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对黄村镇3家养鸡场病鸡进行临床观察、病理剖检、细菌分离与培养,从而确诊为大肠杆菌病的3种型,即急性败血症型、亚急性浆膜炎型、慢性肉芽肿型,结合药敏试验筛选对鸡大肠杆菌病高敏感药物,分别使用卡那霉素、恩诺沙星、庆大霉素给予治疗。本研究可以为3种亚型的大肠杆菌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从而制定合理的诊断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鸡支原体,又名慢性呼吸道病,是由禽败血支原体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该病具有病势缓慢,病程长的特点,临床上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要特征,表现为咳嗽,流鼻液,呼吸道哆音,严重时伸颈张口呼吸.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病.包括大肠杆菌性腹膜炎、输卵管炎、脐炎、滑膜炎、气囊炎、肉芽肿、眼炎等多种疾病.而大肠杆菌病与支原体病混合感染是肉鸡养殖中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疾病之一.在临床上,肉鸡感染支原体病后,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率增加了几十倍,反之,肉鸡感染大肠杆菌后,支原体病的感染率也将增加几十倍,因此,大肠杆菌与支原体混合感染对养鸡业造成相当大的损失,其死亡率可这10~40%,有时高达70%.而大肠杆菌与支原体均易产生抗药性,使得在治疗此类病时药物选择上面临诸多难题.现将一例比较典型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一旦发生给养鸡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患法氏囊病产生免疫抗体能力减退或消失,对疫病的抵抗力降低,易并发感染鸡新城疫等病毒病和大肠杆菌病,败血型支原体等细菌性疾病.此时若接种疫苗,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蛋鸡大肠杆菌病进行准确诊断,对某蛋鸡养殖场蛋鸡发生的疑似鸡大肠杆菌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观察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83.33%(5/6)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生化试验鉴定为大肠杆菌,常见抗菌素药物敏感试验该菌对盐酸沙拉沙星和氨苄西林钠比较敏感.建议选用敏感药物治疗蛋鸡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5.
鸡大肠杆菌病是养鸡业中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之一,由大肠杆菌引起。该文就药敏试验筛选治疗药物在指导临床用药存在的问题和差异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有效防控鸡大肠杆菌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更好预防水貂大肠杆菌病提供依据。[方法]从山东某大型水貂养殖场采集病料,通过病原分离、培养特性、染色特性和生化试验等对病原进行分离与鉴定,并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致病菌18株,其中有10株为大肠杆菌,说明该养殖场主要的细菌病为大肠杆菌感染。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出的大肠杆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敏感。[结论]水貂发生细菌病后,应尽可能通过药敏试验筛选敏感药物,避免盲目投药。  相似文献   

7.
在介绍江苏省徐州市某鸭场病害发生情况的基础上,根据临床诊断及剖检、实验室诊断,判定该鸭场发生病害为大肠杆菌病。并在药敏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该鸭场大肠杆菌病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鸡毒支原体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病例的实验室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一例鸡毒支原体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病例的实验室诊断。应用细菌学方法无菌取肝脏和关节肿疱液接种鲜血琼脂培养基进行细菌分离,挑取鲜血琼脂培养基上均一生长的菌落划线接种于麦康凯斜面用于细菌鉴定,将分离的大肠杆菌涂布鲜血琼脂培养基进行药敏试验。取关节肿疱液接种KM2液体培养基,取关节肿疱液及其不同代次的KM2培养物进行支原体PCR检测。结果从发病鸡肝脏中分离到大肠杆菌,该菌株对丙氟哌酸、氟苯尼考等药物敏感;从关节肿疱液及其1~3代KM2培养物中均扩增出鸡毒支原体的基因片段;说明该群病鸡发生了鸡毒支原体和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9.
利用菌落PCR方法对临床致病菌进行快速鉴定,以天津地区某猪场病死猪胃、肠内容物作为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并对所分离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鉴定。设计16S r RNA通用引物并利用菌落PCR方法扩增所分离细菌的16S r RNA序列,对该序列进行测定和BLAST分析。结果发现,该细菌为一株多重耐药性大肠杆菌。试验建立了仔猪大肠杆菌病的临床快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某鸭场的发病情况为例,分析蛋鸭大肠杆菌病的发病原因,介绍该病的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实验室检查和药敏试验,并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临沂市苍山县流行的细菌性疾病——大肠杆菌病进行采样、鉴定,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定的检测,了解其生物学特性、生化特性以及细菌自身的特点。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大肠杆菌病对市场上杆菌王、立杆宁、杆菌特号、安特一号、肠呼肠泰、肠呼金方等药物敏感,最敏感的为杆菌王;同时在对照实验中发现环境等因素对实际生产中的治疗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药敏试验和临床用药等方面对淮南市2006年2~5月份流行的鸡大肠杆菌病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市的鸡大肠杆菌的平均发病率为14.2%,平均病死率为40.0%;临床上病型以肝周炎、心包炎和气囊炎为主,占发病鸡总数的67.1%;发病日龄以30日龄以下的发病率高,占总发病数的70.0%。采用涂片镜检、分离培养和生化实验等实验室诊断方法确诊为大肠杆菌感染,再利用药敏试验选出高敏药物硫酸新霉素和丁胺卡那,对该病鸡进行治疗,治愈率平均在85.0%,高于自行用药平均治愈率的60.1%。  相似文献   

13.
安徽某地区鸭大肠杆菌病与病毒性肝炎混合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0~12月,对安徽某地区疑似发生鸭大肠杆菌病和鸭病毒性肝炎疫情的53个鸭场的病、死鸭的肝脏和心血,进行了细菌性和鸭病毒性肝炎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结果表明:鸭大肠杆菌病发病率占45.3%,鸭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占22.6%,鸭大肠杆菌病与鸭病毒性肝炎混合感染占9.4%,未分离到细菌的占26.4%。经分离的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先锋霉素V、氨苄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抗生素敏感。使用敏感药物并加强环境消毒能有效控制细菌性疫情。  相似文献   

14.
重庆养鸭场雏鸭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重庆市部分县养鸭场雏鸭所发疾病进行调查,根据其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病原分离鉴定,确诊为大肠杆菌病。从部分乔鸭场分离出的细菌通过形态染色特征、生化试验、致病性试验,得到15株大肠杆菌强毒株。对15株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多数菌株对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素等抗生素高度敏感;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四环素等不敏感。  相似文献   

15.
罗非鱼腐皮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其对中草药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罗非鱼腐皮病的防治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特性等鉴定方法,从患腐皮病的罗非鱼体内分离到1株温和气单胞菌,并进行致病性试验和中草药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细菌对罗非鱼有较强的致病作用。中草药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五倍子、乌梅、沙棘、苏木4种单味中草药对分离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石榴皮次之,陈皮、石菖蒲、鱼腥草、马齿苋、穿心莲、桉树叶、薄荷等无抑菌作用,且五倍子+乌梅的组方抑菌效果最强。  相似文献   

16.
2009年10~12月,对安徽某地区疑似发生鸭大肠杆菌病和鸭病毒性肝炎疫情的53个鸭场的病,死鸭的肝脏和心血,进行了细菌性和鸭病毒性肝炎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结果表明:鸭大肠杆菌病发病率占45.3%,鸭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占22.6%,鸭大肠杆菌病与鸭病毒性肝炎混合感染占9.4%,未分离到细菌的占26.4%.经分离的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先锋霉素V、氨苄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抗生素敏感.使用敏感药物并加强环境消毒能有效控制细菌性疫情.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11月,河南长垣县某肉鸡场发生了一起大肠杆菌病,使用一些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后效果不佳,鸡群仍然出现较高的死亡率,随后该鸡场将病鸡送至实验室进行诊断,进行细菌分离后确定为大肠杆菌病,进行药敏试验筛选出了敏感药物,随后控制了病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该肉鸡场共有6栋鸡舍,每栋舍饲养10 000只,鸡场按照常规免疫程序进行了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法氏囊病的免疫,二免后鸡场每个鸡舍都开始  相似文献   

18.
对重庆市部分县养鸭场雏鸭所发疾病进行调查,根据其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病原分离鉴定,确诊为大肠杆菌病.从部分养鸭场分离出的细菌通过形态染色特征、生化试验、致病性试验,得到15株大肠杆菌强毒株.对15株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多数菌株对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素等抗生素高度敏感;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四环素等不敏感.  相似文献   

19.
鸡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河南某地养鸡场临床疑似患大肠杆菌病的死鸡的肝脏、脾脏和淋巴结,对分离的细菌进行显微镜检查、细菌生化试验、大肠杆菌O抗原血清型鉴定和PCR检测,分离鉴定结果为大肠杆菌感染.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氟苯尼考、头孢拉定和环丙沙星高度敏感;对头孢唑啉、恩诺沙星、呋喃妥因、阿米卡星、磺胺嘧啶、和林可霉素中度敏感;对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氟哌酸、氯霉素、四环素、链霉素、痢特灵、卡那霉索、麦迪霉素等均有耐药性,说明大肠杆菌耐药性普遍存在,建议临床上治疗鸡大肠杆菌病时应先做药敏试验,以筛选出对相应大肠杆菌菌株敏感的药物.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桐城某鸭场的发病情况为例.分析蛋鸭大肠杆菌病的发病原因,介绍该病的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实验室检查和药敏试验,并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