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高粱无菌苗幼叶为试验材料,对颗粒状胚性愈伤组织的获得、细胞悬浮系的建立及影响悬浮细胞生长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叶在MS(Murashige and Skoog)+2mg/L 2,4-D培养基上诱导出的愈伤组织,经2~3次继代筛选后获得了浅黄色、颗粒状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于25±1℃、黑暗条件下,经45~60d的悬浮震荡培养建立了高质量的细胞悬浮系,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细胞密度可达6.45×10 5~5.08×10 6个/mL以上,活细胞率可达72.76%,近圆细胞率可达87.50%;培养基的基本成分、激素种类和水平对悬浮细胞生长状态有很大的影响,相比1/2MS培养基,MS培养基为适宜的培养基,2,4-D对保持细胞系的稳定增殖至关重要,适宜的浓度为1mg/L;培养液中加入0.5mg/L KT或6-BA会造成悬浮液褐化,影响悬浮细胞的生长;最适宜的细胞悬浮培养基为L2培养基(MS+1mg/L 2,4-D,30g/L蔗糖,pH5.8),震荡培养转速为110~120r/min,继代周期为7d,新旧培养基的接种比例为2∶1。  相似文献   

2.
稀土钕和牛蒡寡糖对黄芩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两种诱导物稀土钕和牛蒡寡糖对黄芩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稀土钕溶液对黄芩种子萌发都具有促进作用。6mg/L的稀土钕溶液培养的黄芩种子,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最高,分别达到58%和93.5%,比对照高25%,且芽苗长势好。牛蒡寡糖溶液对黄芩种子萌发的影响表现为高浓度抑制,低浓度促进。在不同浓度的牛蒡寡糖溶液中,1、3g/L牛蒡寡糖溶液对黄芩种子萌发促进作用最强,发芽率达到90%以上,比对照发芽率高23%,芽苗长势好。  相似文献   

3.
亚硝酸钠和精氨酸对白桦悬浮细胞中NO和三萜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分析亚硝酸钠和精氨酸处理12h后白桦悬浮细胞中一氧化氮(NO)和三萜含量的变化。在白桦悬浮细胞的生长末期添加硝酸还原酶(NR)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底物亚硝酸钠和精氨酸,采用比色法和荧光显微镜方法分析白桦悬浮体系中三萜含量和NO含量的变化。500μg/L和100μg/L的亚硝酸钠和精氨酸均促进了白桦悬浮细胞中NO和三萜的合成,其中500μg/L的亚硝酸钠和精氨酸促进作用最强。500μg/L亚硝酸钠处理下白桦细胞中的NO荧光强度和三萜含量均高于500μg/L精氨酸处理,其中三萜含量增加了1.5倍。将NR和NOS的抑制剂NaN3和L-NAME分别添加到亚硝酸钠和精氨酸处理的白桦悬浮体系中,发现亚硝酸钠和精氨酸对NO和三萜合成的促进作用被抑制了。NR和NOS来源途径的NO参与了白桦三萜的合成,可能NR来源途径的贡献大于NOS途径。  相似文献   

4.
秋水仙素诱导黄芩多倍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浓度为0.01%,0.05%,0.1%,0.2%,0.5%的秋水仙素浸泡黄芩种子24、48、72 h和96 h,统计种子发芽率;此外,在黄芩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分别加入浓度为5、10 mg/L和15mg/L的秋水仙素,进行黄芩多倍体的诱导.种子发芽和诱导愈伤形成芽后,取二者幼芽分别固定和制片观察,统计秋水仙素诱导黄芩产生的多倍体细胞率.结果表明:0.01%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24、48、72 h)黄芩种子,随着时间的延长,种子发芽率提高;当浓度高于0.05%时,种子发芽率降低,但规律不明显.染色体压片观察表明,以浓度0.1%秋水仙素浸泡处理黄芩种子24h的多倍体细胞诱导率最高,可选49.2%;培养基中添加秋水仙素能够明显促进愈伤组织和芽的形成,但多倍体细胞诱导率仅为9.7%.以上结果表明,种子浸泡或培养基添加秋水仙素均能诱导黄芩根尖或愈伤产生多倍体细胞,但要获得纯合的四倍体或多倍体植株,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地膜覆盖垄式栽培对黄芩品质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覆膜栽培技术对山东黄芩质量和土壤环境的影响,为黄芩的规范化栽培和质量提高提供理论依据,2013年对黄芩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田间统计,利用土壤参数快速测定仪测定土壤理化性质,HPLC测定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表明,覆盖地膜能使黄芩在整个生育期内对铵态氮的吸收比露地栽培增加26.84%(0~10cm)和9.00%(10~20cm);有机质分别增加了14.0%(0~10cm)和6.7%(10~20cm)。覆膜处理提高了土壤对速效钾和速效磷的供肥能力,覆膜处理0~10cm和10~20cm土层中速效钾的含量分别比露地处理增加了68.94%和13.60%;速效磷分别增加了40.92%和28.68%;覆盖地膜能够提高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较露地栽培提高了17.80%。覆膜栽培技术能够促进黄芩对铵态氮的吸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黄芩的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并具有较好的保温保肥作用,对指导传统种植区域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用不同浓度的H2O2、KMnO4、PEG溶液对黄芩陈种子进行浸种处理,研究了不同化学试剂及其使用浓度对黄芩陈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5%~2.5%H2O2能不同程度地促进黄芩陈种子的发芽,降低其浸出液电导率,其中以1.5%H2O2处理的效果最佳;10%~50%PEG处理对黄芩陈种子的萌发没有显著促进作用,0.05%~0.85%KMnO4处理不仅对黄芩陈种子的萌发没有促进作用,还抑制了种子的萌发,同时使种子细胞膜损伤加重。  相似文献   

7.
Tween 80与Span 80在食品添加剂微生物学检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国标GB 4789规定方法对富含油脂类食品进行微生物学检验时,由于样品梯度稀释困难,往往会造成取样量不准确,对检验结果造成不良影响。为此将表面活性剂按照一定的复配比例应用于富含油脂类食品的梯度稀释过程中,并评价样品乳化效果及其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v(Tween 80):v(Span 80)=1:1,添加浓度为1%~5%时,对微生物生长没有促进与抑制作用,在对富含油脂类产品(含油量在95%以上)进行梯度稀释时,添加浓度为2%即可达到较好的乳化效果。该方法建立了更为完善的样品前处理方式,能够方便、准确地取样,对于改善富含油脂类食品的微生物学检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PEG处理对商洛黄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提高商洛黄芩种子萌发率的方法。方法:通过不同浓度PEG对商洛黄芩种子进行处理,测定其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和胚芽长度,并称其鲜重。结果:5%(W/V)浓度的PEG处理能提高商洛黄芩种子的发芽率,随着PEG浓度升高,黄芩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不同浓度PEG处理对商洛黄芩种子的萌发均有一定的延缓作用,且随着PEG浓度的增加,发芽后苗高和鲜重呈下降趋势,而根长呈上升趋势。结论:低浓度PEG处理能提高商洛黄芩种子萌发率,但PEG处理可能抑制黄芩种子萌发后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以连香树授粉120 d后未成熟种子子叶胚为外植体,开展胚性愈伤诱导增殖和悬浮培养体系的研究,初步建立了连香树胚性细胞悬浮系与植株再生体系。将连香树未成熟子叶胚接种在添加0.5 mg/L6-BA+1.0 mg/L NAA+1.0 g/L AC的1/2 MS基本培养基上,进行胚性愈伤组织诱导,获得的愈伤组织在0.1 mg/L 6-BA+0.1 mg/L NAA+0.5 g/L AC的1/2 MS固体培养基上进一步增殖培养。将得到的胚性愈伤组织置于添加5%聚乙二醇6000的1/2 MS的悬浮培养液中进行振荡培养,建立起细胞均一、增殖较快、稳定性较强的细胞悬浮系;将悬浮培养获得的胚性材料接种到添加5%香蕉汁的0.1 mg/L 6-BA+0.1 mg/L NAA+0.5 g/L AC的MS固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可分化出的子叶期体胚,将获得的子叶胚转接到添加1.0 mg/L IBA的WPM固体培养基中,体胚萌发再生成植株。  相似文献   

10.
旨在探究硫化氢(H2S)对白桦悬浮细胞生长、黄酮和多酚等次生代谢物累积的影响。将H2S供体硫氢化钠(NaHS)添加到培养8 天的白桦悬浮培养体系中,采用pH计、电导率仪和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分析pH值、电导率、细胞活力、丙二醛、过氧化氢酶(CAT)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黄酮和多酚含量。NaHS处理后白桦悬浮细胞培养液的pH值呈降低趋势、电导率呈增加趋势;白桦悬浮细胞中的丙二醛含量、CAT和PAL酶活性、黄酮和多酚含量呈增加趋势,而细胞活力基本呈下降趋势,且NaHS处理对上述白桦悬浮细胞生长、黄酮和多酚含量的影响存在浓度和时间效应。其中,1 mmol/L NaHS处理24 h 时黄酮和多酚含量最高,分别是对照组的128.57%和136.89%。NaHS处理促进了白桦悬浮细胞中黄酮和多酚的累积。  相似文献   

11.
商洛黄芩汉黄芩素提取及复合保鲜液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商洛黄芩为实验材料,采用超声辅助乙醇提取黄芩中汉黄芩素,研究超声时间、超声提取温度、超声功率、料液比和乙醇体积分数等因素对汉黄芩素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3因素3水平响应面试验,分析各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确定的优化工艺为:在超声功率140W、料液比1:20、乙醇体积分数60%前提下,黄芩汉黄芩素提取率为0.526%。将汉黄芩素提取液与1.5%壳聚糖、1%柠檬酸进行复配,制备复合保鲜液,以感官指标、pH值、菌落总数为检测指标,模拟易导致新鲜草莓变质的温度和湿度进行保藏试验,通过对草莓品质的评价说明不同浓度黄芩汉黄芩素复合保鲜液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0.20%复合保鲜液即可以保藏新鲜草莓3d,0.40%复合保鲜液能够有效地保藏新鲜草莓5d。由于试验模拟草莓极易腐败变质的温度,可以预测室温下草莓贮藏期更长。本研究结果可作为商洛地区黄芩中汉黄芩素应用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黄芩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黄芩采用室外盆栽控水,测定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黄芩的耗水量、地上、地下部分的质量变化以及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试验设三个处理,分别为土壤相对含水量的30%,50%,80%。结果表明黄芩的耗水量在开花前营养生长阶段耗水量最大;土壤相对含水量30%和80%的处理都不利于黄芩的生长发育;土壤相对含水量50%的处理黄芩产量最高,并且有效成分含量达到13.6%,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对桃褐腐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的中草药抑菌活性物质,采用三次浸渍提取法对中草药进行提取,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单位面积产孢量计算法和凹玻片悬低法进行抑菌活性测定,再经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抑菌活性物质对桃褐腐菌的形态、结构的破坏作用,得出结果:黄芩、甘草和威灵仙的4种溶剂提取物对桃褐腐病菌(M. fructicola)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黄芩丙酮提取物和黄芩80%乙醇提取物的抑制作用较强,抑菌率达到80%以上,对菌丝细胞有明显的破坏作用,且能够抑制分生孢子的产生与萌发;同时对供试的16种植物病原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抑菌谱较广。说明黄芩丙酮和黄芩80%的乙醇提取液中均含有抗菌成分。  相似文献   

14.
选用黄芩健壮枝条作为材料,进行组培快速繁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激素组合以6-BA1.0mg/L+NAA0.5mg/L最为有利,所形成愈伤组织生长速度和质量均满足要求;不定芽分化激素组合为6-BA1.0mg/L+NAA0.1mg/L,增殖方式为器官发生型再生方式;继代培养采用NAA0.5~0.1mg/L+B90.5~0.1mg/L,增殖在10倍以上;生根培养NAA0.5mg/L+IBA 0.1mg/L,一般15d左右生根,平均根量4~5条,生根率近100%,能显著提高移栽成活率,满足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育苗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5.
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药用植物黄芩基因组大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和优化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药用植物的基因组大小(或称C值)的方法,本文分别以新鲜、幼嫩和硅胶干燥的叶片为材料,采用Otto和LB01两种细胞核提取液,利用流式细胞术对黄芩C值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选用豌豆为内标植物时,相比LB01一步法,Otto两步法在低温提取、离心和保存条件下,碘化丙啶染色浓度为0.02 mg/mL,得到的细胞核散点图相对集中,碎片较少,容易准确取门,CV较小。不同提取材料表明,幼嫩叶片和新鲜叶片利用Otto二步法均能到高质量的细胞核悬液,细胞核数量多且散点图集中,有利于取门和测定的C值更准确。而干燥叶片提取的细胞核得到的散点图分散,无法准确取门和测定C值。最终,以黄芩为例系统地优化了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药用植物基因组大小的方法,并首次成功测定黄芩1C值为0.58 pg,基因组大小约为562 Mbp,从而为了解物种的遗传背景和基因组值在系统演化中的变化规律,以及黄芩属药用植物资源的遗传评价和保护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青稞(Hordeum vulgare L. var. nude)幼苗叶片为试材,以200mmol/L NaCl对其进行盐胁迫,研究了外源亚精胺(Spd)预处理对NaCl胁迫下青稞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叶绿体色素与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在NaCl胁迫的前两天,NaCl+Spd处理组用含0.5mmol/L Spd的1/2Hoagland营养液进行水培和叶面喷施含0.02%土温-80的0.5mmol/L Spd溶液;对照组(CK)和NaCl处理组,用1/2的Hoagland营养液进行水培,叶面喷施含0.02%土温-80的蒸馏水。随着200mmol/L NaCl胁迫的进行,青稞幼苗叶片RWC、叶绿体色素与水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明显降低,Spd预处理显著延缓了它们的下降。表明Spd预处理缓解了NaCl胁迫对青稞幼苗造成的伤害,具有防衰抗盐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水杨酸(SA)对白蜡属种间杂交子代悬浮细胞生长量及香豆素类物质产量的影响,从而建立以生产香豆素类物质为目的的白蜡属细胞悬浮培养技术。以白蜡种间杂交子代悬浮培养96 h的细胞为材料,分别添加不同质量浓度(25、50、100 mg/L)的SA处理8、24、48、72、96 h,进行细胞生长量、香豆素类化合物类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施加信号分子SA能不同程度地促进香豆素及白蜡树精的含量和产量增加,其中以浓度100 mg/L的SA效果最明显,处理72 h后白蜡树精的含量及产量均达到最高,分别为0.5704 mg/g和0.2595 mg,相较于对照分别提高了114.59%和35.03%,香豆素的含量和产量的变化也有相同的趋势,均在处理72 h后达到最高,分别为0.2470 mg/g和0.1124 mg,相较于对照分别提高了112.39%和56.56%。适宜浓度的SA可促进白蜡属种间杂交子代悬浮细胞中香豆素类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8.
甘薯胚性细胞悬浮培养系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甘薯胚性细胞悬浮增减系的进行了研究。将12个基因的长约0.5mm的茎尖培养在含有0.2mg/L或2.0mg/L2,4-D的MS培养基上,形成了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率因基因型和2,4-D深度不同而很大差异,为0-75.7%。一方面,将胚性愈伤组织继续增减在含有2,4-D的MS培养基上,它们形成了处于各发育时期的体细胞胚。将具有体细胞胚的胚性愈伤组织转移到MS基本培养基上,体细胞胚发育成  相似文献   

19.
不同冻存液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冻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探究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BMECs)最佳的冻存液以改善乳腺上皮细胞的冻存质量。BMECs传至第5代后分别加入以下10种不同配方的冻存液。A组:85%DMEM+10%胎牛血清+5%DMSO;B组:80%DMEM+10%胎牛血清+10%DMSO;C组:75%DMEM+10%胎牛血清+15%DMSO;D组:70%DMEM+10%胎牛血清+20%DMSO;E组:85%DMEM+5%胎牛血清+10%DMSO;F组:75%DMEM+15%胎牛血清+10%DMSO;G组:70%DMEM+20%胎牛血清+10%DMSO;H组:80%DMEM+10%胎牛血清+10%甘油;I组:70%DMEM+10%胎牛血清+20%甘油;J组:60%DMEM+10%胎牛血清+30%甘油,冻存前统一调整细胞密度到1×106 /mL冻存。分别对复苏后的细胞进行台盼蓝染色计算存活率和PI/Hoechst33258双染计算凋亡率。结果表明:BMECs经不同冻存剂冻存复苏后,细胞活力、形态学及凋亡率表现有所不同,其中B组和G组的活力和24 h贴壁率较其他组高,二者的凋亡率较低,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传代后B组细胞的生长状况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