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虫棉中棉所96014在2018―2019年湖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表现出丰产、抗逆的特点。于2022年在湖北省团风县通过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种植密度:2.25万、3.00万、3.75万和4.50万株·hm-2,副区为施肥量,B1~B4处理全生育期N+P2O5+K2O的用量分别为(180.0+90.0+180.0) kg·hm-2、(225.0+112.5+225.0) kg·hm-2、(270.0+135.0+270.0) kg·hm-2和(315.0+157.50+315.0) kg·hm-2,探索不同处理下该品种的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为该品种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中棉所96014的第一果枝节位、单株果枝数、株高以及公顷铃数、铃重、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3.00万和3.75万株·hm-2下的籽棉和皮棉产量较高。施肥量对单株果枝数、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有显著...  相似文献   

2.
2022年在新疆阿拉尔垦区,以新陆中60号为试验材料,采用250 g·L-1甲哌(钅翁)水剂设置300、450、600、750、900、1 050、1 200 m L·hm-2共7个剂量处理,以人工打顶为对照,通过比较不同处理的棉花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明确不同剂量甲哌钅翁化学打顶对棉花的影响。结果表明:7月3日-9月5日株高和单株果枝数的增长量均随打顶剂用量增加而降低。600、750、900 m L·hm-2甲哌(钅翁)处理下籽棉单产较高,其中600、750 m L·hm-2用量下的实收籽棉单产较对照分别显著增加9.40%、9.50%。不同剂量的甲哌(钅翁)对铃重、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成熟度、长度整齐度指数和12.7 mm短纤维率均无显著影响。喷施甲哌(钅翁)导致纤维断裂比强度和马克隆值降低。综合分析表明,本试验条件下,新陆中60号化学打顶适宜的250 g·L-1甲哌(钅翁)用量为600~900 m L·hm-2,最佳用量为750 m L...  相似文献   

3.
棕彩棉品种冀丰649于2021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生育期120 d,植株塔形,叶片中等偏小,叶色浅绿,铃卵圆形,吐絮肥畅,纤维浅棕色、品质较好,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2020年的生产试验中籽棉和皮棉单产分别为3 234.0 kg·hm-2和1 285.5 kg·hm-2,分别比对照中棉所51增产11.2%和14.5%。主要对冀丰649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棕928于2022年通过新疆审定。其生育期124.5 d,植株呈塔形,叶片绿色、中等大小;茎秆直立,茸毛较多;铃中等大小,卵圆形,铃重5.50 g;絮色为棕色;衣分41.20%,籽指10.60 g,霜前花率99.70%,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纤维品质达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彩色棉品种审定标准要求;2年区域试验中平均皮棉、霜前皮棉单产分别为2 263.03 kg·hm-2、2 256.15 kg·hm-2。对棕928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品质性状、抗病性以及栽培管理技术要点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生物炭与灌水对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综合效应,以北疆灌区春小麦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区组试验,设置3个灌水量[4 500 m3·hm-2(W0)、4 050 m3·hm-2(W1)和3 600 m3·hm-2(W2)]和3个生物炭施用量[0 t·hm-2(B0)、10 t·hm-2(B1)和20 t·hm-2(B2)]水平,比较分析了不同生物炭用量与灌水量组合条件下春小麦干物质累积、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差异,并运用基于熵值的DTOPSIS法进行综合效应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灌水量条件下施用生物炭对春小麦干物质累积量影响均不显著,但可提升籽粒品质,灌水量和生物炭的交互作用对春小麦籽粒品质与产量的影响显著。在W0条件下春小麦籽粒蛋白含量随生物炭用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所有施加生物炭处理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均低于B0W0处理;W1条件下施加生物炭处理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变化趋势与W0条件下...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适宜在南疆地区种植的复播大豆最佳株行配置,采用不同株行配置对大豆品种绥农35进行田间试验,设3种行距处理15 cm(H1)、30 cm(H2)、45 cm(H3),3种密度处理52.56万株·hm-2(M1)、55万株·hm-2(M2)、60万株·hm-2(M3),分析株行配置对复播大豆植株农艺性状、叶面积指数(LAI)、光合势(LAD)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分配、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育进程推进,大豆株高、茎粗、主茎节数、叶形指数、LAI、LAD和荚果干物质分配比例均逐渐增加,茎干物质分配比例逐渐降低,叶片干物质分配比例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H3处理大豆株高与主茎节数最高,分别达到67.38 cm和12.7节,M1处理茎粗与叶形指数最高,分别达到0.64 cm和2.72。H1M3处理在R6~R8期干物质积累最多,且产量最高,达到6 155.8 kg·hm-2,H3M2处理产量最低,达到4 142.6 kg·hm-2,H1M3处理较H3M2处理产量高48....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氮肥和生物质炭配施对北疆灌区春小麦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春小麦品种新春37号为供试材料,设置3个氮肥水平[不施氮肥(N0:0 kg·hm-2)、常规施氮(N1:300 kg·hm-2)、减量施氮(N2:255 kg·hm-2)]和4个生物质炭水平[不施生物质炭(B0:0 kg·hm-2)、低量生物质炭(B1:10×103 kg·hm-2)、中量生物质炭(B2:20×103 kg·hm-2)、高量生物质炭(B3:30×103 kg·hm-2)],分析了不同处理下春小麦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特性、籽粒产量及品质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可增加春小麦单株干物质积累量,提高花前同化物转运量、转运效率和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促进籽粒灌浆和产量形成,改善加工、营养品质。对小麦生长、品质及产量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减量施氮配施中量生物质炭(N2B2)...  相似文献   

8.
不同脱叶剂对长绒棉性状的影响及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瑞脱龙、脱吐隆、新脱清和润拖4种脱叶剂对长绒棉脱叶率、吐絮率、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影响。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脱叶剂对铃重、衣分、长度整齐度指数、马克隆值、上半部平均长度无显著影响;4种脱叶剂的脱叶率、吐絮率显著高于对照 (清水);新脱清、对照的667 m2籽棉产量、皮棉产量显著高于润拖、瑞脱龙、脱吐隆;新脱清、润拖、对照的断裂比强度显著高于脱吐隆、瑞脱龙。基于变异系数权重法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绒棉不同脱叶剂处理的综合表现从优到劣排序依次为:新脱清、润拖、瑞脱龙、脱吐隆。  相似文献   

9.
李扬 《北方水稻》2023,(5):33-35
对水稻新品种松辽677进行施硅(si)肥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施硅肥可以使水稻植株茎杆坚硬健壮,增强抗逆性;施硅肥增加了结实率,提高了产量与品质;施硅肥25 kg/667 m2处理产量最高,产量性状与品质明显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10.
石灰性土壤缺铁是限制大豆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为探明铁胁迫下不同铁效率大豆品种产量及相关性状对Fe-EDDHA肥(乙二胺邻二羟基乙酸铁)的响应,本研究于2014-2015年在吉林省洮南市的石灰性缺铁土壤条件下,以不同铁效率6个品种为试材,设置5个施Fe-EDDHA肥水平(0、3、6、9、12和15 kg·hm-2),研究了Fe-EDDHA不同铁效率大豆品种叶片SPAD、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灰性土壤上,不同铁效率品种产量及相关性状对Fe-EDDHA肥响应存在显著差异。为保障大豆品种正常产量,铁高效品种至铁敏感品种对铁肥需求逐渐增大,铁高效、铁中效、铁敏感品种分别需施Fe-EDDHA肥 0~3 kg·hm-2、3~6 kg·hm-2和6~9 kg·hm-2,施铁量继续增加对不同铁效率品种产量影响不显著。铁高效和铁低效品种主要在生殖后期响应铁肥,而铁中效品种对铁肥的响应主要是反映营养生长期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不同类型品种对铁肥响应存在年份效应,2015年需要施入更多铁肥以达到正常产量。以上说明,石灰性土壤缺铁区域应用铁高效品种是缺铁矫正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缺铁严重区域或缺铁严重年份,可以补施少量Fe-EDDHA肥保障产量。  相似文献   

11.
以中棉425为材料,2018―2019年设置缩节胺不同用量、不同施用方式处理,探讨长江流域缩节胺运筹对小麦后直播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缩节胺在用量180 g·hm-2于盛蕾期+初花期(施用比例为1∶2)或盛蕾期+初花期+盛花期(施用比例为1∶2∶3)运筹条件下最有利于小麦后直播棉果节的形成和产量提高;产量构成因素分析结果则进一步表明,产量提高是铃数和铃重共同增加的结果。在上述运筹方式下结铃强度高,比对照提高38.0%~47.4%。因此,适宜的缩节胺运筹——用量180 g·hm-2,于盛蕾期(60 g·hm-2)和初花期(120 g·hm-2)或盛蕾期(30 g·hm-2)、初花期(60 g·hm-2)和盛花期(90 g·hm-2)施用有利于小麦后直播棉集中结铃,为集中吐絮和机械采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冀东地区强筋小麦适宜施氮量,选用2个强筋小麦品种津农7号(氮高效型)和中麦998(氮低效型)为试验材料,设置0 kg·hm-2(N0)、180 kg·hm-2(N1)、210 kg·hm-2(N2)和240 kg·hm-2(N3)4个施氮量处理,研究施氮量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干物质与氮素积累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0~N2处理范围内,2个强筋小麦品种的籽粒产量、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和氮素转运量随施肥量增加均显著增加,N3处理下2品种的籽粒产量和花前氮素转运量较N2处理无显著变化,说明适量施氮可促进强筋小麦氮素转运与籽粒产量的提高。增加施氮量可促进花前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津农7号的干物质转运率高于中麦998,2个品种的花后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为60.59%~77.16%,说明小麦籽粒产量主要来源于花后干物质积累。2个品种开花...  相似文献   

13.
为油菜生产的提质增效,探究含钾有机水溶肥对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以甘蓝型油菜旺城油8号为材料,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个喷施时期(苗期、花期、苗期+花期)和5个含钾有机水溶肥施用量(0、375、750、1125、1500 g/hm2)处理,调查油菜产量性状。结果发现,在苗期或初花期喷施750 g/hm2的含钾有机水溶肥,油菜的株高、根颈粗、生物量等指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两个时期均喷施的处理其促进效果更优。在苗期和初花期均喷施750 g/hm2水溶肥,增加了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每角粒数,显著提高油菜产量,较对照增加39.07%,产油量增加44.22%。认为可通过在油菜苗期和初花期每公顷各喷施750 g的含钾有机水溶肥,促进油菜的生长发育,提高菜籽产量,增加产油量,提升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硅锌肥及其施用方式对南粳46稻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调优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南粳46为材料,倒4叶期土壤追施和孕穗期(抽穗前5~7d)叶面喷施硅肥和锌肥,设置土壤追施硅肥(Si-B)、土壤追施锌肥(Zn-B)、土壤追施硅肥+叶面喷施硅肥(Si-B+Si-L)、土壤追施锌肥+叶面喷施锌肥(Zn-B+Zn-L)、土壤追施硅肥+土壤追施锌肥(Si-B+Zn-B)、叶面喷施硅肥(Si-L)、叶面喷施锌肥(Zn-L)、叶面喷施硅肥+叶面喷施锌肥(Si-L+Zn-L)8个处理,以不施硅锌肥(CK)为对照,调查分析不同处理对南粳46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加工品质、外观品质、食味品质和香味物质2-乙酰-1-吡咯啉(2-AP)含量的影响。【结果】施用硅锌肥对南粳46均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增幅为0.8%~11.9%,增产的原因主要是增加了每穗粒数和千粒重,而对穗数和结实率没有明显影响。施用硅肥使糙米率和精米率下降,施用锌肥则使糙米率和精米率增加,施用硅肥和锌肥都可使整精米率提高,施用锌肥提高整精米率的效果比施用硅肥更明显。硅锌肥对直链淀粉含量和RVA特征值的影响随处理不同...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不同硅肥水平对优质稻产量、品质及抗倒伏性的影响,以期为优质稻生产和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以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野香优2号为材料,设4个硅肥水平,分别为0 kg/hm2(Si0)、48 kg/hm2(Si1)、60 kg/hm2(Si2)和72kg/hm2(Si3),成熟期测定产量性状、稻米品质和抗倒性指标。结果表明,施用硅肥有利于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及结实率,进而提高产量,其中Si2处理的产量最高(8 835.08 kg/hm2),较Si0增产5.36%;施用硅肥能显著提高糙米率和整精米率,降低垩白度,其中Si2和Si3处理效果最佳,米质等级为达到部颁标准2级;施用硅肥还能显著降低株高和茎秆基部节间长度,增加茎粗及茎壁厚度,进而提升水稻茎秆折断弯矩、降低水稻倒伏指数,其中,Si2处理的茎秆折断弯矩最大(1 561.1 g·cm),较Si0处理增加22.6%,Si2处理的倒伏指数最低(113.0%),较Si0处理下降16.7个百分点。总之,返青后增施水溶性硅肥60 k...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不同海岛棉新品系对脱叶剂欣噻利及其施药频次的响应,分析其脱叶率、吐絮率、品质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差异。2019年以海岛棉品系ZX25、ZX61、ZX85、ZX102、ZX113为对象,经脱叶试验筛选出早熟、絮畅、朵大、对欣噻利敏感的品系ZX102 和ZX113,于2020年开展脱叶剂频次试验。研究表明:ZX102 和ZX113 对脱叶剂敏感,早熟、吐絮集中,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满足机械采收的要求;施药频次试验中,一次性足量喷施脱叶剂处理较2次轻量喷施脱叶剂处理的脱叶率、吐絮率达到机械采收要求的时间提前约3~6 d,且均高于清水对照;喷施脱叶剂后上部棉铃的马克隆值显著降低,对其他品质性状无显著影响;同时,上部棉铃的铃重显著降低,籽指下降,但对衣分和籽棉产量无显著影响,并且一次性足量喷施脱叶剂对纤维品质、产量性状的影响大于2次轻量喷施。2次喷施欣噻利(900 mL·hm-2+900 mL·hm-2)后的脱叶率、吐絮率理想,对纤维品质及产量性状的不利影响较小,可用于指导实际生产,确保原棉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高产春大豆花荚期干物质积累与花荚形成的关系,田间随机区组排列法研究10个高产大豆品种(系)的花期、花荚期干物质增量分别与开花数、成荚数、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产量在4 527.4~5 734.2 kg·hm-2的范围内,花期干物质增量与产量相关不显著,花荚期干物质增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总花数、总荚数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花期干物质增量与开花数呈二次曲线关系,Y_1=-0.050 3X■+42.285X_1-5 312.2,R^2=0.673 9~*;花荚期的干物质增量与成荚数呈线性关系,Y_2=0.090 4X_5+419.47,R^2=0.719 4**;开花期叶片干物质增量与开花数呈二次曲线关系,花荚期茎秆、叶片、叶柄干物质增量与成荚数均呈二次曲线关系。花期和花荚期过少或过多茎叶干物质积累量均不利于花、荚形成。花期茎叶稳健生长,荚期荚快速生长有利于增加开花数、成荚数。在花期、花荚期地上部干物质增量分别为4 373,7 801 kg·hm-2、荚干重占33.8%,总花数为3 773.3×10~4朵·hm-2、总荚数为1 127.3×10~4个·hm-2,产量可达5 734.2 kg·hm-2,其干物质成花效率、成荚效率依次为8.63朵·g-1、1.45个·g-1。  相似文献   

18.
2018年在河北省河间市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了植物生长促进剂DA-6(胺鲜酯)、BR(芸苔素内酯)和6-BA(6-苄基腺嘌呤)对棉花生长及脱叶催熟剂50%噻苯·乙烯利(50% T·E)应用效果的影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重复4次。主区为50% T·E处理,包括0(对照)、2 250、3 750 mL·hm-2 3个应用剂量;裂区为植物生长促进剂处理,设DA-6低、高剂量(6.74、20.24 g·hm-2)、BR低、高剂量(0.09、0.30 g·hm-2)和6-BA低、高剂量(10.12、30.37 g·hm-2)共6个处理,于初花期、盛花期和打顶后分3次喷施,以同期喷清水为对照(CK)。与CK相比,各植物生长促进剂处理的株高、果枝数及其长度、营养枝数及其长度与CK无显著差异。50% T·E(2 250、3 750 mL·hm-2)脱叶效果明显,药后21 d的脱叶率超过90%;药后28 d表现出催熟作用,一次花率较对照增加6.4百分点。50% T·E处理的平均铃重比对照降低7.4%,但铃数和籽棉产量较清水对照分别显著增加14.7%和7.6%;处理上部果枝棉铃的马克隆值降低0.1~0.3。几种促进剂不影响吐絮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对50% T·E的脱叶催熟效果及增产效应也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18年在河北省河间市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了植物生长促进剂DA-6(胺鲜酯)、BR(芸苔素内酯)和6-BA(6-苄基腺嘌呤)对棉花生长及脱叶催熟剂50%噻苯·乙烯利(50% T·E)应用效果的影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重复4次。主区为50% T·E处理,包括0(对照)、2 250、3 750 mL·hm-2 3个应用剂量;裂区为植物生长促进剂处理,设DA-6低、高剂量(6.74、20.24 g·hm-2)、BR低、高剂量(0.09、0.30 g·hm-2)和6-BA低、高剂量(10.12、30.37 g·hm-2)共6个处理,于初花期、盛花期和打顶后分3次喷施,以同期喷清水为对照(CK)。与CK相比,各植物生长促进剂处理的株高、果枝数及其长度、营养枝数及其长度与CK无显著差异。50% T·E(2 250、3 750 mL·hm-2)脱叶效果明显,药后21 d的脱叶率超过90%;药后28 d表现出催熟作用,一次花率较对照增加6.4百分点。50% T·E处理的平均铃重比对照降低7.4%,但铃数和籽棉产量较清水对照分别显著增加14.7%和7.6%;处理上部果枝棉铃的马克隆值降低0.1~0.3。几种促进剂不影响吐絮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对50% T·E的脱叶催熟效果及增产效应也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硅镁锌对寒地水稻品质的影响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垦粳1号、空育131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建立不同硅、镁、锌施用量处理的水稻群体,调查并模拟其品质性状及与产量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食味评分、蛋白质含量都与硅镁锌施用量呈二次曲线趋势,食味评分达到最大值时,需硅、硫酸镁240kg/hm2,而锌肥需求量不同,空育131需要较多的锌肥。施硅318.75kg/hm2、硫酸镁240kg/hm2、硫酸锌44.55kg/hm2时,蛋白质含量达到最小值。在三种肥料中,硅肥对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镁肥。垦粳1号的食味评分与每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而与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蛋白质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而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