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乐清湾口海域春秋季鱼类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乐清湾口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动态变化趋势和渔业资源现状,对该海域鱼类物种组成、种类数、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进行调查分析。共鉴定出鱼类49种,隶属于10目26科39属。结果显示,春季物种数较秋季少,春季在瓯江口水域物种明显较少,秋季物种数空间分布大致为东西走向;春季种类重量多样性低于秋季,但尾数多样性高于秋季,鱼类种类数与多样性指数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研究表明,乐清湾口海域的鱼类种类类型以近岸河口性鱼类为主,且大多为广温、广盐性种类;该海域位于河口,受瓯江径流影响较大;受地理位置和水文环境影响,该海域暖水性种类较多;种类数平面分布特征主要是春季受瓯江径流淡水水团影响,而秋季受交汇水团影响,物种丰富;两季鱼类多样性不同,是因为鱼类个体大小、数量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2.
根据 2016 年春、秋季在厦门湾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 使用种类组成更替率、相对重要性指数、 相对资源量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分析等指标及方法对该海域鱼类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厦门湾海域春、秋季共捕获鱼类 100 种, 隶属于 2 纲 13 目 46 科 74 属; 湾内鱼类春、秋季种类组成更替率为 59.60%, 优势种组成的变化主要由鱼类洄游导致, 短吻鲾(Leiognathus brevirostris)、皮氏叫姑鱼 (Johnius belengerii)和孔虾虎鱼(Trypauchen vagina)为春、秋季共有优势种; 春季平均网获质量和平均网获数量分别为 1744.24 g/h 和 160.51 ind/h, 秋季分别为 3086.18 g/h 和 153.30 ind/h, 鱼类相对资源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 Margalef 种类丰富度指数(D)变化范围为 0.46~4.07, 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 0.61~2.73, Pielou 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为 0.44~0.89; Pielou 均匀度指数(J′)春季高于秋季, Margalef 种类丰富度指数(D)和 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H′)秋季高于春季; 等级聚类(CLUSTER)和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表明, 春、秋季厦门湾鱼类群落均可大致划分为东北部和南部两个站位组群。厦门湾春、秋季鱼类群落空间结构具有明显季节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舟山群岛外海域鱼类资源状况,于2018年4月(春季)和10月(秋季)在舟山群岛外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调查,用得到的数据分析了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结果显示:(1)舟山群岛外海域鱼类有106种,隶属于12目47科80属;(2)本次调查鱼类种类数春季为63种,秋季为85种,总体与历史调查结果相比春季明显减少,而秋季却略有增加;(3)2个季节的鱼类优势种更替明显,春季优势种为黄鮟、日本红娘鱼和细条天竺鲷,秋季优势种为细条天竺鲷和日本发光鲷;(4)鱼类生物多样性指数值为秋季大于春季,春、秋季均匀度指数(J')对比多样性指数(H')和丰富度指数(D)都较小,且春、秋季生物多样性指数值基本都是随着水深的增加而增加,均以80 m以上水深区间较高;(5)通过聚类分析与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分析可得,春季在35%的相似水平上分为3个群落,秋季在45%相似水平上分为2个群落,秋季物种相似度比春季高,春季在生物量和丰度水平上均比秋季低。研究表明,舟山群岛外海域的春季鱼类群落结构可能处于未受干扰状态,秋季鱼类群落结构可能处于严重干扰状态。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辽东湾鱼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特征,于2020年5月(春季)、8月(夏季)和10月(秋季)在该海域进行了3个航次的底拖网调查,据此分析辽东湾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多样性和群落空间结构随季节变化的情况,并计算群落季节更替与迁移指数,建立鱼类群落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调查结果显示:辽东湾春、夏、秋3个季节共捕获鱼类58种,其中春季34种、夏季49种、秋季46种;优势种春季为短吻红舌鳎、黄鲫和皮氏叫姑鱼,夏季为矛尾虾虎鱼、短吻红舌鳎、白姑鱼、皮氏叫姑鱼和斑鱼祭,秋季为矛尾虾虎鱼、短吻红舌鳎、六丝钝尾虾虎鱼、黄鲫和皮氏叫姑鱼;鱼类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为1.34~1.63,丰富度指数为1.44~1.68,均匀度指数为0.60~0.64;辽东湾鱼类可分为3个群落类型,靠近湾顶的北部近岸浅滩水域群落、辽东湾中南部深水区群落和辽东湾湾口深水区群落,其中春季和夏季可分为3个群落组,秋季分为2个群落组;鱼类群落的空间分布在春、夏季与底层温度相关性系数最高(春季R=0.270、夏季R=0.408),在秋季与水深相关系数最高(秋季R=0.376);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结果显示,辽东湾鱼类丰度优势度曲线均位于生...  相似文献   

5.
黄海山东海域春、秋季鱼类群落结构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为了解黄海山东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现状,2006年春季(5月)和秋季(10月)在该海域利用疏目变水层双拖网进行了调查,共设置45个调查站位。调查数据根据各站位扫海面积和各鱼类可捕系数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利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等级聚类、非度量多维标度、相似性百分比、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等方法,对该海域的鱼类群落结构及其空间分布与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共捕获鱼类61种,春、秋季各50种。春季优势种为玉筋鱼、方氏云鳚和鳀;秋季优势种为鳀和青鳞小沙丁鱼。群落组成以小型、低质种类为主,春季有18种,秋季有12种种类个体平均体质量小于10 g。根据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方法分析结果,黄海山东海域春、秋季鱼类群落均可划分为2个群落:近岸浅水群落(组Ⅰ)和远岸深水群落(组Ⅱ)。春季,组Ⅰ包括22个站位,组Ⅱ包括15个站位,组间差异系数为73.94%;秋季,组Ⅰ包括17个站位,组Ⅱ包括21个站位,组间差异系数为55.97%。BIOENV程序分析表明,鱼类群落与水深的相关性较好,春季相关系数为0.474,秋季为0.579。黄海山东海域春、秋季鱼类群落Ⅰ、Ⅱ的数量优势度曲线均高于生物量优势度曲线,W统计值均为负值,且春、秋季群落Ⅱ的W统计值均低于群落Ⅰ,鱼类群落结构处于严重干扰状态。  相似文献   

6.
人类活动对大亚湾海域鱼类群落多样性及其演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2015—2016年间对大亚湾海域进行的4个航次底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大亚湾鱼类群落的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调查共采集到鱼类131种,隶属14目、53科、84属。其中以鲈形目(Perciformes)占绝对优势(54.20%),其次是鳗鲡目(Agunilliformes)和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均占9.92%。种类数具明显季节变化,以夏季最高,69种;春季最低,32种。鱼类群落优势种组成主要以二长棘犁齿鲷(Evynnis cardinalis)、李氏(Callionymus richardsoni)、斑(Clupanodon punctatus)、竹荚鱼(Trachurus japonicus)、黄鳍马面鲀(Thamnaconus hypargyreus)、短吻鲾(Leiognathus brevirostris)和细条天竺鲷(Apogon lineatus)等小型鱼类为主。多样性分析显示,鱼类物种多样性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和空间差异。季节变化上,多样性指数(H')季节变化范围为1.516~1.998,以冬季最高,秋季最低;均匀度指数(J')季节变化范围为0.494~0.869,以冬季最高,夏季最低;丰富度指数(D')季节变化范围为2.230~3.777,以夏季最高,秋季最低。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温度、盐度和水深是影响大亚湾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空间分布上,海湾中部海域鱼类多样性水平高于沿岸海域。与历史资料相比,由于人类活动对大亚湾生态系统的干扰,鱼类群落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优势种组成更替明显,多样性水平降低,鱼类群落结构趋向简单化。  相似文献   

7.
采用大连湾海域四季底拖网调查数据(2006年夏、冬季和2007年春、秋季),对其鱼类群落结构进行研究,并利用多样性指数法和丰度/生物量比较法(ABC曲线)评价鱼类群落受外界扰动的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四季共采集鱼类31种,隶属于10目24科31属,鱼类区系组成在适温性上以暖温性鱼类为主,在栖息水层上以底层鱼类为主。夏季鱼类生物量(43.16kg/h)和生物数量(950个/h)均明显高于其他3个季节。四季共有优势种为大泷六线鱼和许氏平鲉。鱼类群落多样性指数季节变化范围分别为物种丰富度指数0.76~2.16、多样性指数0.63~1.96、物种均匀度指数0.36~0.91。各季节间生物量和丰度组成的Bray-Curtis相似性均较高。多样性指数法和丰度/生物量曲线法对鱼类群落受外界扰动评价结果一致,均表明鱼类群落受到中度扰动,且秋冬季高于春夏季。本研究可为大连湾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根据2015年11月(秋季)、2016年5月(春季)在舟山沿岸渔场开展的渔业资源调查中所获得的鱼类资料,采用群聚的物种相似性、多样性指数、RDA分析等方法,对该海域鱼类种类组成、生态类群、多样性和群聚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本调查共鉴定出鱼类81种,隶属于12目39科63属,以近海暖水种为主;Jaccard相似性指数为37.04%,处于中等不相似水平;优势种计算结果显示,春季优势种为六丝钝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渔获量占总渔获量的42.16%;秋季优势种为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占总渔获量的43.56%;春季多样性高于秋季,但2个季节的多样性指数平面分布相似,均为调查海域南部最低,越往北多样性指数越高,且东部海域高于西部海域;ANOSIM检验显示,各群落间差异极显著;相似性百分比(SIMPER)显示,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龙头鱼等7种,中华小沙丁鱼(Sardinella nymphaea)、鳀(Engraulis japonicus)、七星底灯鱼(Benthosema pterotum)等9种,分别是春、秋季各组群的典型种及造成鱼类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分歧种。RDA研究结果显示,盐度、温度是舟山沿岸渔场鱼类群落结构主要的环境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2年5、8和10月对唐山湾海域进行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的资料,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多样性指数及群落ABC曲线等分析方法,对3个季节渔业资源现状及群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渔获物中共有海洋动物59种,其中鱼类27种,甲壳类17种,贝类7种,棘皮动物4种,头足类3种,多毛类1种;春季捕获35种渔获物,夏季36种,秋季37种;春季平均渔获率(质量)为3.50 kg/h,夏季为13.68 kg/h,秋季为16.99 kg/h。研究表明:(1)渔获率及其组成季节差异明显。在生物量上,春季以头足类为主,鱼类与甲壳类次之;夏季甲壳类为主,鱼类次之;秋季鱼类为主,甲壳类次之。(2)渔获率空间分布季节变化明显,春季浅水区较深水区渔获率高,夏季深水区较浅水区高。(3)优势种季节变化不明显。(4)春季H'高于夏、秋季,深水区总体高于近岸浅水区。(5)ABC曲线分析可知,群落受到严重干扰。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14年5月(春季)和2014年10月(秋季)在舟山渔场普陀山附近海域开展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分析研究了该海域的鱼类种类组成和数量时空分布。结果表明:普陀山附近海域春、秋两季鱼类有51种,隶属于11目24科43属。其中,春季鱼类有39种,隶属于11目24科34属;秋季鱼类有34种,隶属于8目16科30属,春、秋两季共有种22种。优势种为棘头梅童鱼、鮸、六丝钝尾鱼鰕虎鱼、龙头鱼,其中棘头梅童鱼、鮸、六丝钝尾鰕虎鱼为春季优势种类,龙头鱼为秋季优势种类。根据鱼类的生态习性分析得知,分布在本次调查海域的鱼类以广温广盐种类为主;春、秋季均是普陀山海域经济幼鱼的主要繁育、生长期。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舟山群岛外海域虾类资源状况, 于 2018 年 4 月(春季)和 10 月(秋季)在舟山群岛外海域进行渔业资源调查, 分析了虾类种类组成、优势种、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等。研究表明:(1)舟山群岛外海域虾类有 32 种, 隶属于 10 科 21 属, 春季为 22 种, 秋季为 29 种; 与历史调查结果相比该海域虾类种类数减少且趋势放缓。(2)优势种更替显著, 春季优势种为戴氏赤虾(Metapenaeopsis dalei)和须赤虾(Metapenaeopsis barbata), 主要栖息于调查海域东南部海域, 秋季优势种为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 主要栖息于调查海域北部海域, 以及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 主要栖息于调查海域西南部海域。(3)虾类丰富度指数 (D)、多样性指数(H'')值春季均低于秋季, 均匀度指数(J'')值春季大于秋季, 60~70 m 水深带的虾类最丰富, 均匀度指数(J'')值均以 70~90 m 水深带最高。(4)聚类分析与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分析可得, 春季分为 4 个群落, 秋季分为 3 个群落, SIMPER 分析可得, 春、秋季组内相似性贡献率最高的虾类和各优势种的种类一致, ANOSIM 检验可知, 两个季节虾类群落结构呈显著差异。(5) CCA 分析表明, 温度是影响该海域虾类分布主要的环境因子之一, 盐度仅在秋季对虾类群落结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17年4月于嵊泗列岛邻近海域开展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的渔获数据,运用相对重要性指数、Shannon-Weaver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等级聚类和非度量多维度分析、生物量曲线等方法分析该海域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物种数量空间分布、生物多样性。该海域共鉴定出鱼类33种,其中优势种有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银鲳(Pampus argenteus)、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凤鲚(Coilia mystus)等4种;与历史数据相比,该海域春季鱼类种类数锐减,优势种更替显著。根据适温性可分为暖温性和暖水性2类,分别为17和16种。各站位鱼类物种数在9~20种之间,整体呈嵊泗列岛北部海域高于南部海域的趋势。生物多样性分析表明,均匀度指数(J′)值较低,可能是舟山水域的污染导致多样性指数偏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空间差异较大。ABC曲线结果表明,舟山嵊泗列岛邻近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处于严重干扰状态。综上所述,嵊泗列岛邻近海域鱼类资源受人类活动影响强烈,鱼类多样性指数偏低,群落结构空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3.
辽东湾北部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根据2006年夏季(8月)、冬季(11月)和2007年春季(4月)、秋季(10月)在辽东湾北部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多元分析方法等研究了辽东湾北部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出现鱼类39种,隶属于8目23科35属,种类组成以暖温性和暖水性鱼类为主。优势种有较明显的季节更替,季节性优势种包括矛尾虾虎鱼、斑尾复虾虎鱼、小黄鱼、梭鱼、印度鲬、大银鱼和黄,无四季共有优势种,季节性优势种组成较1998年发生较大变化。鱼类群落多样性指数季节变化范围分别为Margaler物种丰富度指数D(0.40~1.69)、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0.39~1.45)、Pielou物种均匀度指数J'(0.43~0.75),方差分析表明,3种多样性指数的季节变化差异显著。单因子相似性分析(AONSIM)表明鱼类群落结构存在明显的季节更替现象。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表明,小黄鱼、矛尾虾虎鱼、斑尾复虾虎鱼、斑、黄、梭鱼、印度鲬、蓝点马鲛、横带高鳍虾虎鱼、焦氏舌鳎是造成鱼类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的主要分歧种。鱼类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和BVSTEP分析表明,水温是影响辽东湾北部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本研究可为渔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北部湾鱼类群落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根据2007年在北部湾海域进行的4航次底拖网调查数据,对北部湾鱼类的种类组成和群落格局进行分析。该调查共采获鱼类323种,隶属于18目101科。以冬季出现种类数最多,为231种;秋季和夏季次之,分别为217种和214种;春季最少,为186种。运用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方法分析了北部湾鱼类群落结构的空间分布,研究表明,该海域鱼类可划分为5个群落,为较为稳定的东北部沿岸群落(群落Ⅰ)、海南岛西岸群落(群落Ⅱ)、北部湾中南部群落(群落Ⅲ)、白龙尾岛附近海域群落(群落Ⅳ)和季节波动较大的琼州海峡西侧群落(群落Ⅴ)。ANOSIN检验表明,各群落间鱼类组成的差异极为显著(R=0.896~0.956,P<0.001)。对不同季节鱼类群落格局与环境因子(水深、底层水温、底层盐度)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鱼类群落组成的变化与水深的相关性最好(春季R=0.491,夏季R=0.578,秋季R=0.594,冬季R=0.514),与温度和盐度的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15.
海州湾附近海域渔业资源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根据2008年春、秋两个季度的连云港海州湾海域渔场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渔业资源的分布特征、群落结构、资源密度和多样性等.本次调查共有渔获物62种,其中鱼类28种、虾类12种、蟹类7种、头足类4种、贝类11种.春季在种类数、尾数渔获量和尾数资源密度上明显高于秋季;而在质量渔获量和质量资源密度方面,即资源单位个体质量秋季...  相似文献   

16.
桑沟湾浮游植物生态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3年8月~2005年5月桑沟湾4个航次调查结果,对该海区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检出浮游植物32属72种。其中,硅藻29属60种,占83.3%。甲藻3属12种,占16.7%。浮游植物数量的变动范围为5.0×10^4~3416.0×10^4cell/m^3,浮游植物数量均值的最高值出现在2003年8月,最低值出现在2005年5月。经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单纯度指数分析,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随季节变化明显,秋季的种类数、多样性明显高于春季。综合评价表明,桑沟湾海域浮游植物种类个体数量分布不均匀,生物多样性一般。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06年夏季(7~8月)、冬季(11~12月)和2007年春季(4月)、秋季(10月)共4个航次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对辽宁省近岸海域渔业资源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辽宁省近岸海域共出现渔业生物101种,其中底层鱼类52种,中上层鱼类8种,甲壳类33种,头足类8种。辽东湾近岸海域和黄海北部近岸海域渔业种类组成相似性较高,总体上JACCARD相似性系数超过50%。优势种分析表明,辽宁省近岸海域优势种季节更替明显,口虾蛄(Oratosguilla oratoria)为辽东湾近岸海域四季共有种,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为黄海北部近岸海域四季共有种。除夏季外,渔获物以底层鱼类和甲壳类为主,渔获量季节变化上以夏季最高;群落多样性指数(D、H'、J')季节变化上均以秋季最高。与历史数据相比,辽宁省近岸海域渔业生物种类数变化不明显,但中上层鱼类如黄鲫(Setipinna taty)、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等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下降,本地性资源如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大泷六线鱼、口虾蛄、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us)等成为主要渔业生物。两个海区近岸海域2006~2007年各季节渔业生物总平均体质量均小于40 g,各季节的更替指数均大于80。多样性指数、季节更替指数和迁移指数分析显示,总体上辽宁省近岸海域渔业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水平较低,群落稳定性较低。平均体质量的结果表明,渔业生物群落主要由小型个体和大中型的低龄群体组成,与历史数据对比,其小型化的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8.
通过2019年11月(秋季)和2020年5月(春季)千里岩岛附近海域两个航次的网采浮游植物调查,共鉴定浮游植物53种,其中硅藻门42种,占79.2%;甲藻门10种,占18.9%;金藻门1种,占1.9%。秋季优势种包含11种,伏氏海线藻(Thalassionema frauenfeldii)为第一优势种;春季优势种包含6种,夜光藻(Noctiluca scientillans)为第一优势种。秋季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平均值为1.27×10~5 cell/m~3,显著高于春季的0.43×10~4 cell/m~3(P0.01)。千里岩岛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较高,这可能是由于陆地营养盐经地表径流输入而促进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的繁殖生长。2019年秋季千里岩岛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的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指数低于离岸海域;2020年春季千里岩岛西北侧调查站位极低的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是由于夜光藻的大量繁殖引起的。秋季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春季(P0.01),但均匀度指数在两季间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9.
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和北部湾口海域底层游泳动物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12—2013年在南沙群岛西南部和北部湾口海域进行的秋季和春季两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这两个区域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计算渔获种类的相对重要性指数(IRI)、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Shannon-Weiner种类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资源密度。结果表明,南海调查海域春秋两个航次的渔获物中,共鉴定出游泳动物663种,隶属于4纲36目171科374属;其中鱼类为504种,占所有渔获种类的76.0%。优势种种数较少,且季节变化较大。春季游泳动物的多样性指数高于秋季,这主要是由于春季出现大量补充群体,并且有许多种类在秋季向较深海区移动所造成的。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游泳动物多样性指数高于北部湾口海域,这可能是由于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受水温和洋流的影响较大所造成的。目前,南海北部渔业资源处于过度捕捞状态,资源结构呈现小型化和低值化。对南北海域资源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资源相对较好。应合理开发利用该海域渔业资源,同时加强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20.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渔业资源结构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12年8月(夏季)和11月(秋季)、2013年1月(冬季)和5月(春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渔业底拖网调查数据,对渔业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共捕获渔业种类114种,隶属于17目66科90属,其中鱼类12目36科50属58种,鲈形目种类最多(26种),甲壳类2目25科33属49种,头足类仅3目5科6属7种。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渔业资源优势种季节更替明显,仅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为全年优势种。秋季平均单位网次渔获量最高(29.20 kg/h·net),春季(17.95 kg/h·net)高于夏季(14.60 kg/h·net),冬季最低(10.15 kg/h·net),各季节均以底层鱼类和甲壳类为主,中上层鱼类渔获量仅春季较高,占总渔获量20.1%。春、夏季群落多样性指数较秋、冬季高,春季(163)和夏季(176)渔业资源群落更替指数较高,群落稳定性较低,夏季(6)和冬季(–5)迁移指数接近于零,渔业生物迁入和迁出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各季节渔获种类数和总渔获量分别与底层鱼类和甲壳类渔获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秋季渔获种类数与表层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深度呈极显著正相关。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渔业低质种类呈增加趋势,并且渔业资源结构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渔获种类数、总渔获量及群落多样性指数与表层温度及深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