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近年来危害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给浙江省临安市山核桃产业造成巨大影响。为给光肩星天牛引诱剂和驱避剂的开发提供基础数据,测定光肩星天牛成虫对-蒎烯、-蒎烯、对二氯苯、邻二甲苯、莰烯、柠檬烯、樟脑、罗勒烯、对乙基苯乙酮等9种山核桃植株挥发物5个浓度的触角电位(EAG)反应。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雌虫触角对-蒎烯的EAG活性高于其他化合物,而雄虫触角对柠檬烯、罗勒烯有明显的EAG反应。此外,光肩星天牛雄虫触角对柠檬烯的EAG反应活性随浓度的升高而加大,而光肩星天牛雄虫触角对樟脑的EAG反应活性则随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表明天牛触角对不同种挥发物质的不同浓度所产生的EAG活性都存在差异,且雌雄差异显著(P<0.05)。这些特性很有可能为研发高效特异性光肩星天牛引诱剂与趋避剂提供理论基础。表2参19  相似文献   

2.
光肩星天牛的人工饲养(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试验较系统地研究了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 Motsch.) 人工饲料的合理营养成分及其配置比例.通过对光肩星天牛各个虫态的人工饲养,总结出了较理想的人工饲料配方及饲养方法.结果表明:人工饲料饲养的光肩星天牛发育历期缩短,成虫羽化率可达到50 % 以上.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寻寄主植物气体挥发物对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寄主选择的影响机制,分别对健康的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白蜡Fraxinus chinensis,垂柳Salix babylonica,苦楝Melia azedarach,意大利杨树Populus euramevicana ‘I-214’枝条挥发物进行成分分析。室内"Y"型嗅觉实验结果显示:5种树种对天牛引诱程度不同。与对照相比,5种树种挥发物对光肩星天牛的引诱效果差异显著(P<0.05),苦楝和垂柳对光肩星天牛的引诱效果差异极显著(P<0.01)。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鉴定结果显示:柳树、杨树、苦楝气体挥发物中共同含有乙酸丁酯、壬醛、莰烯、α-蒎烯,木麻黄与白蜡中发现2,4-二叔丁基苯酚、1,3-二乙基苯乙酮及樟脑。推测光肩星天牛对5种树种的选择差异可能与萜烯类化合物种类,烷烃、醇类、酮类的相对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光肩星天牛的触角、斑纹、下唇须、下颚须、音锉及其幼虫的气门等各个部位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探讨光肩星天牛各器官的超微结构与其生理功能的关系。为昆虫在微观领域的研究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5.
光肩星天牛在杨树上产卵部位的选择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光肩星天牛危害杨树的调查表明,光肩星天牛产卵处的高度与杨树胸径呈正线性相关.以往认为光肩星天牛喜在树干分枝处的观点只适用于胸径大于15cm的情况,而在胸径小于15cm的情况下,光肩星天牛主要产在主干基部或中部无分枝处.进一步调查的数据表明,光肩星天牛产卵时对树干直径、树皮厚度有严格的选择.对鲁伊莎杨测量分析的结果表明,树干直径与树皮厚度间存在着密切的正线性相关关系,这意味着光肩星天牛只要对两因子之一进行选择,另一因子也就同时确定了.据林间观察和分析,树皮厚度在光肩星天牛产卵部位的选择中可能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光肩星天牛部分器官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光肩星天牛的触角、斑纹、下唇须、下颚须、音锉及其幼虫的气门等各个部位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探讨光肩星天牛各器官的超微结构与其生理功能的关系。为昆虫在微观领域的研究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7.
阎雄飞  刘娟  刘永华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8):4010-4013
为了解释光肩星天牛(A 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ulsky)成虫寄主选择的生理生化机制,制定科学的综合管理措施,测定了取食复叶槭(Acer negundo)、漳河柳(Salix matsudana)、新疆杨(Populus alba)、白蜡(Fraxinus chinensis)的光肩星天牛消化道淀粉酶、果胶酶、胃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活性.结果表明,取食复叶槭的光肩星天牛消化道的淀粉酶活性最高,取食白蜡的淀粉酶活性最低,取食复叶槭、漳河柳的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取食新疆杨、白蜡的(P<0.05).果胶酶和胃蛋白酶检测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说明寄主对光肩星天牛成虫的淀粉酶、果胶酶和胃蛋白酶活性有明显影响.取食4种寄主的类胰蛋白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寄主植物对光肩星天牛类胰蛋白酶活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套适合光肩星天牛的mRNA差异显示(DDRT-PCR)体系,并对光肩星天牛触角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以光肩星天牛雌、雄个体的触角和去触角的身体部分为材料,对影响mRNA差异显示体系的主要因子进行优化,并研究了其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建立了适合光肩星天牛mRNA差异显示的反应体系,并筛选得到最适的PCR退火温度。使用此体系分离得到28条触角差异表达基因片段,其中9个片段的翻译产物分别与觅食相关蛋白、MYB转录因子、β-乙酰葡萄糖胺转移酶、化学感受蛋白11、表皮蛋白peritrophins1-I、甘油激酶、抗菌肽Alo-3、26S蛋白酶体(非ATP酶亚基12)和清道夫受体等已知蛋白有较高的同源性。【结论】利用建立的DDRT-PCR体系对供试材料进行扩增,扩增产物条带丰富且清晰,可用于分离差异表达基因,得到的触角差异显示基因可能参与了光肩星天牛的嗅觉识别过程。  相似文献   

9.
为了利用行为调制手段防治害虫,以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内对光肩星天牛雌雄两性胁迫声进行录制和分析,分别在光周期和暗周期对光肩星天牛进行行为生测,分析胁迫声对光肩星天牛空间运动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雄性胁迫声音组持续时间短于雌性、频率明显高于雌性,但雌雄胁迫声对空间运动行为的影响没有差异。在光周期,胁迫声对天牛向上爬行及水平运动均没有影响;对雄性起飞行为有抑制作用,但对雌性起飞行为没有影响。在暗周期,胁迫声对雌雄两性水平爬行有驱离作用,降低了天牛趋光爬行的活性;对雄性起飞行为没有影响,但对雌性起飞行为有促进作用。光肩星天牛胁迫声对种内个体具有警戒信号作用,这种作用与光周期相关并对雌雄两性的行为影响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光肩星天牛生态控制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是钻蛀性害虫,国内27个省有37种树木被害甚至大批枯死,从而引起森林逆向性发展,使有林地变为无林地,沦为沙漠或荒原。光肩星天牛是国际严格检疫对象。由于商品木质包装物携带光肩星天牛,近两年造成我国外贸损伤达240亿美元。所以,光肩星天牛的防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20a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抑制住了森林的逆向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光肩星天牛对损伤后复叶槭植株的行为反应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该文利用Y型玻璃嗅觉测定仪对光肩星天牛的趋性行为进行了研究 .诱源为受不同机械损伤和天牛咬食损伤处理后不同时间内整体复叶槭植株释放的挥发物 .结果表明 ,正常条件下生长的复叶槭对光肩星天牛具有明显的引诱作用 ,但经机械刻伤复叶槭木质部及损伤叶片、或天牛咬食复叶槭后 ,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 ,复叶槭对光肩星天牛的引诱作用逐渐减弱 ,驱避作用逐渐增强 .在咬食创伤 2 4h后复叶槭挥发物对天牛的驱避作用达到了差异显著的程度 ,48h后达到最大值 ,72h后驱避作用明显降低 .而叶片损伤处理 4h时 ,复叶槭就表现出较强的驱避作用 ;木质部刻伤引起的驱避作用则要于 4h后才出现 .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绿盲蝽与寄主植物间的化学通讯机制,采用触角电位(EAG)和风洞技术,测定了绿盲蝽雌、雄成虫对寄主植物花器挥发物的电生理和风洞行为反应。结果表明:除间二甲苯外,绿盲蝽雌、雄成虫对a-蒎烯、乙酸叶醇酯和松油烯均产生明显的EAG反应;风洞试验结果表明,绿盲蝽雌、雄成虫对乙酸叶醇酯的定向行为反应均较强,且与对照化合物苯乙酮和顺-3-己烯醇无显著差异。乙酸叶醇酯等植物花器挥发性成分可能在绿盲蝽寄主定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木枣枝条和不同处理枣吊的挥发性组分和含量,分析枣镰翅小卷蛾对不同处理枣吊的行为反应,为生产上应用植物源引诱剂防治枣镰翅小卷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和GC-MS,分析木枣枝条和不同处理枣吊的挥发物成分,利用触角电位技术(EAG)和Y-嗅觉仪,测定枣镰翅小卷蛾的电生理及行为反应。【结果】木枣枝条的挥发物成分有9种,主要挥发性组分为萜类和酯类化合物;木枣不同处理枣吊共有的挥发物成分有17种,多为萜类、酯类和醇类化合物。健康枣吊、人工机械损伤枣吊和虫害枣吊相比,三者在挥发性组分组成及比例上均存在差异,并且在遭受虫害后,木枣枣吊可释放出虫害诱导型挥发物乙酸-4-己烯-1-醇酯。枣镰翅小卷蛾成虫对木枣的触角电位(EAG)反应表明,枣镰翅小卷蛾成虫对枝条有强烈的刺激反应,且雌虫的反应值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雄虫。行为测试结果显示,当木枣枣吊受到机械损伤后,其对枣镰翅小卷蛾的趋向选择产生了驱避行为,而健康和虫害枣吊则具有明显的吸引作用。【结论】木枣不同部位释放的挥发物成分并不相同,在健康和虫害枣吊所释放的挥发物成分中,含有对枣镰翅小卷蛾起引诱作用的成分。  相似文献   

14.
光肩星天牛成虫对原寄主枝条挥发物趋向的测定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光肩星天牛是一种食性很广的蛀干害虫。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从漳河柳、箭杆杨、合作杨和新疆杨4种不同抗性等级树种上羽化的光肩星天牛成虫对这4种寄主树种和嗜好树种复叶槭枝条气味的嗅觉反应。在以空气为对照试验中,源自4种不同寄主树种上的光肩星天牛成虫对其原寄主树种枝条挥发性气味均有明显的正趋性反应(P0.05)。但从合作杨、漳河柳和箭杆杨上羽化的光肩星天牛成虫对新疆杨枝条挥发性气味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忌避作用;复叶槭枝条挥发性气味对源自4种寄主树上的光肩星天牛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引诱作用,并且对源自箭杆杨、合作杨和新疆杨上的雌性成虫的引诱作用达到了差异显著的程度(P0.05)。在以复叶槭气味为对照试验中,4种不同寄主上羽化的光肩星天牛对原寄主气味和复叶槭气味的趋向差异不大。这表明在没有嗜好寄主气味的前提下光肩星天牛可以识别原来寄主气味,但是如果有嗜好树种气味存在,光肩星天牛就不趋向原来寄主树种的气味。   相似文献   

15.
昆虫触角电位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触角电位技术是直接检测昆虫对化学信号反应的电生理方法.通过介绍该技术的原理、触角电位仪基本结构和发展历程、实验注意事项及其局限性,旨在为研究昆虫电生理行为提供一个清晰的思路,对解决试验中遇到的问题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光肩星天牛成虫在寄主选择过程中的判断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掌握光肩星天牛成虫对寄生树种如何进行识别选择,作者进行了对比、分析成虫栖息、取食和产卵过程中在不同树种间的活动行为表现,以及成虫对寄主树木气味或味迹的嗅觉和味觉测定等项研究.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成虫在寄主选择过程中,非接触性的嗅觉识别判断不起主导作用;成虫对寄主的选择是在不断的活动过程中,主要通过触角和口须上的化感器接触感应,在味觉和嗅觉等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利用植物挥发物对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 Fabricius)进行监测和生物防治,分别测定了其成虫对14种植物挥发物的EAG和行为反应。EAG测定结果表明:1 mol/L的叶醇和稀释100倍的薄荷油均能引起杨扇舟蛾强烈的EAG反应(P<0.01)。"Y"型嗅觉仪测定结果表明:10-1mol/L的叶醇对杨扇舟蛾成虫的引诱率最大,达到64%;10-1mol/L的α-蒎烯对杨扇舟蛾成虫的驱避率最大,达到64%。  相似文献   

18.
光肩星天牛对寄主植物的趋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hulsky)对寄主植物的趋性研究已成为对其进行生态防治的主要研究方向。不同树种对光肩星天牛的抗性强弱不同。除了利用自身抗性排斥天牛外,受到光肩星天牛咬食后,寄主植物会释放多种化学物质进行自我保护。光肩星天牛利用植物挥发物对寄主植物进行选择和判断,这种嗅觉识别和定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电生理方法测定小菜蛾雌、雄成虫对雌蛾性信息素(8expheromone,SP)两种主要组分顺-11-十六碳烯醛(Z11-16:Aid)和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Z11-16:Ac),以及性信息索与寄主植物5种挥发性物质混合物的触角电位反应.结果表明:当供试浓度为20.0g·L^-1时,雄蛾对Z11-16:Aid的EAG反应相对值显著高于Z11-16:Ac.将Z11-16:Aid和Z11-16:Ae按照质量比5:5和7:3进行混配,当供试浓度为20.0g·L^-1时,雄蛾对5:5配比的EAG反应相对值显著高于7:3配比.部分供试植物挥发性物质能增强小菜蛾对性信息素的EAG反应,但会因植物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小菜蛾性别而存在差异.雄蛾对反-2-己烯醛与SP混合物以及正己醛与SP混合物的EAG反应相对值显著高于其它供试混合物,其中对反-2-烯醛与SP混合物的EAG反应相对值显著高于雌蛾,而雌蛾对顺-3-己烯醇与SP混合物、异硫氰酸丙烯酯与SP混合物以及正己醛与SP混合物的EAG反应相对值显著高于其它供试混合物,其中对青叶醇与SP混合物、异硫氰酸丙烯酯与SP混合物的EAG反应相对值要显著高于雄蛾.因此,小菜蛾性信息素主要成分与植物挥发性物质合理混配可以降低性诱剂成本,提高诱蛾效率,特别是具有提高雌蛾引诱比例的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