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根据野外调查,结合文献资料,对南岳衡山彩叶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该区野生彩叶植物资源丰富,共计83科172属376种(含变种),栽培彩叶植物有54科94属145种。分析了该区彩叶植物的资源组成与分布特点,探讨了该区彩叶植物的分类,按叶片色彩的分布与观赏期可分为6类,以秋色叶植物占绝对优势,有293种,占该区彩叶植物的77.93%。按照叶片的颜色可分为7类,以黄色叶占绝对优势,有246种,占该区彩叶植物的65.43%。并对该区彩叶植物资源进行了分析评价,从中筛选出了适应当地且极具开发价值的彩叶植物63种,为该区彩叶植物的选择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亦对该区彩叶植物的保护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贵州省是我国岩溶的典型分布区之一,由于该区特殊的环境地质条件及频繁人类活动,使得该区岩溶崩塌灾害的形成原因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论述了该区崩塌灾害的形成原因,归纳了其时空分布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新罗区卫生领域建设项目的现状,分析了影响该区卫生领域建设项目推进的因素,提出了加快该区卫生领域建设项目进度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新罗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现状,分析了该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该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的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5.
土默川平原高标准农田防护林规划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土默川平原的自然环境状况和农田林网现状进行科学分析和认真调查后 ,提出了该区建设高标准农田林网的目标路线、技术路线 ;并给出了该区林带建设的供选树种和病虫害防治的林业预防措施 ;研究设计了适合该区林网建设的十种农防林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贵州省是我国岩溶的典型分布区之一,由于该区特殊的环境地质条件及频繁人类活动,使得该区岩溶崩塌灾害的形成原因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论述了该区崩塌灾害的形成原因,归纳了其时空分布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90年代,白银地区和景泰县在灌区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刘家窑沙区先后建立了白银市刘家窑试验林场、景泰县治沙站,对该区的防护林体系建设进行了研究,着重探讨了沙区水资源利用、防风治沙生态林示范村建设等项目。刘家窑地区是景电提灌的受益区。该区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属腾格里沙漠的东南缘,该区沙漠化土地、覆沙地、古河床切成的滩地相间分布,开发利用前为低矮的半固定和固定沙丘以及覆沙地。地下水矿化度很高,人畜很难利用,主要水资源有降水和引黄灌溉,水资源短缺是该区发展农业的限制因素,气候干燥、沙源充足是该区土地利用的另一矛…  相似文献   

8.
王黎 《山西林业》2016,(4):22-23
吕梁市离石区地处黄土高原、吕梁山区,林业生态建设任务重,潜力大。介绍了该区自然地理概况,分析了该区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应该采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对福建省尤溪县的野生有毒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区野生有毒植物共有58科85属99种,分别占全国有毒维管束植物科、属、种的44.96%、13.73%、7.14%,主要集中于菊科、天南星科、蓼科、蔷薇科、蝶形花科、毛茛科等科。同时,列出了该区野生有毒植物的名录和科名、学名、中文名、有毒部位、习性与毒性大小,对该区的野生有毒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该区的有毒植物资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川西地区以山地、高原地貌为主,位处亚热带,且具明显的季风气候,该区复杂而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孕育了丰富的植物种类。通过对以往研究资料和野外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笔者获得了川西地区种子植物名录。经过科、属、种的统计分析,笔者得知该区种子植物区系共有6704种,隶属211科1151属,植物种类相当丰富;经过优势科、属主要分布区分析及种的地理成分分析,笔者得知该区6704种种子植物可划分为14个分布区类型和21个分布区变型,区系地理成分复杂,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并存且以温带成分为主,区系具有过渡性和交叉性,除此以外,该区种子植物区系最显著特点是特有成分众多,其中,新老特有成分并存且以新为主。结合该区地质构造史,笔者得知该区系是一起源古老但同时又较为年轻的亚热带高山植物区系;经过特有现象分析笔者认为该区是北温带型属的起源与分化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1.
我国林业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林业资源型地区具有地区分布广泛、类型多样、资源密度高的待征,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基础作用。然而林业资源型地区又是我国人地矛盾激化、发展缓慢的主要地域。探讨林业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林业资源型地区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对于振兴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推动全国社会经济的整体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全局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根据龙眼生长发育的主要气候指标,对河口地区影响龙眼生长发育的主要气候因子作回归分析,提出了河口地区龙眼生产气候条件的适宜性区划。区划为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区。  相似文献   

13.
广西热带南亚热带适宜的国外树种引种来源区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积余  蒋燚  龙定建 《广西林业科学》2001,30(3):113-118,133
国外树种引种是收集保存林木种质资源和丰富森林遗传多样性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探索与广西热带南亚热带区域相对应的国外树种引种来源区的适宜程度和潜力,本研究以林木引种驯化和林木种质资源保存的有关理论为指导,在总结广西热带南亚热带5个保存点多年来国外树种引种和种质资源保存实践的基础上,以气候因子的相似性为主要依据,结合考虑气候型、植被类型、植物区系和已引种保存树种及其种源的生长适应情况等因素,将该区域国外树种引种来源划分成适宜区、较适宜区和一般区3类来源区,为进一步有效地全面系统收集保存和利用国外树种种质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竹产业是西南地区开发中极具前途的优势产业。竹子在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退耕还林、改善西南地区生态环境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发展竹产业,有利于西南地区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竹产业,将在西南地区开发中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根据退耕还林工程区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在对退耕还林工程25个省(区、市)1897个县(市、区、旗)以县级单位为单元进行系统区划、建立了4个大区-12个区-39个亚区-116个小区4级区划体系的基础上,按照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紧密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根据大量试验地观测结果和长期生产实践的科学分析,并参考大量前人研究成果,分别研究了各区的退耕还林模式,经过系统集成、创新提炼,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退耕还林区域模式体系。本文是黄河源头高原区和甘蒙沙漠区退耕还林区域模式研究结果,共计4个亚区12个小区模式。  相似文献   

16.
重点国有林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森林生态功能区之一,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保障国家木材供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森林旅游是重点国有林区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文中基于重点国有林区森林旅游发展现状,对5个森工(林业)集团,以及100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森林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重点国有林区森林旅游发展的主要问题体现在自身投入能力弱、可游季短、林地审批困难、专业人才匮乏、资源同质性严重等多个方面;此外,区域发展水平不平衡不充分仍然突出,优势与短板长期共存,顶层设计和政策缺位。研究提出了推动重点国有林区森林旅游发展的政策建议,包括优化重点国有林区森林旅游空间布局、扩大森林旅游产品供给能力、拓展森林旅游客源市场、提升森林旅游人才培养能力、做好森林旅游发展政策支撑,以期为新时代重点国有林区森林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海南省不同产区的越南油茶在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上的差异特点,本文对来自8个不同产区的越南油茶成年实生丰产树样本开展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调查和测定,比较不同产区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产区的单株叶片和果实大小、果皮厚度等农艺性状差异显著,但叶片和果实形状无显著差异;种子数、百粒重、单位树冠面积产量等经济性状差异显著;各产区油茶油的过氧化值、皂化值和碘值差异显著,但酸价无显著差异;各产区油茶油的主要脂肪酸组成相似,但花生酸、花生-烯酸、硬脂酸这些小比重脂肪酸差异显著;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均符合《油茶籽油》(GB/T11765—2018)的质量要求,其中XS、HC、MN和HD等产区的油茶油各有表现特殊的品质因素;对全部样品作聚类分析,聚类结果打破了产区分布特征。可见,环境和基因型通过影响农艺性状如果实和种子大小等产量性状;海南不同产区的油茶油均为优质油,同时不同产区又有其特色;海南产区越南油茶的育种目标以丰产性、稳产性和抗性等的遗传改良为主。  相似文献   

18.
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原理,以日本落叶松在天水市引种后生长状况和各县(区)年降水量、相对湿度、极端最低气温、年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为依据,通过模糊运算,找出了日本落叶松在天水市营造的最佳自然、气候配置。结果表明,天水市日本落叶松的最适宜区为秦州和武山;较适宜区为麦积、甘谷、清水、秦安;张川为较不适宜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收集托里桉的实地栽培点地理数据,运用最大熵软件(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ArcGIS),结合12个气候因子数据,预测划定了托里桉在我国南部的潜在地理适生分布区。结果表明:Maxent模拟托里桉的潜在地理分布准确性较高,模型预测训练子集和验证子集AUC值均大于0.87。托里桉最适宜分布区集中在广东和海南沿海、广西沿海和中部及福建南部沿海,面积依次为广东(8.63×10~4 km~2)、海南(2.65×10~4 km~2)、广西(2.22×10~4 km~2)、福建(1.18×10~4 km~2);适宜区集中在广西中南部、广东中北部、福建南部、江西中南部,面积依次为广西(10.17×10~4 km~2)、广东(6.15×10~4 km~2)、福建(2.52×10~4 km~2)、江西(1.43×10~4 km~2)。Maxent刀切法(Jackknife)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托里桉适生区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为年平均气温、≥10℃积温、极端低温、最冷月最低温、最冷月均温、≥10℃的天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