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LUCC)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以及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笔者以地处滇西高原区的弥渡县为实例,运用GIS技术,对弥渡县2009年土地利用数据库和2014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进行空间叠加,进而分析该县土地利用变化状况,揭示其土地利用变化规律,为今后进一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福海县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是关乎地区可持续经济发展的重点内容。对新疆福海县2010、2012、2014、2016年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库进行整理研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运用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土地利用程度分析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了该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10—2016年福海县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不是很大,自然状态整体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3.
以梅州市梅江区为例,讨论了在SuperMap Deskpro 5.2 GIS支持下,韩江流域典型区土地利用数据库的详细设计和建库流程。该数据库的建立在韩江流域典型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区域国土规划与整治土地资源评价,土地管理和科学决策研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定量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是探讨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的重点。以中部地区的江西省为例,利用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与社会经济统计资料,通过分析土地结构变化、土地利用地域分布的特点,分析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变化态势及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江西省从1996年到2004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为人口、经济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同时提出相应的土地管理对策,为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RS/GIS的江汉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结合1995/2000年Lantlsa TM影像数据及1∶10 000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数据与相关资料,研究了汉江流域中下游(湖北省境内)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的土地利用强度大.1995年与2000年的土地利用强度指数分别为260.025和260.526,说明该区土地利用开发的强度有增大的趋势;(2)从土地利用双向动态变化率来看,该区未利用地(变化率为4.391)正在被加速开发,草地(2.836)与水域(1.664)受干扰严重,这对汉江流域及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将产生深刻的影响;(3)由于总面积较大,变化面积最大的耕地及林地土地利用双向动态变化率分别为0.424和0.344,说明维系该区人-地系统的基本因素保持相对稳定.本研究还表明,利用RS/GIS结合区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数据研究土地利用变化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唐山市海岸带地区为研究对象,以1956年、1970年地形图,1987年、2000年和2005年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运用RS与GIS技术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进行目视解译,得到精度较高的5个时期土地利用数据。据此,分析研究区过去50 a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时空特征。结果表明,过去50 a间,唐山市海岸带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显著性变化,土地利用结构由早期的其他土地和农业用地为主体向末期的以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为主体转变。土地利用程度显著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指数由1956年的185.81提高到2005年的320.63。早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速率高于后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速率存在放慢趋势,土地资源外延开发潜力释放殆尽。  相似文献   

7.
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建立了新建县1998年和2002年土地利用数据库,结合统计数据,运用马尔科夫与GM(1,1)两种预测方法对研究区未来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两种预测方法的预测结果吻合度较高,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总趋势为耕地持续减少,林地持续增加;建设用地面积加速增长,未利用地减少速度放慢;草地和水域相对较稳定。结合研究区社会经济数据,进一步分析了土地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及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是区域研究中的重点内容。在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双重影响下,土地利用及土地资源质量不断发生改变,对地域环境变化起到重要影响。本文基于1990—2010年近20年间江西省赣州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采用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研究法和动态变化研究法对赣州市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研究,并分析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情况,以期为赣州市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武汉“1+8”城市圈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武汉城市圈内9个城市1997—2006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方法中的土地资源数量变化模型、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土地利用区域变化差异模型来分析武汉城市圈1997—2006年土地利用变化的情况。研究表明,土地利用动态分析能够很好的揭示城市圈土地利用结构特征的变化规律;武汉城市圈中,武汉市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76%/年,远高于其他八个地区;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方面,增加最多的武汉市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变化量为0.463,而咸宁市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减小了0.609,是减少最多的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变化方面,耕地变化主要集中在武汉市、黄冈市和咸宁市,园地变化集中在武汉市和孝感市,交通用地变化则集中在武汉市、孝感市和咸宁市。根据研究结果,文章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科学院国家资源环境数据平台土地利用/覆被专题数据库的建设为背景,总结了国家尺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涉及的主要遥感监测技术和方法,包括基于遥感监测的土地利用/覆被分类系统、遥感信息源、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信息提取方法、土地利用分类1 km栅格成分数据构建技术以及土地利用分类面积汇总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家尺度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专题空间数据库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该文根据抚仙湖地区2009—2014年土地利用统计数据,从土地利用速度、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区域差异3个方面分析了该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6年来,抚仙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相对较缓,但各区县土地利用变化差异较大;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是影响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该研究为抚仙湖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首次对锡林浩特市30年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情况进行系统研究,为锡林郭勒大区域内提供时间长跨度、空间小尺度的案例研究。采用定量分析与数学统计模型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土地利用数量变化模型、程度变化模型和结构的空间变化模型对分类系统中的Ⅰ级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析研究。1)锡林浩特市土地利用变化明显;2)测算得到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幅度、单一动态度、综合动态度、土地开发度、土地耗减度等指标显示,锡林浩特市2000—2010年是土地利用变化较大的时期;3)影响锡林浩特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国家政策的调整。锡林浩特市30年来土地利用程度呈现逐年提高趋势,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指标和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指标均大于0,表明锡林浩特市土地利用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3.
林军维 《甘肃农业》2020,(4):103-105
土地调查数据库在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精准、详实的信息数据以及参考。通过分析土地数据库可以更新数据信息,优化土地资源管理,提升监测质量,明确土地的具体权属,在根本上达到了提升土地开发工作效率的目的。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土地利用数据库,主要对土地利用数据库在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中的应用功能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土地信息管理系统是规范土地信息管理、提高土地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而土地利用数据库是整个信息系统的核心,在整个信息管理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讨论了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设计和建立的原理和方法.以湖南省资兴市东江区为例,选择Geodatabase为数据模型,Microsoft SQL Server关系数据库为数据存储平台,ArcSDE为空间数据库引擎,并利用版本控制机制设计了能反映东江区土地利用历史变化情况和多用户并发编辑的空间数据库,为解决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并发操作和有效保存历史数据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在GIS支持下研究1993,2000及2007年珲春市的土地利用状况,定量分析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过程、单项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度、土地利用偏离度、多样性及土地利用程度.结果表明,1993~2007年,林地和耕地的面积变化最大,占总面积变化的86.41%,土地利用类型比较单一,土地利用程度不高,土地利用活动对自然景观的干预增多.此研究将为珲春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杨凌示范区为研究对象,在对该区2003年和2007年QuickBird遥感影像解译分类的基础上,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强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对其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就土地利用动态度而言,其他类土地的变化幅度最大,以年变化率约50%的速度增加;从变化强度的绝对值来看,耕地的变化强度最大,耕地面积逐年减少,4 a间减少了约11%;2003—2007年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值小于零,说明该区的土地利用处于衰退期。影响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因子主要是人口因素、经济增长和政策变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土地利用研究进展概述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阐述土地概念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在介绍土地利用相关概念内涵和目标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利用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历史演进过程,着重分析了国内外土地利用研究历史和现状,为开展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提供借鉴,通过分析现有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加强土地利用研究提供参考并对土地利用及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结合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控要求,对抚州市崇仁县2005~2020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进一步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崇仁县的土地利用变化总体特点为农用地温和的减少,建设用地上升明显,未利用地大量减少;以2010年为分界点分为前后2个阶段,前一阶段土地利用系统有序度较低且相对剧烈,后一阶段土地利用变动相对平缓,且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比较合理。崇仁县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各类用地控制目标偏离程度差异不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效果大体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以敦煌市土地利用数据库建立为例,探索了应用SPOT影像数据更新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方法。通过应用研究发现,利用SPOT影像进行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具有精度高、效率高、实用性强等特点,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与已有土地详查矢量数据及外业调查数据相结合建立数据库,可以大大提高数据库建设的准确性,是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立和变更一种可行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RS与GIS支持的武义县城市化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武义县为研究区,分析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利用1996年、2004年2期TM遥感影像和GIS技术及地理学模型,对该区域1996—2004年8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得出了该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变化分布图,计算出了土地利用变化幅度、程度、变化转移矩阵等,阐述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揭示了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及合理开发和保护土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