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3 毫秒
1.
为有效控制梨园梨小食心虫的发生与危害,2014年在上海市金山区梨园开展了梨小食心虫发生动态监测和为害梨果消长规律调查。结果发现,应用性诱剂监测梨园梨小食心虫成虫,前期高峰较明显,表明在梨树发芽及新梢长成时期诱蛾量大,7-8月份又出现一个明显的高峰期;中期诱蛾量高峰不明显,但世代重叠现象严重。通过性诱剂监测和梨小食心虫为害梨果消长规律调查,明确了梨树发芽、新梢长成时期以及7月-8月上旬是梨园梨小食心虫防治适期。结合调查和防治工作实践,提出了包括梨园规划、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的梨小食心虫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利用性诱剂诱集的方法,调查了冀东地区梨园和桃园梨小食心虫成虫的发生规律;并人为制造越冬场所,调查了梨小食心虫在梨树和桃树上的越冬虫态及数量。结果表明:在冀东地区梨小食心虫每年发生有5~6个高峰期,以蛹越冬。该害虫在梨树整个生长季节均有发生,其中4月下旬~9月上旬大量发生,世代有增加的趋势;对梨果实的为害程度有随着果实成熟度的提高而加重的趋势,虫果率为10.8%~45.6%。在桃园前期发生量大,后期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尤以6~7月发生较多;梨小食心虫有转梢为害的习性,对桃梢的为害程度随时间的推进而逐渐严重,桃梢为害率达11.78%~85.2%,桃虫果率高达69%,为害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3.
采用"梨小"性信息素诱剂,对为害桃园的梨小食心虫进行了系统的监测调查,基本摸清了梨小食心虫在宁海地区的发生规律,为有效指导桃树梨小食心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调查结果显示:采用性信息素调查监测桃园梨小食心成虫效果较好,在桃园挂置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捕器,能准确预报"梨小"各代成虫的发生时期和发生量,根据调查结果,采取在各代成虫高峰期出现后4~6 d内及时喷药。  相似文献   

4.
利用性诱剂监测梨小食心虫在克拉玛依地区的发生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梨小食心虫性诱剂监测,掌握了梨小食心虫在克拉玛依地区的消长动态,经测定梨小食心虫在克拉玛依地区1年发生4代,越冬代羽化高峰期为4月中、下旬,当年的第1代羽化高峰期为6月上、中旬,第2代羽化高峰期为7月中旬,第3代羽化高峰期为8月上、中旬。通过苹果园、李园和蟠桃园诱蛾效果、蛀果率的比较,表明梨小食心虫更偏食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明梨小食心虫在不同果园的发生动态及性信息素迷向技术的防控作用,为性信息素迷向技术的使用及梨小食心虫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2020年在陕西省咸阳地区选取苹果园、梨园和桃园,采用性信息素诱捕方法调查梨小食心虫成虫的发生动态;通过迷向率、桃树折梢率和果实蛀果率等指标衡量悬挂迷向丝对果园梨小食心虫发生的防治效果。【结果】梨小食心虫在桃园和梨园发生量相对较大,在苹果园相对较少;桃园梨小食心虫在5月中下旬出现成虫发生高峰期,平均诱蛾量为11.75头/个诱捕器;梨园分别在7月下旬和8月下旬出现明显的成虫发生高峰,以7月下旬诱蛾量最高,平均诱蛾量为18.67头/个诱捕器;苹果园7月底至8月初达最高,平均诱蛾量30头/个诱捕器。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丝的迷向效果显著,苹果园、梨园和桃园的迷向率分别为99.06%、98.43%和97.04%;梨小食心虫幼虫折梢危害仅发生在桃园,折梢率均呈迷向处理区对照(常规化学防治)区,折梢防效达98%以上;梨小食心虫对不同种类果园具有选择危害特性,对照区蛀果率为5.32%~10.18%,呈苹果园桃园梨园,迷向处理区蛀果率为0.23%~0.75%,呈桃园苹果园梨园,均以梨园的蛀果率最高;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丝对苹果、梨和桃的蛀果防效分别是91.75%、97.11%和92.63%。【结论】梨小食心虫在桃园和梨园发生量相对较大,在苹果园相对较少,性信息素迷向丝对果园梨小食心虫具有明显的防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梨树上梨小食心虫防治措施的商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梨小食心虫前期主要为害桃梢,后期集中为害梨果。早期用E605或DDT防治桃梢,或在后期噴药于桃上或連续剪虫梢,都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必須加強后期喷药在梨上防治梨小食心虫,以达到保护梨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梨小食心虫性诱芯监测成虫交配时辰节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3,(4):366-368
为明确梨小食心虫成虫在性诱剂诱芯引诱下的成虫交配时辰节律,每个诱捕器设1,3,5,7,9,11枚性诱芯6个处理,在桃园对第2代梨小食心虫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成虫交配的时间开始于17:00后,且活动高峰期为19:00—20:00,20:00以后活动行为明显下降;3~11枚性诱芯监测都能反映梨小食心虫成虫的交配时辰节律,而1枚性诱芯诱捕量与其他性诱芯诱捕量相比,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8.
对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进行调查,掌握其发生规律,能够提高梨小食心虫预测预报的时效性和准确率,确定最佳用药时期。2016~2017年连续2 a在河北省赵县范庄镇的雪花梨、雪青、鸭梨、秋月、早酥红和黄冠6个品种梨园,利用性信息素诱捕监测技术,调查了不同品种梨园内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在不同品种梨园内,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基本一致,均表现为越冬代高峰期明显,诱蛾量远高于其他各代;之后各世代高峰期不明显,世代重叠严重,蛾量偏低。不同品种梨园的梨小食心虫发生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鸭梨和雪花梨诱蛾量较多,雪青和黄冠次之,秋月和早酥红诱蛾量较少。  相似文献   

9.
梨小食心虫性诱剂2类诱芯的桃园田间诱蛾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小食心虫是北方果树的头号害虫,目前种群仍呈上升态势。为改进性诱剂防治技术,2009年在河北省顺平县桃园,采用橡胶塞载体和水盆法诱捕法,对2类梨小食心虫性诱剂诱芯的诱蛾效果进行了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制的新型诱芯B的平均诱蛾量是常规标准诱芯的2.11倍,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梨小食心虫在蟠桃园的发生规律及其习性。[方法]以梨小食心虫为供试材料,观察其在蟠桃园的危害症状、危害部位、发生规律及其习性。[结果]梨小食心虫在石河子地区1年发生4代,越冬代幼虫出蛰期不整齐,造成成虫羽化期不一致,世代重叠现象严重,特别是第2代与第3代、第3代与第4代,各代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梨小食心虫主要以幼虫蛀食为害,因此其防治适期应在卵高峰至幼虫孵化高峰期,也可将防治重点放到第1代幼虫上,可有效降低后3代和越冬虫口基数。应用性诱剂也是防治梨小食心虫的一种有效方法。[结论]该研究为梨小食心虫的科学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黄斑长翅卷蛾性信息素测报与诱捕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斑长翅卷蛾是我国北方果园的重要害虫。研究了利用性信息素在桃园与苹果园对第一代夏型黄斑长翅卷蛾的预测预报及诱捕作用,结果表明,在桃园和苹果园其诱捕数量与田间成虫羽化规律及雄虫的羽化动态表现一致,在桃园和苹果园诱捕量与雄虫羽化数相关系数分别达0.968和0.982。测报结果还表明,黄斑卷叶蛾第一代成虫羽化高峰期在桃园比苹果园早,因此利用性信息素测报与防治黄斑长翅卷蛾在果园的无公害治理中具有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迷向处理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为生产中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选用澳大利亚BioGlobal公司产梨小食心虫迷向丝和中国科学院动物所产梨小食心虫迷向诱芯在陕西省梅县桃园进行了迷向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迷向丝和迷向诱芯对梨小食心虫均有明显的迷向和防治效果。迷向处理96 d后,各处理的迷向率都在90%以上,防效均在64%以上,且迷向丝和迷向诱芯不同处理间迷向和防效均无显著差异。据此建议生产上使用255条.hm-2迷向丝或450只.hm-2迷向诱芯更为经济。  相似文献   

13.
性迷向素防治桃园梨小食心虫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引进推广果园害虫绿色防控技术,2014年4月至7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桃园对240mg/根梨小食心虫性信息迷向素防治梨小食心虫效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从花期到采收期,迷向处理园梨小食心虫成虫数量明显低于对照园。在495根/hm2和720根/hm2密度处理区,越冬代、第1代、第2代梨小食心虫雄虫迷向率均可达90%以上,种群数量减退率达78.23%~85.15%;迷向丝处理区蛀梢防效达72.73%~95.32%,蛀果防效达78.26%~95.65%,果实品质和产值高于常规对照区,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应用性信息素迷向法防治梨小食心虫试验初报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2007年在陕西省蒲城县梨园用3种性信息素对梨小食心虫进行了迷向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日本迷向丝和中捷性诱芯对梨小食心虫有很好的迷向效果,且方法简单,持效期长,无公害。在不喷化学农药条件下迷向处理37 d后,25根/667 m2迷向丝对梨小食心虫的迷向率达97.19%,防效为81.61%;200枚/667 m2中捷性诱芯的迷向率为93.46%,防效为73.72%;由此可见,迷向丝和中捷性诱芯可推广应用于梨小食心虫的防治工作中。  相似文献   

15.
利用性诱剂测报技术,对河北省赵县梨区和顺平县桃区梨小食心虫的田间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在赵县梨区和顺平县桃区1a发生4代,具有发生持续时间长、世代重叠等特性。应依据梨小食心虫田间种群动态特性,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控制其发生和为害。  相似文献   

16.
梨小食心虫是梨树上一种重要的蛀食性害虫,为了推动果园害虫的无公害防治以及指导合理应用性信息素防治梨小食心虫,2012年在河北省昌黎县对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捕器进行了应用评价研究。研究了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性信息素诱捕器颜色、类型、放置位置等对梨小食心虫雄性成虫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诱集出现3个高峰期,分别在6月下旬、7月下旬、8月中旬;三角式和船式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显著优于水盆式和干式诱捕器;白色、绿色诱捕器效果明显好于黄色,树冠外围诱捕梨小食心虫的数量明显高于内膛。  相似文献   

17.
3种性诱剂诱捕器对桃园梨小食心虫诱捕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性诱剂的田间诱捕效果和梨小食心虫在陕西桃园的发生情况,对桃园梨小食心虫进行性诱剂大田诱捕试验。结果表明,性诱剂对梨小食心虫成虫的诱捕效果显著,且3种类型诱捕器中,船型诱捕器效果最佳。对3种诱捕器诱捕结果综合统计可知,梨小食心虫在陕西杨凌年发生4代,第1代的成虫高峰期在5月22日至5月27日,历期6d;第2代的高峰期在6月26日至7月6日,历期10d;第3和第4代的高峰期在7月31日至8月20日,历期21d。因此,建议在发生高峰期进行药剂防控。  相似文献   

18.
性信息素迷向技术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性信息素迷向技术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在北京市平谷区桃园进行了该技术的防效试验,平均每公顷悬挂900根梨小食心虫迷向丝(4月和7月各悬挂1次)。结果表明,迷向丝对梨小食心虫各代成虫的迷向率可达84.62%~100%,且持效期在3个月以上,对各代幼虫蛀梢防效为77.78%~92.31%,蛀果防效为83.33%。同时,全年果园减少农药使用2次。因此,使用迷向技术可有效地干扰梨小食心虫的交配,减少后代的种群数量,从而减轻其危害。  相似文献   

19.
不同诱芯和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找诱杀梨小食心虫的最佳诱芯与诱捕器组合,比较研究了4种来源诱芯、4种类型诱捕器和2种诱捕器设置高度对梨小食心虫成虫的诱捕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三角形诱捕器与船形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极显著好于笼形诱捕器与水盆形诱捕器,其中三角形诱捕器与船形诱捕器之间差异不显著,水盆形诱捕器与笼形诱捕器的差异也不显著,但诱捕的相对效率大小为三角形>船形>笼形>水盆形诱捕器。4种不同来源诱芯的诱捕效果差异不显著,但以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诱捕的相对效率较好。性诱捕器放置高度1 m和放置2 m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三角形诱捕器和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诱芯组合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最好。该结果可为合理利用性信息素对梨小食心虫种群动态的有效监测和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