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河西灌区制种玉米全膜沟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甘肃旱作农业区的推广应用,为灌区发展节水农业提供了新的思路。近两年,金昌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将该项技术应用于制种玉米生产,制种玉米全生育期减少灌水2~3次,每亩节水30%~40%,成熟期提前15天左右,增幅达12%~25%。  相似文献   

2.
张掖市甘州区农技中心大力示范推广制种玉米垄作沟灌节水种植技术。该技术在甘州区示范推广以来,经测产和实打产量调查统计,制种玉米较平作漫灌增产472.5 kg/hm2,增产6.5%,节水约900~1 200 m3/hm2。  相似文献   

3.
苏洪 《福建农业》2009,(1):9-10
为了促进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这几年我站推广青刀豆-制种-菇三熟轮作栽培模式,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东桥村刘方志和丰坪村苏增兴等农户,每亩产值达9858元。其中每亩收青刀豆755公斤,产值1963元;制种亩产360公斤,产值2520元;每亩收大球盖菇(盐水菇)2150公斤,产值5375元,扣除青刀豆、制种、菇成本2750元,每亩纯收入7108元。现将其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张掖市制种玉米生产过程中施肥不合理、耕地质量下降、连作障碍等问题,通过与农民常规施肥进行对比试验,探究"绿肥还田+商品有机肥+土壤调理剂"施肥模式对制种玉米产量、经济效益和土壤养分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式较农民常规施肥制种玉米增产702 kg/hm~2,增产率9.09%,增产值3 510元/hm~2,增效益1 765元/hm~2;土壤pH下降0.22,降幅2.63%;有机质增加2.60 g/kg,增幅15.1%;全氮增加0.05 g/kg,增幅4.17%;碱解氮增加4 mg/kg,增幅2.34%;有效磷增加1.5 mg/kg,增幅10.27%;速效钾增加8 mg/kg,增幅4.85%。  相似文献   

5.
20 0 1年由湖北省杂交油菜开发公司和华南农业大学、古浪县农技推广中心联合 ,在古浪县二阴山旱地建立了双低油菜杂交制种示范基地 ,并进行了杂交制种油菜的覆膜栽培试验 ,结果覆膜种植制种油菜籽产量达 1312 5kg/hm2 ,较露地种植可增加制种油菜籽 2 85 0kg/hm2 ,增产率达 2  相似文献   

6.
随着制种业和草食畜牧业的发展,玉米成为甘肃省灌溉区的重要作物,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益是灌区农业研究的重点。玉米全膜平铺覆土穴播栽培技术是古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小麦覆土穴播技术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节水农业新技术,该技术解决了传统地膜玉米苗穴易错位、出苗率低、人工放苗劳动强度大等问题,且具有覆盖抑蒸、节水保墒、机械覆膜作业容易、抑制杂草、提高产量等优点,较半膜覆盖栽培节水3 000 m3/hm2,较半膜覆盖栽培提高饲用玉米产量2250kg/hm^2以上,较半膜覆盖栽培提高制种玉米产量1350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7.
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中,栾城县绿源这农林示范有限公司经过探索,总结出日本红蜜南瓜、墨西哥黑玉米、紫皮洋葱高效种植模式,每亩产值9000元,减去成本1200元,亩纯收入。7800元。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8.
山西南部夏播玉米抗旱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在山西省"十一五"重大专项"山西旱作节水高效农业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的支持下,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中心在分析国内外玉米育种方向、生产技术状况和近年来各地玉米高产、超高产示范典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增加密度为核心的玉米节水高产栽培技术策略,并研究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玉米节水高产高效技术集成创新。针对山西省不同玉米生态区的生产实际,开展多点试验示范,总结和提出科学实用有效的玉米节水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模式,旨在指导和规范玉米种植技术,促进山西省玉米产量的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9.
春地膜玉米节水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膜覆盖技术的出现,给干旱半干旱地区玉米的种植带来的是一场革命。但是。从1986年地膜玉米在宁夏南部山区开始推广,近20a过去了,地膜玉米的种植方法没有大的改变。2003年以来,通过“北方半干旱集雨补灌旱作区(宁夏彭阳)节水农业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集雨高效利用农业配套技术研究、筛选、集成与示范”项目的实施,从集雨节水高效农业的角度出发,通过试验和生产验证,提出春地膜玉米栽培技术,对同类地区春地膜玉米的栽培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优化,鲜食玉米在生活中所占份额日渐增加,市场需求随之攀升,农民种植效益得到增加,生产前景广阔。通过玉米塑盘营养钵育苗,对大田采取地膜覆盖移栽钵苗等技术的研究、示范推广,有效地提高玉米鲜食品质、早熟和产量、实实在在为农民增加了经济收入。农民种植鲜食玉米可获纯收入36 895.0元/hm2。  相似文献   

11.
试验示范表明,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能充分利用天然降雨,蓄水保墒,增加土壤温度,加速作物生长,延长作物生育期,增加产量等方面效果明显,比常规半膜覆盖种植667平方米增产达到225.6kg,增产了44.9%,每667平方米纯收入493.4元。该技术在冷凉旱作区的推广应用将成为旱作农业发展和中低产田改造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黄花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花菜原产湖南、陕西等地,2001年开始引种至我地种植。经多年试验、示范,现我区黄花菜种植面积已超15hm^2,每亩产鲜蕾达1550kg,且品质上乘,农户每亩纯收入可达4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3.
制种玉米半膜平铺起垄沟灌技术,是先进农田节水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实现节水、增效、节本、增收的目的,在灌溉地采用该技术制种,每亩可节水20%~30%,增产10.66%~37.31%。  相似文献   

14.
种植玉米双交种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每亩平均约可增产玉米100斤。为了促进我省玉米双交种更好更快的普及推广,山东农学会于1964年11月24日至28日召开了玉米双交种繁育技术座谈会,交流了各地玉米双交种试验、示范、推广和繁育制种的经验,讨论了进一步加速普及、提高配制技术与制种质量,和健全繁育制度等问题。会议认为1964年我省玉米双交种的繁育推广有了很大发展,繁育制种技术有了显著提高,成绩是令人欢欣鼓舞的,种植一代双交种的面积,比去年扩大了一倍,制种数量比去年增加了十  相似文献   

15.
周伟艳 《新农业》2011,(4):52-52
发展机械化栽培技术是提高玉米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选择。我们从2007年开始结合"粮食丰产工程"在海城地区采用大垄双行双株疏密种植机械化栽培技术模式进行试验示范3000亩,平均每亩节约成本30元以上,增产100~150公斤,增加效益150~210元,取得成果。  相似文献   

16.
<正>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及其应用,在我场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农产品品质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节本增效成效明显,现代农业节能减排、低碳生产的农业生产理念得以充分体现。通过节水灌溉技术每亩可增产27kg,直接经济效益75元/亩。全年每亩可有效节约用水240m3,节约用电30kw,仅此一项便可直接降低生产成本15元。2012年创业农场示范推广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4万亩,通过水稻节水控制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出适宜我县膜下滴管节水种植栽培技术,并通过新技术能更好的挖掘出我地区的玉米增产潜力,在全县选取3个玉米膜下滴灌项目区及非项目区进行了玉米膜下滴灌节水种植技术试验,通过试验得出:玉米亩增产249.3公斤,增产幅度为38.1%,亩增加费用200元,亩净增收250元。  相似文献   

18.
为了改变本地区传统的水稻-三麦、水稻-油菜的种植模式.1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又能够提高种植效益,我们进行了水稻-洋葱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的试验、示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收益。水稻亩产700公斤.产直1300元,有机栽培亩产2000元以上;洋葱亩产5500公斤,产值3200元,每亩合计总产值4500元.纯收入3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9.
温泉县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大力推广玉米全程机械化节水种植技术,通过国家购置补贴政策,引进玉米精量点播机和玉米联合收获机械,使玉米播种面积达全县总耕地面积的60%以上,玉米收获机械化程度达96%以上,亩产量在1200kg以上,亩纯收入在1270元左右,比普通地膜玉米增产250kg,通过大面积推广节水滴灌技术,可有效提高水的利用率,增加社会效益,为农民增收,社会稳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几种高效农田节水技术试验示范结果,各类作物应用膜下滴灌节水技术一般节水2700立方米/公顷~3195立方米/公顷,节水率45%~49%,效益1743元/公顷以上,膜下滴灌节水技术一次性投入成本较高,目前大面积推广应用还有难度;3种垄膜沟灌节水技术均有节水增产效果,节水1155立方米/公顷~1470立方米/公顷,节水率17%~24%,增产率4%~35%,节本增效1071元/公顷~23213元/公顷,全膜垄作(沟播)沟灌较半膜垄作沟灌节水率、增产率高,但其经济效益不凸显,农机具不配套,农民不易接受,推广难度大;半膜平铺起垄沟灌节水技术在制种玉米上应用综合效果最佳,推广成本低,农民容易接受,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