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9 毫秒
1.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本文采用人口城市化水平来衡量城市化水平,分析了山东省城市化的基本特点,对人均GDP、GDP总量、产业结构层次与城市化水平的关系做了简要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山东省城市化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地域差异明显和经济发展尤其是二、三产业发展可直接促进城市化水平提升等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2.
提升城市化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是襄阳市发展的重点方向。促进城市化进程和优化产业结构休戚相关,通过线性回归分析、三大产业结构偏离度和相关数据分析分别研究户籍制度改革与城市化的关系、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以及县域产业结构对襄阳市总产业结构的影响三大方面。研究结论为:2011~2017年襄阳市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减少幅度小于产业增加值比重减少幅度,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幅度小于产业增加值比重增加幅度。2017年三大产业结构偏离度分别为-0.093、-0.551、0.755,产业结构偏离度较大。2015年户籍制度改革实施后城镇化率的增长幅度均在1%左右,涨幅不明显。襄阳市三县产业结构占总产业结构约为17%,占比较大,且产业结构较为优良。通过促进三县产业结构优化,加大三县产业产值在总产业产值中的比重从而推进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两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城市化的有序推进是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选择。但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城市化普遍滞后于工业化。以聊城市为个案进行研究,通过1990—2010年聊城市城市化和产业结构演变数据,分析聊城市城市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变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对聊城市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及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体育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历史研究法以及相关的量化数据,通过对古今中外城市化发展基本规律的分析,探讨了当前我 国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进而阐述了城市化发展与体育产业发展的相互作用及其关系,指出我国体育 产业发展将呈现大众健身娱乐业蓬勃发展、高水平竞赛表演业发达、公共服务型体育产品有待开发、体育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新趋势。  相似文献   

5.
经济学家论证了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呈“S”型关系。但是,在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却未经历完整的三阶段,出现了一些工业化后期的特性。本文选取了中国和山东省的不同指标计算出城市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并以山东省为例就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山东省城市化和工业化关系之间的相关问题,并初步做出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
从5个方面论述了山东省是如何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一是发挥区域优势,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二是发展产业化经营,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三是搞活农产品流通,拉动产业结构调整;四是加快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五是强化政策引导,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7.
从5个方面论述了山东省是如何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一是发挥区域优势,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二是发展产业化经营,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三是搞活农产品流通,拉动产业结构调整;四是加快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五是强化政策引导,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8.
马冬梅  咸宝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1253-11255
在分析宁夏城市化进程的基础上,探讨了宁夏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表明:产业结构优化、政策制度调控及城市规划引导是宁夏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发展乡镇企业在我国二元经济转变期中发挥的效应及其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为中心,确立集团化发展战略,大力发展跨国经营,提高乡镇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加快农村城市化步伐等促使乡镇企业再上一个新台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促进山东省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探索城乡经济发展出现差距的原因。从城乡居民收入、财产状况和生活水平3方面介绍了其发展差距,从城乡区位条件、城镇化水平和农业产值比重及农业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山东省城乡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应深化制度改革,打破城乡二元经济格局;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城乡协调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动及调整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山东省1980-2003年产业结构变化和产业结构变动趋势进行定量分析,考察了产业结构变动引起各产业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作用的响应变化,分析表明,这一时期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动基本符合工业化发展的演变规律,但是产业结构转换仍滞后于经济总量增长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需要着重解决省内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三江平原垦区城镇化特征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垦区的城镇化是一种特殊的城镇化类型。以三江平原垦区城镇宝泉岭、红兴隆、建三江和牡丹江管理局为研究对象,从产业结构、城镇工业和服务业、人口集聚与就业结构等关键要素,分析了垦区城镇化演变过程以及现状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垦区城镇化的发展思路和应对策略:(1)推进城镇化发展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升质量转变,着力加强城镇功能建设;(2)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同时,更要加快从现代农业向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加速非农产业向城镇集中;(3)建立健全城镇化推进的内在机制,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合力转变;(4)促进城镇化制度创新,为垦区城镇化发展扫清制度障碍。  相似文献   

13.
粮食产业结构调整是促进粮食产业提升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山东省粮食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制约粮食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提出促进山东省粮食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以为粮食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杨蔚宁  张海姣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405-10408
当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城市化的重要路径在于中小城镇的自我壮大与发展。城镇化的发展需要产业支撑以及产业联动发展,产业集聚是企业空间集聚的经济模式。该研究在总结有关城镇化与产业集聚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城镇化的本质与产业集聚效应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城镇化发展与产业集聚的互动关系:城镇化是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产业集聚是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两者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5.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扩大内需。然而目前城镇化发展仍然存在着城镇化体系不合理、城镇化发展不平衡、农民市民化不完全、农村劳动者知识水平偏低、资源环境问题突出等问题。因此从科学发展的理念下去探索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构成要件,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为中心,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和动力,坚持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坚持以第三产业为新兴动力,坚持以公共基础设施为保障,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本质,坚持以和谐社会为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6.
皖北地区城镇化水平发展缓慢,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同时该地区人口文化素质水平相对较低,直接制 约整个地区就业结构升级.基于2001—2016年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回归模型,考察皖北地区第 一、第二、第三产业就业结构和城镇化之间的动态关联过程,结果显示:在皖北地区城镇化的发展历 程中,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结构对劳动力的吸纳起主导作用,非农产业就业结构与皖北地区城镇化 发展长期保持在一个比较均衡的状态.应采用优化产业结构、加大人力资本投资等措施来推动皖北 城镇化和就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长岛渔业产业结构优化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将灰色关联理论系统引入渔业产业当中,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计算1999—2008年间不同时段内山东烟台市长岛县渔业产业结构灰色关联度,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长岛渔业产业结构现状和动态变化,找出产业结构内部的优势因素和劣势因素,提出继续扩大渔业第一产业的发展速度、积极引导挖掘渔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潜力、加速发展渔业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01-2008年南四湖流域工业行业数据,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以山东省作为参照区域,研究了南四湖流域工业结构效益和竞争力水平,分析其结构特征和变化趋势,并对区域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部门进行评价,进而确定了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部门调整与优化的方向,为该流域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