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马铃薯极早熟品种东农303再生系统的筛选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以马铃薯品种东农 30 3的脱毒试管苗为供试材料 ,进行了 5种培养基对试管苗茎段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的培养基表现出不同的诱导效果 ,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是 2号培养基 (MS + 0 0 1mg/LNAA + 3mg/LBA) ,愈伤率是 90 4 %。植株再生的最佳培养基是 5号培养基 (MS + 2 2 5mg/LBA + 5 0mg/LGA3) ,再生率是 98 3%。  相似文献   

2.
以香青兰为试材,研究不同养分水平培养基,不同浓度甘露醇、多效唑及琼脂对试管苗离体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1/4MS培养基中试管苗前期存活率较低,但保存时间延长了4个月以上:甘露醇对试管苗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可延长试管苗存活时间4个月;多效唑能促进香青兰试管苗侧芽分化,但对试管苗茎的伸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浓度为2.0 mg/L时试管苗存活率最高,保存时间可延长4个月,保存至9个月时,存活率达到50%;MS培养基中附加琼脂浓度8.5~10.5 g/L为香青兰最佳离体保存方法,该条件下香青兰试管苗保存时间明显延长,保存12个月时存活率仍高达85 %~60%,且试管苗恢复生长后长势良好,其再生后代的形态特征与对照株无差异.  相似文献   

3.
用含有8%蔗糖,5毫克/升6—苄基嘌呤,500毫克/升矮壮素和5克/升活性炭的液体培养基处理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及其野生种的试管苗,诱导出了试管薯.在黑暗条件下18~20℃时,供试的22个基因型的试管薯平均产量为每30个茎段产试管薯34.4个,平均重量为107.4毫克.从切段培养到收获试管薯共需8~9周.该方法诱导试管薯时间短,产量高,薯块大,优于已报道的其它方法.研究发现,活性炭对促进试管苗生长和试管苗产量和大小都有显著效果.本文探讨了试管薯植株生长不一致的可能原因和用试管薯保存种质可能带来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4.
氯溴异氰尿酸在马铃薯试管苗培养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薯 2号和Favorita两个品种为试验材料 ,将MS培养基给以不同浓度的氯溴异氰尿酸处理 ,来取代高压灭菌过程 ,研究氯溴异氰尿酸的杀菌效果和对试管苗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培养基中添加氯溴异氰尿酸处理的浓度为 0 70~ 0 4 0 g/L ,均有良好的杀菌效果 ;处理浓度为 0 70 g/L的培养基 ,能够诱使试管苗单节茎段产生丛生芽 ,0 5 7~ 0 4 0 g/L的处理浓度 ,可以有效地缩短试管苗的节间长度 ,增加单位高度内的叶片数 ,提高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  相似文献   

5.
巴西橡胶花药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合报道了近三年来巴西橡胶花药培养研究的主要试验结果.已有10个材料的花药培养获得植株.品种之间诱导频率差异很显著.MB基本培养基诱导的效果优于MS培养基.对多数材料诱导愈伤组织的较适宜培养基为MB K、2,4—D、NAA各1毫克/升 CM5% 蔗糖7%.分化胚状体较佳培养基为MB(微量元素扩大一倍) K0.5毫克/升 NAA0.2毫克/升 GA0.3毫克/升 蔗糖7%.把MB或MS培养基中的大量元素减少20%,微量元素扩大1—2倍,同时补加2毫克/升的GA和0.2—0.5毫克/升的IAA,蔗糖5%,或再加 5—Br0.5毫克/升,是出苗诱导率较高的配方.所得到植株根尖细胞染色体的数目是不稳定的,其中有单倍、二倍及少数多倍的整信性细胞,也有大量的非整倍性细胞.植株移栽成活,生长正常.  相似文献   

6.
以35份二倍体马铃薯试管苗为试验材料,对二倍体马铃薯试管苗培养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目的是使试管苗的叶片增大,叶面积增加,并有利于进行叶肉原生质体的融合。结果表明:含有AgNO3的培养基(MS+0.5 mg/L NAA+1 mg/L AgNO3)适合22份供试二倍体马铃薯试管苗的培养;添加AgNO3比不添加AgNO3的试管苗的叶片明显增大,叶面积显著增加,添加2%蔗糖和2 mg/L AgNO3的培养基的试管苗叶面积最大;以二倍体野生种S.chacoense和二倍体材料DY4-5-10为亲本进行电融合,以添加2%蔗糖和1 mg/L AgNO3的培养基培养其试管苗,获得的融合产物可再生出完整植株,该培养基适合用于分离原生质体的二倍体马铃薯试管苗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种质资源保存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低温保存,添加渗透调节剂及生长抑制剂和微型薯诱导的方法,对马铃薯种质资源试管苗的保存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低温(4℃)保存和在MS培养基基础上添加浓度为50mg·L-1的生长抑制剂比久(B)9,可以使试管苗保存时间长达8~10个月,且苗茎叶健壮,有试管薯形成,保存效果较好;MS基础上添加浓度为0.01%~0.1%渗透调节剂甘露醇也能达到较好的保存效果;通过微型薯诱导保存得到试管薯的诱导率为15%~80%,但保存后期易造成试管苗死亡。  相似文献   

8.
对3种类型的福建野生蕉进行了离体繁殖研究,以宦溪野生蕉、北峰野生蕉吸芽为材料建立无菌株系;以三明野生蕉试管苗为材料,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比较了不同生长调节剂对其不定芽增殖、薄片出芽以及类原球茎增殖的影响,并进一步比较3种野生蕉试管苗增殖的基因型差异;最后将所得福建野生蕉试管苗进行生根及移栽研究。结果表明:MS+NAA 0.1 mg/L+6-BA 4 mg/L+Ad 30 mg/L培养基较适宜三明野生蕉试管苗不定芽的增殖;MS+NAA 0.2 mg/L+Ad 30 mg/L培养基较适宜三明野生蕉试管苗薄片出芽;MS+6-BA 6 mg/L+Ad30 mg/L培养基较适宜三明野生蕉类原球茎(多芽体)的增殖,MS+NAA 0.2 mg/L+6-BA 4 mg/L培养基较适宜三明野生蕉类原球茎(大芽)的增殖。三明野生蕉试管苗不定芽增殖培养基S5也适合福州宦溪野生蕉、福州北峰野生蕉不定芽增殖。培养基S4还可用于福建野生蕉试管苗的生根。三种野生蕉试管苗在0.5∶1∶1的沙土、园土、泥炭土基质中移栽效果较好,成活率分别达到97%、95%、90%。  相似文献   

9.
以马铃薯品种东农305的脱毒试管苗为供试材料,采用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两种方式,在试管苗繁殖培养基(M S+3%白糖+6.5 g.L-1琼脂,pH约5.8)中加入0.05%的中草药萃取液,以常规的试管苗繁殖培养基为对照,进行试管苗生长状况的比较。试验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3次重复,接种1周后开始取样调查,每周调查1次,固体培养调查4次,液体培养调查3次。调查苗高、茎粗、茎节数、根数和根长,对所有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测验(SSR法)。试验结果表明:在试管苗繁殖培养基中添加中草药萃取液,对试管苗的苗高、茎粗和茎节数的增加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只是在不同培养方式下的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对试管苗根部的作用在于增加根长,而不是增加根的数量。在本试验中,固体培养方式下添加中草药萃取液的处理效果最好,成苗时试管苗的苗高达7.3 cm,茎节数达7.1个,繁殖倍数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10.
温度、pH对马铃薯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清  王蒂 《中国马铃薯》2003,17(3):157-161
对加工型马铃薯试管苗、茎段愈伤组织、块茎及块茎芽在不同温度、不同 pH条件下PPO活性的检测结果表明 :pH对马铃薯PPO活性具有明显的影响 ,块茎芽以及愈伤组织PPO活性均在 pH 5~ 5 5之间最高 ,分别为 94 2 0及 2 0 4 0 (0 0 1ΔOD/min) ,而试管苗在培养基 pH为 8时PPO活性最高 (19 80 (0 0 1ΔOD/min) )。不同温度下不同品种PPO活性表现不同 ,甘农薯 1号、Atlantic试管苗PPO活性在 18~ 2 5℃之间达到高峰 ,分别为 16 80和 37 2 0 (0 0 1ΔOD/min) ;Shep ody、Snowden试管苗在 5℃下PPO活性较高 ;除此之外 ,不同品种贮藏块茎PPO活性均在 2 5℃表现最高。  相似文献   

11.
不同盐浓度对马铃薯试管苗的胁迫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含0%、0.1%、0.2%、0.3%、0.4%五种Nacl浓度的修改MS培养基胁迫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的办法,鉴定马铃薯品种的抗盐性。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试管苗受影响的程度加重,其试管苗株高、根长、干物质及生物产量间差异显著,最后确定0.3%Nacl胁迫为临界浓度。  相似文献   

12.
在全黑暗诱导结薯培养条件下,培养基(MS+8.0%蔗糖)中添加5.0BA、5.0B9、500CCC或5.0BA+500CCC(mg/L)对诱导马铃薯(cv.Mira)试管苗或其茎段结薯所需的时间,结薯率和结薯数量没有促进作用;它们虽能略微提高试管薯的平均鲜重,但与对照比较,此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LSD0.05)。在16h/d光周期或8h/d光周期加暗期光间断诱导结薯培养条件下,无论培养基中蔗糖含量为2.0%或8.0%,外源添加2.0NAA、2.0ABA、5.0BA、5.0B9、500CCC或5.0BA+500CCC(mg/L)等植物生长物质均不能诱导试管苗茎段结薯(cv.I-1085)。由此表明,离体培养条件下,外源添加上述植物生长物质不是诱导马铃薯块茎形成的必需因子。对此试验结果作了比较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农杆菌介导将菜豆几丁质酶基因导入马铃薯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选用两个生产上主栽马铃薯品种“鲁引 1号”和“鲁引 4号”的试管微型薯为材料 ,通过农杆菌介导成功地将菜豆几丁质酶基因导入到马铃薯中。试管微型薯薯片与农杆菌共培养 3d后 ,转到含卡那霉素 10 0mg/L的分化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分化。待抗性芽长到 1 0~ 1 5cm高时 ,转入含卡那霉素 10 0mg/L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生根筛选。经过分化和生根两轮筛选的转化植株的PCR检测结果均为阳性 ,而未经转化的对照植株为阴性 ,证明该筛选系统是可靠的。早熟品种鲁引 1号的转化频率明显高于晚熟品种克新 4号 ,其最高转化频率为 4 1 0 % ,平均每个外植体可得到 3 85株转化苗。转化植株的抗病性鉴定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马铃薯茎尖脱毒和试管苗繁殖过程中发现,马铃薯试管苗生长细弱、茎叶嫩黄与带有高浓度的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STV)及几种主要马铃薯病毒有关。用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和酶联夹心法检测筛选出无病毒的试管苗作为试材,排除类病毒和病毒侵染的干扰,以提高培养基中营养元素含量作为培养健壮试管苗的措施,试验结果表明,2倍MS液体培养处理的试管苗生长茁壮、浓绿,加速了干物质累积,使继代培养周期从3~4周缩短为2~3周。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植物生长抑制剂嘧啶醇在马铃薯种质资源试管苗长期保存中的作用,本文对添加嘧啶醇影响试管苗长期保存及其后期存活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7℃保存条件下,添加≥15μmo·lL-1嘧啶醇均可显著降低试管苗的株高。恢复生长研究证明,17℃保存条件下添加≥20μmo·lL-1嘧啶醇可以显著提高试管苗的存活率,保存12个月的试管苗可全部存活,保存18个月后Solanum chacosense和CE76品系仍有70%以上的试管苗可以存活。  相似文献   

16.
倍力凝在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倍力凝取代琼脂作培养基固化剂, 观察其对马铃薯脱毒试管苗茎节切段的影响。结果表明, 用倍力凝作固化剂, 试管苗生长发育明显较琼脂作固化剂的试管苗迅速、健壮, 植株鲜重较对照高8-7 % , 而生产成本降低20% 。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了卡拉胶和琼脂为固定物,对马铃薯脱毒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用卡拉胶培养的组培苗生长明显快于琼脂培养基的组培苗,且生产成本低  相似文献   

18.
以马铃薯‘晋薯16号’为试验材料,以节间作为外植体,进行了种质资源缓慢生长保存研究。结果表明,以MS+IAA 0.5 mg/L+KT 0.1 mg/L为基本培养基,通过调节蔗糖浓度进行马铃薯种质离体保存,在常温条件下最佳蔗糖浓度为90 g/L;以MS+蔗糖30 g/L+IAA 0.5 mg/L+KT 0.1 mg/L为基本培养基,通过调节多效唑(PP33)3浓度进行马铃薯种质离体保存,在常温条件下最佳PP333浓度为1.0 mg/L,在低温4℃条件下最佳PP333浓度为0.5 mg/L。离体保存后的试管苗转入继代培养基中进行恢复培养,其生长情况与正常继代苗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根癌土杆菌菌株T_(37),C_(58)和B_6S_3单独或与C_(58) CIpGV 3850::110(?)neo(带有一嵌合基因NOS—NPT使植物产生卡那霉素抗性)接种马铃薯块茎盘。每块茎盘肿瘤数因细菌菌株、马铃薯基因型和所取块茎盘在块茎上的位置而变化。T_(37)诱导的品种Desiree的肿瘤分化了芽。大部分肿瘤的分化芽合成胭脂碱,表明是经pTiT—DNA转化的。用发根土壤杆菌菌株A_4诱导的毛状根切段培养后再生成株。再生植株具有明显的表型变异,并有agropinc合成,证明是经pRiT—DNA转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