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我国南方稻区杂交水稻育种进展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对1998年以来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域试验资料的分析表明,我国南方稻区杂交水稻育种取得明显进展,主要表现在:新组合大量涌现,产量水平不断提高,稻米品质明显改善,优质高产初步协调,两系杂交稻育种稳步发展,粳型杂交稻育种有所突破.提出了加强抗病性和抗逆性育种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粮食安全和稻米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水稻生产和大米消费市场的需求,广西农科院水稻所及时调整育种目标,整合育种资源,选育优质高抗的杂交稻新品种。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先后育成了秋优1025、秋优998、百优838等一批优质高产组合,促使广西杂交稻优质化育种跨上了一个新台阶。为进一步提高杂交稻产量和质量,研究人员以广西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自育的优质常规品种八桂香与闻香占进行有性杂交,  相似文献   

3.
国外水稻种质资源在对我国水稻矮化育种、三系杂交稻恢复系的选育和优质抗病品种选育等方面起到很大作用。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中期种质资源库现有保存的国外水稻种质资源4 671份。通过引进国外水稻种质资源利用于分子生物学和遗传育种研究中,选育出一系列优质、抗病的水稻新品种,如通过外引材料IR9965-48-2选育出外选35,再利用外选35育成梅三五2号、矮三芦占、七袋占等优质水稻品种,并推广应用。通过引进各种类型的国外水稻种质资源用于研究,对我国水稻育种研究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水稻育种百年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中国最重要的口粮作物,新品种的培育与推广对水稻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现代水稻育种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已有百年历程,期间纯系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分子育种等技术成为技术主体,成就了矮化育种、杂交稻育种和超级稻育种三次突破,推进了全国水稻平均单产从20世纪50年代的200 kg/667 m2平台跃上了当前的470 kg/667 m2平台。展望未来百年的水稻产业需求,培育C4水稻、固氮水稻、耐盐碱水稻、耐旱水稻和一系杂交稻是水稻育种面临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5.
自主创新实现杂交水稻研发新飞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杂交水稻经历了由三系杂交稻、两系杂交稻到超级杂交稻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阐述了袁隆平院士提出的攻克超级杂交稻第3期育种目标、实施“种3产4”丰产工程和拓展杂交水稻国际化开发等新时期杂交水稻研发的重大目标,提出了以分子育种技术的运用、C4型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杂交水稻产业化开发为突破口,坚持自主创新,实现杂交水稻研发新飞跃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6.
广东国外水稻种质资源的引进和评价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外水稻种质资源在对我国水稻矮化育种、三系杂交稻恢复系的选育和优质抗病品种选育等方面起到很大作用。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中期种质资源库现有保存的国外水稻种质资源4 671份。通过引进国外水稻种质资源利用于分子生物学和遗传育种研究中,选育出一系列优质、抗病的水稻新品种,如通过外引材料IR9965-48-2选育出外选35,再利用外选35育成梅三五2号、矮三芦占、七袋占等优质水稻品种,并推广应用。通过引进各种类型的国外水稻种质资源用于研究,对我国水稻育种研究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杂交水稻育种研究专项的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是浙江省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为加强浙江省杂交水稻育种研究,1988年12月,浙江省设立水稻育种研究重大科技专项,定名为"8812"计划,组织全省水稻育种研究优势单位共同攻关。经过20年的攻关,浙江省杂交稻育种技术和方法不断创新,品种大批育成,单产水平显著提高,品质明显改善,同时,突破了连作杂交晚稻和籼粳杂交稻育种的瓶颈。目前,育成的杂交稻组合年种植面积占浙江省年推广杂交稻面积的75%以上,对推进浙江省的水稻科技创新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简要地阐述该项目实施以来取得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8.
水稻花药培养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概述了我国水稻花药培养的基础研究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进展,传统育种技术与水稻花培技术相结合已育居并推广常规稻品种10多个,并为杂交稻育种提供大量恢,保新材料,花培获得的恢复系蜀恢162所配杂交稻组合Ⅱ优162等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花培与水稻转基因等生物技术的结合预示着水稻花药培养在未来的水稻育种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水稻育种攻关的回顾与设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福建省水稻育种攻关的回顾与设想黄书针,郑九如(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福州350019)稻米是福建人民的主粮、是种植业中首位的作物。稻作的生产状况,对福建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历史经验证明,水稻品种从高秆至杂交稻育种研究的突破,都...  相似文献   

10.
孟加拉国杂交水稻研究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孝高 《杂交水稻》2003,18(1):49-51
孟加拉国是世界上种植水稻的主要国家之一,年种植面积1000多hm^2,但单产较低。1993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96年杂交水稻被正式列入国家研究和开发项目。经过多年的努力,杂交水稻研究与应用取得较大进展。介绍了孟加拉国水稻生产的情况,杂交稻育种,制种和推广现状以及发展杂交稻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水稻品种推广趋向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1986-2003年全国水稻主要推广品种的分析表明,"七五"以来中国水稻品种推广趋向表现为:品种数量明显增加,单个品种年均推广面积显著下降,大面积推广品种逐渐减少,主栽品种跨省推广比例及更新速度基本稳定.对常规稻与杂交稻品种推广情况作了比较,对水稻品种推广与水稻育种、种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稻米品质遗传与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彭灵佳  肖层林 《作物研究》2006,20(5):405-408
扼要介绍了稻米品质的概念、要素,评价稻米品质的主要指标,综合评述了稻米品质的研究进展.通过对湖南省优质杂交稻育种的现状与进展分析,结合当前我国水稻品种的品质现状,指出了稻米品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稻米品质改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刘伟 《北方水稻》2015,(1):65-67,71
水稻倒伏是一个长期威胁着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许多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问题。本文概述了水稻倒伏的危害性及倒伏的类型和发生机理,并对国内水稻倒伏育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进行了详细回顾与总结,从几个方面重点阐述了中国水稻倒伏育种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实践应用。结合水稻倒伏育种目前存在的局限,探讨了未来发展的策略,提出了今后在水稻抗倒伏育种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彭灵佳  肖层林 《作物研究》2006,20(Z1):405-408
扼要介绍了稻米品质的概念、要素,评价稻米品质的主要指标,综合评述了稻米品质的研究进展.通过对湖南省优质杂交稻育种的现状与进展分析,结合当前我国水稻品种的品质现状,指出了稻米品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稻米品质改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越冬再生水稻的研究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斧 《作物研究》2012,(1):79-84
野生稻与栽培稻的杂交后代以地下茎越冬,常规稻或杂交稻都以休眠芽越冬。越冬再生水稻栽培有可能成为我国南方稻区新的水稻栽培方式之一。栽培越冬再生杂交稻是通过无性繁殖持续利用杂种优势的现实途径之。对于越冬再生水稻的育种、耕作与栽培的研究有待加强。综述了近年越冬再生水稻的研究现状,认为栽培越冬再生杂交稻是持续利用杂种优势的现实途径之一,并提出了培育越冬再生稻的研究前景设想。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水稻育种研究现状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辽宁省水稻生产现状,并介绍了从1949年到现在辽宁省品种演进过程及水稻品种演进的启示。对辽宁省水稻育种科研条件和水稻育种方法及技术手段进行了简要介绍。针对辽宁省水稻育种工作中存在的品种资源研究方法简单、手段单一、不够深入,应用基础研究较少、研究经费相对不足,品种遗传基础单一,育种手段和技术相对落后,杂交粳稻发展缓慢等问题,提出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建立大课题攻关网络,设立品种资源研究专项资金,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工作,改进传统育种方法,加强杂交稻不育系细胞质新质源的研究和利用,加强杂交稻新组合和水稻新品种的选育等工作思路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杂交水稻的形势与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杂交水稻从开始研究至今已有30年历史,已为我国粮食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要进一步发展杂交水稻,必须通过育种方法和材料的改进来提高组合的多样化、产量潜力、品质、抗性和制种产量。两系杂交稻正在走向成功,三系杂交稻在本世纪仍将是主力。杂交水稻国际开发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18.
根据武陵山区的生态特点、生产水平与现状,提出了适应本区栽培的水稻育种目标与策略,即:实行品种选育的多元化,积极开展两系杂交稻研究,改革现有品种使用制度,实行科研所与公司相结合,育种单位之间开展横向交流,促进本区水稻种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对2001-2018年通过河南省审定的水稻品种基本情况及其产量、米质等性状进行了介绍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8年河南省通过审定品种132个,其中籼型水稻77个、占比58.33%,粳型水稻54个、占比40.91%,籼粳杂交稻1个、占比0.76%;育种单位涉及科研、教学及推广单位、种业企业等,种业企业选育或参与选育的品种比例正逐渐增加;审定品种年度间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以粳型杂交稻和籼型两系杂交稻产量最高;46.21%的水稻品种达到国标优质稻谷等级,粳型水稻优质达标率高于籼型水稻,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是限制河南稻米品质等级的主要因素,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杂交水稻》2012,(3):93
近日,由湖南农业大学陈立云教授主编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一书获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并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陈立云教授及其团队近年在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种、育性机理、选育策略与方法,两系法超级杂交稻选育及技术路线,超高产与抗逆机理,两系法杂交稻安全高产高效制种技术和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技术,防止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漂变的原种生产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尤其是育成的十多个两系杂交稻组合在大面积生产应用中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