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棚室秋季吊袋栽培黑木耳不但具有节省空间,节约人力、物力的优点,还能延长出耳期,增加黑木耳的产量、品质。通过对适宜品种、栽培季节、菌种制作、养菌、开口、吊袋及出耳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进行试验示范研究,使棚室秋耳吊袋栽培的平均产量(干耳)达到50 g·袋-1,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2018,(6)
正黑木耳棚室立体吊袋栽培技术,因采取悬挂栽培袋的方式,在相同空间内,生产量是传统地栽木耳的2.5~3倍。黑木耳生长受外界环境影响小,产出木耳品质优良,吊袋栽培黑木耳纯利润比地栽木耳要高出0.5~1.0元,经济效益可观。现将双层遮阳温控设施大棚吊袋黑木耳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品种选择黑木耳916。该品种菌丝体生长整齐、粗壮,菌丝浓密、洁白。菌丝生长温度20~30℃,菌丝活力较  相似文献   

3.
以往采用阴棚吊袋法栽培黑木耳,保湿性能差,人工喷水次数多,投工大。我们于1993年9月试验用阳畦排袋法栽培黑木耳,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一)季节安排 1993年3月初从山西大学食用菌场引进Gu-1号黑木耳母种,随即扩繁母种,4月中旬制作原种,5月下旬或6月初制黑木耳栽培袋,6~7月发菌,8月划破袋浸水转入出耳管理。 (二)菌袋制作 塑料袋选用16×50×0.04cm的  相似文献   

4.
<正>大兴安岭地区素有"高寒禁区"之称,夏季短暂,冬季漫长,农作物生长期只有90~110天。对于栽培黑木耳,常规的露地摆放,从5月上旬到8月中旬,只有100天左右,中间还要去掉7月份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的高温期。由于生长期不足,在相同的基质条件下,大兴安岭黑木耳单袋产量较其他地区约低30%。黑木耳大棚吊袋栽培能够利用棚膜增温有效延长生长期,可使大兴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2017,(6)
通过对黑木耳吊袋栽培的品种、开口方式以及吊袋间距等的试验,研究了影响黑木耳吊袋栽培不同因素对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旨在为山西黑木耳吊袋栽培技术优化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黑888和黑981的产量最高,但黑981的生育期指标综合表现较好;开Y型口,开口数量为90个/棒时,能取得最高生物学效率(115.90%),在吊袋间距和宽度为35 cm时,黑木耳产量和优质品率,分别为48.6 g/棒和85.0%。  相似文献   

6.
徐洪海  韩加勤 《食用菌》2006,28(3):40-41
室外畦栽黑木耳。空气新鲜。昼夜温差大,耳袋贴地排放,易吸潮保湿,是传统室内吊袋栽培法所无法比拟的,且简便易行。这种方式分大田栽培、林间栽培和荫棚栽培等。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黑木耳棚室立体吊袋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木耳棚室立体吊袋栽培模式具有保温保湿性好、对空间的利用率高、子实体经济性状好、管理效率高、抗极端天气能力强等特征,具有省水、省地、省工等优点。通过对黑木耳适宜品种、栽培季节、催芽方式、吊袋方法、大棚建造及出耳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技术集成研究,探索出适合黑龙江省气候条件的黑木耳棚室立体吊袋栽培模式,经过在黑龙江省推广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黑木耳短袋地栽技术有以下六个优势:①黑木耳熟料袋栽技术取代黑木耳木段栽培技术,节省大量林木资源,充分利用林业清林的废弃物栽培出优质黑木耳,产量比木段栽培高,质量好.②利用阔叶硬杂木屑以及部分秸秆、棉籽壳等原料栽培黑木耳属于废物利用,变废为宝,提高林木资源的利用率.③黑木耳熟料袋栽成功率高,生产周期短,能充分利用原料资源,栽培黑木耳风险小. ④黑木耳熟料袋栽集中在室内发菌和室外出耳,不利用大棚或温室等出耳场所,生产成本低,管理方便,生产的黑木耳病虫害发生少,无农药残留,达到无公害标准,提高了黑木耳产量和质量.⑤黑木耳熟料袋栽室外全光出耳能充分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⑥黑木耳熟料袋栽小口出耳技术能栽培出单片木耳,与成朵的黑木耳相比,无耳根,浸泡时间短,方便食用,消费者十分喜爱.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黑木耳吊袋出耳阶段时栽培条件的要求,我们模拟黑木耳的野生特性,利用庭院杏树下的小气候进行了黑木耳栽培试验,初步取得成效.现将试验情况简报如下:(一)制作栽培袋培养料为棉籽壳93%,麸皮5%、糖1%、石膏1%,pH 自然,用0.20%高锰酸钾溶液拌料,含水量60%,分装180只17×33cm 的聚丙烯袋,每袋装料300克(折干料),常压  相似文献   

10.
<正>浙江省黑木耳栽培量仅次于香菇,是第二大类食用菌,主要生产区是丽水市。"十二五"以来,庆元县黑木耳产业取得长足发展,2013年、2014年代料黑木耳栽培量分别为4 500万袋和3 500万袋,成为继香菇之后的第二大主栽食用菌。由于黑木耳菌丝抗性较弱,接种成活率和菌棒成品率低下是黑木耳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通过研发黑木耳胶囊菌种,改变传统黑木耳制种和接种技术,促进菌种生产向  相似文献   

11.
周振红  薛向阳 《食用菌》2004,26(2):36-36
黑木耳是我国大宗食用菌品种之一,原以段木栽培模式获取黑木耳干品。“天保工程”实施后,林木资源终断,段木木耳产量已很少。“朝阳模式”虽已推广多年,但市场空缺仍然较大,笔者从2002年3~7月对黑木耳代料原材料、袋规格、菌株选优、人为增湿、黑网遮阳、篷架立体吊袋等一系列技术改进、平均使黑木耳产量提高(单位重量)30%以上,占地缩减  相似文献   

12.
黑木耳大棚吊袋栽培技术杨淑荣,傅伟杰(延边农学院)近年来,黑木耳代料栽培发展迅速,效益明显,尤以大棚吊袋栽培最为普遍。然而,在各地吊袋栽培过程中,由于控制不了霉菌污染,往往导致大面积失败,损失惨重。我们根据几年来的试验研究、社会调查及指导基层的生产实...  相似文献   

13.
李鑫  邓春海 《食用菌》2021,(1):56-58
黑木耳是我国栽培的第二大食用菌,其栽培地已经遍布我国20多个省市,2017年全国黑木耳产量达758.15万t[1]。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人工栽培黑木耳的国家,已有上百年的栽培历史。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袋栽黑木耳的产量和品质,降低自然环境的变化对黑木耳生长的影响,东北黑木耳产区采取蔬菜冷棚挂袋栽培黑木耳,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冷棚挂袋栽培黑木耳菌袋集中,便于管理,节约用工、用水成本;比地栽出耳提前20 d以上,出耳均匀,品质好,无杂质无污染物,价格比地栽耳高出20元/kg[2]。冷棚挂袋栽培黑木耳已成为黑木耳栽培的主要方式,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是人工栽培黑木耳技术的第三次革命。  相似文献   

14.
申进文  郭恒  程雁  范迪宽 《食用菌》2006,28(6):40-41
黑木耳是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一种食用菌,具有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黑木耳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久负盛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外贸易的增加,黑木耳的市场需求量逐年上升。以前,河南黑木耳栽培以段木栽培为主,随着禁伐森林力度的加大,耳木资源短缺,段木栽培量逐年减少。使河南黑木耳产量不断降低。因此,袋料栽培必将成为黑木耳栽培的主要方式。虽然袋栽黑木耳技术在国内早已成功,但受到气候条件的限制,相关的技术在河南一直未能得到大面积成功应用。我们结合河南气候特点,摸索出适于河南推广的荫棚层架袋栽黑木耳技术,必将促进河南袋栽黑木耳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笔者通过年栽培试验,摸索出了一套黑木耳墙式栽培新工艺。它比阳畦栽培节省占地面积60%,比吊袋栽培节省占地面积30%~50%。特别是它能将杂菌污染控制在最低水平,且管理方便,产质量明显提高。现将该技术简介如下; (一)栽培袋制作 用17×60cm低压聚乙烯筒料,一端扎口热熔封牢,装料后端面压平,盖一层石灰或草木灰后即成直径10.5cm长40cm的料棒。直立排入锅中100℃灭菌14小时。常规接种。为了提高制种效率和成品率,最好采用塑料钉菌种接种,接好的菌袋直立排放培养,一般30天左右菌丝可发满袋。 (二)菌墙建造 菌棒与墙同向,以直径1~2cm竹木条做骨架。首先在地面顺成墙方向划线,铺一层砖,在砖上排一行菌袋,按间距20cm在袋两侧紧靠菌袋各插一排竹木条做骨架,然后排放第二层。层间菌袋相错压住,似瓦工砌12cm砖墙法。每铺3层,用细绳将菌棒两侧竹竿扎住。砌10~20层均可,为了牢固,可隔一定距离埋一立柱,要求必须坚固以防倒塌。  相似文献   

16.
张子荣 《食用菌》2014,(4):48-49
<正>近年来,福建省埔城县的毛洋村、高溪村等大规模栽培黑木耳新科5号,该菌株具有耳片大、单生、抗逆性强等特点,且可露天栽培,减少了建棚等繁琐工序,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省了大量成本。以袋栽新科5号黑木耳为例,55 cm×15 cm的栽培袋成本大约2.0元,平均每袋可产干木耳100 g左右,以60元/kg计算,每袋可获纯利4元左右。667 m2可栽培7 500~8 500袋,可获利3万元左右。但是,黑木耳新科5  相似文献   

17.
黑木耳袋栽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黑木耳袋栽技术在栽培原料、栽培方式、管理方法、栽培生理研究和栽培设施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同时比对生产实践技术需求,对黑木耳袋栽技术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李宏伟 《食用菌》2015,(2):38-39
黑木耳棚式立体挂袋栽培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黑木耳质量的一项新技术。通过试验,归纳、分析总结出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立体栽培黑木耳的时间应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宜,棚内气温稳定在15℃就可以栽培;栽培袋串顶端悬挂的高度不应超过210 cm,栽培袋串距地面高度应在40 cm以上;黑木耳悬挂的密度120袋/m2最好;栽培期间菌袋如果有绿色木霉的污染,应该停止浇水、撤膜,也可以进行化学药物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稻耳轮作模式 ,是一项利用冬闲田作场地 ,在开展袋料栽培黑木耳的同时 ,兼顾水稻生产的高产高效新技术。其主要内容是 :室内培养菌袋 ,利用冬闲田搭制荫棚 ,吊袋栽培 ;出耳完毕后 ,拆除荫棚 ,翻犁耳场 ,以废弃菌料作基肥 ,种植水稻 ,实行一耳一稻轮作制。1995~ 1998年 ,我们在本县金鸡岭村进行了为期 4年的试验示范 ,每年示范面积 130~ 15 0m2 ,累计栽培黑木耳 4 785 0袋 ,产出干耳 1132 5kg ,收获水稻 388 5kg ;共投入成本 32 191 6元 ,总产值69 0 92 2元 ,投入产出比为 1∶2 15。按 666 6m2 (1亩 )计算 ,产值 80 689元 ,利润 4…  相似文献   

20.
代料栽培黑木耳曾出现过压块栽培法,瓶栽培法,发展到现在的吊袋栽培法,地摆栽培法等已有20多年历史。尽管栽培技术不断有所提高,但大面积栽培成功者还仅处于少数,成片失败者屡见不鲜。产量也不稳定,使该技术在全国内推广进展缓慢。究其原因:黑木耳菌丝生长细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