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夏甘蓝的收获销售期在8~9月份,恰是"伏淡"缺菜的季节.管好这茬甘蓝,可明显提高菜农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甘蓝型油菜是由甘蓝与白菜型油菜杂交,染色体自然加倍而成.与甘蓝亲本相比,甘蓝型油菜的遗传资源狭窄,利用甘蓝资源是拓宽甘蓝型油菜遗传背景的方式之一,但是甘蓝与甘蓝型油菜杂交存在生殖隔离.利用29份甘蓝与1份自然甘蓝型油菜杂交;利用12份自然甘蓝型油菜,8份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48份新型甘蓝型油菜和95份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同自然甘蓝型油菜杂交的DH系与1份甘蓝杂交,期望筛选出亲和性高的甘蓝或者甘蓝型油菜.对7份甘蓝与甘蓝型油菜柱头识别反应和胚珠发育观察,发现甘蓝花粉能够在甘蓝型油菜柱头上正常萌发、伸长和生长,但是授粉10d后胚珠开始败育,直到30d完全死亡.尽管29份甘蓝与甘蓝型油菜杂交平均结实率低(36.00%),但是一份野生甘蓝K8934与甘蓝型油菜的结实率能达到148.60%.4种不同类型的甘蓝型油菜与甘蓝杂交均表现低的可交配性,平均结实率差(10.90%).说明了从变异广泛的甘蓝材料中,可能筛选到与甘蓝型油菜杂交亲和性高的甘蓝材料.  相似文献   

3.
甘蓝型油菜是由甘蓝与白菜型油菜杂交,染色体自然加倍而成.与甘蓝亲本相比,甘蓝型油菜的遗传资源狭窄,利用甘蓝资源是拓宽甘蓝型油菜遗传背景的方式之一,但是甘蓝与甘蓝型油菜杂交存在生殖隔离.利用29份甘蓝与1份自然甘蓝型油菜杂交;利用12份自然甘蓝型油菜,8份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48份新型甘蓝型油菜和95份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同自然甘蓝型油菜杂交的DH系与1份甘蓝杂交,期望筛选出亲和性高的甘蓝或者甘蓝型油菜.对7份甘蓝与甘蓝型油菜柱头识别反应和胚珠发育观察,发现甘蓝花粉能够在甘蓝型油菜柱头上正常萌发、伸长和生长,但是授粉10d后胚珠开始败育,直到30d完全死亡.尽管29份甘蓝与甘蓝型油菜杂交平均结实率低(36.00%),但是一份野生甘蓝K8934与甘蓝型油菜的结实率能达到148.60%.4种不同类型的甘蓝型油菜与甘蓝杂交均表现低的可交配性,平均结实率差(10.90%).说明了从变异广泛的甘蓝材料中,可能筛选到与甘蓝型油菜杂交亲和性高的甘蓝材料.  相似文献   

4.
冬冠甘蓝是菏泽地区特优蔬菜研究所1992年培育成功的高抗寒越冬甘蓝一代杂交种.该品种在正常降温情况下,零下10℃~13℃不加任何保护,能露地安全越冬.不需打药、无虫害、无病害、省工省时,管理简便,只需改变种植方式,能在12月~翌年3月份收获上市.冬冠甘蓝是一个发展潜力极大的无公害甘蓝新品种,1999年被山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定为首选开发的季节特优蔬菜.  相似文献   

5.
雪球甘蓝是露天越冬品种,3月份开始收获,4月底收完,抓好收获前1~2个月的管理,667平方米产量可达5000公斤。由于雪球甘蓝比传统品种早收获1个多月,市场价格高,效益好。3~4月份的管理和采收技术要点如下:1郾肥水齐攻进入3月份,植株生长旺盛,月初要浇1次透水,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  相似文献   

6.
何德良 《新农村》2004,(4):13-13
夏甘蓝是指在8~9月份收获上市的甘蓝,由于其大部分生长期是处在夏秋高温季节,栽培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栽培管理要科学、细致。  相似文献   

7.
新丰甘蓝是由上海市长宁区新径乡双径村农科站选育成的杂交一代品种,在我市作冬甘蓝和早春甘蓝栽培已有六七年历史,已成为我市冬甘蓝的当家品种。由于其食用品质和加工性状优良,很适合市场销售和食品厂脱水加工。新丰甘蓝在1~3月份收获,正处于甘蓝生产淡季,市场销售价格较高,一般每亩收入可达1500元左右。新丰甘蓝在本地大面积栽培,已成为周边大中城市蔬菜基地和食品加工厂原料基地。现将其主  相似文献   

8.
1、甘蓝施肥生产1000公斤甘蓝需纯氮2.0公斤,五氧化二磷0.72公斤,氧化钾2.2公斤;亩产甘蓝3000~5000公斤,需纯氮6~10公斤,五氧化二磷2.2-3.6公斤,氧化钾6.6-11公斤.定植甘蓝前亩施有机肥2500公斤,磷肥20-25公斤.甘蓝进入莲座期进行第1次追肥,亩施纯氮36公斤,氧化钾3.3~5.5公斤.进入甘蓝结球期,进行第2次追肥,亩施纯氮3-6公斤,氧化钾3.3~5.5公斤.  相似文献   

9.
1 日光温室黄瓜套番茄、甘蓝(菜瓜) 主要分布在渭河及其支流沿岸的向阳避风、水肥条件好的川台地,一般为一年3茬,实行反季节种植,生产精细时鲜蔬菜,平衡淡旺季生产,一年四季供应市场.据调查,各类资源利用充分、品种茬口配置合理、投入产出比高、效益好的主要是黄瓜套番茄、甘蓝(菜瓜)这一种植模式.第1茬:黄瓜7月份育苗,9月份移栽棚内,12月份成熟上市;第2茬:番茄10月份育苗,11月份移栽到黄瓜行,次年3月份成熟上市,采摘销售至8月份;第3茬:甘蓝(菜瓜),番茄收后整地移栽,11月上市,采摘销售至12月.  相似文献   

10.
鱼藤酮在甘蓝上的残留消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甘蓝上鱼藤酮残留的简便检测方法,并对其消解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蓝中鱼藤酮经乙腈提取,柱层析法净化,UVD-HPLC检测,外标法定量,在浓度为0.02 ~0.5 mg/kg的添加范围内,鱼藤酮在甘蓝上的平均回收率为89.68%~98.20%,相对标准偏差为3.13%~6.45%.甘蓝中鱼藤酮的消解趋势符合方程Ct=C0e-kt,消解半衰期为1.21~1.68 d,属易降解农药.  相似文献   

11.
甘蓝夜蛾发生特点及赤眼蜂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两年的研究,明确了太原地区甘蓝夜蛾年发生三代。第一代幼虫为害期为5~6月,第二代为害期为7~8月,第三代为害期为9~10月。室内用4种赤眼蜂对甘蓝夜蛾卵进行了抑制孵化试验,寄生率分别为:螟黄赤眼蜂97.68%,广赤眼蜂92.91%,玉米螟赤眼蜂80.90%,松毛虫赤眼蜂53.51%。甘蓝田、苤蓝田释放螟黄赤眼蜂、广赤眼蜂防治甘蓝夜蛾,5月份螟黄赤眼蜂寄生率68.76%,广赤眼蜂寄生率56.25%;9月份螟黄赤眼蜂寄生率92.82%,广赤眼蜂寄生率88.16%。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的甘蓝田、苤蓝田均未发现有赤眼蜂寄生。  相似文献   

12.
结球甘蓝高山反季节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球甘蓝简称甘蓝,又称包心菜,是福建省主要的蔬菜种植品种,多年来一直是以传统的春甘蓝和秋冬甘蓝方式种植,由于集中上市,常常造成价格下跌.近年来,建瓯市利用当地的地理优势,开展夏季高山(海拔600 m左右)反季节栽培,在7、8月份上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贵州省甘蓝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的发生分布,为科学防控提供指导。【方法】在贵州省安顺市、威宁县和修文县采集甘蓝病毒病样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RT-PCR对病样进行TuMV检测,利用相关生物学软件分析TuMV CP基因序列的一致性,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152份甘蓝样品中66份检测出阳性,检出率为43.42%;测序的15个TuMV CP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88.70%~100%,与已报道TuMV 6个组的分离物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14个分离物属于basal-BR,1个分离物属于world-B组。【结论】TuMV在贵州省甘蓝不同种植区普遍发生,且basal-BR为感染甘蓝的优势毒源。  相似文献   

14.
1.甘蓝.可选用夏王、夏光、强力50、早夏16号、中甘8号等品种播种.夏甘蓝于6月上旬结束播种,秋甘蓝于6月中下旬播种,可选王座甘蓝、京丰一号等,在9~10月上市.  相似文献   

15.
从日本引进青花菜杂种19份,通过秋季田间经济性状和翌年春季开花习性鉴定,筛选出7份青花菜不育材料.用甘蓝类蔬菜自交系分别与其杂交,后代鉴定结果表明该7份青花菜不育材料为优良的胞质雄性不育材料.2000年以青花菜胞质不育材料为不育源,用甘蓝高代自交系为轮回亲本进行转育,连续回交5代,育成6个综合性状优良、配合力强、雄性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达100%的甘蓝胞质雄性不育系及相应的保持系.不育系植株生长健壮,苗期低温无叶片黄化现象,花瓣完全开放,雌蕊发育较正常,蜜腺较发达,雄蕊完全退化,杂交结实正常.利用该不育系配制一代杂种,经田间试验鉴定,筛选出5个优良杂交组合,通过进一步试验、示范,育成甘蓝新品种夏华2号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 (一)选择适宜生产区及无污染的环境 试验表明,夏秋无公害栽培最适宜区为7月份平均温度17.5~19.5℃,适宜区为7月份平均温度19.5~21.0℃。适宜区夏秋气候冷凉,适于夏秋甘蓝生长发育,菜青虫、菜螟、小菜蛾等害虫发生较轻。同时  相似文献   

17.
邢恩荣 《新农业》2005,(10):42-42
一、甘蓝施钾效应 甘蓝是叶菜类,一些菜农以为只要多施氮肥就可以提高甘蓝产量,其实不然,只施氮肥反而限制了甘蓝产量提高和品质改善.据科研单位的研究和试验,在每亩施20公斤氮素以内,甘蓝产量与氮肥的施用量呈正相关;当氮素施用量超过每亩20公斤时,产量增加不显著;在每亩施氮素10~20公斤范围内,再配施10~20公斤钾肥,则甘蓝产量随施肥量增加而显著增加,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1.种子在低温下萌发不抽薹甘蓝种子在含水量11%~13%以上时,置于0~8℃低温处冷冻80天,处理了春化阶段,种出的甘蓝不会抽薹.  相似文献   

19.
进行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防治甘蓝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验证该药对甘蓝小菜蛾的防治效果,确定最佳剂量。田间药效结果表明,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防治甘蓝小菜蛾的最佳用药量为1.5~1.8g a.i/hm2,施药适期为小菜蛾2~3龄幼虫,对甘蓝小菜蛾防效达91.7%以上。  相似文献   

20.
1、种植样式 甘蓝采用中棚(4米竹片插成跨度2.4~2.5米,高度1.05米)种植,株行距40×50厘米,亩栽3300~3500株.甘蓝梗上套种单行玉米,待甘蓝收获后,再在甘蓝田内坐水移栽3行玉米,亩栽玉米苗3000~3200株.白菜株行距40×50厘米,亩栽2200~2500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