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林业   21篇
综合类   7篇
园艺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正交设计,对玫瑰全光照喷雾嫩枝扦插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以河沙为扦插基质,插穗不同粗细程度、不同激素种类、不同激素浓度及不同处理时间为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玫瑰插穗为皮部生根,最佳插穗为≤0.3 cm的半木质化程度较高的枝条,100×10~(-6) mg/m L ABT1处理1 h,其平均生根率可达90%,平均生根数量为26条,平均根长为12 cm,苗木移栽成活率达80%。  相似文献   
2.
采集2个地点的玉玲花种子,对种子的形态特征如长度、宽度、厚度、种皮厚度和千粒重进行观测,采用3个影响因素(-15℃低温层积时间、40℃热水浸泡时间、不同浓度的赤霉素溶液)的正交试验设计,进行种子休眠解除研究,对观测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筛选出玉玲花种子解除休眠的最佳组合。2个采集地点5个指标中都是长度变异系数最大,种皮厚度变异系数最小,长度变异系数分别是种皮厚度变异系数的2.40倍和4.78倍,说明长度对种子遗传特性的影响较大。正交发芽试验结果表明,3个影响因素的程度为-15℃低温层积时间(B)>40℃热水浸泡时间(A)>赤霉素浓度(C),筛选出种子解除休眠的最佳组合为A_3B_3C_2,即将玉玲花种子先用40℃热水浸泡96 h,接着用150 mg/L赤霉素溶液处理,最后-15℃层积处理90 d,种子发芽率达到最高89%。  相似文献   
3.
对东部白松引种试验林个体进行了多年物候观测,并进行了种子育苗及异砧嫁接研究。结果表明:东部白松能够适应吉林市松花湖畔的自然环境,并能完成生长发育,4月20日树液开始流动,5月8日叶芽开始膨胀,5月13日抽枝,5月17日针叶开始展开,雄球花从芽中出现是在5月26日,5月31日开始散粉,4~5 d后达到散粉盛期,10 d左右散粉达到末期。雌球花从芽中出现是在6月4日,种子形成始于6月10日,球果成熟是在来年的8月20日左右。1年生实生苗平均苗高6.298 cm,平均地径0.954 mm,出苗率92%,根系体积20 cm~3,根系总吸收面积112.79 m~2,活跃吸收面积58.78m~2;异砧嫁接接穗(东部白松)当年平均生长量8.56 cm,平均芽数5个,成活率90%。  相似文献   
4.
在吉林蛟河地区开展蒙古栎天然次生林改培育大径级材林试验,结果表明:松江林场的天然次生蒙古栎林改培效果最为明显,其每年胸径增长量为0.44cm,平均增长率为5.59%,材积每年平均增长率为6.73%;不同立地条件及不同间伐强度对培育大径级材林影响差异显著,最佳间伐强度为28%,最佳立地条件为西南坡或南坡,胸径生长量最佳的为坡下,坡度为4°的长势良好,郁闭度为0.9的改培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松花湖区白桦-红松模式水源涵养林植被演替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松花湖区域构建以白桦-红松为主的水源涵养林,形成人工促进地带性植被区,通过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构建区域内乔木11种、灌木9种、草本15种;乔木中红松数量最多,占乔木总数的56.3%;乔木基盖度白桦最大,占总数的84.06%;乔木树冠覆盖面积白桦最大,占乔木总树冠覆盖面积的78.69%;乔木间,树高、胸径、冠幅差异显著;灌木数量以毛脉卫矛、暖木条荚蒾为多;草本植物优势种为苔草、宽叶山蒿。调查区域内白桦、红松生态地位显著,地带性植被种类丰富,群落结构合理,利用白桦、红松构建松花湖水源涵养林,模拟地带性植被效果明显,有利于松花湖区域水土保持。  相似文献   
6.
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开展了不同处理时间对东部白松种子活力测定、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酒精处理时间(A)对提高种子发芽势、冷水浸泡时间(B)和层积处理时间(C)对提高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3个因素对种子活力测定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影响种子活力测定、发芽势和发芽率的主次水平的因素排序均为C>B>A,提高种子活力的较佳组合为A1 B2 C3和A1 B3 C3,即在冷水中浸泡7~14 d,种子和沙子体积比1:3混合均匀,放在密闭塑料盒中,置于4℃的冰箱内层积处理60 d,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小叶黄杨抗寒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林市引种的小叶黄杨为试材,对不同叶龄的叶片在不同月份进行抗寒生理指标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1月小叶黄杨1 a生叶的叶绿素含量最低,3 a生叶最高;1 a生叶在4、5月叶绿素含量有所回升,与当年新叶片的含量相近。1月小叶黄杨各个叶龄叶片的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达到最高,而后这些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又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膜透性方面,相对电导率和K~+外渗率达到最高,而后又逐渐降低。总体看,膜透性表现较稳定;各叶龄叶片中,4 a生叶表现抗寒性最强,1 a生叶抗寒性最弱。  相似文献   
8.
通过沙松播种育苗试验,总结出沙松播种育苗及苗期田间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9.
测定比较了刺楸及东北地区几种主要广布树种(色木械、千金榆、紫椴、蒙古栎、加杨)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主要抗性生理指标(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并采用坐标综合评定方法进行综合评定.结果显示:刺楸的抗旱性弱于东北地区其他几种广布树种,从强到弱的顺序为色木槭〉千金榆〉蒙古栎〉加杨〉紫椴〉刺楸,对水分条件要求较高是限制刺楸在东北地区分布与传播的主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0.
5种榆属植物滞尘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黄榆的滞尘特性,选取黄榆和其他4种榆属植物进行初步比较。2014年7月份应用质量法对不同树种单位叶面积滞尘量进行测定,使用SAS9.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Duncan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5种植物滞尘能力存在极显著差异,黄榆单位叶面积滞尘能力最强,大叶榆(Ulmus laevis)次之,垂榆(Ulmus pumila‘Pendula’)和榆(Ulmus pumila)稍弱,抗虫榆最弱;黄榆的树龄对单位叶面积滞尘能力有显著影响,3年生以上的黄榆滞尘能力增速缓慢,随树龄的变化趋于稳定;5年生黄榆单位叶面积滞尘能力随雨后时间变化较为明显,雨后7 d内滞尘量急速增加,10 d后趋于平缓,经过约25 mm降水的冲刷后,叶片重新开始滞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