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7 毫秒
1.
苎麻生物脱胶产品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柳红 《中国麻业科学》2006,28(3):143-145
苎麻生物脱胶主要是利用微生物产酶来分解苎麻胶质,生产精干麻.其工艺流程是原麻扎把→装笼→粗酶液脱胶→水洗→精炼→拷麻→漂酸洗、给油→脱油→抖麻→烘干→成品入库.精干麻的质量除原麻内在品质外,还取决于发酵的多级控制以及工艺流程的正确操作如扎把大小、松紧要适当、装笼要均匀、酶液配制、浴比要适度;此外还要控制好酶脱胶浸泡时间,搞好水洗、精炼等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提高苎麻精干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苎麻化学脱胶包括酸浸、碱解、水洗或给油、分离等工序,传统化学脱胶方法脱胶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为提高实验室苎麻样品化学脱胶效率、减轻劳动强度、节约脱胶成本,开展了全自动苎麻化学脱胶试验仪的研制工作。该仪器由酸浸、碱煮、再酸浸、再碱煮、给油五道工序完成苎麻化学脱胶过程,每道工序均包含进水、加热、排液、冲洗、排水五个动作,将苎麻化学脱胶每道工序的五个动作采用微机控制,每个动作根据设计时间和温度循环执行,依次完成,并通过触摸屏输入、数据显示和界面指引的方式,自动完成苎麻的化学脱胶过程。试验结果表明,该仪器操作简单、脱胶效果好,脱胶后的苎麻精干麻理化指标符合《苎麻精干麻》(GB/T 20793-2015)质量要求,实现了实验室苎麻样品化学脱胶自动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苎麻生物酶脱胶的工艺路线和技术特点,通过对比酶脱胶与常规化学脱胶的产品质量和综合经济效益,指出酶脱胶生产的精干麻质量好,可纺性能优良,制成率高,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同时还提出了加强生物酶脱胶工艺质量稳定性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以高品质苎麻为原料,采用高效生物酶制剂进行苎麻生物化学联合脱胶技术研究,仅通过一次煮炼就能达到传统化学脱胶二次煮炼的效果.该技术可提高精干麻生产能力及生产效率,改善精干麻质量.  相似文献   

5.
苎麻生物脱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带娣 《作物研究》2003,17(1):60-62
脱胶是苎麻加工中基础而又关键的工序,脱胶的效果直接影响精干麻品质和制成率。本文就不同基因型苎麻中胶质的含量及动态变化、生物脱胶的原理及应用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6.
基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麻纤维厌氧生物脱胶系统,对苎麻、剑麻、大麻和棕榈麻进行厌氧脱胶处理。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过程中pH值稳定在7.2左右,化学需氧量(COD)在327 mg/L以下,氨氮质量浓度在5.2 mg/L以下,能实现近零排放;试验参数条件下苎麻脱胶效果优于剑麻、大麻和棕榈麻:苎麻纤维残胶率可达1.32%(低于化学脱胶),剑麻、大麻和棕榈麻残胶率分别为16.03%、20.13%、35.49%;各纤维强力指标能够达到传统化学脱胶法水平,其中苎麻的各项指标满足《苎麻精干麻》(GB/T 20793-2015)的一等水平。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索了稳定剂在苎麻氧化脱胶中的使用条件,即稳定剂用量、烧碱用量、氧化脱胶时间及氧化脱胶温度,优化出最佳条件。研究表明:在单因子实验中,稳定剂用量1%时,氧化脱胶时间50min时,Na OH用量3%时,氧化脱胶温度80℃时,苎麻精干麻性能分别达到最佳;该实验结果为以后探索稳定剂最优工艺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陈祥云 《中国麻作》1980,(2):40-45,16
人工刮制苎麻耗费劳力太多,形成收获时期劳力极感缺乏,特别是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劳力矛盾更为突出,是扩大苎麻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用化学药剂将麻株上剥下来的麻皮进行脱壳和脱胶,直接制成供纺织用的精干麻,不仅能减少和调节剥制加工的劳力,抢住苎麻生产季节,缓和粮麻争劳力的矛盾,还能减少刮皮时麻绒的损失,增加纺织原料,为我国今后的苎麻生产和加工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用生物化学联合脱胶与纯化学脱胶两种脱胶方法对罗布麻进行了脱胶试验,并利用数学的方法对两种脱胶方法得到的精干麻的各项指标进行了综合评比,结果表明,使用生物化学联合脱胶得到的精干麻的综合指标为K1=0.62609,使用纯化学脱胶所得到的精干麻的综合指标为K2=0.42164,前者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0.
纪静  郁崇文 《中国麻业》2005,27(5):245-248
苎麻煮练液中加入抗再沉积剂PVA,螯合剂聚丙烯酸钠,渗透乳化剂平平加O,并对三种助剂用量分别进行了单因子试验,利用正交多项式对残胶率进行处理,确定了各助剂的最佳用量:PVA为2.2798g/l;聚丙烯酸钠为1g/l;平平加O为2g/l。最优试验结果为:精干麻残胶率1.2332%,断裂强度8.45cN/dtex,断裂伸长率为4.5%。通过这些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实现了苎麻一煮法化学快速脱胶。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人工刮制苎麻耗费劳力太多,形成收获时期劳力极感缺乏,特别是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劳力矛盾更为突出,是扩大苎麻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用化学药剂将麻株上剥下来的麻皮进行脱壳和脱胶,直接制成供纺织用的精干麻,不仅能减少和调节剥制加工的劳力,抢住苎麻生产季节,缓和粮麻争劳力的矛盾;还能减少刮皮时麻绒的损失,增加纺织原料,为我国今后的苎麻生产和加工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亚麻脱胶新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丽珠  王奉喜 《中国麻作》1988,(2):34-36,31
作者将引进的苏联酶制剂及丹麦诺沃亚麻酶用于亚麻脱胶试验,结果表明:加酶脱胶可缩短沤麻时间1/4~2/3,可提高出麻率3~4%。并具有提高纤维质量,消除沤麻水污染的作用,是亚麻脱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苎麻酶法脱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果胶酶、木聚糖酶、甘露聚糖酶进行苎麻酶法脱胶,分别进行每种酶的单一酶脱胶和3种酶联合脱胶实验,研究这3种酶对脱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作者研究了供试原麻长度、收麻迟早、脱胶干净与否和切割长度对测定苎麻纤维细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证明,原麻长度与纤维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收麻迟早和脱胶干净与否对测定的纤维细度有明显差异;切割长度以30毫米测定苎麻纤维细度较为合理和准确。  相似文献   

15.
苎麻脱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纱布的质量,而苎麻脱胶质量的关键又在于煮练。今后脱胶生产能否实现机械化、连续化和自动化,也首先取决于煮练质量的好坏和煮练时间的长短。因此,我厂根据省科委下达的任务,进行了快速脱胶的研究,设计工艺路线是:原麻预酸处理,煮练碱液添加助剂,以提高煮练效果;取消精练,并对拷麻后的半制品进行漂白处理,  相似文献   

16.
《中国麻业科学》2008,30(1):62-63
近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佳音频传,继前些年的"中苎 1 号"新品种成为我国苎麻产区的第一大主栽品种以后,该所研究的第二代生物脱胶技术也获得重大突破:"苎麻生物脱胶工艺技术与设备"国家发明专利技术已在湖南、重庆等地的五家企业推广应用.运行结果表明,产品较以前化学脱胶减少污染物排放60%以上,COD 排放由原来的每升1200毫克降至300毫克,节能节水50%,每吨精干麻节约成本800元,而且产品质量提高了两个档次,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也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一种用苎麻作底物测定微生物脱胶酶活力的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法较用果胶作底的次亚碘酸法更能准确地反映脱胶菌的实际脱胶能力。文内详述了苎麻底物的制备方法,最适酶解条件和测定过程,并就脱胶酶的概念、测定原理和纤维素酶的干扰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苎麻煮练液中加入抗再沉积剂 PVA,螯合剂聚丙烯酸钠,渗透乳化剂平平加Ο,并对三种助剂用量分别进行了单因子试验,利用正交多项式对残胶率进行处理,确定了各助剂的最佳用量PVA为2.2798 g/l;聚丙烯酸钠为1 g/l;平平加Ο为2g/l.最优试验结果为精干麻残胶率1.2332%,断裂强度 8.45cN/dtex,断裂伸长率为 4.5%.通过这些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实现了苎麻一煮法化学快速脱胶.  相似文献   

19.
作者研究了供试原麻长度、收麻迟早、脱胶干净与否和切割长度对测定苎麻纤维细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证明,原麻长度与纤维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收麻迟早和脱胶干净与否对测定的纤维细度有明显差异;切割长度以30毫米测定苎麻纤维细度较为合理和准确。  相似文献   

20.
为使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酶脱胶达到最佳效果就必须掌握富含果胶酶复合物与螯合剂相互关系的研究数据。本研究对不同来源的亚麻茎样品进行了加速酶液吸收的实验,测定了处理后的纤维得率,这些样品包括:北达科他州油用亚麻茎(1998年);南卡罗莱纳州‘Natasja’纤用亚麻茎(1993年),麻地晾干‘Ariane.’纤用亚麻茎(1999年),棚内荫干的‘Ariane’纤用亚麻茎(1999年)和加拿大油用亚麻茎(1997年)。麻茎经80牛顿的压力碾压后,发生机械破裂,酶脱胶后的纤维得率最高。因此机械碾压可作为进一步测试酶吸收的预处理方式。麻茎在约310kPa压力或真空压力为88kPa的条件下处理对酶的吸收显著增强。增压比真空处理效果明显。因收获打捆导致破裂程度低的麻茎受应力改变的影响比破裂程度高的麻茎大,压力对已碾麻茎的酶吸收增加甚微。机械碾压使麻茎对酶的吸收最强,纤维得率明显提高。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常压是酶液渗透到已碾麻茎的适宜条件.不需要采用特别的措施加速酶脱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