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几种杀螨剂对二斑叶螨和朱砂叶螨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作者选用三氯杀螨醇、克螨特和螨克2种杀螨剂对朱砂叶螨(儋州、岳阳和射阳种群)和二斑叶螨作了毒力测定,明确3种杀螨剂对二斑叶螨的LC50明显高于对朱砂叶螨,差异显著,已不能用于二斑叶螨的防治。螨克也已不适用于岳阳地区朱砂叶螨的防治。三氯杀螨醇和克螨特对朱砂叶螨儋州、岳阳和射阳种群的LC50分别为237.79和804.64ppm、129.07和830.98ppm、112.03和732.32ppm,尚可在一定范围内用于对上述种群的防治,但应加强监测,注意与其他杀螨剂轮用,以延缓其使用期限。  相似文献   

2.
杀虫剂对硃砂叶螨某些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溴氰菊酯、氧化乐果、杀虫脒和三氯杀螨醇对硃砂叶螨连续选择3代后,该螨对这些药剂的敏感度分别降低了6.23、1.16、1.23和2.24倍。而4种药剂12个轮换用药组合的敏感度则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组建雌性生命表表明,4种药剂对各螨态历期均有不同程度的缩短,Ro、γm、λ各值以溴氰菊酯最高,分别为23.191、0.213、1.139;氧化乐果LC50处理组各数值亦略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1.548、0.204、1.226;杀虫脒、三氯杀螨醇处理组各数值略低于对照组。田间试验证实,连续用药3次的三氯杀螨醇、杀虫脒和氧化乐果的较高浓度处理区均能大大降低螨群数量,而溴氰菊酯处理区的螨群数量比对照区高出6.39和8.77倍,认为溴氢菊酯对叶螨的毒性低、刺激增殖、驱使分散和杀伤灭敌而诱使叶螨发生再猖獗。  相似文献   

3.
新乡棉花叶螨及优势种消长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煜 《植物保护》1988,14(5):10-11
1986—1987年,用制作玻片标本和记录叶片上螨量的方法观察新乡棉区棉花叶螨优势种的消长。结果表明:一、新乡地区棉花叶螨为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和截形叶螨T.truncatus构成的复合种群。二、不同年份及同一年份不同时期优势种有变化。1986年朱砂叶螨是优势种,1987年棉花生长初期,朱砂叶螨为优势种,6月中旬后,该螨所占比例开始下降,7月上旬后,截形叶螨成为优势种,并维持优势到危害后期。  相似文献   

4.
1996~1997年应用玻片浸液法测定了螨克、克螨特、三氯杀螨醇、螨死净对宁夏永宁、灵武、中卫、彭阳4县果园山楂叶螨的LC50,测定结果表明:2%螨克乳油、73%克螨特乳油、20%三氯杀螨醇乳油杀螨效果较好,5%尼索朗乳油在高浓度下对成螨有一定效果,20%螨死净水悬浮剂效果较差。试验明确宁夏山楂叶螨对5种杀螨剂均产生一定抗性,宁夏灌区的山楂叶螨抗性是山区的1.5~2.5倍。  相似文献   

5.
加州新小绥螨对朱砂叶螨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明确加州新小绥螨Neoseiulus californicus(McGregor)国内种群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的控制潜力,应用功能反应、数值反应及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评价了该捕食螨对朱砂叶螨的控制能力。加州新小绥螨对朱砂叶螨的功能反应能很好地拟合Holling Ⅱ方程。在25℃,加州新小绥螨雌成螨对朱砂叶螨卵、幼螨、若螨和成螨的功能反应参数a/Th值分别为42.4195、81.6275、54.3044和17.9399,对朱砂叶螨幼螨、若螨和卵的控制力高于成螨。在19~31℃,加州新小绥螨对朱砂叶螨雌成螨日均捕食量和对猎物的控制能力a/Th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31℃时达最大值,分别为10.80头和29.5364。在28℃时,加州新小绥螨的净增殖率和内禀增长率分别为26.1522和0.2213。表明加州新小绥螨国内种群表现出重要的生物防治潜能。  相似文献   

6.
朱砂叶螨和截形叶螨对杀虫剂的抗性研究曹煜,刘明丽(中国农科院植保所,100094)棉花叶螨是棉花主要害虫。在我国北方棉区,棉花叶螨是由朱砂叶螨和截形叶螨组成的复合种群,并随时期不同互为优势种。由于近年来北方棉区麦棉套作面积不断扩大,棉花叶螨为害日趋加...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香茅精油微乳液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及其解毒酶系活性的影响,采用熏蒸法测定香茅精油微乳液对朱砂叶螨的熏蒸活性及香茅精油微乳液亚致死剂量处理下朱砂叶螨的产卵情况、趋避情况及解毒酶系活性。结果表明,当剂量达到2.5 μL时,香茅精油微乳液处理下朱砂叶螨的死亡率达到80.37%以上;香茅精油微乳液熏蒸24 h时,其对朱砂叶螨的亚致死剂量LD10和LD30分别为0.082 μL和0.284 μL;香茅精油微乳液LD10和LD30处理24 h时,其对朱砂叶螨的产卵抑制率分别为76.30%和78.67%,对朱砂叶螨的趋避率分别为80.00%和88.00%;香茅精油微乳液LD10和LD30处理后,朱砂叶螨体内酯酶活性在0~8 h表现出激活作用,随后一直处于抑制状态,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一直处于激活状态,而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处于抑制状态。表明香茅精油微乳液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绿色杀螨剂。  相似文献   

8.
截形叶螨抗药性主导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室内汰选培育的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抗性种群表明,截形叶螨抗久效磷的主导机制可能是乙酰胆碱酯酶(AchE)敏感性降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多功能氧化酶(MFO)活性升高。抗三氟氯氰菊酯截形叶螨的主导机制是MFO和羧酸酯酶活性增强,以及羧酸酯酶发生变构,对底物(α—NA)的亲和力(R/S=5)和比活力(R/S=2)上升。生物测定结果TPP、SV_1和PBo对三氟氯氰菊酯都有增效作用,增效比值分别为2、3和6倍。截形叶螨抗三氯杀螨醇的主导机制是GST代谢毒物的能力增强,GST比活力上升(R/S=2),CH_3I对三氯杀螨醇有一定增效作用(2倍)。  相似文献   

9.
棉叶螨也称为棉红蜘蛛,属蛛形纲叶螨科,其种类繁多,分布范围广,世代周期短,是为害棉花的一类重要害螨。目前,用于防治棉叶螨的化学药剂主要是神经毒剂及呼吸抑制剂2大类,且棉叶螨对多数药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以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为首的植食性害螨已成为世界上抗药性最严重的节肢动物之一。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棉田二斑叶螨种群对阿维菌素产生了1 415倍抗性,而国内棉花上棉叶螨主要对有机磷类药剂产生了较强抗性,最高为467倍。棉叶螨产生抗药性的机制主要涉及靶标突变及解毒代谢增强,其中靶标突变主要涉及乙酰胆碱酯酶、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和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等;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等一种或多种解毒酶共同参与害螨对化学药剂的解毒代谢。该文主要从棉叶螨的种类及分布、用于防治棉叶螨的化学药剂、棉叶螨的抗药性现状、抗药性机制解析和抗药性治理策略5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因地制宜的抗药性治理策略,旨在为棉叶螨的田间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现阶段棉田常用化学杀虫剂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棉花主要害虫的毒力以及对新疆本地优势天敌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的安全性,于室内分别测定当前21种棉田常用化学药剂对新疆棉田3种主要害虫棉蚜Aphis gossypii、截形叶螨Etranychus truncatus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以及优势天敌多异瓢虫的毒力,比较不同药剂对各种害虫和天敌的相对毒力指数以及益害毒性比。结果表明,药剂处理24 h后,10种蚜虫防治药剂对棉蚜成蚜的半致死浓度LC50由高到低依次为氟啶虫胺腈、啶虫脒、吡虫啉、环氧虫啶、噻虫嗪、丁硫克百威、烯啶虫胺、呋虫胺、螺虫乙酯和吡蚜酮,其中益害毒性比较高的药剂主要有氟啶虫胺腈和螺虫乙酯;5种叶螨防治药剂对截形叶螨成螨的LC50从高到低依次为阿维菌素、哒螨灵、四螨嗪、噻螨酮和炔螨特,其中益害毒性比较高的药剂主要有四螨嗪、噻螨酮和阿维菌素;6种鳞翅目害虫幼虫防治药剂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LC50由高到低顺次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灭多威、毒死蜱和高效氯氰菊酯,其中益害毒性比较高的药剂主要有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综合上述2个方面结果,氟啶虫胺腈、阿维菌素、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不仅对棉花害虫毒力效果强,而且对有益天敌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采自甘肃兰州兴隆山公园的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用雌雄单系培养敏感品系(S),用螺螨酯处理二斑叶螨种群培养抗性品系(SP R),用室内生测法对二斑叶螨S和SP R品系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二斑叶螨对螺螨酯抗性发展初期较慢,中期稳定,后期较快,选育至26代抗性指数(RI)达58.83。SP R对甲氰菊酯、氯氰菊酯有一定的交互抗性,RI分别为11.54和10.03;对苯丁锡、四螨嗪、苦皮藤生物碱、阿维菌素、氯氟氰菊酯、哒螨&#8226;四螨嗪、哒&#8226;水胺硫磷、三唑锡、三氯杀螨醇、哒螨灵、氧化乐果无交互抗性(1<RI<5.00);对浏阳霉素、毒死蜱、噻螨酮、柴油、哒螨灵、唑螨酯可能存在负交互抗性(RI<1)。  相似文献   

12.
溴氰菊酯、氧化乐果、杀虫脒和三氯杀螨醇对硃砂叶螨连续选择3代后,该螨对这些药剂的敏感度分别降低了6.23、1.16、1.23和2.24倍。而4种药剂12个轮换用药组合的敏感度则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组建雌性生命表表明,4种药剂对各螨态历期均有不同程度的缩短,Ro、γm、λ各值以溴氰菊酯最高,分别为23.191、0.213、1.139;氧化乐果LC_(50)处理组各数值亦略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1.548、0.204、1.226;杀虫脒、三氯杀螨醇处理组各数值略低于对照组。田间试验证实,连续用药3次的三氯杀螨醇、杀虫脒和氧化乐果的较高浓度处理区均能大大降低螨群数量,而溴氰菊酯处理区的螨群数量比对照区高出6.39和8.77倍,认为溴氢菊酯对叶螨的毒性低、刺激增殖、驱使分散和杀伤灭敌而诱使叶螨发生再猖獗。  相似文献   

13.
地肤提取物杀螨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多种溶剂和方法对地肤全株进行了提取,测定了其中杀螨活性最高的氯仿提取物的多种溶剂萃取物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和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氯仿提取物的生物活性显著高于石油醚和甲醇提取物,提取物的氯仿萃取物对2种螨的生物活性最强。本试验还对该种植物的杀螨活性有效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氯仿萃取物经柱层分离得到流分112个,经薄层层析(TLC)检验后,相同成分者合并,最终得流分11个。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F9活性最高,其对二斑叶螨、朱砂叶螨和山楂叶螨的致死中浓度分别达到了0.390 3、0.298 1、0.256 8 mg /mL。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联苯肼酯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体内解毒酶系的影响,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联苯肼酯对二斑叶螨的亚致死质量浓度LC10和LC30,用这2种浓度分别处理二斑叶螨,并测定60 h内二斑叶螨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E)和多功能氧化酶(multifunctional oxidase,MFO)的比活力,以及米氏常数Km及最大反应速率vmax的变化。结果显示,经LC10和LC30剂量处理二斑叶螨后,其体内CarE、GST和MFO的活性在6~60 h均受到明显诱导。其中,GST和MFO的比活力在12 h最大,分别为对照的1.25倍、1.60倍和1.63倍、1.84倍,CarE的比活力在48 h最大,为对照的1.27倍和1.37倍;与对照组相比,CarE的Km显著减小,vmax显著升高,而GST和MFO的Km显著增大,vmax显著减小。表明3种酶均参与了二斑叶螨对联苯肼酯的解毒代谢,其中CarE与底物的亲和力最大,反应速率最快,其对联苯肼酯的解毒代谢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朱砂叶螨的抗药性选育及其解毒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室内模拟田间药剂的选择压力,用阿维菌素和甲氰菊酯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进行逐代处理,以选育其抗药性品系。阿维菌素品系选育至42代,抗性增长到8.7倍,甲氰菊酯品系选育至40代,抗性增长到68.5倍。阿维菌素抗性品系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多功能氧化酶(MFO)的活性分别为敏感品系的2.7、3.4和1.4倍,差异达显著水平。推测3种解毒酶活性显著升高是朱砂叶螨对阿维菌素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甲氰菊酯抗性品系GSTs的活性为敏感品系的2.8倍,差异显著,表明该抗性品系的形成与GSTs活性增强有关。羧酸酯酶动力学测定结果表明,朱砂叶螨阿维菌素抗性品系体内存在变构的羧酸酯酶。  相似文献   

16.
二斑叶螨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及抗性基因的PASA检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明确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对阿维菌素的抗性水平,采用玻片浸渍法测定了北京4个地区二斑叶螨雌成螨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建立了特异性等位基因PCR(PASA)方法,并检测了二斑叶螨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GluCl)基因片段上G323D的突变频率。结果显示,北京昌平、海淀、密云和怀柔4个田间二斑叶螨种群对阿维菌素均达极高抗性水平,其中昌平种群抗性最高,LC50值为448.93 mg/L,抗性倍数为4 988.11倍。室内敏感种群未见抗性个体,昌平和密云种群G323D等位基因突变频率为100.00%,怀柔和海淀种群分别为86.25%和90.00%。北京4个地区二斑叶螨种群对阿维菌素达极高抗性水平,抗性基因的突变频率也很高,表明阿维菌素不适宜用来防治这些地区的二斑叶螨种群。  相似文献   

17.
巴氏钝绥螨对截形叶螨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e(Ehara)是玉米害螨的优势种群,在我国北方玉米产区大面积发生危害[1]。由于玉米植株高、种植密度大,危害盛期药剂防治几乎无法实施,筛选和利用捕食螨控制叶螨的危害是拓展害螨防治的有效途径。为明确巴氏钝绥螨对截形叶螨的控制潜能,本试验测定了巴氏钝绥螨Amblyseius barkeri(Hughes)对截形叶螨各螨态的捕食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二点叶螨对16种杀虫、杀螨剂的抗药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兰州吐鲁沟公园采集的二点叶螨为敏感种群(S),测定了兰州安宁区(R1)、红固区(R2)、天水(R3)、平凉(R4)、庆阳(R5)等地果园的二点叶螨抗性种群对16种杀虫、杀螨剂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五地果园二点叶螨种群(R)对水胺硫磷、久效磷、克螨特、双甲脒、甲氰菊酯(R2除外)、联苯菊酯(R2除外)均已产生抗药性。其中R3种群对甲氰菊酯、克螨特、三氟氯氰菊酯、双甲脒、三氯杀螨醇的抗性最高,抗性指数(RF)分别为280.51、107.36、107.12、98.17、69.57倍;R4种群对水胺硫磷、克螨特、久效磷的RF值分别为97.15、82.94和65.39倍;其次是R1种群对甲氰菊酯、水胺硫磷、克螨特的RF值分别为75.05、60.97、60.14倍。五地果园二点叶螨抗性种群对氰久合剂、氧乐菊酯、氯马乳油、螨嗪菊酯、齐螨素、螨蚧克和四螨嗪的RF值均在14倍以下,对氧化乐果的RF值在22倍以下。  相似文献   

19.
朱砂叶螨对两种杀螨剂的抗性遗传力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在室内抗性培育的基础上,应用数量遗传学中的域性状分析法研究了朱砂叶螨对甲氰菊酯和阿维菌素两种杀螨剂的抗性现实遗传力,并对两种药剂在不同杀死率下,朱砂叶螨抗性发展的速率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用甲氰菊酯、阿维菌素分别连续汰选16、18代后,朱砂叶螨对两者的抗性分别为28.61和4.36倍,抗性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2685和0.1385。在室内选择条件下,杀死率为50%~90%时,要获得10倍抗性,甲氰菊酯需要约13~6代,阿维菌素需要约28~13代。生物源农药阿维菌素的抗性风险明显低于菊酯类药剂甲氰菊酯。试验结果为朱砂叶螨抗性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设置了50%炔螨特EC、10%三氯杀螨醇EC、1.8%阿维菌素EC、20%哒螨灵WP、20%甲氰菊酯EC 5种常见药剂对木薯上的朱砂叶螨进行大田防治研究。设置结果表明,20%甲氰菊酯EC100mg/kg的防效最好,药后3d、7d的防效均达到了95%,10d的防效略有下降,为88.1%;其次是1.8%阿维菌素EC 8mg/kg,药后3d、7d、10d的防效均达到90.7%~94.3%;50%炔螨特EC300 mg/kg药后3d、7d的防效为91.6%和90.3%,10d下降为85.2%;哒螨灵和三氯杀螨醇的防效低,与甲氰菊酯、阿维菌素、炔螨特的防效有显著以上差异。综合考虑,推荐20%甲氰菊酯EC、1.8%阿维菌素EC、50%炔螨特EC为防治木薯朱砂叶螨的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