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我国地方花生品种中,从南到北主茎高逐渐降低,百果重增加,出仁率变化不规则。南方珍珠豆型的生育期比北方的短,北方普通型的生育期比南方的短。四川地方花生品种中有少量抗锈病和根结线虫病的抗源。尚未发现抗轻斑驳病毒病的抗源。抗青枯病的抗源大多来自南方。河南地方品种的种子蛋白质含量最低,含油量最高。山东珍珠豆型和龙生型蛋白质含量比广东的略低,而普通型的含量比广东的高,油酸含量的变化与之类似,而含油量和亚油酸含量的变化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2.
川渝地区花生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将AFLP标记与表型性状相结合,分析了来自川渝地区的两个亚种四个类型的43份主要花生种质资源和推广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能有效地检测到该生态区内花生种质间的遗传多样性,珍珠豆型内和龙生型内品种间距离较小,而普通型内和中间型内品种间距离较大;交替开花亚种的龙生型和普通型品系间距离最近,而珍珠豆型与其它三个类型间距离较远;主要推广品种间遗传多样性匮乏。聚类结果也基本一致,都能将珍珠豆型与其他三大类型区分开,而龙生型、普通型和中间型在聚类中都有交叉情况。但在较为细小的类群划分上,两种方法仍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抗青枯病花生资源的种子大小 及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分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123份不同类型的抗青枯病花生种质为材料,对荚果大小、种子大小、出仁率、蛋白质、含油量和脂肪 酸等性状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抗青枯病花生资源中,高油酸种质资源较多,这些资源的荚 果及种仁大小,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花生烯酸、山嵛酸含量性状均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但是,高 含油量资源较少,而且在含油量、蛋白质含量和出仁率方面的遗传多样性不丰富。根据12个与种子品质相关性状 信息, 123份抗青枯病资源被分成2组5亚组13个品种群,这些品种(群)与已被广为利用的骨干抗病亲本协抗青 和台山三粒肉之间存在很大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4.
铜仁市珍珠豆型地方品种花生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深入研究铜仁市珍珠豆型花生地方品种资源,为花生亲本的利用和品质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近红外分析仪Perten DA7250对铜仁市136个珍珠豆型花生地方品种资源的粗蛋白、含油量、油酸、亚油酸、总氨基酸、苯丙氨酸、蛋氨酸、二十四烷酸、花生酸、精氨酸、赖氨酸、亮氨酸、脯氨酸、山嵛酸、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硬脂酸、棕榈酸、组氨酸等含量共20个品质性状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方品种之间品质性状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在3.05%~20.78%之间。其中蛋氨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含油量变异系数最小;得到一些粗蛋白含量、油酸含量、总氨基酸含量较高的优异材料;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得出,在欧氏距离为10时可将136份铜仁市珍珠豆型地方花生品种划分为四大类群。  相似文献   

5.
不同类型(龙生型、普通型、珍株豆型)花生几个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研究表明:花生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各异。在龙生型、普遍型有可能同时获得高产高蛋白质的材料;在龙生型和珍珠豆型中有希望选育出高产高亚油比的材料。在普通型、珍珠豆型中存在获得高脂肪高油亚比材料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花生种质资源的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花生品种资源的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花生种子的含油量与蛋白质含量之间呈负相关.但相关的程度在国内资源与引进资源之间、各植物学类型之间不一样.国内资源的相关系数绝对值比国外资源的大,这种绝对值在各类型之间的表现是:普通型>珍珠豆型>龙生型>多粒型.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InDel标记对我国地方花生品种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解析能力,本研究利用13个多态性InDel 标记检测4个典型生物学类型的90份中国花生地方品种材料。共扩增出42的等位基因,平均3个;Nei’s多样性指数 变幅为0.011~0.705,平均0.443;Shannon’s信息指数变幅为0.034~1.497,平均0.758。龙生型、普通型、珍珠豆型与多 粒型花生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198、0.4407、0.4435和0.4372,结果表明龙生型的遗传多样性明显小于其 它生物学类型。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077 ~ 1.000,平均为0.636;且普通型与龙生型花生之间遗传相似系 数最高,为0.636。群体分析结果表明密枝亚种与疏枝亚种、不同植物学类型之间遗传分化较小,且普通型与珍珠豆 型遗传结构相似,龙生型与多粒型花生遗传结构不同。利用非加权平均法(UMPGA)聚类分析将90份花生材料划分 为两类(G1、G2),其中G1包括全部的龙生型、61.90%的普通型以及20.00%的珍珠豆型。本研究结果表明InDel标记 能够有效地揭示栽培种花生的遗传变异,可为花生杂交亲本的选择以及优异基因的挖掘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花生小核心种质SSR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6对SSR引物中筛选26对引物对我国花生全套小核心种质298份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相似系数为0.51~0.99,其中种质zhh1497与zhh1398遗传差异最大。检测到3个在不同植物学类型中特异表达的标记带型,包括普通型1个(2A06/440),龙生型1个(2A06/440),珍珠豆型1个(PM443/270),多粒型2个(PM443/270,9E08/500)。分析结果表明,多粒型花生的多态性信息量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均最大,平均相似系数最小,其次是普通型花生,龙生型和中间型花生的多态性信息量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均较小,平均相似系数较大。在我国花生小核心种质中,国外引入资源的多态性信息量和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我国本土资源的对应值。在我国本土花生资源中,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资源的多态性信息量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9.
用90对多态性SSR引物评价了山西省不同地理来源的72份花生地方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90对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317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3.5222个;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化幅度0.1823~0.7711,平均0.4537;多态信息含量指数变异范围0.3283~0.7378,平均0.4047;Shannon's信息指数变异范围0.1657~1.6734,平均0.8092。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2份种质资源可分为三大类群,类群Ⅰ 以多粒型为主,类群Ⅱ 以普通型为主, 类群Ⅲ 以珍珠豆型为主,聚类结果与花生的植物学分类基本一致。进一步对不同类型种质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珍珠豆型的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其次是多粒型,普通型最小。该结果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山西省花生地方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花生优异种质发掘及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选用生产上利用较多的普通型、珍珠豆型以及多粒型三大类型的花生种质资源材料各25份进行性状相关性及对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普通型花生的单株果数、饱果数、结果枝数和总分枝数等性状对产量的影响较大;珍珠豆型花生获得高产,应在适当增加结果枝数和总分枝数的同时,注意提高百果重和百仁重;多粒型花生则应重点选择单株果数和饱果数较多的材料。  相似文献   

11.
对39份花生品种(其中12份普通型、12份珍珠豆型、13份龙生型和2份多粒型)进行根系性状研究。 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花生在主根长、根体积、根干重、侧根根瘤数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但在侧根数、根基粗、主根根 瘤数、主侧根干重比等方面有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而在同一类型间除个别性状有差异外,其他性状在品种间差 异不显著。珍珠豆型花生的根干重小、根基粗小、主根根瘤数和侧根根瘤数少、一次侧根少且主侧根干重比小;普 通型花生主根长、侧根根瘤多、根体积小;龙生型花生根干重大、侧根根瘤数少、主根干重/侧根干重大、侧根数少; 多粒型花生根体积大、主根根瘤数多、侧根数多。利用根系性状对花生进行聚类分析,表明花生根系性状存在丰富 的多样性。虽然基于根系性状的聚类分析未能将39份花生分为两大类密枝亚种和疏枝亚种,也未能对亚种内类 型区分开来,但各亚组内花生品种基本上都是密枝亚种或疏枝亚种。  相似文献   

12.
龙生型花生中的微卫星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用24份龙生型花生资源作研究材料,采用31个微卫星标记引物检测其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变异,其中13个引物能在龙生型花生基因组中扩增出多态性DNA片段.研究结果表明,在龙生型花生基因组中,一对SSR引物可扩增出2条以上的DNA片段,扩增片段数最多的是Pm36,在24份龙生型花生资源中扩增出16个大小不同的DNA片段;由这些多态性标记检测出的遗传距离,平均为0.17,最高为0.33,最低为0.03,但能区分所有的24份资源.对分子标记在花生育种和资源鉴定上的利用前景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3.
在恒温箱和田间条件下,研究了冰柜和陶缸两种贮藏方法对珍珠豆型、普通型、龙生型3种不同类型花生发芽和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当季收获的花生相比,两种贮藏方法的种子活力和出苗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冰柜保存的下降程度相对较低。方差分析表明,冰柜保存花生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而陶缸保存与对照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说明冰柜保存可以较好地保持种子活力。  相似文献   

14.
花生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与DNA分子多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期研究结果表明在栽培花生种质资源中用分子标记技术只检测出很少的多态性,让人产生花生缺乏遗传变异的结论,但显然与花生的起源和进化研究结果相矛盾.另外通过对国内外花生种质资源的综合鉴定,几乎所有的性状都存在丰富的变异.本文综述了花生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和产生的途径,以及花生DNA分子多态性的研究进展,认为花生栽培种在遗传性状和DNA分子水平上都存在丰富的变异.  相似文献   

15.
从主要植物学性状如主茎粗、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结果分枝数等22个性状和SSR多态性方面对花生属不同区组的19份种质资源的主要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质在形态性状方面存在丰富的变异,匍匐区组的A. rigonii(G2)、花生区组的A. batizocoi(G8)和A. duranensis(G11)在形态方面具有显著区别于其他种质的特点。SSR分析结果也证实,不同野生花生种质具有多样化的分子特征,A. rigonii(G2)、A. batizocoi(G8)和A. duranensis(G11)等在形态方面具有突出特点的种质,能通过很多引物检测出来,形态性状的分析结果与SSR分析结果一致。引物10D4的检测效率很高,能鉴定19份资源中的11份。根据25对SSR引物的扩增结果,绘制了19份资源的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16.
野生花生高油基因资源的发掘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花生属22个近缘野生物种87份种质为材料,系统鉴定和分析野生花生种子含油量。结果表明,野生花生中存在丰富的高油资源,其含油量最低值、最高值和平均值均高于栽培种花生资源的对应值。发掘出高油种质(含油量≥58%)12份,其中Arachis appressipila是目前所发现的花生资源中含量最高的种质,含油量达62.90%。不同物种以及同一物种不同资源的含油量差异很大,如A.appressipila的10-2含油量62.90%,11-7的含油量为55.92%。A.appressipila、A.macedoi和Arachissp的平均含油量较高,分别为57.54%,57.64%和57.68%。通过SSR分析表明,在所获得的高油野生花生材料中,四倍体野生种A.monticola与栽培种花生的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为花生区组的二倍体野生种A.villosa。根据SSR扩增结果,绘制了高油野生花生材料的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17.
利用花生遗传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花生基因库中收集了8000多份种质材料,这些种质材料含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然而,这些多样性在育种研究中未能得到充分的评价和广泛的应用,为促进整个花生种质库的开发利用,建立了以A.hypogaea为核心的种质,美国花生种质库首先按来源国别分类,然后再根据种质其它信息量及各来源国种质数目分成9个部分,核心种质中的70%采用上述方法获得,依来源国别分类,进而就形态学数据资料进行多变分量分析,对种质聚类,然后从每组中随机抽取10%的样品,因为有一些种质缺乏形态学数据资料,因此,该种质中的29%是通过按来源国别分类后再随机抽取10%的样品方法进行选择的,剩余的1%是一个简单的随机样品,花生核心种质的建立使种质评价方面的研究明显增多,几组研究者已经对核心种质的24个特征进行了评价,针对几种重要的病源,已鉴定出一部分抗源,利用抗花生晚斑病和根结线虫病的数据资料评价了两阶段核心筛选的方法在鉴定整个种质库中抗性的有效性,两项研究明确证实,核心种质法可用以提高种质评价效率。  相似文献   

18.
花生白绢病是世界花生上发生的一种重要土传真菌性病害,近十年来在我国山东、河南、广东、辽宁、江西等主要花生产区发生为害逐年加重,已成为制约花生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对花生白绢病的发生为害、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与变异、病害流行和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今后花生白绢病研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我国花生白绢病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