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12年邳州市承担了江苏省三新工程项目"机插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示范工程",对水稻机插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探讨,初步形成了适合邳州市水稻生产的机插水稻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体系,为邳州市发展水稻机插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水稻机插育秧的特点,并重点阐述了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包括机插育秧技术、机插大田技术、机插作业技术,以期为水稻机械化插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如皋市机插水稻生产现状,并提出促进机插水稻生产发展的对策,以期指导机插水稻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海南机插水稻大田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于机插水稻的生长发育特性与手插水稻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田间管理技术也有所差别。根据机插水稻的生育特点和生产实践,总结了海南机插水稻大田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机插水稻在石庄镇推广种植已有1 2年,但近年来机插水稻的产量一直较低。针对这一现象,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石庄镇机插水稻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机插水稻的增产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插水稻对秧苗素质的要求较高,要发挥机插优势,使水稻高产稳产,必须培育符合机插要求的标准壮秧。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提出了机插水稻育秧技术及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7.
机插杂交水稻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杂交水稻机插是一项新生事物,比常规水稻机插难度高,主要是因为杂交稻用种量少、单双本栽插密度高、技术要求高。通过近几年的实践,笔者总结了一套机插杂交水稻栽培技术,以进一步提高机插杂交水稻的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我国基础产业,我国水稻种植技术发展也日趋成熟,在科技发展下,农业发展技术也取得了长足进展。相比传统人工栽培,机插技术不仅有效地降低人工投入、还能使该地区水稻达到高产高效的效果。以我国苏北地区水稻机插技术为例,分析了当前机插技术对水稻的种植优势,阐述了机插水稻的种植要点,总结了水稻机插高产高效技术应用步骤及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机插软盘育秧配套技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结合江西水稻机插推广现状,总结了杂交水稻机插的优势以及与机插相配套的软盘育秧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江西农业学报》2022,(2):47-49
结合江西水稻机插推广现状,总结了杂交水稻机插的优势以及与机插相配套的软盘育秧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巨峰葡萄自然发酵不同阶段酵母菌的组成及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巨峰葡萄发酵不同阶段的发酵液,通过酵母菌的分离、纯化、WL培养基的鉴别培养、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以及显微细胞形态观察,对酵母菌进行初步的表型分群,挑选不同表型群的代表菌株进行DNA的提取以及26S rDNA D1/D2基因扩增和测序分析。共得到64株酵母菌,经过对获得酵母菌菌株的表型鉴定得到14个表型群,通过26S rDNA基因测序、比对,酵母菌最终鉴定为3个不同的酵母菌种群,分别为假丝酵母、路氏类酵母和酿酒酵母。其中发酵前期包含的酵母菌种群是假丝酵母(64%)和路氏类酵母(36%);发酵中期包含假丝酵母(10%)、路氏类酵母(5%)和酿酒酵母(85%);发酵后期则包含路氏类酵母(43%)和酿酒酵母(57%)。结果表明,发酵不同阶段的优势酵母菌种群是存在差异的,酿酒酵母在发酵的中后期均占优势,假丝酵母仅在发酵的前中期存在且只在前期占优势,路氏类酵母在发酵的各个时期均有发现,但发酵后期占比最高。  相似文献   

12.
利用8份苗期耐盐性差异较大的玉米自交系按照Griffing 4设计组配28份玉米杂交种,在苗期对其进行耐盐性测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苗干重和苗期株高的耐盐指数在各基因型间存在显著差异,特殊配合力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而一般配合力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显性方差均大于加性方差。苗干重和株高2个性状的耐盐指数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68.47%和48.54%,狭义遗传力分别为0.0%和12.55%。  相似文献   

13.
以杜仲根段为试材,种根竖直正插时两端根和芽的分化极性较强,上端形成芽,下段形成根。ABT生根粉和6—BA分别可强化极性的表现。倒插时,形态学下段器官分化极性不显。  相似文献   

14.
柱花草种质植物学特征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利用植物形态学研究柱花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筛选优良柱花草种质,笔者对48份柱花草种质的植物学特征进行了观测比较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8份种质(品种)中有3份是半灌木,2份种质属二年生草本,其余42份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绝大多数(35份)种质茎的生长习性是直立型或斜升型,只有5种是匍匐型;只有1份为白花,其它4...  相似文献   

15.
以木纳格葡萄败育型胚珠为材料进行胚挽救,按照已建立的适合白木纳格葡萄败育型胚珠培养体系进行实验,获得了大量木纳格葡萄胚挽救幼苗,炼苗后移栽到大田中种植。并结合已有分子标记技术,对胚挽救幼苗进行鉴定,结果显示45株胚挽救幼苗中,有21株扩增获得了目的片段,初步确定为具有无核性状的葡萄苗。  相似文献   

16.
蒋洁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564-10566
对疣小金发藓、狭边大叶藓、密集匐灯藓、金发藓、黄色真藓、网孔凤尾藓和宽叶短月藓7种藓类植物茎的基部、中部和上部进行分段横切观察,结果表明:7种藓类植物茎基部的形状接近圆形,茎上部的形状各有特点,由茎基部到茎顶端的形状差异是逐步变化的,这与假根的存在和叶在茎上的着生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17.
利用SRAP-BSA法筛选棉花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高抗黄萎病品种辽棉18号和高感黄萎病品种军棉1号及其杂交后代F2为材料,筛选棉花抗病基因.[方法]采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Bulked Segregate Analysis,BSA)法,对棉花抗病基因进行SRAP分析.[结果]在88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3对引物在两亲本及抗、感基因池中均能扩增出稳定的差异条带,命名为S_(6-6)、S_(6-10)、S_(8-8).[结论]通过F2代个体验证,抗病个体均能扩增出此差异条带,而感病个体中不能扩增出此差异条带,证明这三对引物是与棉花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SRAP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多浪羔羊不同日龄断奶时的断奶重、日增重量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同等饲养管理条件下,60日龄羔羊的日增重量均大于70、80、90日龄羔羊的日增重量,差异极显著(P<0.01),70日龄羔羊的日增量重大于90日龄羔羊的日增重量,差异极显著(P<0.01);90日龄羔羊的断奶重均大于60、70、80日龄羔羊的断奶重,差异显著(P<0.05);90日龄羔羊的增重量大于60日龄的增重量,差异极显著(P<0.01),也大于70日龄的增重量,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组之间的断奶体重、日增重量、增重量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对菲律宾乌木和苏拉威西乌木木材的宏、微观构造和细胞形态进行观察,并测定分析,得出其构造特征。菲律宾乌木和苏拉威西乌木都属散孔材,生长轮不明显,心材为黑白相间条纹;管孔径列,主单复管孔和管孔链,少见管孔团,含树胶,以圆柱形导管为主,导管纹孔为筛状互列纹孔;轴向薄壁组织排列为离管带状,部分含树胶和晶体;木射线为异型单列,多含树胶和晶体。比较菲律宾乌木和苏拉威西乌木的木材构造:前者结构甚细,后者为细;前者木纤维细胞宽度和壁厚较后者大,且前者形态种类多;轴向薄壁细胞前者较后者短粗,前者形态种类多且细胞壁有更多凸凹;木射线密度前者为密,后者为甚密,木射线的直立细胞后者较前者高窄。  相似文献   

20.
大豆花柱和柱头的显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无限型开花大豆品种东农434(Glycine max L.Merr.cv.Dongnong434)为试验材料,利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大豆花柱和柱头结构。结果表明,大豆柱头属于湿柱头,成熟的柱头表面由两种类型的乳突构成,在柱头上有一层表膜;柱头细胞内有丰富的细胞器,液泡内沉积有电子致密的贮藏物质。大豆花柱属于中空花柱,花柱成倒"J"形,靠近柱头部分发生弯曲,花柱基部表皮有气孔和表皮毛。花柱中央为花柱道,其周围分布有一层特殊的通道细胞。成熟花柱细胞中含有丰富的多糖类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