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铜对紫云英根细胞毒害研究(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紫云英吸收的铜主要累积在根部,其分布规律是根>叶>茎。随着土壤铜浓度增加,根细胞结构变化明显,当投加60mgkg-1Cu时,紫云英根细胞已受到较重的破坏  相似文献   

2.
摘花序、打顶对北柴胡生育性状及根部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对引自甘肃北柴胡在孕蕾期采用摘花序、打顶的处理方法,研究其对北柴胡生育性状及根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摘花序后的植株生长健壮、叶面积指数大、光合能力强、干物质积累多、根部产量高;打顶后植株生长旺盛,但结实率低,根部增产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不同铜水平下玉米细胞内铜的分布和化学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差速离心法和化学试剂逐步提取法分析了铜在玉米细胞内的分布和存在的主要化学形态.结果表明.从含量上看.细胞壁和细胞溶质部分是铜在玉米细胞内分布的主要位点,细胞核、叶绿体及线粒体等细胞器中铜的含量较低.对照和1μmol·L-1Cu处理的玉米根部中,铜主要分布在细胞壁区域,其次为细胞溶质部分.随着铜浓度的升高,铜向细胞壁部分的分配减少,而向细胞溶质部分的分配增加.在茎中,就不同铜浓度处理来说,亚细胞组分中铜的含量均以细胞溶质部分的值最高,其次为细胞壁部分.而在叶中,均以细胞壁部分的值最高,其次为细胞溶质部分.就铜的存在形态而言,对照处理的根部主要以HCI提取态铜为主,茎和叶中铜以多种化学形态存在.I Ixmol·L-1Cu处理时,根部铜仍以HCl提取态为主,而茎和叶中以NaCl提取态占优势.随着铜浓度的升高,根部和叶部的铜均主要以乙醇提取态为主.而茎中20和50 μmol·L-1铜处理主要以NaCI提取态铜为主,80 μmol·L-1Cu处理时主要以去离子水提取态铜和NaCl提取态铜为主.  相似文献   

4.
常规的阑尾切除术是阑尾残端结扎后荷包缝合包埋,由于污染的阑尾根部隐藏在盲肠壁形成的死腔内,有可能发生感染并形成脓肿;为此,近年来我院采用间断内翻缝合包埋阑尾残端的方法,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手术要点:把阑尾根部及根部下1~2cm的系膜剥离干净,并将系膜及阑尾动静脉缝扎,再在阑尾根部系膜深处缝扎一针达粘膜下层,以阻断来自盲肠后动脉供给阑尾基底部的血运。在阑尾根部夹两把血管钳,在其间切断阑尾,残端不结扎,不松血管钳,然后在血管钳两侧盲肠壁上预置2针间断内翻缝合线,深达粘膜下层,边松开血管钳边拉紧缝…  相似文献   

5.
对萝卜组培苗与实生苗生长过程中若干生理生化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组培苗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实生苗,而根部可溶性糖含量低于实生苗;组培苗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定植后42d内低于实生苗,56d时显著增加并高于实生苗,之后又回落,70d时低于实生苗;而组培苗根部POD活性始终高于实生苗;组培苗叶片和根中超氧化物酶(SOD)活性均高于实生苗。组培苗和实生苗的酯酶(EST)、POD及淀粉酶同工酶酶谱在叶片与根部之间有差异,但相同部位均没有出现特征带。  相似文献   

6.
对土壤中铜含量及香根草对铜离子的富集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污染年份的增长,土壤铜显著增加,铜离子在土壤中的含量从上而下先逐渐增大,然后达到一个高峰后又逐渐减少;香根草种植2a后土壤中铜离子的含量从450mg/kg降到了154mg/kg,可作为治理清远石角地区治理铜污染的首选植物。  相似文献   

7.
干旱条件下稀土元素在谷子体内的分布与它的吸收部位有关,根部吸收的元素主要残留在根部;叶部吸收的元素主要残留在叶部,根部和叶部的稀土元素含量高于茎和籽实,籽实中残留的稀土元素含量低于食品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8.
反季节荷兰豆根腐病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剂防治是控制反季节荷兰豆根腐病的有效途径,福美双、多菌灵、百菌清拌种播种后30d,防效分别达到81.3%、77.0%、76.5%;药液根部浇灌以恶霉灵、多灵防效较好,敌克松、百菌清也有较高的防效,药后15d防效分别为88.8%、82.0%、75.4%、74.0%,可以轮换使用;防治适期以发病初期施药为宜,施药方法则以根部浇灌为佳,茎基部喷淋短期内也有较高的防效。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培试验方法,研究了缺铁和供铁条件下玉米幼苗对不同形态铜的吸收特征以及不同浓度铜和不同形态铜对玉米幼苗吸收铁的影响.结果表明,缺铁条件下,玉米幼苗吸收铜的量随着铜浓度的升高显著增加,根系铜含量和积累的铜量显著高于地上部的铜含量和积累量.无机铜是最容易被玉米幼苗吸收的形态,而且向地上部的转运也最多.在有机络合铜中,EDTA络合铜被吸收的量最少,但在体内向地上部的相对转运比例最大.有机络合铜被吸收的总量虽然较大,但多积累于根部,向地上部运输的比例很小.增加铁的使用可以大大减少进入植物体内的铜量,并使已进入植物根系的铁更多地分布在根部,从而减少了地上部铜的含量和铜的毒害.铁存在对无机铜吸收的抑制作用最大,其次是酒石酸铜、苹果酸铜、柠檬酸铜、草酸铜,而对EDTA-铜的吸收抑制最小.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培试验方法,研究了缺铁和供铁条件下玉米幼苗对不同形态铜的吸收特征以及不同浓度铜和不同形态铜对玉米幼苗吸收铁的影响。结果表明,缺铁条件下,玉米幼苗吸收铜的量随着铜浓度的升高显著增加,根系铜含量和积累的铜量显著高于地上部的铜含量和积累量。无机铜是最容易被玉米幼苗吸收的形态,而且向地上部的转运也最多。在有机络合铜中,EDTA络合铜被吸收的量最少,但在体内向地上部的相对转运比例最大。有机络合铜被吸收的总量虽然较大,但多积累于根部,向地上部运输的比例很小。增加铁的使用可以大大减少进入植物体内的铜量,并使已进入植物根系的铁更多地分布在根部,从而减少了地上部铜的含量和铜的毒害。铁存在对无机铜吸收的抑制作用最大,其次是酒石酸铜、苹果酸铜、柠檬酸铜、草酸铜,而对EDTA-铜的吸收抑制最小。  相似文献   

11.
盐胁迫对美国白蜡和滨梅根系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0(对照),3,9g/L盐胁迫4个月下美国白蜡和滨梅根系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低盐(3g/L)胁迫下,美国白蜡根系细胞质凝聚,质壁分离明显,细胞器降解严重,细胞核核膜部分解离,细胞壁基本正常;滨梅变化不明显。高盐(9g/L)胁迫下,美国白蜡受到深度伤害,细胞质进一步降解,质壁分离严重;滨梅细胞内降解物质明显增多,细胞器降解,细胞核染色质浓度降低,核膜模糊,细胞质膜局部发生内陷,没有发生明显的质壁分离。比较而言,美国白蜡根系细胞受损较为严重,滨梅表现出较强的抗盐性。  相似文献   

12.
根系逐渐破坏过程中固土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根系的固土效果会随根系破坏而发生变化,但其变化过程并不明确。以重庆缙云山的四川山矾为研究对象,以2 mm为根系径级,采用逐径级剪除根系法模仿根系逐渐遭到破坏的过程;同时测量根系的抗拉与抗拔强度,利用自制大盒直剪仪测量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并与Wu模型计算值作对比,系统研究根系逐渐破坏过程中的固土效果。结果表明,春季生四川山矾3年幼苗的植物根系抗拉强度随着根系直径的减小而减小。当根系直径小于2 mm时,根系拉拔强度要高于植物根系的抗拉强度,当根系直径大于2 mm时,则根系抗拉强度更大。大盒直剪测量结果显示,根系破坏过程中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首先保持不变,当大于2 mm的根系开始与土壤分离时,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会快速下降。在一定范围内,根面积比越大,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越大,根系对土壤的加固作用越强。在根系逐渐破坏过程中,Wu模型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且高估值与根面积比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两系杂交水稻C两优系列组合的高产根系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揭示两系杂交水稻C两优系列组合的高产根系特征及根系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方法】用两用核不育系C815S配制7个杂交组合,以汕优63为对照,对其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C两优系列组合的根系干重、不定根条数、不定根总长、根系总体积、发根力、根系总吸收面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和根系a-NA氧化量显著高于对照汕优63。相关分析表明,抽穗期根系干重、不定根条数、不定根总长、根系总吸收面积、根系a-NA氧化量及灌浆期和乳熟期的发根力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逐步回归表明,抽穗期的不定根数量和根系a-NA氧化量是影响水稻高产的主要因素,可作为水稻高产栽培和水稻品种遗传改良的可靠指标。【结论】C两优系列杂交组合在整个生育期内比汕优63具有发达的根系和较强的根系活力,保证了其营养元素和水分的吸收,从而为高产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在生育后期仍保持较强的根系活力及地下部与地上部的和谐关系是其高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小麦根系主要生态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小麦根系对土壤水分、施肥深度和气温变化等生态效应的研究表明:小麦根系生长的适宜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80%,低于60%,明显受抑制,在小麦抽穗开花期,根系生理活性对土壤水分的反应最明显;气温变化通过植株生长,会引起根系迅速地反应出来。根系对秋、冬季和春季温度变化的反应有显著区别;土层施肥可使根系早期生长健壮,利于壮苗,深层施肥可促使下层根量增多。用 ̄(32)P示踪试验证明,在一些分蘖死亡的情况下,其基部着生的根仍继续保持着生活能力,而且对整个植株同样起着根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光质对花生幼苗根系生长与根系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室内单色光照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光质对花生幼苗根系生长和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然光照相比,红光(610-660nm)可显著促进花生苗期根系生长,主侧根长、侧根数量多、干物质积累多,根系活力强;蓝光(445-470nm)对幼苗根系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根系分布范围小,但根系活力较高;黄光(590-595nm)和绿光(515-520nm)抑制幼苗根系生长,根系活力也较低。  相似文献   

16.
分根交替(PRD)滴灌技术是很有节水潜力的灌水技术.利用再生水,采用分根交替滴灌技术对马铃薯根长密度、根重密度及土壤水盐的空间分布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根系主要分布在0~60 cm的土层内,以植株为中心,呈放射状沿不同方向减小.通过研究所建马铃薯根长密度的空间分布函数能较好地反映根系的三维分布趋势.PRD灌溉可以刺激马铃薯根系生长,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9%.进行PRD灌溉时应重点考虑滴头位置处及垄坡上的水盐变化,最好能起到节水控盐的双重作用.再生水PRD地下滴灌是对传统地表滴灌的优化和提升.  相似文献   

17.
影响粳稻品种吸氮能力的根系性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吸氮量类型粳稻品种根系性状的演变趋势与差异,明确吸氮量大的粳稻品种根系性状的特征,为粳稻品种根系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08—2009年,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94个常规粳稻品种为供试材料,测定根系形态、根系活性、植株各器官干物重和含氮量、产量构成因素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吸氮量的大小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 等6类,研究各类品种根系等性状的差异,分析影响氮素高效吸收的主要根系性状。【结果】供试品种间吸氮量的差异很大,吸氮量最大品种为最小品种的2.94倍(2008年)和2.59倍(2009年);吸氮量大的品种平均产量极显著高于吸氮量小的品种;生育期、吸氮强度均是影响吸氮量的重要因素,吸氮强度对吸氮量的影响大于生育期对吸氮量的影响;不同吸氮量类型粳稻品种间单株根干重、单株不定根总长、单株总吸收面积、单株活跃吸收面积差异显著,单株根数、单株根系活力的差异因年而异。吸氮量大的品种单株不定根数、单株根干重、单株不定根总长、单株根系总吸收面积、单株根系活跃吸收面积优于吸氮量小的品种;改良根干重、冠根比、单株不定根总长、单条不定根重等性状能显著提高水稻的吸氮量。【结论】供试粳稻品种间吸氮量的差异很大。吸氮强度大是粳稻品种吸氮量大的重要因素。吸氮量大的品种单株根数、单株根干重、单株不定根总长、单株总吸收面积、单株活跃吸收面积、单株根系活力优于吸氮量小的品种,根干重、冠根比、单株不定根总长、单条不定根重是影响粳稻品种吸氮能力的主要根系性状。  相似文献   

18.
黑核桃根系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黑核桃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特征,为黑核桃的水肥高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a生黑核桃为试材,采用剖面挖掘和分层取样法,利用植物图像分析系统和烘干称重法,分析不同土层的根系生物量密度、根系表面积密度和总根长密度。【结果】根系生物量密度、根系表面积密度和总根长密度在垂直和水平方向均呈现递减的趋势。在垂直分布上,根系垂直最深分布达到150 cm土层,0~70 cm土层是根系垂直分布的主要区域,该区域内根系生物量占垂直分布总量的85.45%。根系表面积密度最大值和总根长密度均出现在0~10 cm土层,分别为17.66 mm2/cm3和0.34 cm/cm3;在水平方向上,水平分布最远分布达到120 cm以上,距离树干0~80 cm是根系生物量水平分布的主要区域,该区域内根系生物量占水平分布总量的93.98%。根系表面积密度和根长密度最大值均在距离树干0~20 cm的区域,分别为0.12和0.43 cm/cm3。【结论】5 a生黑核桃根系垂直最深分布达到150 cm土层,水平分布最远分布达到120 cm以上。距树干0~80 cm,深0~70 cm的区域是黑核桃根系分布的主要区域,该土层应该作为肥水管理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9.
以鲜切莲藕为载体,研究超高压处理对鲜切莲藕的Vc、可溶性固形物、菌落总数、质构、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等各项品质指标及其在贮藏过程中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处理压力的增大和保压时间的延长,莲藕中可溶性固形物、总酚含量基本保持不变(P0.05);还原型Vc、PPO的活性、脆度均呈下降趋势(P0.05)。压力对微生物的影响效果比较显著(P0.05);随着压力的增加,灭菌效果越好,但延长保压时间,杀菌效果并没有进一步提升。在贮藏期间,与未经超高压处理的对照组相比,超高压处理后的鲜切莲藕Vc损失程度较小,可溶性固形物损失逐渐增大,总酚含量逐渐降低,而PPO活性变化趋势则是先降低后升高,再逐渐降低;并且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莲藕的脆度值呈下降趋势,L*值下降,a*值上升,总体色差增大。整个贮藏期间500 MPa处理的莲藕色差变化最小。总菌落数随贮藏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增加,但总体来说压力越大,微生物增长速度越慢。对超高压处理后莲藕细胞结构进行显微观察,发现高压处理可以破坏细胞结构,并且压力越大对细胞结构的破坏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化学控根试剂对沉香容器苗生长的影响,从而改善根系畸形的问题,提高移植成活率.[方法]通过3种化学试剂的不同浓度对沉香当年生苗木进行控根研究.[结果]3种化学试剂均对苗高、地径、主根长度、1级侧根数及其长度影响显著.化学试剂对主根、1级侧根平均长度均有不同程度的缩短效果,同时增加1级侧根数.3种化学试剂对沉香容器苗生长影响主次是CuCO3 、AlCl3、ZnCl2.[结论]综合考虑,添加100 ~ 150 g/L CuCO3既能控制主根长度、1级侧根长度,又能增加侧根数,同时对苗高、地径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