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藏族同胞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青稞正从区域性口粮作物向世界健康食源作物转变,如何壮大发展西藏青稞产业,对西藏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西藏地区青稞生产和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对青稞产业发展中的耕地质量、品种选育、良种繁育、青稞生产、农机普及及青稞加工销售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西藏青稞产业发展的建议与策略,以实现西藏青稞产业链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2.
青稞即裸大麦(一些地方称为米麦或元麦),是甘孜州粮食作物中的第一大作物,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州第一位,是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粮。青稞生产的发展直接关系到藏区农牧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何抓好甘孜州青稞种子生  相似文献   

3.
青稞作为西藏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是该区域最具优势的特色原料作物,而青稞产业则是西藏农牧业的支柱产业。西藏青稞产业的发展,对于西藏的安定、和谐具有深远地影响。本文针对西藏青稞产业发展现状及优化对策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粮食安全特别是青稞安全,是关系西藏民生的大事,更是边疆稳定的重要基础。青稞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粮食作物,是西藏种植面积最大、产量占粮食作物比例最高的农作物。随着西藏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青稞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青稞增产问题,已成为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定日县目前青稞生产现状,探讨了青稞增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日喀则气候变化对青稞生产潜力和增产空间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直接影响作物生长,西藏生态条件脆弱,农业生产适应能力差,受气候影响更大。日喀则是西藏最大的青稞生产基地,近年来对青稞气象环境的研究,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青稞的产量。本文通过分析日喀则气候及其变化对青稞生产潜力和增产空间的影响,理清日喀则气候变化对作物生长的影响,进而为作物增产提供可行性和有效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青稞是禾本科大麦属的一种禾谷类作物,因其内外颖壳分离,籽粒裸露,故又称裸大麦、元麦、米大麦,是藏族人民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青稞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在距今3500a的石器时代晚期的西藏昌果沟遗址中,考古学家就发现了青稞炭化粒。该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藏、青海和四川的阿坝、甘孜、运动迪庆和甘肃的甘南等地区,具有耐寒性强、产量高的特点。本文将主要以贵南县藏区的青稞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和讨论,探讨提高其产量的方法和策略,以求更好地发展青稞种植业。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青稞品质育种现状与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稞由于其特殊的抗旱性和耐寒性成为高海拔冷凉地区其它作物无法替代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上世纪90代以前青稞(裸大麦、是青海省农牧民的主要口粮,青稞育种目标主要针对高产、早熟、抗倒和主要病害的抗性研究,品质指标中简单考虑粗蛋白含量和赖氨酸含量的高低,生产应用当中食用、饲用工业用青稞相混,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往以满足农牧民口粮为主的高产育种目标已不能满足多样化市场对青稞的需求,在选育高产、早熟、抗倒、抗病的前提下,选育适合食用、饲用、酿造、加工及营养保健等专用型新品种已成为新的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8.
玉树地区青稞“3414”肥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稞是青海藏区的一种重要粮食作物,也是青藏高原海拔4000 m左右冷凉地区唯一能正常成熟的作物,对寒冷和贫瘠适应性强。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青稞常年播种面积近7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80%以上。青稞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当地藏族人民的生产生活,青稞一直是当地农牧民的主要食粮,是肉、奶之外人体必需营养成分的重要补充,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与栽培地位。目前,青稞正由一个区域性口粮作物向全球性健康食源作物发展。但长期以来,玉树地区的青稞生产技术落后,施肥水平不高,成为制约青稞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玉树县安排青稞“3414”肥效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水平下青稞产量特征,以期为高海拔高寒地区青稞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青稞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在云南省迪庆的推广示范加快了迪庆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的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提高了迪庆青稞生产科技水平和青稞单产。青稞作为迪庆藏区农牧民最主要的粮食作物、饲料作物,同时也是主要的收入来源,因此青稞种植水平和产量的高低不仅对当地农民迪庆青稞产业发展影响甚大,而且最能代表云南藏区农业科技发展水平,是促进云南藏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提高云南藏区农业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上世纪八十年代,西藏的种植业生产水平还比较低,粮食缺口较大,加之自然灾害影响,出现了“十年徘徊”。当时出于提高粮食自给水平、解决温饱的迫切问题,生产主管部门、科研机构等存在“抓小麦”还是“抓青稞”的争论,而且此争论一直持续到九十年代末期。本文是作者在1987年西藏自治区作物学会“西藏粮食作物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的交流论文,第一次通过系统分析明确提出了西藏粮食生产应首抓青稞的意见。为便于参加本次国家大麦产业技术体系期青藏青稞生产科研现场会的区外代表全面了解西藏对青稞生产认识的历史与现状,特与会议论文一并编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西藏土壤硒状况与富硒青稞生产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土壤普遍缺硒,已经严重影响该区居民身体健康。青稞作为西藏居民主要粮食而广泛种植,青稞硒生物强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硒生物强化是改善人体硒营养健康的热点研究领域,虽然国内外对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已有很多,然而西藏硒生物强化研究,特别是富硒青稞研究目前尚无报道。本文从西藏硒状况出发,结合西藏青稞生产现状和青稞硒含量,讨论富硒青稞生产的问题和解决路径。(1)已有的研究明确了西藏土壤全硒含量及分布。西藏土壤全硒含量平均值为(0.150±0.084)mg·kg-1,仅为中国土壤全硒含量平均值(0.290±0.255)mg·kg-1的一半;西藏缺硒土壤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以北地区,同时也是大骨节病高发区域,土壤全硒含量不足0.1 mg·kg-1。值得注意的是,西藏同时存在部分土壤全硒含量较高的土壤,土壤全硒含量超过0.3 mg·kg-1,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以南区域,例如日喀则市的岗巴县、山南地区的错那、隆子、措美;(2)西藏青稞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为12万hm2和62万t,占到全国大麦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的21%和29%,但西藏土壤全硒和有效硒含量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青稞籽粒硒含量平均值仅为0.02 mg·kg-1,青稞秸秆等饲料硒含量平均值为0.03 mg·kg-1,同时牛、羊等牲畜血液硒含量均低于临界浓度。西藏居民每人每天通过食用青稞的摄硒量仅为8 μg,即使考虑肉、奶和蔬菜的硒摄入量,每日硒摄入总量为10-16 μg,也远低于FAO推荐标准;(3)考虑到西藏的高海拔和复杂气候特征,针对西藏富硒青稞生产中不同海拔青稞产区适宜的硒肥施用量、不同青稞品种在自然土壤和施用硒肥条件下的不同响应,以及西藏富硒区域的合理规划和利用等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青稞硒生物强化有希望成为改善西藏作物和牲畜品质的有效措施之一,并最终达到有效地提高居民硒营养状况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经济在逐渐得到提高,社会也在日益进步,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水 平也得到了实质性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越来越重视农业的发展,在农业的发展中尤其重 视病虫害对植物的影响,而病虫害对经济类植物的影响更为广泛,大豆作为粮食作物,是广大人 民群众赖以生存的粮食之一,所以,对大豆的病虫害更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在大豆的众多 病虫害中食心虫病产生的危害极大,影响扩散的也更快。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在逐渐发展,社会也在逐渐前进,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与日俱 增,与此同时,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大豆重迎茬的重要性以及对人们的影响,大豆是人们的主要粮 食作物之一,尤其在东北地区,大豆已经成为了人们每天必吃的食物,所以,大豆的产量生长情 况等对我们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而在众多影响大豆产量以及生长情况的因素中大豆重迎茬的 危害尤其严重,所以,针对大豆重迎茬我们应该重点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功能型大麦——糯性裸大麦开发前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麦籽粒具有很好的保健与药用价值,糯性裸大麦基于其特殊的结构与化学成分,近年来受到了国内外科学家的关注,日渐成为食用大麦的研究重点。从营养价值和食品加工2个方面分析了糯性裸大麦的功能优势,介绍了国内外科学家在糯性裸大麦的利用及加工工艺方面的研究进展,对糯性裸大麦作为功能型大麦的开发利用价值与前景作出了肯定。提出进一步开展功能型大麦利用潜力和相关加工技术研究,对增加食品的多样性、提高大麦的附加值及经济效益、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长远和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藏食品高等教育是21世纪为顺应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而设立的,专业成立以来培养了一批食品专业技术人才,为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根据西藏食品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结合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不足,分析了西藏食品高等教育存在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发展西藏食品高等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谷物质量安全隐患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谷物是我国膳食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粮食战略储备和工业原料,其安全问题已经从过去的"数量"转变为现在的"质量",随着谷物加工及储存过程的不断延长,各种质量安全隐患仍不可小视。分析了我国谷物安全隐患的成因和发展趋势,结果发现:一是真菌污染率高,污染情况复杂、气候异常区域、主要作物和高污染率毒素仍是重点;二是在某些矿区和污灌区,重金属超标问题突出,水稻、小麦外的其他谷物需加强监控;三是种植和贮存中过量、不合法使用农药,农药残留集中的谷物副产品作为食品原料使用都值得密切关注;四是非法转基因谷物等危害的不确定性也不可小视。准确及时地掌控谷物质量安全潜在隐患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人们生活健康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7.
为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及应对燃烧化石能源造成的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世界各国争相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针对利用能源植物带来的粮价上涨和粮食安全问题,适应人多耕地少的国情,我国制定了"不与民争粮,不与粮争地"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原则。许多学者提出利用边际性土地种植能源作物。多数边际性土地过于零散,不利于能源作物大规模种植和收获、运输,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草原及荒草地。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天然降水不能满足植物旺盛生长的水分需求。大规模集约化种植一年生能源作物,主要依靠灌溉,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同"与民争粮,与粮争地"一样威胁粮食安全,同时还可能会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植被破坏、土地沙化、土壤次生盐渍化等环境和生态问题,影响草原畜牧业发展,使牧民生活无靠,与现有的《草原法》等法律、法规相悖,且无异于"问题搬家"。本研究通过分析能源作物,特别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区规模化、集约化种植,对资源、生态环境的影响,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提出了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边际土地能源作物规模化种植准入政策建议,以期为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小杂粮生产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张雄  王立祥  柴岩  廖允成 《中国农业科学》2003,36(12):1595-1598
 小杂粮营养丰富 ,极具产业化开发潜力 ,且具有生育期短、适应性强、生产力稳定等特点 ,在当前西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加入WTO和人民膳食结构的改变 ,小杂粮生产必将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愈来愈重要的战略地位。生产规模小 ,生产力低下 ,科研滞后 ,加工工艺落后是目前制约小杂粮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据此 ,提出以区域生产、规模发展、优先发展科学技术 ,大力促进产业化开发为主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大麦作为早期驯化的谷类作物,因其早熟和高度抗逆性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种植。作为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谷类作物,其新品种的选育对人们生活的改善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大麦育种与栽培的回顾,结合多年的大麦育种实践,对山西省冬性大麦育种技术和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展望了未来冬大麦的发展趋势,旨在对山西省冬大麦育种与栽培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西藏自治区是我国沙漠化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有沙漠化灾害土地19.974万k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6.58%,其中以中度沙漠化灾害土地和裸露沙砾地类沙漠化灾害土地为最多。沙漠化灾害使区内生态环境与生存条件恶化,破坏建设工程,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导致人民生活贫困,并构成严重的潜在压力。以现代科学技术和装备为支撑,用现代组织管理和经营方式科学合理地开发非耕地资源可以使原本不适于耕作的土地产生较好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有效增加农业土地资源和可耕地面积,提高土地使用率和土地质量,是解决果菜等经济作物与粮争地,有效增加耕地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优化农业生产布局、保证可耕地粮食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