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庄重  吴增华 《新农业》2010,(3):45-45
<正>治疗或预防鹅病必须用药。药物进入机体的途径不同,其吸收速度、作用强度也不同,有时甚至会改变药物基本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 果树树体由于整形修剪的需要,以及某些枝干病虫的危害,每年冬季都要人为地剪掉一些较粗的枝条而留下较大的伤口。为了避免伤口感染病害,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必须用锋利的削枝刀把伤口四周的皮层和木质部削平,再用波美5~  相似文献   

3.
托里桉修枝伤口愈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3 a生托里桉进行修枝强度为树干直径5,6,7和8 cm的4种修枝试验。修枝3个月和7个月后对修枝伤口进行跟踪测量分析,结果表明:修枝强度越大或伤口位置越低,伤口愈合速度越慢;涂漆的伤口处理比涂蜡更能加快伤口愈合;小于25 mm的伤口中,小伤口比中等伤口愈合快,而大于25 mm的伤口愈合速度则高于小伤口和中等伤口;冠幅增长对各个等级伤口的愈合速率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情况,为进一步规范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及改进方向。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7月至2011年12月Ⅰ类切口手术241例(其中乳腺手术92例、甲状腺手术89例、疝气修补术44例、骨科内固定取出术16例),对抗菌药物选用品种、联合用药情况、预防用药时机、预防用药起止时间及伤口愈合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41例Ⅰ类切口手术中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101例,占41.9%;选药合理占70.3%(70/101);单用一种抗菌药物占94.1%(95/101),二联用药占5.9%(6/101);预防用药时机合理占81.2%(82/101);用药起止时间合理占34.7%(35/101);241例患者术后切口均不发生感染。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在选药及用药时机方面较为规范,但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较高及术后用药时间过长,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5.
一、用药方法 1.单一用药即一种药物从1日龄起一直用到上市前停药期限为止。这种用药方法优点是操作简单,饲料混合错误的危险性低;缺点是长期使用一种药物容易导致球虫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苹果腐烂病的有效防治方法,研究比较了春季休眠期和萌芽期用纯泥、多菌灵药泥、拂蓝克、人工树皮二代和愈合剂5种药剂处理对苹果树伤口愈合面积和形成愈伤组织鲜干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休眠期形成的伤口愈合情况好于萌芽期形成的伤口;使用多菌灵药泥包裹处理伤口愈合面积、愈合比例最大,分别为7.05cm2和99.76%。愈伤组织鲜干重也最大,伤口愈合效果最好。建议春季在休眠期使用多菌灵药泥对苹果腐烂病进行伤口处理。  相似文献   

7.
茶叶作为健康饮品的代表,具有多种生理活性作用,包括抗氧化、抗炎、抗菌等。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等茶叶中主要成分具有抗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已经被大量的研究证实。皮肤伤口愈合是由炎症反应、组织增生等调节过程组成的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过程,糖尿病等疾病会引起伤口愈合过程的延长或停滞。茶叶等植物组分对伤口愈合的促进作用,已经成为治疗和预防慢性伤口相关药物研发的热点。该文介绍了EGCG促进皮肤伤口愈合的作用和机制,综述了最新研究进展,为促进糖尿病伤口愈合药物研发和茶叶应用领域的开拓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正>生活中难免遇到外伤,有的人为使伤口快点愈合,1天要换2~3  相似文献   

9.
35例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和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妇产科术后腹壁伤口愈合不良35例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腹壁伤口愈合不良中,轻度18例(51.4%).中度12例(34.3%),重度5例(14.3%),采用频谱仪照射或切口缝线、清创、引流、缝合等不同处理方法均治愈。结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及提高术中操作技术,可降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采用不同方法处理切口愈合不良.可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中低热量饮食对 2型糖尿病 (T2 DM)患者手术后体重变化及代谢综合征、胰岛素用量和伤口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 :按体重指数 (BMI)将 86例 T2 DM患者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 ,各组再分 A、B两组。在使用胰岛素治疗前提下 ,A组患者采用中低热量饮食 ,每日总热量约 462 1 .1 6k J;B组患者采用普通 DM饮食 ,每日总热量约 7740 .4k J,于治疗前及治疗后 4周测量患者体重并计算称体重下降净值、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用药情况以及伤口愈合时间。结果 :肥胖患者 A组体重、胰岛素用量、伤口愈合时间明显低于 B组 (P<0 .0 1 ) ,血糖、血脂改善程度明显优于 B组 (P<0 .0 5)。非肥胖患者 A组体重、胰岛素用量明显低于 B组(P<0 .0 1 ) ,但血糖、血脂改善及伤口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别。结论 :中低热量饮食可降低肥胖 T2 DM手术患者的体重 ,有助于代谢综合征的改善 ,并有助术后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1.
临床经验证明,治疗老年病,在用药上出现的错误要比不正确的诊断更严重。这是因为老年人的免疫、吸收、排泄、解毒等功能降低,血液循环,细胞膜和血管的通透性、水和盐类的代谢缓慢,容易蓄积,使毒性反应大大增强。据统计,有10%的老年病人用药后会产生药物毒性反应。因此,老年人用药要谨慎,特别要慎用以下10类药物:  相似文献   

12.
正生活中,摔伤、擦伤、划伤、扎伤或割破手指等造成的小伤口很是常见。殊不知,如果我们没有好好处理这些小伤口,可能导致感染甚至会酿成更多的伤害。误区一:不包扎,让伤口自然风干,才能更快愈合。研究认为,伤口愈合需要湿润的环境,如果手指破了,在严格消毒的前提下,最好用纱布覆盖伤口,这样有利于快速愈合。  相似文献   

13.
伤口换药的目的一是检查伤口,二是更换敷料,避免分泌物对伤口的污染和刺激。有些患者希望自己的伤口早日愈合,以为换药越勤伤口愈合越快,其实不然。伤口一般分为两层:表面一层是肉芽组织。良好的肉芽色泽鲜艳,呈颗粒状,坚实而有弹性,轻触易出血。肉芽对伤口的愈合起主要作用。肉芽组织对理化的刺激抵抗力弱,过多冲洗和擦拭都会引起挫伤。第二层是瘢痕组织层,由较老的肉芽组织形成,它对各种刺激有较  相似文献   

14.
70年代早期,Hausler和Kiefer等经动物实验发现体外震波能分解肾脏结石,1980年首次应用于临床,此后,体外震波在碎石领域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自1986年以来,又有人在新的领域进行了探索[1]。   1 促进伤口愈合   1986年,体外震波首次用来刺激伤口愈合。Haupt等[2]研究了不同的剂量的体外震波对裂开的猪皮肤伤口的作用。试验表明,伤口愈合与体外震波呈剂量依赖关系:在低能量时,促进伤口愈合;而高能量则延迟伤口愈合。对延迟愈合的伤口,如放射损伤所产生的皮肤模型,也显示同样的结果。在临床上已经有治疗小腿溃疡的个案报道,但真正临床试验还未曾报道。  相似文献   

15.
1.控制床温,促伤口愈合 伤口愈合最适温度为25℃,过低影响成活,过高幼苗易失水萎蔫。白天保持24-26℃,夜间18-20℃经4-5天,伤口基本愈合,可通小风。  相似文献   

16.
正常分娩者,会阴伤口愈合是产科临床令人关注的课题。伤口愈合不佳常可导致裂开。为观察频谱仪对会阴伤口愈合的疗效,我们对67例住院经阴道分娩有会阴侧切伤口愈合不良裂开再逢合的产妇行频谱仪照射治疗,观察其疗效并与传统的鹅头灯照射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1989年11月至1997年12月我院住院经阴道分娩有会阴侧切的产妇共8050人,其中67例发生会阴伤口愈合不良裂开。该67例中年龄20~38岁。67例分为A、B两组:A组31例,B组36例,与会阴伤口裂开有关的…  相似文献   

17.
一、阉割、防疫同进行当前,一些养母猪的农户很重视防疫,但忽视科学方法。为了省事,在给仔猪阉割时,接着又打防疫针;或是母猪怀孕时打防疫针。畜牧专家说,这样做一方面容易使仔猪阉割的伤口难以愈合,同时防疫效果也相对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母猪怀孕后对外界刺激特别敏感,防疫又属于强刺激,打防疫针容易引起死胎或流产。所以母猪怀孕后最好不打防疫针,仔猪则应在阉割后10~15天再打防疫针。二、孕猪患病不用药不少的农村养殖户认为:母猪怀孕后,如果患病时打针用药,会对仔猪胎不利。其实,这种认为是错误的。因为临床上有些药物如四环素、链霉素…  相似文献   

18.
选树龄、树势、品种一致的甜樱桃树。对流胶病株人工刮除病斑,分别喷真菌性杀菌剂、细菌性杀菌剂和不喷药3种处理,同时对伤口采取密封式、透气式包扎和不包扎3种方式,对健株机械造伤并采取同样方式处理。结果表明,对健株机械损伤只造成少量植株伤口流胶,而且胶质很快便会干燥、止住,伤口自动愈合。对已流胶病株刮除病斑造成的伤口,易流胶而且不易止住,伤口愈合不好。在不同处理方式中,对伤口喷洒新灵和农用链霉素效果均不明显,透气性包扎效果较好,密封式包扎会增加流胶树伤口的流胶比例和流胶量,妨碍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9.
通过伤口愈伤剂的试验,筛选出农抗120混合制剂为国槐伤口愈伤的最优制剂。它能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和生长,加速伤口的愈合;对国槐腐烂病及伤口流液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合理地修枝技术是促进剪口愈合,防止微生物侵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万芳 《农村新技术》2004,(10):48-48
84岁的台湾居民赵贵山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直肠癌,他的足踝至小腿3年前受伤溃烂,伤口一直无法愈合,曾到多家医院治疗,前后花了几十万元(台币),伤口非但没有好转还散发臭味。2002年4月初到某医院求诊,医师赖春生说在伤口撒砂糖治疗就会好。他以为是开玩笑,没想到砂糖撒到伤口上,1个多月后伤口就逐渐愈合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