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文化旅游与茶业经济发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目的】茶文化旅游是一项新兴的农业生态旅游项目,通过探索和研究它对茶业经济的影响,以进一步促进中国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方法】从生态农业旅游中的茶文化旅游的背景、内容及其实践,探讨与分析茶文化旅游与茶产业的关系。【结果】茶文化旅游是将茶文化作为旅游资源,以物质性实体文化为载体.包括茶的发现、茶的历史、茶的生产、茶的习俗、饮茶艺术、茶的礼仪、茶的科技成果等,集茶叶生产、旅游观光、休闲娱乐、购物等为一体的新兴旅游项目,同时也是茶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结论】茶文化旅游使茶业带动旅游.又以旅游促进茶产业,提高茶产业的附加值,向人们普及茶的知识、促进茶消费.推动茶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切忌重现万历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自振 《茶业通报》2002,24(3):46-48
我们这里所说的“万历”,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其时间由公元1573年至1620年,共四十八年。《茶业通报》是茶业科技杂志,在国内,是办得较好、水平较高的不多几家茶业学术性刊物之一。所以,毋庸费思,我们所说的“万历风”,自然是一种与茶有关,反映中国古代传统茶学、茶业文化之风。那末,中国茶业主要是中国古代茶学和茶叶科技的万历之风具体又怎样呢?简单来说,也就是“撰写茶书成风,相互抄袭成风。”但不管怎样,从历史和文化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时期,如同现在一样,是我国茶业科学技术、文化(其时,当然是古代茶业科技…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已由农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与广大读者见面,这是中国茶业出版史上的一件大喜事。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的茶业生产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展了茶叶科学,积累了可贵的种茶、制茶、饮茶、贸易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茶类之多,茶树品种资源之丰富,均为世界产茶之首,古人还留下了大量茶叶文化的记述,专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年以来,在大力恢复和发展茶叶生产的同时,在茶叶科学技术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术界编撰出版了一批具有一定水平的茶叶论著和教材。《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就是集中了中国古今茶业科学技术知识之大成,这部巨若是在浩瀚的茶业科技海洋里,博采茶业词  相似文献   

4.
《茶业通报》2014,(3):132-132
《茶业通报》是由安徽省茶业学会主办的茶叶类刊物,旨在交流国内外茶叶科学技术,介绍茶叶的商业知识,发表茶树丰产优质栽培技术、茶树良种选育、茶树病虫害防治、茶树生理生化、制茶、茶叶机械、茶叶审评检验、  相似文献   

5.
袁先安 《茶业通报》2006,28(2):56-59
为推动舒城茶叶产业发展,振兴舒城茶业,在省农委和安农大的建议下,10月17日到10月22日,县委副书记沙际涛、县茶业协会会长胡胜祥带领农委、财政局、扶贫办、库区办、农机局、茶办、茶协等单位负责人,一行共11人,笔者随同,赴山东省参观学习茶业发展典型经验,先后考察了济南茶叶批发市场、日照碧波茶厂、日照云翠茶厂、巨峰镇万亩茶叶示范基地、薄家口千亩大棚茶示范园、青岛崂山晓望茶叶公司、崂山茶博物馆、茗香园等地。通过参观学习,我们对山东省发展茶业的理念、措施有了较深的了解,感触颇深。1山东茶业基本情况山东属于我国北方茶区,茶业…  相似文献   

6.
机械化制茶和种茶使用化肥 ,是茶业进入近代以后的事情。如所周知 ,中国是茶业和茶文化的肇创国 ,中国有悠久的茶业历史 ,但近代茶业 ,则不是中国 ,而是从中国引进茶种、学习种茶、制茶刚刚开始 ,建立和发展茶园的英国、荷兰等西方国家 ,边建边发展起来的。世界近代的历史 ,一般是以 1 6 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始的 ;中国的近代 ,则是以1 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为起点。但是 ,茶业的近代发展 ,不论是西方还是中国 ,都是与历史分期 ,不相匹配的。对中国和世界茶业历史稍有接触的人都知道 ,中国饮茶、业茶的历史虽早 ,但传输国外的历史甚迟 ,与…  相似文献   

7.
来稿须知     
《茶业通报》2012,(1):40-40
《茶业通报》是由安徽省茶业学会主办的茶叶类刊物,旨在交流国内外茶叶科学技术,介绍茶叶的商业知识,发表茶树丰产优质栽培技术、茶树良种选育、茶树病虫害防治、茶树生理生化、制茶、茶叶机械、茶叶审评检验、茶叶贸易出口、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8.
建立茶业科学体系,必须发展茶业教育;发展茶业教育,必须有茶业科学体系的基础。全国八所高等院校巳设置茶树栽培专业和机械制茶专业;发展茶业教育,必须再设立茶业经济专业和茶业机械专业,以促进建立茶业科学体系。两者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完  相似文献   

9.
茶学是一门返老还童的科学。自发现茶树到唐朝几千年的漫长历史,由陆羽总结茶业科学技术的成就,写出《茶经》专著。自唐至清,茶业科学的论述,虽一朝胜过一朝,但研究的实质,还不如今日发达旺盛。建国后,农业院校设立茶业专业,茶叶生产集中的省区,建立茶叶研究所或茶叶试验场。茶业科学工作者经过三十多年的辛勤劳动,同心协力,促进我国茶业大发展。茶叶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实现《茶业通报》(1958年第1期)社论,五年超斯里兰卡,十年赶印度一文中提出的目标。茶叶产量由世界第三位跃居第二位。我国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有利于茶业大发展,不久的将来有可能超过印度。  相似文献   

10.
利用茶业资源 开展茶文化旅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丽萍 《茶业通报》2005,27(4):188-190
资源的重新整合需要观念的创新,我国有着丰富的茶业旅游资源,茶文化也有着深刻的内涵,同时我国又是一个旅游大国,旅游业在蓬勃发展。各种旅游项目应运而生,将茶业旅游资源与旅游市场资源相结合,即茶业界和旅游业强强联手,和谐发展,不仅能为我国茶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让这一古老的文化发扬光大,也为人们出行提供了一个新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11.
来稿须知     
《茶业通报》2011,(3):114-114
《茶业通报》是由安徽省茶业学会主办的茶叶类刊物,旨在交流国内外茶叶科学技术,介绍茶叶的商业知识,发表茶树丰产优质栽培技术、茶树良种选育、茶树病虫害防治、茶树生理生化、制茶、茶叶机械、茶叶审评检验、茶叶贸易出口、经营管理、名茶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成果、典型经验及动态。  相似文献   

12.
正《茶业通报》杂志,是由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安徽省茶业学会主办的茶叶类刊物,是《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本刊旨在交流国内外茶叶科学技术,介绍茶叶的商业知识,刊登茶树丰产优质栽培技术、茶树良种选育、茶树病虫害防治、茶树生理生化、制茶、茶叶机械、茶叶审评检验、茶叶贸易出口、经营管理、名茶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成果、典  相似文献   

13.
来稿须知     
《茶业通报》2013,(4):155-155
《茶业通报》是由安徽省茶业学会主办的茶叶类刊物,旨在交流国内外茶叶科学技术,介绍茶叶的商业知识,发表茶树丰产优质栽培技术、茶树良种选育、茶树病虫害防治、茶树生理生化、制茶、茶叶机械、茶叶审评检验、茶叶贸易出口、经营管理、名茶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成果、典型经验及动态。  相似文献   

14.
王宏树 《茶业通报》2003,25(3):98-100
安徽产茶历史悠久,茶业经济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作出过较大贡献。本文就安徽茶业发展历史和为了应对入世,如何加速安徽茶业稳步健康的向前发展,确保安徽茶业历史地位和再创辉煌,从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一综合论述,供广大茶仁参考。  相似文献   

15.
浙江茶讯与新世纪华茶发展战略浅见陈观沧(浙江省茶叶进出口公司310000)这次承蒙安徽省茶业学会和王镇恒理事长的热情邀请,来参加学术讨论会,我深表感谢。我来参加会议,主要是考察和吸取安徽省茶业界在改革开放事业中的好经验。乘此机会介绍一些浙江茶业。一、...  相似文献   

16.
论安徽茶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茶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必然趋势。根据我省茶业的特点 ,实施低耗高效综合生产技术、推进良种化进程、建立“生态型茶园”、开发有机茶以及通过制茶技术的创新和茶新产品的开发等 ,实现可持续茶业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7.
征稿启事     
正《茶业通报》是由安徽省茶业学会主办的茶叶类刊物,旨在交流国内外茶叶科学技术,介绍茶叶的商业知识,发表茶树丰产优质栽培技术、茶树良种选育、茶树病虫害防治、茶树生理生化、制茶、茶叶机械、茶叶审评检验、茶叶贸易出口、经营管理、名茶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成果、典型经验及动态。来稿须主题明确,重点突出,层次清楚,语言  相似文献   

18.
岳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发展生态茶业优势明显;岳西生态茶业经济的框架模式是:建园生态化、品种优质化、生产无害化、加工机械化、经营产业化;生态茶园建设有机茶生产,茶、果立体栽培,茶、菜(或肥、草、药)复合栽培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19.
贵州发现世界上唯一的茶种化石,标志着贵州的茶历史在100万年以上,分布着各类野生及栽培茶树品种资源600余种,我国茶树品种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尤其是湄潭苔茶和石阡苔茶两个品种,是中国茶树品种的优良品种。同时,贵州是茶树和茶业经济的故乡,明清以来,茶业是贵州省的一大产业。本文就如何将全国茶叶资源大省和传统产茶大省贵州,发展为茶业大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许乐平 《茶业通报》2007,29(2):81-82
黄山区是全国十大名茶中的黄山毛峰主产地和太平猴魁唯一产地。近几年来,通过实施茶业富民工程,强力推进生态基地、品牌宣传、科技进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茶业经济迅速发展,名茶资源优势日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