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2020年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四川和云南等地区荔枝生产形势进行分析,为我国荔枝主产区制定生产、营销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所覆盖示范县的实地调查和数据收集,对我国荔枝品种、产地、成熟期及产量等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2020年全国荔枝投产面积约54.03万ha,预计总产量255.35万t,其中广东128.80万t、广西82.32万t、海南20.61万t、福建13.51万t、云南7.61万t、四川2.50万t.体系示范县主要荔枝品种产量分别为:妃子笑54.39万t、黑叶52.98万t、怀枝18.10万t、桂味11.14万t、白糖罂10.30万t、白蜡7.70万t、鸡嘴荔6.42万t、糯米糍5.18万t.2020年我国荔枝产量预计比上年提高38.15%;5和6月荔枝成熟上市量预计占全年的90.76%,上市集中.大宗品种黑叶、怀枝和妃子笑丰产,成熟上市期在广东、广西和福建高度重叠,预计面临较大的鲜销和加工压力.优质品种桂味、糯米糍和鸡嘴荔在不同产区重叠度较高,但产量中等,预计销售受影响较小.广东与广西为中熟产区,荔枝产期高度重叠,且产量较高,销售压力较大.海南为早熟产区,福建和四川为晚熟产区,云南产期跨度最大但产量较低,4个省份销售形势较乐观.[建议]在生产管理上确保实现预期产量,营养品质和环境食品安全;进一步建设快捷、低成本和覆盖面更广的荔枝物流网络;生产与营销两手抓,扩大品牌影响力;加工业做好充分的产能准备,并大力开发更多元的加工产品或初产品,获取更高产值.  相似文献   

2.
《华阳国志》记录了许多关于巴蜀地区农业的资料。本文根据该书相关记载,结合其他文献资料和考古材料,论述了先秦秦汉魏晋时期巴蜀地区农业兴起、发展、衰落的开发历程,并简述了巴蜀地区水稻、黍、粟、芋、蒟、柑橘、荔枝、茶、麻布、蚕丝等农业物产资源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惠富平  王昇 《农业考古》2016,(4):182-189
荔枝(Litchi chinensis)原产中国岭南,已有二三千年的栽培历史。汉唐以来,荔枝栽培逐步扩展,广东、广西、四川、福建等地成为主要产区。同时,各地荔枝良种名品迭出,荔枝育种、栽培、加工、保鲜等生产技术经验日益丰富,相关的荔枝社会与文化现象越来越受人关注。历史上积累的荔枝科技遗产为当今荔枝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岭南地区不同产区荔枝的营养品质特性及差异性,以海口、茂名、湛江、广州、惠州、汕尾6个荔枝主产区的8个荔枝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单果重、可食率、Vc、还原糖、蔗糖、总酸、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8项品质指标,分析了不同品种、不同产区间荔枝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荔枝品种在单项品质指标上各有优劣,紫娘喜和糯米糍荔枝单果重和可食率分别最高,妃子笑荔枝Vc和还原糖含量最高,桂味荔枝蔗糖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不同品质指标存在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将8项品质指标综合为3个主成分,综合得分最高的是妃子笑荔枝。不同产地相同品种的荔枝品质指标也存在差异。海口、湛江、茂名3个产区妃子笑荔枝单果重、Vc、还原糖、蔗糖、可溶性固形物均无显著差异,但海口妃子笑荔枝可食率、糖酸比均显著高于湛江妃子笑;广州桂味荔枝的可食率、Vc和总酸含量均显著高于茂名桂味;在广州、惠州、汕尾3个产区糯米糍荔枝中,单果重、Vc、蔗糖含量最高的为惠州糯米糍。通过聚类分析将3个产区的荔枝分为了3类,每类所包括的荔枝均为相同的荔枝品种。研究结果将为荔枝鲜食品种的筛选及种植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福建荔枝栽培起于何时,尚未找到明确的历史记载。荔枝原产于我国,原产地系广东的海南岛与雷州半岛。福建的荔枝约于六朝(公元420~589年)初期从广东传入。六朝时福州称“东冶”,是福建的重要港口。《后汉书·郑弘传》载:“建初八年(公元83年)旧交趾七郡贡献,皆从东冶泛海而至,风波艰阻,沉溺相系。”认为古代荔枝先从广东传至福建的福州,并且栽培颇盛。明·王象晋撰《群芳谱》(1621年)载:“荔枝初出岭南及巴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 2022 年广东荔枝生产情况,为指导广东荔枝生产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方法】结 合荔枝产业联盟、各试验站、荔枝种植大户提供的荔枝种植品种、面积、物候期、成花率、座果率和预期产量 等数据,预测 2022 年广东荔枝产量。【结果】5 月底 6 月初,粤西各大产区部分早熟荔枝品种已开始成熟,中 迟熟荔枝品种度过第 3 次生理落果期、产量基本稳定。预计 2022 年广东荔枝产量约 119.00 万 t,比 2021 年减产 18.6%。其中,早熟品种妃子笑、白糖罂分别减产 21.11% 和 15.52%;中晚熟品种桂味、糯米糍减产幅度较大, 分别为 39.72% 和 34.57%;怀枝则增产 9.61%。近年来主推新品种仙进奉、井岗红糯、凤山红灯笼、岭丰糯、 观音绿和御金球等由于投产面积增加,预计比 2021 年增产 10.00% 以上。粤西早熟产区荔枝产量下降明显,较 2021 年约减产 30.25%;粤东晚熟产区荔枝产量稳定,与 2021 年基本持平;粤中中晚熟产区产量减产 8.35%。【结 论】2022 年广东荔枝成花较好,但受低温阴雨气候影响座果率低,导致产量降低,为近 5 年的中等偏低年份, 仅高于 2019 年的 109.00 万 t。荔枝花期比常年推迟 10 d 以上,预计成熟上市期相应推迟 10~15 d。  相似文献   

7.
赵飞 《农业考古》2023,(1):177-183
原产于中国南方、素有“百果之王”“果中牡丹”等美名的荔枝,承载着国人一份独特的文化情怀。中国丰厚的荔枝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之中,荔枝节习俗是其中最活跃、最具民众基础的部分。源于古人对荔枝园林之美、品鉴之趣、文化之魅的深度认知,荔枝的食用、审美、休闲及娱乐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掘。古代荔枝产区的权贵与民众在荔熟时节多有组织以品荔为核心的系列欢聚和交流活动,较具代表性的包括巴蜀“官员筹办”、闽中“文人结社”及岭南“民间聚会”等模式。荔枝农业文化遗产极具中国特色且拥有全球影响力,作为维系遗产地传统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文化基因”,荔枝节的历史文化价值及传承保护问题理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1广东荔枝在全国荔枝市场中的地位我国南部是荔枝原产地,荔枝栽培有2000多年之久。荔枝是广东产量最大的热带果品,位居岭南四大佳果之首,有“一果上市,百果让路”之说,在我国只有广东,福建、海南、广西、云南、四川和台湾少数几个省区有种植。2广东荔枝销售现状2.1“丰年果贱”  相似文献   

9.
广东荔枝生产特点主要有a.产区相对集中,茂名市是广东省荔枝主产区,占全省栽培面积46.03%、产量38.29%;b.主栽品种产能大,荔枝主产区茂名市白腊和黑叶两个主栽荔枝品种栽培面积占全市的80%,产量占全市的83.0%;c.荔枝产品上市周期短,黑叶荔枝从湛江市到荔枝北缘产区只有约2个月的上市期;d.荔枝生产单位户多规模小,如广东茂名根子镇荔枝栽培面积为0.41万hm2,荔枝生产单位有135户,每户荔枝栽培面积大都为几公顷,6.7 hm2以上属荔枝生产大户等.这些特点的存在会加剧行业竞争,在荔枝标准化栽培和生态型商品基地建设、荔枝采后工业化处理、荔枝生产经营制度创新等方面促使荔枝产业的升级,使荔枝产品朝向个性化产品和共性化产品两个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荔枝的管理一定要根据品种特陛、物候期、气候环境以及管理水平来确定各项技术措施。3-4月份,全国荔枝陆续开花,先从海南开始,然后云南、广东、广西、福建等产区,因此,3-4月份主要的工作就是保花保果。  相似文献   

11.
<正>从农业部门了解到,由于天气较好,今年化州市的荔枝产量稳定,销售和出口形势喜人。在各地荔枝收购点,由于现在的荔枝大量上市,黑叶、妃子笑、白糖罂、桂味等品种都在丰产期,不少果农纷纷采摘荔枝打好包装进行销售。据了解,作为荔枝产区,今年化州市种植荔枝6666多hm2,种植地点主要分布在该市笪桥、中垌、合江等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不同地区荔枝品种进行RAPD分析,拟通过该研究为荔枝品种体系分类及育种工作奠定基础。[方法]以采自四川、广西、广东、福建和海南5个地区的荔枝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改进的CTAB法提取其叶片总DNA,选取20对重复性好的随机引物进行RAPD扩增,并对该5个荔枝品种进行多态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5个荔枝品种多态性为61%,其相似系数为0.5714~0.8036,其中广东和广西的相似系数最大,为0.8036,最小的是四川和海南,为0.5714。适当延长退火到延伸的时间(即ramp),将其调为0.3℃/s时,可显著提高RAPD的分辨率和产量。[结论]该研究为荔枝品种体系分类以及进一步的育种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不同地区荔枝品种进行RAPD分析,拟通过该研究为荔枝品种体系分类及育种工作奠定基础。[方法]以采自四川、广西、广东、福建和海南5个地区的荔枝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改进的CTAB法提取其叶片总DNA,选取20对重复性好的随机引物进行RAPD扩增,并对该5个荔枝品种进行多态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5个荔枝品种多态性为61%,其相似系数为0.571 4~0.803 6,其中广东和广西的相似系数最大,为0.803 6,最小的是四川和海南,为0.571 4。适当延长退火到延伸的时间(即ramp),将其调为0.3℃/s时,可显著提高RAPD的分辨率和产量。[结论]该研究为荔枝品种体系分类以及进一步的育种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荔枝落果原因分析及对应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响荔枝产量的关键因素是气候,而失管是主要原因之一.在同样的气候条件下,由于加强荔枝结果树的科学管理,可获得较好的收成,所以福建地区的荔枝的增产是有潜力的.  相似文献   

15.
樊光辉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27(6):98-100,164
对当前青海柴达木地区枸杞产区引进的优良枸杞栽培品种,通过栽培品比试验,从果实性状和单株产量进行综合对比与分析,筛选出适宜青海柴达木枸杞产区规模化发展的品种为宁杞1号和宁杞7号。  相似文献   

16.
水稻品种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对该水稻产区常用水稻品种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五优稻3号无论从秧苗素质和产量上都好于其他品种,建议推广五优稻3号为该地区水稻主栽品种,其次为龙稻3号。  相似文献   

17.
受2008年初的冻害天气影响,我国荔枝主产区广东、广西、海南荔枝开花率普遍降低,减产二到六成,导致2008年荔枝价格较2007年同期约上涨约六成。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上市的荔枝来自海南和广东,由于2008年福建和四川荔枝产量将略高于2007年,6月份福建荔枝大量上市后价格走低,而云南产量与上年持平。  相似文献   

18.
庄西伦  刘庆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1):212-214
基于2012年广东省荔枝主产区的调研数据,分别从区域、规模、品种等方面对荔枝的投入、产出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荔枝种植主要集中在粤西和珠三角地区,粤东地区的种植规模与成本利润率均最低,珠三角地区的荔枝产值(每667 m2)最高,粤西地区的荔枝产量(每667 m2)最高,但其产值不及珠三角地区;种植面积≤0.67 hm2和种植面积>3.33 hm2的荔枝园的产量均较高,但产值与种植规模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可以通过适度扩大种植规模来提高生产效率;广东省以种植桂味和妃子笑品种为主,且这两个品种的产值均较高,另外糯米糍和黑叶的产值也很高,应加强对其进行品种改良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宋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峰时代,也是蜀学发展的极盛时期。此一阶段,巴蜀大地社会安宁,经济富庶,加之本地的尊儒重教传统,带来了巴蜀文化的发展和蜀学的繁荣。本文系统总结了宋代四川地区在家族文化、经学传承、史学创新和小学研究等方面的成就,系统展示了此期巴蜀文化的面貌和蜀学繁荣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2021年全国荔枝生产形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21年开年以来,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对全国荔枝生产形势进行连续跟踪调查,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开花坐果动态,对不同品种、不同地区的产量、成熟上市期做了预测。预计2021年全国荔枝产量达到281.41万吨,比去年提高10.21%,其中广东143.71万吨,广西97.84万吨,海南21.92万吨,福建10.92万吨,云南4.65万吨,四川2.36万吨。5月和6月荔枝成熟上市量占全年的89.60%,上市集中。体系示范县主要荔枝品种的产量分别为:妃子笑57.02万吨、黑叶51.22万吨、怀枝19.24万吨、桂味15.85万吨、白糖罂11.09万吨、白蜡9.53万吨、鸡嘴荔8.84万吨、糯米糍5.45万吨、双肩玉荷包5.40万吨。对2021年荔枝产业发展有利和不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旨在为政府决策和生产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