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9 毫秒
1.
浅谈玉米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由于国家实施了农机购机补贴惠农政策,激励了舒兰市广大农民购买玉米收获机械的积极性,购买玉米收获机械逐年增加,截止2017年末统计,舒兰市玉米联合收获机械保有量998台。舒兰市机械化耕整种等机械作业达95%以上,玉米机械化收获面积达60%以上。对保证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玉米机械收获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平县是全国商品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全县玉米种植面积达120万亩,占耕地面积219万亩的55%。玉米生产各环节机械化发展不平衡,机械耕整地、播种水平分别达到90%和60%,玉米机械化收获发展缓慢,机械收获水平很低,仍主要以人工收获为主。玉米收获水平低是制约玉米生产机械化的瓶颈,势必影响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建平县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全县玉米种植面积达120万亩,占耕地面积219万亩的55%。玉米生产各环节机械化发展不平衡,机械耕整地、播种水平分别达到90%和60%,玉米机械化收获发展缓慢,机械收获水平很低,仍主要以人工收获为主。玉米收获水平低是制约玉米生产机械化的瓶颈,势必影响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玉米是松嫩平原西部的主要粮食作物,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受降水的制约,玉米产量长期处于徘徊状态,制约了区域粮食产量的发展。通过采用工程节水技术、生物节水技术、农田覆盖节水技术、耕作节水技术、水肥调控技术、化学调控节水技术和合理的节水灌溉制度等多种途径,改善玉米生长的环境条件,提高玉米产量达到10000kg/hm2以上,提高水分利用率30%。  相似文献   

5.
玉米双垄沟覆膜节水集水灌溉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双垄沟覆膜节水集水栽培技术,为解决我国北方因春季干旱和夏季少雨而严重影响玉米正常播种和玉米苗期正常生长问题提供参考。[方法]将玉米大垄双行覆膜机械化栽培技术、地膜玉米双垄沟栽培技术和玉米灌后覆膜栽培技术组合起来,提出玉米双垄沟覆膜节水集水灌溉栽培技术的设想。[结果]通过理论探讨可知,节水效果明显,播种前种床补水灌溉补水量为30~50m3/hm2,播种时注水量为40~90 m3/hm2。集水效果好,占大垄50%以上面积的雨水可以集中到双垄沟内。增产效果明显,单产可达10 000~13 000 kg/hm2,增产幅度可达35%以上。该项技术适用于降雨量在350 mm以上、春季蒸发量比较大、灌溉水源比较少的地方。[结论]玉米双垄沟覆膜节水集水灌溉栽培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正>玉米是安徽省界首市秋季的主要种植作物。近年来,玉米机械化示范项目的开展和玉米标准化种植技术的宣传以及玉米收获机械的增加,激发了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界首市玉米种植面积从原来的32万亩增加到2014年的53万亩,玉米种植面积占全市土地面积的90%,玉米机械化收获率达63%。  相似文献   

7.
《农家致富》2011,(24):6
农业部近日印发《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意见重点针对制约玉米机械化发展的技术问题,突出农机农艺技术融合,对玉米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播前整地、播种、中耕施肥、植保、节水灌溉、收获等环节提出具体技术规范。要求各地  相似文献   

8.
对漯河市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的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分析制约漯河市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发展的原因,提出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应注意的问题及相应措施,为发展玉米机械化收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玉米机械化收获是玉米全程机械化的重要环节。实现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是促进其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措施,推广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也已经成为推动玉米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分析现阶段示范推广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究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0.
玉米机械收获环节已成为朝阳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瓶颈。玉米机械化收获是朝阳市"十二五"农机十大农业主推技术之一,朝阳市用5年时间推广玉米机械化机械收获技术,通过试验、示范、推广应用,取得一定成效,就目前朝阳市玉米机械收获存在的问题系统地阐述了推广玉米机械收获发展思路和建议和今后搞好这项技术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傅湘宁 《农业与技术》2008,28(1):116-117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一个完整的工艺体系,实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就要从前茬作物的收获开始考虑,其主要作业内容有收获及其秸秆处理、深松、表土作业、播种和田间管理等.我市共有耕地面积220万亩,其中旱田145万亩,主要作物是玉米为主,玉米各植面积在100多万亩,其中90%以上适宜机械化作业,有利于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从农业部获悉,为了提高农机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2001年及“十五”期间,全国农业系统将重点推广十大农机化技术。这十大技术是:1.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核心内容是机械栽植和机械收获两大环节。2.玉米收获及育苗移栽机械化技术。包括机械生产营养钵、育壮苗和机械化半机械化移栽。3.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主要包括保护性耕作技术、深耕、深松以及行走式节水灌溉技术等。4.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5.粮食产地烘干机械化技术。重点研制和推广受农民欢迎的小型烘干机械化技术。6.设施农业工程机械化技术。7.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  相似文献   

13.
简述宁夏中部干旱带旱作节水农业发展现状,介绍旱地自然降水高效利用示范区、集雨水窖工程+施水播种机械化示范区、小麦机械化高茬收获+玉米免耕施水播种+节水补灌机械化示范区、保护性耕作示范区4种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模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技的进步,机械化在我国慢慢兴起、应用和和推广。但是相比西方国家,我国的机械化起步较晚,技术落后,部分地区达不到理想的应用效果,使机械化资源发挥不到最大价值,发生重大浪费。本论文主要针对玉米机械化收获进行技术研究,希望对以后玉米机械化收获的使用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宁夏中部干旱带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简述宁夏中部干旱带旱作节水农业发展现状,介绍旱地自然降水高效利用示范区、集雨水窖工程+施水播种机械化示范区、小麦机械化高茬收获+玉米免耕施水播种+节水补灌机械化示范区、保护性耕作示范区4种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模式。  相似文献   

16.
玉米是开原市第一大作物,常年播种面积72万亩,居各类农作物之首;总产量5亿多公斤,占粮食总产量的70%以上.玉米在开原市粮食生产中占有主导地位,但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明显滞后,收获环节80%以上还是靠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极低,占用了大量的劳动力,成为玉米全程机械化发展的薄弱环节.解决玉米收获机械化问题,提高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已成为开原市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7.
关中灌区是陕西夏玉米的高产区和主产区,常年播种面积达900万亩以上,占全省玉米种植面积的60%以上,总产占全省玉米产量近70%。抓好陕西夏玉米生产对于保障全省粮食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该技术规程主要针对关中灌区夏玉米生产中品种繁杂,农艺操作不规范,农药、化肥施用过度,机械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通过集成创新"精选良种、合理密植、免耕直播、浇关键水、适时收获"等系列先进技术,并经过多年多点试验示范、推广而成.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规范性,对推动该地区夏玉米生产技术体系规范化和提升综合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宁夏固海扬黄灌区渠道防渗衬砌技术、激光平地技术、畦田灌溉技术、农机农艺技术、节水管理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玉米地面节水灌溉技术模式并进行应用示范。应用效果表明:灌区各级输水渠道采用防渗衬砌技术,渠道水利用系数达0.65以上;激光平地技术较常规平田整地技术,田面平整状况的绝对改善度在3.61~4.47 cm,相对改善度为63.8%~78.0%;示范区玉米生产在2014年11月上旬冬灌的基础上,玉米生育期灌水3次、灌溉定额3 951.6 m3/hm~2,配套适宜的农机农艺技术,玉米平均产量可达到17 134.5 kg/hm~2,灌溉水生产效益达到4.33 kg/m~3,考虑降水、土壤蓄水变量,综合水分生产效益达到2.96 kg/m~3。  相似文献   

19.
龙江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大兴安岭南麓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属风沙干旱区,全县70%以上为坡耕地,每年推广应用地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达80余万亩,遍布全县的14个乡镇158个行政村。为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这项技术,自2011年开始引进玉米膜下滴灌技术,实践证明该技术主要是解决了节水、保水、抗旱的问题,地膜玉米比直播玉米亩增产250kg,亩纯增效益300~400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我国已形成三大玉米生产区,玉米机械化收获已成为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瓶颈,为此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一、玉米收获机械市场难以形成的原因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机化水平快速提高,但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却长期裹足不前。造成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困难的原因既有基础理论、技术和政策的因素,也有研发企业软、硬件方面的缺陷和不足。1.农业技术与农机技术不相匹配。我国玉米种植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