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为了对城市滨河公园景观进行维护和改善,以保定滨河公园为研究对象,基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坚持整体性、功能性、生态性、文化性规划原则,对滨河公园的园林景观进行规划设计,并通过功能划分,将道教文化内涵融于其中,塑造文化底蕴深厚、体现自然之美的景观环境;通过历史文化价值传递,结合场地条件,运用中国古典园林中叠山理水的传统造园手法,将原来平直的河岸打破;通过一收一缩,划分水面,由水的流线弧度构成道家八卦的图案,辅助以周围植物景观、木栈道的设计,将自然与现代融合,以期为今后滨河公园园林景观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东苕溪(乾元)滨河公园设计为例,在分析项目概况、目标定位的基础上,提出以五"度"设计理念打造乡村滨水景观设计,将东苕溪滨河公园打造成在空间长度上具有人性化的线性景观、宽度上具有复合性的功能布局、高度上展示地域性的文化格局、深度上融入生态性的自然基底、季度上展现时序性的观赏格局。  相似文献   

3.
程晓山 《广东园林》2006,28(1):27-29
通过介绍佛山中央公园与滨河公园的深化设计,探讨如何运用各种造园手法,通过细节处理,将公同概念设计方案进一步深化为功能结构完善、景观效果突出的实施方案,结合地方文化特点,打造全新的地域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滨河公园植物季相风貌特征,以驻马店市滨河公园为研究地点,通过对植物种类调查和数据处理,整体分析了其植物构成及空间特征,着重分析了其季相特征。结果表明:滨河公园共有植物162种,隶属64个科,108个属。其中春季以红色花景和新叶景为主,夏季以蓝紫色花景和红色花景为主,秋季以黄色叶景和果景为主,冬季以观枝干为主。对此,对季相景观提出了提升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校园主题空间是校园内为满足功能需要设计的以特定主题为核心营造而成的空间场所,其中植物景观设计对整体环境的营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文献研究结合实地调研的主题,以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爱心乐园"主题空间植物景观设计为例进行了深入探究。结果表明:植物景观应满足空间的基本功能与审美需求,根据研究对象特性从植物季相特征、空间营造、质感类型、文化内涵等4方面提出了设计原则,并对植物景观现状进行了评析。以期推理过程与研究结论为今后校园主题空间的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以江苏盐城中华海棠园为例,结合国内外海棠类植物品种与案例,确定了"规模最大、品种最多、景观最美、观赏期最长"的设计目标,制定了"三带、六区、十八景"的设计结构。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海棠类主题植物景观的设计方法,在规划上,从点、线、面不同层次凸显"海棠"主题;在种类上,展示了90多个海棠类植物品种;在空间上,布置草坪、林下、密林、滨水等不同类型植物空间以供休闲娱乐;在结构上,以不同海棠类植物为主,设计了丰富的植物群落配置模式;在文化上,再现中国千百年积淀形成的丰富海棠文化。提出了从模式化植物配置、生态化植物景观、多环协同合作的建议,为今后植物专类景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自然、生态、人本"之理念,进行广州帽峰山森林公园景观大道园林绿化设计.道路景观布局充分体现并综合运用多种理论知识,布局为"一带五段",即一条景观带、五个特色段.将"景观、生态、休闲、观光、防火、防护"等多种功能融合于一道,创造富有特色、功能多样的道路绿化景观.  相似文献   

8.
邓舒月  段晓梅 《绿色科技》2015,(1):84-85,88
根据项目地块的功能性与需求性,结合当地民俗文化特色,探讨了滨河公园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景观设计,在保证防洪、泄洪使用功能的基础上,也满足周围不同用地使用人群的物质、精神空间需求,设计了犁江河以一带、四廊、四点的景观空间布局规划,以体现"沉香叠翠"、"岁堤曦韵"、"依樱乘风"、"云杉陇影"四个主题表达设计展现的节奏和犁江之美。  相似文献   

9.
以"接近自然,回归自然"为设计法则开展昆明市西山区经济适用房室外景观工程方案设计。简述项目区的设计原则、目标、总体构思及布局。项目设计总体形成2条主景观轴、6条次景观轴、1个核心景观区、3个主要景观节点、7个次要景观节点的景观结构。划分3个主要功能区,按照六大分区进行植物种植。并对交通系统、给水设计和照明设计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是一门既可以稳定社会又可以美化环境的艺术,能够反应城市的文化内涵,属于精神层面的代表,它将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运用生态美原则与艺术美表达着健康的审美观念、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结合起来展现城市的时代精神。主要研究了植物景观在城市公共空间的综合运用原则,归纳了植物景观在城市公共空间的体现形式,探讨了植物景观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古典园林竹子造景的艺术手法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通过在研读《园冶》、《长物志》的基础上,运用近现代的建筑空间理论,结合实例分析了古典园林竹子造景的艺术手法,将其总结为“竹里通幽”、“移竹当宙”、“粉墙竹影”和“竹石小品”,以资拓展现代园林竹子景观配置方式和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2.
以米兰“垂直森林”建筑为研究对象,结合建筑环境、植物空间和物种多样性分析,对“垂直森林”植物景观进行探讨,分析植物种类构成特点、植物层次配置技巧、植物资源统计情况、植物与建筑的空间关系等,总结“垂直森林”建筑环境对植物的营造和种植要求,以便为今后的高层建筑植物景观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现场调研结合史料文献,对江西省龙虎山嗣汉天师府的立意选址、空间布局、造园意匠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嗣汉天师府以修道功能为主,兼具起居、办公、游憩等诸多功能;2)“尊者居中”“壶天胜地”“负阴抱阳”等道家思想贯穿于道观的相地选址与空间布局;3)采取均衡对称式构图、“三区五院”式格局,营造出主次分明、起承转合、疏密相间的院落空间;4)巧借地形山水、钟鼓殿宇、松竹天籁,结合照壁、匾额、楹联等点景手法,为道观增添诗情画意,升华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4.
“3S”技术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直以来, 以GIS, RS及GPS为主体的3S技术都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支撑。文中从讨论景观生态学目前热点问题的定义入手, 对3S技术近几年在景观格局、景观动态变化、景观尺度研究及景观生态学实际应用等方面加以总结讨论, 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目前景观生态学的原始资料采集处理、数据分析应用与成果的推广传播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5.
城市景观水体的修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城市景观水体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作了简单的分析,并对水景水体的修复提出解决的原理和方法,提出城市景观水体建设及治理应以体现生态、休闲、亲水、自然和突出文化内涵为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结合南昌市近年“八湖二河”治理的实例,简述几种城市景观水体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6.
徐昕昕  林箐 《广东园林》2021,43(4):41-46
常州自古便是江南地区水陆交通的枢纽,其城市发展与运河息息相关。以常州古城为研究对象,首先梳理其从先秦到清末古代城市的发展演变与同时期运河的变迁,探究两者之间的关联。接着以清末为时间节点,从自然山水要素、人工营建要素和意向空间要素等不同要素入手,归纳了清末常州古城景观体系在"天心十道"的节点布局、"七厢三街"的功能分区和功能复合的水利系统三个方面的特征。最后探讨了特征背后的深层次驱动因素,分别是因水而兴的驱动因素,城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传统人居理念。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可食地景”是一种将农业生产与景观设计相结合的互动景观新模式,具有观赏、经济生产、生态效能多重功能。以“可食地景”为研究对象,从传统农耕文化传承、景观设计、劳动教育多维度探讨了其在高校校园景观空间中的实施途径和方法,为“可食景观”在校园景观优化设计的推广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泰宁水利风景区为例,基于丰富的网络图文数据,运用ROST CM软件及内容分析法对景区感知意象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水文景观类照片数量最多,且所有景观类照片占比76.90%;涉及景区景观文本词汇最多,景区活动次之;语义网络以大金湖、上清溪和景色为核心展开,各景区景点与旅游活动之间存在紧密联系。2)在认知形象中景区景观主类目占比最大,其次是景区旅游活动和景区服务与设施;特色景观和活动是游客关注的焦点,但仍存在收费不明、服务态度差等不足之处。3)游客积极情绪占比高达80.80%,负面评论集中于景区门票服务和管理。该研究对拓宽水利生态旅游市场、完善水利风景区的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吴晞 《绿色科技》2021,(7):26-28
以热爱武汉市中山公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服务游客为初心,以“肩负着保护好公园原有园林景观的同时完善局部景观”为使命,以打造精致、细致、极致、卓越的生态园林为目标,以绣花式园林管理为措施,大力改善公园游园环境、优化园林景观效果、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管养水平,深入推进“精细化、专业化、标准化”管理,为全面提升中山公园的服务品质,不断满足广大市民对优美生态环境和美好生活的需求,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让“老公园”焕发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李倩  张越 《绿色科技》2021,(7):262-266
为了让学生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树立传统文化自信、共筑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园林植物岗位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园林植物造景设计”教学全过程,为此进行了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实施,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