂肪酸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在藏西北绒山羊背最长肌中检测出17种氨基酸,包括赖氨酸、亮氨酸等7种必需氨基酸,天冬氨酸、精氨酸等10种非必需氨基酸。两组断奶羔羊肉中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28日龄断奶组羔羊肉中EAA/TAA、EAA/NEAA比值显著(P<0.05)高于60日龄断奶羔羊。共检测出29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和油酸含量最高,早期断奶对羔羊肉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以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 藏西北绒山羊羔羊肉中所含氨基酸和脂肪酸种类多、含量丰富,实施早期断奶、及早补充颗粒料对肉中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无影响,且可提高EAA/TAA、EAA/NEAA比值,使其更符合FAO/WHO氨基酸评分模式;该试验可为藏西北绒山羊羔羊实施早期断奶、提高母羊的繁殖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部位西门塔尔牛肉原料肉的理化品质,评价烤制加工后的食用品质和感官品质。[方法]选取体重为550 kg左右的西门塔尔肉牛10头,屠宰分割后取不同部位牛肉(里脊、外脊、前腿、后腿、眼肉、米龙)。4 ℃排酸72 h后,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不同部位牛肉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水分含量、pH值以及色泽指标,并对大理石花纹等级进行评分;220 ℃烤制10 min后,对不同部位牛肉进行剪切力和加工损失率测定,并对感官品质指标进行评价。[结果]不同部位牛肉的脂肪含量、大理石花纹评分、L*值、a*值、剪切力、色泽评分、嫩度评分、多汁性评分、香气评分和总体可接受性评分差异显著(P<0.05或P<0.01),不同部位牛肉中的蛋白质含量、水分含量、pH值、b*值、加工损失率、滋味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眼肉中脂肪含量最高(P<0.01),前腿、后腿脂肪含量相同,均为最低(P<0.01);眼肉、外脊的大理石花纹评分显著(P<0.01)高于其他部位;眼肉、外脊的L*值显著(P<0.05)高于其他部位,里脊、后腿的L*值显著(P<0.05)低于其他部位;外脊和眼肉的a*值显著(P<0.01)低于其他部位;眼肉、外脊的剪切力显著(P<0.01)低于其他部位;眼肉的总体可接受性评分显著(P<0.05)高于其他部位,前腿、后腿和米龙的总体可接受性评分相同,均为最低(P<0.05)。[结论]外脊、眼肉的肌内脂肪含量高于其他部位,烤制后产品的嫩度、滋味及总体可接受性较好。眼肉和外脊是西门塔尔牛肉中最适宜加工烤制产品的部位。  相似文献   

8.
实验旨在分析在内蒙古寒冷草原条件下繁育的澳大利亚纯种黑安格斯牛肌肉中氨基酸含量及其分布特点,为评价该牛肉品质提供基础数据。采集平均体重(706±26 kg)、21月龄的7头黑安格斯肉牛的里脊、三角牛腩、上脑、脖肉、肩肉、后腱、前腱、胸肉、牛腩膜、米龙和外脊共11个部位试样,测定其氨基酸的组成与含量,并分析牛各部位中的分布规律。利用联合国粮农世界卫生组织(FAO/WHO)提出的氨基酸模式进行营养价值评价。结果显示:不同部位中水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平均含量分别达64.72%、24.66%和12.43%;里脊和外脊分别以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为最高,分别达43.22%和61.39%;里脊、外脊和三角牛腩分别以苦味、甜味和鲜味氨基酸含量为最高,分别达41.12%、36.92%和27.76%;3种呈味氨基酸在各部位样品中均有分布,且在脂肪沉积多的部位中呈高分布的趋势;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平均值分别为0.42和0.71,均高于理想蛋白质模式;各部位必需呈味氨基酸评分中,除苦味氨基酸中蛋氨酸+半胱氨酸外,其他必需呈味氨基酸评分均高于FAO/WHO氨基酸评分标准,其中赖氨酸含量最高,为标准评分模式的2倍。内蒙古寒冷草原繁育的黑安格斯牛肌肉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苦味氨基酸含量高于甜味和鲜味氨基酸,在各部位分布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分析研究乌珠穆沁草原饲养澳大利亚黑安格斯肉牛肌内脂肪酸含量和组成,为今后该品种的饲养改良、杂交繁育及肉品质的提高提供科学的基础数据.试验采集7头体重为(500±38)kg澳大利亚黑安格斯肉牛的里脊、臀肉、肩肉、眼肉、上脑、胸肉和米龙等不同部位肉样,采用简单高效脂肪酸提取方法,用气相色谱仪测定脂肪酸组成与含量,并与FAO/WHO推荐值比较,进行脂肪酸营养价值分析.结果表明黑安格斯肉牛不同部位牛肉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由多到少顺序为里脊、上脑、眼肉、肩肉、胸肉、臀肉及米龙,皆以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为主;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中油酸含量最高;检出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多为亚油酸和亚麻酸;臀肉P/S和M/S最高,n-3/n-6 PUFAs比值达到0.85,接近FAO/WHO推荐值.以上结果表明乌珠穆沁草原饲养的黑安格斯肉牛的肉质风味良好,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比较白羽肉鸡、茶花鸡、茶花鸡2号肌肉氨基酸含量差异,选择达上市日龄的白羽肉鸡、茶花鸡和茶花鸡2号各30只(公、母各半),屠宰后取胸肌和腿肌,制成冻干粉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的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茶花鸡、茶花鸡2号胸肌和腿肌必需氨基酸(EAA)、苦味氨基酸(BAA)、总氨基酸(TAA)含量显著高于白羽肉鸡(P<0.05);茶花鸡胸肌鲜味氨基酸(UAA)含量显著高于茶花鸡2号(P<0.05),BAA含量显著低于茶花鸡2号(P<0.05);茶花鸡公鸡腿肌EAA、UAA、甜味氨基酸(SAA)、BAA、TAA含量显著高于茶花鸡2号(P<0.05),茶花鸡2号母鸡腿肌EAA、BAA含量显著高于茶花鸡(P<0.05)。性别对茶花鸡胸肌、腿肌和茶花鸡2号腿肌氨基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3种鸡的必需氨基酸组成模式基本符合人体理想蛋白质的要求,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值(SRC)均在70左右,具有较高的氨基酸营养价值。研究表明,茶花鸡、茶花鸡2号肌肉氨基酸含量优于白羽肉鸡,茶花鸡和茶花鸡2号之间差异较小,茶花鸡略优于茶花鸡2号。  相似文献   

11.
牛胴体部位肉营养成分和理化指标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选取10头24月龄的科尔沁公牛,对其肩肉、辣椒肉、板腱、脖肉、上脑、眼肉、外脊、里脊等部位肉进行营养成分、理化指标测定,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粗蛋白质、粗脂肪、水分、嫩度、pH、a*值在不同部位间差异显著(P<0.05);反映肉色的L*值和b*值在不同部位间差异不显著(P>0.05);牛前部肉中肩肉和板腱的蛋白质、脂肪、水分和嫩度、肉色与中部高档部位肉很相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些部位肉的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研究阉割对早胜黄牛公牛肉质的影响,[方法]试验选择健康无病、发育正常、养殖环境一致的12月龄早胜黄牛公牛和阉牛(6月龄早期阉割处理)各3头,短期育肥3个月,屠宰后取背最长肌,对蒸煮损失、滴水损失、剪切力、pH值、肉色(L*、a*和b*)、系水力、粗蛋白、粗脂肪、水分、粗灰分及氨基酸组成和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阉割公牛背最长肌的pH、红度(a*)、黄度(b*)、系水力、粗脂肪、Glu、Leu含量显著高于公牛(P<0.05);而背最长肌蒸煮损失、滴水损失、剪切力、亮度(L*)、粗蛋白、水分显著低于公牛(P<0.05),在公牛和阉牛的氨基酸组成及含量中,多数氨基酸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但阉牛氨基酸含量略高于公牛氨基酸含量。[结论]阉割处理可以显著提高12月龄早胜黄牛的嫩度和系水力,改善牛肉的色泽,增加牛肉干物质和氨基酸含量,说明阉割有助于提高早胜黄牛育肥公牛的肉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比较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肌肉中氨基酸和肌苷酸(IMP)含量,试验以扬州鹅(A×A、B×B)及其4个杂交配套组合(B♂×A♀、K♂×A♀、D♂×A♀和C♂×A♀)共6个群体的肉用仔鹅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试验组,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肌肉中氨基酸和IMP的含量。结果表明,公鹅胸肌中,除谷氨酸(Glu)、丙氨酸(Ala)、总氨基酸(TAA)、必需氨基酸(EAA)、鲜味氨基酸(DFAA)外,其他氨基酸含量在各组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P<0.01);各试验组一磷酸腺苷(AMP)、IM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A (P<0.05)。公鹅腿肌中各组间天冬氨酸(Asp)、Glu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P<0.01);试验组C×A、K×A肌苷(INO)含量均显著高于两对照组(P<0.05)。母鹅胸肌中各组间甘氨酸(Gly)、甲硫氨酸(Met)、精氨酸(Arg)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P<0.01);试验组K×A IMP含量显著高于两对照组(P<0.05)。母鹅腿肌中各组间Asp、Glu、Met、Arg含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P<0.01);试验组K×A IMP、IMPc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A (P<0.05)。公、母鹅胸肌中次黄嘌呤(HYP)含量试验组C×A显著高于对照组A×A (P<0.05),试验组B×A AMP含量显著高于两对照组 (P<0.05)。公、母平均腿肌中各组间Ala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K×A、D×A AMP含量均显著高于两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扬州鹅杂交配套组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肌肉中氨基酸和肌苷酸含量,改善了肉品质。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人工配合饵料与鲜活饵料对翘嘴鳜的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42.90 g的翘嘴鳜6 000尾,随机分成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 000尾鱼。各组分别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和鲜活饵料,进行200 d的养殖对比试验。结果显示,人工配合饵料组与鲜活饵组翘嘴鳜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和肝体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鱼体水分和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鲜活饵组总氨基酸(∑TAA)含量极显著高于人工配合饵料组(P<0.01);两组肌肉必需氨基酸(EAA)/总氨基酸(TAA)分别为36.41%和37.20%,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NEAA)分别为66.85%和69.52%,均符合FAO/WHO标准要求。以氨基酸评分(AAS)评价时,两组鱼肌肉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缬氨酸(Val);以化学评分(CS)评价时,两组鱼肌肉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胱氨酸(Met+Cys);人工配合饵料组与鲜活饵组分别测得10、11种脂肪酸,人工配合饵料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极显著高于鲜活饵组(P<0....  相似文献   

15.
秦川肉牛新品系公牛肉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发育正常、健康无病、经标准化育肥、年龄为24月龄的秦川肉牛新品系公牛5头进行屠宰及胴体分割,测定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肉骨比等产肉性能指标,并对里脊、西冷、眼肉、上脑、臀肉、胸肉、黄瓜条、牛腩、肋条肉、牛前10个部位取样进行水分、粗灰分、粗蛋白、粗脂肪、剪切力、失水率、系水力和熟肉率8项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秦川肉牛新品系公牛日增重、屠宰率、产肉率、胴体产肉率、肉骨比等生产性能较传统秦川牛均有较大幅度提高,经过标准化育肥,24月龄时已具备良好的肉用生产性能,达到国际优质肉牛品种标准;秦川肉牛新品系公牛胴体不同部位间肉品质差别较大,通过对其10个部位牛肉品质评定,西冷、上脑、里脊、眼肉为高档肉,肋条肉、臀肉、黄瓜条为中档肉,牛腩、胸肉、牛前为低档肉。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评价不同饲料来源对拟穴青蟹营养品质的影响,取体重(8.52±0.34) g的蟹,分成两组,分别饲喂配合饲料和冰鲜鱼,试验周期42 d试验结束后分别取配合饲料(配合饲料组)和冰鲜鱼(冰鲜鱼组)养殖的拟穴青蟹,分离其肌肉和性腺,测定了肌肉和性腺的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氨基酸等的含量及脂肪酸的组成。结果表明:配合饲料组拟穴青蟹肌肉水分含量显著低于冰鲜鱼组(P<0.05),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冰鲜鱼组(P<0.05);冰鲜鱼组拟穴青蟹性腺水分含量显著低于配合饲料组(P<0.05),粗脂肪和粗蛋白、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配合饲料组拟穴青蟹肌肉中总氨基酸(TAA)、必需氨基酸(EAA)和呈味氨基酸(FAA)总量均显著高于冰鲜组(P<0.05)。配合饲料组肌肉异亮氨酸和缬氨酸的氨基酸评分(AAS)高于冰鲜鱼组,赖氨酸低于冰鲜鱼组;异亮氨酸化学评分(CS)高于冰鲜鱼组,苯丙氨酸+酪氨酸、赖氨酸评分低于冰鲜鱼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高于冰鲜鱼组。配合饲料组性腺异亮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AAS评分低于冰鲜鱼组,赖氨酸...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研究了呼伦贝尔羊(HL)和呼伦贝尔羊与杜泊羊杂交1代(HZ)羔羊在自然放牧(NG)与放牧补饲(GS)2种不同育肥方式下,其血浆和肌肉组织(背最长肌、臂三头肌、股二头肌)中氨基酸(AA)组成的变化。采用2×2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择体重、体况接近的健康4月龄断奶HL和HZ公羔各60只。因素1为育肥方式,分为NG与GS;因素2为品种,分为HL与HZ。共分为4组,每组30只。进行为期60 d的育肥。结果表明:1)NG组血浆中必需氨基酸(EAA)、限制性氨基酸(LAA)、功能性氨基酸(FAA)和总氨基酸(TAA)含量显著低于GS组(P0.05),呈味氨基酸(DAA)含量有低于GS组趋势(0.05≤P0.10)。2)与GS组相比,NG组背最长肌中粗蛋白质(CP)、LAA含量显著升高(P0.05)。3)与GS组相比,NG组臂三头肌中LAA和DAA含量显著降低(P0.05),EAA含量均有降低的趋势(0.05≤P0.10)。4)NG组股二头肌中CP、EAA、NEAA、TAA、LAA、BCAA、DAA含量显著低于GS组(P0.05)。5)与HL组相比,HZ组血浆EAA,背最长肌LAA,臂三头肌BCAA和股二头肌EAA含量显著(P0.05)或有显著趋势升高(P0.10)。由此可见,GS羔羊肉蛋白质营养价值优于NG,HZ羔羊肉蛋白质营养价值优于HL羔羊。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西藏苏格绵羊不同部位肉品质特征与主要营养成分,试验选择成年苏格绵羊羯羊10只,屠宰后分别取后腿米龙、前腿牡蛎、背最长肌进行品质特征及主要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苏格绵羊后腿米龙总氨基酸含量最高;背最长肌色泽最佳,剪切力值最低且弹性、黏聚性最高,咀嚼性最低,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EAA/TAA)为48.26%,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为74.89%,超出了FAO/WHO模式标准,总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说明苏格绵羊不同部位肉品质特征及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存在差异,其中背最长肌的品质最佳,营养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云岭牛不同解剖部位肉的品质特性,本试验测定了云岭牛冈上肌(SU)、冈下肌(IF)、臀三头肌(TB)、菱形肌(RH)、颈腹侧锯肌(SVC)、夹肌(SP),中部胴体的腰大肌(PM)、背最长肌(LD)、背阔肌(LA),后部胴体的半膜肌(SM)、半腱肌(ST)、股二头肌(BF)、臀中肌(GM)、股直肌(RF)、股外侧肌(VL)和阔筋膜张肌(TFL)共16个解剖部位肉的压力失水率、蒸煮损失、剪切力、pH、亮度(L*)、红度(a*)、黄度(b*)、粗蛋白质、脂肪、水分10项品质指标,并通过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标准化分析研究其品质特性。结果显示,云岭牛不同解剖部位肉之间的10项品质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冈上肌、冈下肌、腰大肌、颈腹侧锯肌和阔筋膜张肌的嫩度较好,其剪切力均低于4 kg。夹肌、半腱肌和股外侧肌的保水性较差,半腱肌的L*值最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剪切力和压力失水率、蒸煮损失呈显著正相关。标准化分析发现,背最长肌和半腱肌具有相似的品质特征;股二头肌、臀中肌和股外侧肌具有相似的品质特征。结果表明,部位因素对云岭牛肉品质具有显著影响,云岭牛胴体前部肉品质较好,可以作为开发高档产品的原料来源。  相似文献   

20.
为比较尼西鸡和无量山乌骨鸡肌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选取尼西鸡和无量山乌骨鸡各44羽,测定胸肌和腿肌中17种氨基酸和18种脂肪酸的含量,比较分析其差异性。结果显示,尼西鸡和无量山乌骨鸡肌肉中谷氨酸含量均最高,其次是天冬氨酸和赖氨酸,含量最低的是半胱氨酸;无量山乌骨鸡肌肉中的必需氨基酸(EAA)含量和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EAA/TAA)均极显著高于尼西鸡(P < 0.01),而鲜味氨基酸含量(尤其是谷氨酸的含量)极显著低于尼西鸡(P < 0.01);这两种鸡肌肉中的脂肪酸均以油酸、棕榈酸、亚油酸、硬脂酸和花生四烯酸为主,其余的脂肪酸含量较低;无量山乌骨鸡肌肉中的总脂肪酸含量、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必需脂肪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尼西鸡(P < 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