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大豆种质资源的蛋白质含量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我国21050份栽培大豆蛋白质含量平均为4.31%,栽培大豆蛋白质含量与原产地纬度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6115份野生大豆蛋白质含量平均为45.36%,随纬度变化没有显著差异,两种大豆蛋白质含量与海拔高度的均无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生态因子对大豆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吉林市农业科学院李楠,赵爱莉,高敏,王雪飞大豆以其脂肪、蛋白质含量较高而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其脂肪、蛋白质含量的高低除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外、受生态因子变化的影响也较大。因此我们对大豆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与主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3.
基因型内籽粒大小对大豆蛋白质与油分含量的影响吉林省农科院大豆所王曙明大豆不同基因型间蛋白质与油分含量的差异主要是由遗传因素所控制的。大豆基因型内植株不同结荚部位间种子的蛋白质和油分含量也存在着差异,这些我们已做过的研究报道(王曙明等,1991)。但大...  相似文献   

4.
重迎茬对大豆化学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徐永华  何志鸿 《大豆科学》1997,16(4):319-327
在中国黑龙江省6个不同生态区设置固定轮作场圃,连续3年研究重迎茬大豆蛋白质、脂肪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迎茬和短期重茬对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无明显影响,重茬3年以上,蛋白质含量增加,脂肪含量降低。农艺措施对重迎茬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化学调节剂以重迎茬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结合大豆育种实际工作,设置低蛋白×低蛋白、低蛋白×高蛋白2种不同类型的大豆杂交组合,先后对各组合类型后代单株及后代品系蛋白质、油分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大豆杂交亲本蛋白质含量通过杂交后代群体对后代品系蛋白质含量特征有显著的影响,亲本蛋白质含量与后代品系蛋白质含量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不同蛋白质含量的大豆杂交亲本组合类型对后代品系蛋白质含量有显著的影响。试验明确了大豆杂交后代群体蛋白质含量的遗传过程以及选择作用对后代品系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为大豆蛋白质育种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大豆异黄酮含量与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中的重要成分,具有广泛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检测了黑龙江省野生和栽培大豆252份种质资源的总异黄酮、大豆苷、染料木苷含量,同时检测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析了大豆异黄酮与大豆主要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大豆种质异黄酮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大豆总异黄酮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和脂肪总含量也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脂肪含量呈不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栽培、野生、半野生大豆及天然杂交种种子蛋白质含量及其氮基酸组成。 种子蛋白质含量平均以野生大豆最高,栽培大豆最低,半野生大豆和天然杂种的蛋白质含量相似,介于栽培和野生大豆之间。 大豆种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比较齐全,硫氨基酸(胱氨酸、蛋氨酸)含量较低。大豆类型间含硫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明显。栽培大豆的天冬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大豆,而组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大豆。 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与含硫氨基酸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因而在提高蛋白质含量的同时提高含硫氨基酸含量是困难的。但大豆品种(品系)间含硫氨基酸含量差异较大,筛选含硫氨基酸含量高的资源是有可能的。 高纬度地区栽培大豆蛋白质含量低于低纬度的大豆。野生大豆则相反,高纬度地区野生大豆蛋白质含量高于低纬度地区野生大豆。  相似文献   

8.
不同生态条件重迎茬对大豆化学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本文通过不同生态条件下大豆不同轮作方式的定位试验,研究了重迎茬对大豆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二者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试验点,迎茬对蛋白质含量及蛋白脂肪总量的影响没有规律性,迎茬大豆的脂肪含量略有增加,并且不同迎茬轮作方式的影响幅度不同,重茬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有所增加,并且增加幅度随着重茬年限增长而加大,在短期内(重茬2年),重茬对脂肪含量的影响没有规律性,在重茬3年以后,重茬使脂肪含量降低,并且降低幅度随重茬年份增长而加大,重茬使蛋白质与脂肪总量增加,增加幅度随重茬年份增长而加大(重茬2年以后)。  相似文献   

9.
干旱高纬度环境对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干旱高纬度环境下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干旱高纬度环境对大豆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较大,而对脂肪含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世界大豆化学品质生态地理分布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大豆品种Williams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在世界各地的表现。结果表明,在不同生态地理区域间,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有很大的差异。纬度0°-20°59’区域内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最高,但在此区域内,海拔500—1000米的中等海拔地区蛋白质含量最高,0-500米的低海拔地区脂肪含量最高。不同年度间蛋白质、脂肪含量亦不相同。但是低、中纬度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年际间含量变化小于中高纬度的温带和冷凉地区的年际变化。北回归线以北、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与地理纬度、海拔高度、土壤酸碱度的相关显著性高于回归线以内的赤道雨林、热带草原区。就世界范围来看,大豆的蛋白质含量与脂肪含量负相关高度显著。蛋白质与产量负相关亦高度显著,但年度之间相关程度不同;脂肪含量与产量正相关接近显著,但受环境影响很大,有的年份、有的地区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大豆品种资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12份陕西大豆品种资源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陕西大豆品种资源的蛋白质平均含量为43.30±2.69%;脂肪平均含量为16.76±1.41%,说明陕西大豆蛋白质含量较高而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为60.05±2.48%.蛋白质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404**).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都与生育日数正相关与株高负相关,其程度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蛋白质含量与百粒重显著负相关而脂肪含量与百粒重极显著正相关.不同花色、茸毛色、结荚习性、粒色、粒形的大豆品种资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以不同粒色、粒形和结荚习性间的差异最为明显,无限结荚习性、籽粒为黑色肾形的大豆品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低,籽粒为双色肾形的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低.研究结果为大豆品质育种选择亲本和杂交后代处理的提供依据,并筛选了12份高蛋白和大粒的品种供育种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150份不同类型大豆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大豆的蛋白质、脂肪含量与异黄酮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蛋白质含量与异黄酮含量具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378**,r=0.421**).野生大豆脂肪含量与异黄酮含量具有极显著正相关的关系(r=0.362**),栽培大豆脂肪含量与异黄酮含量具有正相关关系,但相关不显著.种间杂交后代材料蛋白质、脂肪含量与异黄酮含量无显著相关性.因此,利用低蛋白质、高脂肪大豆作为杂交亲本,可增加选择几率.  相似文献   

13.
1305份大豆种子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夏豆蛋白质含量稍高于春豆,春豆脂肪含量明显高于夏大豆。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其籽粒蛋白质、脂肪含量较高的机率也较火。不同结荚习性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无差异,脂肪含量是有限性的稍高于无限性的。粒色与化学成份的关系是:蛋白质、脂肪含量以及蛋白质和脂肪总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青、双色、黄、黑、褐;褐、黄、黑、青、双色;青、褐、黄、双色、黑。白花大豆脂肪含量有稍高于紫花的趋势。不同茸毛色的大豆在蛋白质、脂肪含量方面无明显的差异。大豆蛋白质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但不否定可能获得蛋白质与脂肪总含量较高的品种。大豆脂肪、蛋白质含量与原产地纬度分别呈极显著正、负相关;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自然条件定向培育、通过获得性遗传长期积累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审定大豆品种概况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河南省29个审定大豆品种的产量、品质等性状进行概括总结,并对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做以初步分析。平均蛋白质含量44.9%,脂肪含量18.9%,产量水平由130kg/667m^2左右提高到180mg/k/667m^2左右。与东北主产区大豆品种相比,我省大豆蛋白质含量较高,产量水平和脂肪含量略低。  相似文献   

15.
盐胁迫对大豆发育子叶愈伤组织的生化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马淑英  袁鹰 《大豆科学》1997,16(3):227-232
在含不同浓度NaCl的MS培养基上,继代5次培养大豆发育子叶的愈伤组织,分析了不同盐浓度培养的大豆愈僵组织的蛋白质,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经测定表明,盐胁迫下,大豆愈伤组织的蛋白质,总氨基酸含量都比对照高,可溶性糖含量比对照低。NaCl浓度在0-0.1%范围内,随NaCl浓度的增加,蛋白质与总氨基酸的含量逐渐增加,当NaCl浓度增至0.15%时,蛋白质和总氨基酸含量又降低。  相似文献   

16.
高蛋白大豆轮回选择群体的合成(简报)孟祥勋(吉林省农科院大豆所)在大豆育种中,提高大豆子粒蛋白质含量已成为主要目标之一。据报道,利用多亲本互交进行轮回选择是提高蛋白质含量的一种有效途径,Miller和Fehr(1979)以12个高蛋白质和12个高产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225份黑龙江省野生和栽培大豆资源的异黄酮、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检测,分析异黄酮含量和蛋白质及脂肪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野生大豆脂肪含量与异黄酮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野生大豆的异黄酮G/D(染料木甙/大豆甙)平均值略高于栽培大豆的异黄酮G/D,异黄酮G/D比值最大值出现在栽培大豆样品中.  相似文献   

18.
徐永华  何志鸿 《大豆科学》1996,15(2):119-125
研究了大豆品种Williams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在世界各地的表现。结果表明,在不同生态地理域间,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有很大的差异。纬度0-20°59′区域内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最高,但在此区域内,海拔500-1000米的中等海拔地区蛋白质含量最高,0-500米的低海拔地区脂肪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王惠贞  唐红艳  牛冬  吕淼 《大豆科学》2021,40(1):112-121
为评价大豆气候品质,优化布局优质大豆产区、提升大豆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利用2005-2018年内蒙古东北部大豆主产区主栽品种内豆4号的品质分析、发育期和同期气象观测等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典型年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确定影响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和关键期,并构建大豆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等品质成分与关键气象因子的定量关系模型.结果表明:温度和降水是影响大豆蛋白质含量的主导气象因子,而影响大豆脂肪含量的主导气象因子是温度;8月上旬至9月上旬(结荚期~鼓粒期)是影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共同关键期,也是影响大豆品质形成的最关键阶段.大豆进入开花期后,气温高、降水多有利于蛋白质的积累,而开花初期和结荚鼓粒期气温较低、成熟期气温较高,利于大豆脂肪含量的提高.在分析生物学意义基础上优选因子,构建大豆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与关键影响因子定量关系模型,拟合率均较高.通过对2019年大豆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的模拟检验,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影响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因素及其改良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新风  富健  孟凡钢  马巍 《大豆科学》2008,27(3):515-520
简要地综述了近些年来大豆籽粒蛋白质的组成成分、蛋白质含量遗传以及蛋白质与脂肪等性状的相关关系,并在环境方面如气候与栽培条件对蛋白质的影响做一总结,最后提出改良大豆蛋白质含量的途径:主要是加强生物技术、诱变与常规育种相结合,培育高蛋白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