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2~5年生马尾松实生苗、扦插苗2种苗木进行造林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这2种苗木造林的保存率都超过95%。扦插苗和实生苗2年生时5个测量性状(树高、胸径、冠幅、活枝轮盘数、侧枝总数)均差异不显著;3年生时树高、胸径差异显著,其它不显著;4年生时5个性状差异均显著。即从3年生开始扦插苗早期生长量才显著高于实生苗。说明扦插林早期较实生林速生。在种子短缺的情况下,利用优良的无性系繁殖苗木,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2007~2009年在普洱景谷进行了不同类型思茅松苗木造林对比试验,通过调查思茅松扦插苗与实生苗山地栽培的生长情况,分析了扦插苗留圃时间长短对造林初期思茅松生长的影响及不同育苗基质培育的扦插苗对造林初期生长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思茅松扦插苗与实生苗山地栽培2年3个月后,在树高生长方面差异显著,而地径生长差异不显著,林木生长量是扦插苗好于实生苗;思茅松扦插苗在生根良好的前提下,扦插留圃时间长短对幼树生长无明显影响;林下表土与树皮碎片(1?1)混合的育苗基质所培育的扦插苗,造林后其地径、树高生长明显好于育苗基质为林下土的扦插苗。  相似文献   

3.
湿加松优良家系丰产林生长表现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利用广东省湿加松良种选育协作组研制的14个优良杂种家系的扦插苗木在广东省台山市红岭种子园内营建试验示范林7 hm2,利用优良杂种家系的混合扦插苗木在广东省台山市赤溪镇营建丰产林120hm2。试验示范林5.5年生时的数据表明,优良家系扦插苗木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可达到6.69 m,11.31cm,0.03603 m3,其材积生长比作为对照的湿地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分别大136.59%,15.49%;3.5年生的丰产林的平均树高、胸径、材积分别为3.50 m,5.62 cm,0.0054 m3,材积生长比作为对照的湿地松大350%。该结果充分显示了湿加松优良家系的生长优势,说明湿加松可在广东中南部地区通过扦插扩繁、大量推广。  相似文献   

4.
依据相同立地条件下同龄人工林样地调查数据,分析比较思茅松扦插苗与实生苗造林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1)实生苗造林保存率比扦插苗高,但两者均高于90%;2)扦插苗的树高、地径生长量比实生苗大;3)扦插苗及实生苗高生长和径生长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扦插苗表现出“高胖”的形态特征,而实生苗倾向于“矮胖”。  相似文献   

5.
杨启远 《绿色科技》2019,(11):175-177
在马尾松间伐林地采用裸根苗、1年生容器苗、2年生容器苗3种不同类型的枫香苗木进行了造林试验,结果表明:裸根苗、1年生容器苗、2年生容器苗3种枫香苗木造林的保存率、树高、胸径和单位面积蓄积量生长差异达显著水平,以2年生容器苗造林的保存率、树高、胸径、单位面积蓄积量最大,造林保存率达91.75%,树高达9.7m,胸径达8.48cm,单位面积蓄积量达29.75m3/hm2,这说明容器苗造林保存率高,2年生苗恢复生长快,可在生产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扦插苗、表型优良单株采种培育实生苗及优良种源种子培育实生苗的不同层次红锥优异种质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3种不同层次红锥优异种质造林效果差异显著,扦插苗极显著优于表型优良单株采种培育实生苗和优良种源采种培育实生苗,扦插苗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明显优于实生苗;平均树高提高62.90%和121.26%;平均胸径提高30.81%和56.43%;表型优良单株采种培育的实生苗优于优良种源种子培育的实生苗,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分别提高35.83%和19.59%。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红锥优异种质,可大大缩短红锥育种周期。  相似文献   

7.
韶关地区良种马尾松与湿加松幼龄生长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别对韶关市国营曲江林场、乐昌市龙山林场营建的立地条件相同、抚育管理措施一致的良种马尾松和湿加松幼龄纯林进行调查,随机设置10m×10m小区,6次重复,进行每木树高、胸径调查,并进行树高、胸径差异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两树种在幼龄期胸径和树高差异达到显著或较显著水平,湿加松幼龄期高生长量较高,而经选优的良种马尾松幼龄期胸径生长量较湿加松为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高脂马尾松扦插苗、实生苗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后2~5年,两种林分平均保存率均达到95%以上;3、4年生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差异极显著,4年生时扦插苗的幼林树高、胸径、冠幅、单株材积平均分别高于同龄实生苗的13.11%、24.95%、18.53%和69.81%,说明利用优良无性系繁殖扦插苗进行造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火炬松、湿地松、马尾松扦插苗造林试验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火炬松、湿地松、马尾松扦插苗造林成活率、幼林生长量、生物量、树冠结构与根系分布等性状的测试表明:3树种扦插苗造林的林木生长与实生苗造林一样,仍然显示速生高产的性状。其中马尾松对比试验表明,扦插苗的造林成活率、5年生林木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量比实生苗造林分别提高27 5%、14 1%、30 1%、85 7%。说明3树种利用扦插苗造林,发展短周期速生高产无性系林业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日本落叶松35个无性系苗木,另加2a混系扦插苗、2a实生苗、2a实生换床苗及长岭岗林场种子园2a实生苗进行造林试验,以早期选择出适应性强的无性系进行无性系造林并加以推广。试验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5次重复,每重复2排40个小区;小区设置为4株,造林规格2m×2m。7a生长调查结果表明:在胸径、树高生长方面有极显...  相似文献   

11.
开展交趾黄檀不同家系扦插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4 a苗龄交趾黄檀家系扦插苗平均造林保存率较高,为94.37%,大部分参试家系扦插苗适应性较强,比实生苗生长更快;不同家系扦插苗树高、胸径、冠幅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地径存在显著性差异;树高重复力最高,地径重复力最低。通过综合评价,选择出了遗传稳定性最优的2号、13号家系。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日本落叶松扦插造林效果,笔者利用9 a生的生长数据对建始县高岩子林场的日本落叶松混系扦插苗造林试验林进行了分析。日本落叶松混系扦插苗与实生苗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差异不大,但胸径、蓄积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树高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日本落叶松混系扦插苗胸径、树高、蓄积分别是实生苗的1.16,1.10,1.39倍。混系...  相似文献   

13.
引进广西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良种营造的示范林生长结果表明,8~9 a生示范林平均胸径8.8~15.0 cm,平均树高8.4~12.4 m,林分蓄积量90.0~141.0 m3/hm2;蓄积年生长量10.5~18.0 m3/hm2,超过重庆马尾松人工林1倍以上;6 a生扦插苗和实生苗的生长差异不显著;8~9 a生林分的胸径和树高呈偏正态分布;平均胸径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明显下降,林分密度为900~1 050株/hm2时平均胸径最大,1 200~1 350株/hm2时平均树高最大,2 044~2 850株/hm2时林分蓄积生长量最大;培育纸浆材,8~9 a生林分的最佳保留密度为2 400株/hm2;营造速丰林的海拔以300~700 m为宜。广西马尾松良种在重庆引种成功,可进行规模化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2012年在福建省泰宁县营造杉木不同良种生长对比试验林,分析了良种8年生的树高、胸径和单株立木材积.结果表明:第3代良种8 a林龄时树高、胸径及单株立木材积比第2.5代良种分别高出3.6%、9.1%和23.8%,比人工林混合种(CK)分别高出22.2%、44.8%和148.1%;第3代良种树高及胸径年均生长量最大,分别为1.03 m及1.50 cm,比人工林混合种分别高出22.6%和44.2%;第2.5代良种树高和胸径年均生长量分别为1.00 m和1.38 cm,比人工林混合种分别高出19.0%和32.7%;而第3代良种和第2.5代良种树高和胸径年均生长差异不显著.第3代良种树高、胸径及单株立木材积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8.74%、25.58%及57.05%,各性状变异系数均显著低于人工林混合种(CK),而第2.5代除树高变异系数显著低于人工林混合种(CK),其余性状变异系数与CK无显著明显差异.试验结果初步表明杉木第3代良种在泰宁地区有较好的生长表现和林分整齐性,为泰宁区域推广应用杉木第3代良种造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湿加松在福建高海拔山区早期生长表现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福建省德化葛坑国有林场海拔900 m以上山地引种湿加松,并以马尾松、秃杉、杉木进行造林对比试验。经5 a试验观测表明:湿加松1~3年生树高、胸径(地径)生长明显高于杉木、秃杉、马尾松,其差异显著;但4~5年生湿加松与马尾松、秃杉、杉木的树高、胸径生长差异不显著。2004年,遭遇特大寒流,急剧降温达到-5℃,持续时间3 d,湿加松普遍受冻,冻死率达50%。说明福建省高海拔山区引种湿加松的适应性及速生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比卷荚相思实生苗和扦插苗造林的生长情况,经2年调查,结果表明:卷荚相思的实生苗和扦插苗的造林保存率均达到91%以上,2年生的扦插苗平均树高和胸径、单株蓄积量、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比实生苗提高10.4%、13.8%、38.9%、38.3%,没有发现寒害、风害和病虫害,说明卷荚相思适应晋江市的气候和土壤,可以在晋江市种植。2年生的实生苗与扦插苗的优势木树高和胸径分别比平均木提高16.7%、45.2%与17.7%、41.4%,说明林分生长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通过筛选优树的方式,采用扦插繁殖技术培育卷荚相思优良无性系来促进林木的速生丰产。  相似文献   

17.
对6年生钻天柳嫩枝扦插苗生长特性及优良单株选择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6年生钻天柳嫩枝扦插苗高生长平均4.8578 m,最高6.5 m;胸径生长平均31.3079 mm,最大58.24 mm。胸径、树高分布基本遵循正态分布;钻天柳扦插苗初期栽植苗木等级对钻天柳树高生长影响较大,栽植密度对钻天柳胸径生长影响较大;初步选出优良单株15株,初选优良单株树高平均值5.84 m,超过3块地树高平均值的20.22%,最优个体超过树高平均值的33.81%;初选优良单株胸径平均值50.97 mm,超过3块地胸径平均值的62.80%,最优个体超过胸径平均值的86.02%。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降香黄檀不同种苗类型及不同季节造林与林分生长关系,对宜宾地区的降香黄檀林分生长性状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扦插苗造林的林分在幼林期生长速度要快于实生苗造林林分,扦插苗造林表现出更好的适应能力;春季造林和秋季造林的成活率都在90%以上,但春季造林(97.87%)的效果明显好于秋季造林(94.33%);实生苗木在春季或秋季造林对林分的树高、胸径、冠幅等性状生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以不同密度的思茅松中龄林为材料,开展思茅松的生长量观测,对所调查的保存率、树高、胸径、冠幅、单株材积和活立木蓄积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的树高、胸径、冠幅和单株材积各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保存率与密度成反比,活立木蓄积量与密度成正比,树高、胸径、冠幅和单株材积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但不成规律性;密度对保存率和活立木蓄积量的影响最大,对胸径、冠幅和单株材积的影响次之,对树高的影响最小.综合对比分析、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得出:最适宜思茅松中龄生长的密度是2m×3m,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最不适宜的密度是1 m×1 m.  相似文献   

20.
在相同立地条件下,对尾巨桉DH32-29扦插苗与组培苗进行造林1.5 a和2.5 a后的生长状况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苗木类型在树高、胸径、枝下高、冠幅、树高变异系数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在林木胸径变异系数、保存率和蓄积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3个生长指标的结果表明:用组培苗造林在投入产出及林木生长量上优于扦插苗造林,组培苗造林增加的450元?hm-2成本,在2.5年生林木产出的价值中可数倍回收,投入产出比达4.0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