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疣吻沙蚕胚胎发育观察及盐度对其孵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显微镜观察了疣吻沙蚕(Tylorrhynchus heterochaeta)胚胎发育不同时期特征,并依据疣吻沙蚕人工孵化经验设置6个盐度梯度组(A:0,B:5,C:10,D:13,E:15,F:20),每组3个平行,研究了盐度对疣吻沙蚕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疣吻沙蚕胚胎发育可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前担轮幼虫期、后担轮幼虫期、膜内三刚节疣足幼虫期和三刚节疣足幼虫期8个时期;盐度对疣吻沙蚕孵化影响显著(P0.05),C组受精率和孵化率最高,与其他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适宜受精的盐度范围为10~13,最适孵化的盐度为10。  相似文献   

2.
双齿围沙蚕胚胎及幼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2004年,观察了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胚胎及幼体发育。结果表明,成熟卵为绿色,卵径175-228μm,多油球;胚胎发育经历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担轮幼虫期;后担轮幼虫期胚体脱卵膜孵化;幼体从3刚节疣足幼虫开始,在3刚节疣足幼虫后期开始摄食;4刚节疣足幼虫后期纤毛轮消失,进入匍匐阶段;10刚节疣足幼虫形态与生态都与成体相似;从受精卵发育到4刚节疣足幼虫的时间在不同水温情况下变化较大,水温在25-26℃为118h、而水温在27.5~32℃为82h。  相似文献   

3.
双齿围沙蚕人工育苗生产性试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王冲 《水产科学》2000,19(1):33-35
介绍了双齿围沙蚕育苗生产的全过程。6 ̄7月份,利用对虾育苗室及其设备,采捕自然海域上浮的异沙蚕体,孵化密度50 ̄100万粒/m^3,经35d培养,幼体平均体长1.5(0.5 ̄3.0)cm,136m^2出苗量455万条,平均32625条/m^2。三刚节幼虫至四刚节幼虫成活率70%,四刚节幼虫至底栖成活率49.4%,底栖后至出池成活率47.9%。  相似文献   

4.
沙蚕在分类学上属于环节动物门、多毛纲、游走目、沙蚕科,俗称海虫、海蛆、海蜈蚣、海蚂蝗。我国的沙蚕种类有约80多种,经济种类和用于养殖的品种主要有:日本刺沙蚕、多刺围沙蚕、双齿围沙蚕等。喜栖息于有淡水流人的沿海滩涂、潮间带中区到潮下带的沙泥中,幼虫食浮游生物,成虫以腐殖质为食。沙蚕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在水产养殖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沙蚕的营养价值、应用情况及使用注意事项进行综述,以期对养殖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温度、盐度和pH对双齿围沙蚕受精卵孵化及幼虫存活的影响,设置不同的温度、盐度和pH值梯度进行了双齿围沙蚕受精卵孵化及幼虫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在23℃时受精卵的孵化率和幼虫的存活率都最高,35℃时受精卵不能孵化,受精卵孵化的最佳温度为23℃,幼虫存活的适宜温度为23-26℃;受精卵孵化的适宜盐度为23-26,幼虫存...  相似文献   

6.
通过控制不同温度、盐度条件及投喂不同的饵料,观察了多齿围沙蚕胚胎、3~8刚节阶段游毛幼虫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多齿围沙蚕胚胎发育的适宜温度为18~25℃,适宜盐度为25~32;3~8刚节阶段游毛幼虫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4~32℃,适宜盐度为20~35;4~8刚节阶段游毛幼虫对微细的饵料均可摄食,蛋黄和酵母组比单细胞藻类组生长速度快,但成活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温度、盐度和pH对双齿围沙蚕受精卵孵化及幼虫存活的影响,设置不同的温度、盐度和pH值梯度进行了双齿围沙蚕受精卵孵化及幼虫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在23℃时受精卵的孵化率和幼虫的存活率都最高,35℃时受精卵不能孵化,受精卵孵化的最佳温度为23℃,幼虫存活的适宜温度为23-26℃;受精卵孵化的适宜盐度为23-26,幼虫存活的适宜盐度为23-35;受精卵孵化的最佳pH值为7.0,而幼虫存活的适宜pH值为 7.0-8.0.  相似文献   

8.
沙蚕人工养殖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海洋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营养保健品有了更多的需求,沙蚕具有舒筋活血、温健脾胃等多种功能。福建、广东和广西早有食用沙蚕的传统,近年来沙蚕已进入高档的酒楼宾馆,更有侨属常把沙蚕干品作为礼品赠送给海外亲人。一、沙蚕的生物学沙蚕是环节动物门、多毛纲、游走目、沙蚕科的一种无脊椎动物,中国近海就有80多种。沙蚕体似蠕虫,身体由很多体节组成。沙蚕栖居泥沙中,随着潮水涨落而运动,幼体摄食低等藻类,潜入泥沙后则以腐屑和动植物碎片为饵料,属杂食性动物。对温度和盐度的适应能力较强,多为雌雄异体,无明显的生殖系统…  相似文献   

9.
沙蚕养殖前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相关资料简述了沙蚕的食用、药用、饵料、生态和教学科研价值,初步探讨分析了沙蚕开发利用、人工养殖、国内外市场等概况,并由此分析了沙蚕开发和养殖前景。  相似文献   

10.
日本养殖沙蚕的品种,主要是沙蚕科多齿围沙蚕的两个亚种,即短角围沙蚕和枕围沙蚕,两者经常混合栖息。现将其形态、生态及饲养方法介绍如下: 一、形态:多齿围沙蚕一般体长为70—  相似文献   

11.
大银鱼卵巢的成熟期和产卵类型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帼英 《水产学报》1985,9(4):363-368
本文对崇明长江口及金山沿海大银鱼的卵巢进行了周年的组织学观察,将大银鱼的卵巢发育划分为六期,还有重复发育的Ⅵ-Ⅲ′期(或Ⅲ′期)、Ⅳ′期和Ⅴ′期。在生殖时期,至少产二次卵,属多次产卵类型。产卵时间从12月底开始,一直延续到翌年4月。产完卵后鱼体消瘦,不久死亡,寿命仅一年。  相似文献   

12.
黄硕琳 《水产学报》1990,14(1):72-78
一、新海洋法中的渔业规则 (一)1982年海洋法公约中的渔业规则在国际法中的地位 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于1978年底召开,经过长期协商,于1982年4月23日通过了《海洋法公约》,公约于1982年12月10日开始签字,有119个国家立即签了字。到1985年11月为止,共有159  相似文献   

13.
14.
河蚌外套膜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石安静 《水产学报》1983,7(2):153-158
本文报道了褶纹冠蚌和背角无齿蚌外套膜的组织培养结果。试验表明,河蚌外套膜的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的成纤维细胞能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生长繁殖。在试验中还能观察到所培养的组织块上皮细胞,能分泌出茶褐色的有机珍珠质,使组织块逐渐变成茶褐色。  相似文献   

15.
四片式中层拖网主要部件尺寸变化对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雪忠 《水产学报》1997,21(1):49-56
通过拖网系列模型水池试验,研究四片式中层拖网网衣主要部件尺寸变化对网具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因侧网宽度变化对扫海面积影响的规律是侧网密度越小,扫海面积越大,在拖速3.5 ̄5.0knot的范围内,扫海面积随着网袖长度的增长而增大;当其比值大于30.936%以后,扫海面积随着网袖长度的增长而减小,网袖长度对网具阻力影响的趋势是网袖长度越长网具阻力越大,(3)网身长度与网口拉直长度之比为25.  相似文献   

16.
17.
18.
对人工授精大银鱼卵的胚胎发育的观察表明:在水温7±1℃条件下,大银鱼胚胎发育历时894h。仔鱼孵出6—8d后卵黄囊消失,进入外源性营养阶段。非受精卵发育到原肠期死亡,原肠晚期是计算受精率的可靠时间。  相似文献   

19.
书讯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产学报》1988,12(2):156-156
上海水产大学王素娼教授主编的《中国经济海藻超微结构的研究》一书即将由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全书的主体由120版约360幅图片和约12万字的文字论述组成。该书中研究的对象主要分三类:第一类为中国主要的养殖种类如海带、紫莱、裙带菜、江蓠、石花菜;第二类为经济海藻或者是中国特产的种类,如鹿角菜等;第三类为常见种或引进种  相似文献   

20.
黄德祥 《水产学报》1980,4(3):285-294
本文描述了达氏鲟仔鱼消化系统的发育过程及仔鱼的食性.将仔鱼消化系统的发育过程归纳为三个阶段,即初期发育阶段、消化道分化完成阶段、发育完善阶段。这三个阶段与仔鱼的垂直游泳、水平游泳和进入底层生活三个生态阶段相对应.观察了仔鱼在池塘培育和室内饲养条件下摄食的种类、开始摄食时的长度及消化道内卵黄物质吸收的情况。根据仔鱼具有口腔齿及消化道结构的特点,认为仔鱼属底层肉食性鱼类的食性类型。其摄食对象主要是水蚯蚓和摇蚊幼虫等底栖无脊椎动物,其次是在池壁和水底活动的枝角类和桡足类。仔鱼的混合营养阶段不是发生在水平游泳阶段而是发生在进入底层生活之后,与其他的鲟科鱼类仔鱼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