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介绍农作物药害症状,分析引起作物药害的原因,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出现药害后的补救方法,以降低农作物药害程度,减少药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介绍农作物药害症状,分析引起作物药害的原因,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出现药害后的补救方法,以降低农作物药害程度,减少药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玉米除草剂药害的成因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除草剂药害的种类,分析玉米除草剂药害形成的原因,提出防止药害产生的措施和补救措施,以减轻药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农作物上使用农药不当而造成药害的现象屡屡发生,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往往由于救治不及时,或方法不得当,造成产量下降甚至造成绝产。作者通过几年来对农作物药害事故的调查和处理经验,总结了农作物药害的发生原因并对药害的防治提出了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药害是指农药对作物引起的伤害。药害有直接药害和间接药害。直接药害指施用农药对当季作物造成的伤害,间接药害指用农药使临近敏感作物受害,或长残效农药污染土壤使下茬敏感作物受害。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2020,(6)
正春夏季是果树多种病虫发生与危害的时期,在化学农药防治后,也是各种药害的高发期。造成果树药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旦出现,必须针对发生药害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才能收到减轻或缓解药害的效果。1.药物药害即因药物直接原因造成的伤害。在生产上常见的可造成药害的有石硫合剂、硫磺粉、五氯酚钠、代森铵及硫酸铜等。此外,还有一些农药在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各种除草剂的药害表现,分析了造成药害的原因羡并提出了药害补救及预防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农作物药害预防与补救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农作物药害的识别方法与造成农作物药害的原因,并提出预防药害发生的方法及药害发生后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9.
农作物药害及其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尤建 《农技服务》2009,26(1):70-71
介绍了药害的种类、症状、造成农作物药害的原因等,提出了预防药害发生的方法及药害发生后的预防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0.
当前农业生产越来越离不开除草剂,除草剂应用占我省农药应用总量的70%以上。同时大部分药害均是除草剂引起的,不少农户遭受除草剂药害后,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补救,结果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本文从药害产生原因入手,介绍了几种补救措施,供生产者参考,以期减少药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根据广西沿海地区豇豆生长发育气候环境条件和病虫发生为害特点,提出通过创造有利于豇豆正常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发生为害的栽培环境条件,有效地改善豇豆生育状况,使植株健壮生长,增强自身抗逆性,减少、控制病虫滋生、蔓延和为害,控制豇豆产品农药残留不超标,实现豇豆健身栽培。  相似文献   

12.
通过遮光处理,研究不同遮光强度及持续时间对大豆的生育进程和形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播种后遮光20% ̄50%,时间持续到V3期以后,大豆各生育阶段所需生育日数减少,生育期缩短。遮光20%时间持续到V3以后,遮光30%时间持续到R1以后,遮光50%时间持续到R5以后,大豆生育期显著或极显著缩短。同一遮光持续时间,遮光强度的加强会导致R5-R8生育日数增加,使大豆生育期(VE-R8)延长。遮光强度及遮光持续时间对大豆株高、子叶节高度、茎粗和主茎节数影响显著。遮光50%持续到R5期以后,植株形态由直立变成蔓生型。  相似文献   

13.
中医称心、肝、脾、肺、肾为“五脏”,它是人体内脏的主要组成部分。心主要的功能是生血藏神,肝是藏血,脾主运化,肺主气司呼吸,肾藏精主火。它们之间在生理功能上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是一个对立统一的关系。如何正确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对于运用中医中药理论去防治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家蚕对BmNPV抗病性与中肠消化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6个现行家蚕品种中肠消化酶活性与家蚕对BmNPV病毒抗性比较与分析,以期寻找现行家蚕品种消化酶的活性与抗性的关系,为辅助家蚕育种及品种推广奠定基础.以DNS法测定不同品种海藻糖酶活性,以Fo-lion-酚法测定不同品种蛋白酶活性.以及以铜皂法测定脂肪酶活性,同时对不同品种家蚕4龄起蚕经口添加BmN-PV病毒进行抗性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蛋白酶、脂肪酶酶活顺序为664×663较低,667×668相对较高,其他品种处于中间层次,对应抗性测定结果的相关分析表明,活性越强抗性越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海藻糖酶的活性与抗性的关系没有较好的相关性.因此,家蚕中肠消化液的蛋白酶、脂肪酶可能与家蚕对BmNPV病毒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对高效氯氟氰菊酯不同抗性水平的近等基因系高抗种群(NILs-RR)和低抗种群(NILs-RS)对13种杀虫剂的交互抗性,结果表明高抗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甲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的交互抗性倍数在15.2~92.6之间;对氟虫腈,阿维菌素、灭多威和甲胺基阿维菌素也存在14.1~67.5倍的较高交互抗性;而对毒死蜱、溴虫腈、虫酰肼及辛硫磷的交互抗性较低,在3.0~7.6倍之间。低抗种群对氟虫腈和阿维菌素存在较明显的交互抗性,在13.3~14.3倍之间;对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灭多威、溴虫腈和甲胺基阿维菌素有一定程度的交互抗性(5.8~9.9倍);对高效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甲氰菊酯的交互抗性较低(2.6~2.9倍);对辛硫磷、毒死蜱和虫酰肼则没有明显的交互抗性(1.7~1.8倍)。对构建的甜菜夜蛾敏感种群(SS)、近等基因系高效氯氟氰菊酯抗性种群(NILs-RR)和近等基因系低抗性种群(NILs-RS)生命表分析表明,以SS种群为参比,NILs-RS、NILs-RR种群的相对适合度分别为0.870、0.893,抗高效氯氟氰菊酯不同基因型甜菜夜蛾SS,NILs-RS和NILs-RR三种群净增殖率分别为624.7, 543.6和557.8,无显著差异,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抗药性未引发甜菜夜蛾适合度变化。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可见甜菜夜蛾对高效氯氟氰菊酯产生抗药性后,与其它菊酯类药剂、氟虫腈和阿维菌素存在较高水平交互抗性,此类药剂间不宜混用或轮用;与辛硫磷、毒死蜱和虫酰肼的交互抗性均较低,可以混用或轮用。在高抗地区也可以通过引入敏感种群进行抗性稀释的方法治理甜菜夜蛾对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  相似文献   

16.
提高冷季型草坪草越夏能力的途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申屠文月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856-3857
针对冷季型草坪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难以越夏的问题,根据冷季型草坪草的生长习性和江南地区的气候特征,探讨了选用抗逆性强的草种、进行多草种混播建坪、实施坪床土壤改良、做到适时适量灌水、注意合理施肥、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做好病虫害防治、合理修剪和改善小气候环境等提高冷季型草坪草越夏能力的九条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7.
非洲农业产量对气候变化响应与适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文娇  陶福禄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16):3157-3166
非洲是全世界气候变化最脆弱的地区,而非洲农业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最为敏感。气候变化已经并将继续对非洲农业和粮食安全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提高气候变化对非洲作物产量影响的理解,揭示非洲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是及时、正确和有效适应气候变化的关键。本文综述了非洲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作物机理模型、统计模型和经济模型目前研究这一问题的三大主要方法,系统阐述了非洲农业对过去和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程度及适应措施。未来气候变化对非洲农业的可能影响,不同的研究在不同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上,随着气候情景、研究方法和作物种类的不同,影响程度的结论差异性较大:作物机理模型方法显示的影响范围是-84%-62%;统计方法评价的影响范围则是-57%-30%;而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显示的影响范围是-100%-168%。随着气候变化对非洲农业的影响得到公认,非洲农业对气候变化的适应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选育抗旱品种、发展保护性农业、完善灌溉设施、调整技术管理等适应措施将有可能对粮食安全带来更大的益处。另外,加强极端气候事件的监测和预警、增强气候预报、有效结合气候变化制定农业生产种植和管理措施、调整作物布局、发挥区域和国际组织(世界气象组织WMO、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等)在非洲应对气候变化影响方面的合作和对非洲的援助等措施均可提高非洲农业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本文进一步讨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包括数据、方法、结果的不确定性以及气候变化的间接影响、缺乏综合研究等问题,并指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非洲农业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为解决非洲粮食安全问题和消除非洲贫困提供科技支撑,同时也为中国农业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我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效途径及措施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简要分析了影响广西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要实现我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必须依靠科研新成果、新技术来支撑,通过建立典型成果应用示范片(村)等加速新成果、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要因地制宜选准发展项目,突出优势产业;要建立健全农产品供求信息系统,并充分发挥现代传媒的作用,及时为农民发送、传播各种最新信息和生产技术,减少生产决策的盲目性,规避风险,促进增收。  相似文献   

19.
浙江菜区斜纹夜蛾对几类杀虫剂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浙江菜区斜纹夜蛾对主要杀虫剂的抗药性发展趋势,采集了浙江三门和萧山地区田间斜纹夜蛾,监测其对11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水平。结果表明,三门种群和萧山种群对这些杀虫剂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且萧山种群对测试药剂的敏感性高于三门种群。参考抗性诊断剂量(田间推荐浓度)处理后存活率和11种杀虫剂LC99致死浓度与田间推荐浓度的比值,推断三门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和溴虫腈敏感,对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啶虫隆、丁醚脲和多杀菌素的敏感性下降,对虫酰肼、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已产生抗性;同样,萧山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溴虫腈和多杀菌素敏感,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丁醚脲、啶虫隆、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阿维菌素敏感性下降,对虫酰肼和高效氯氰菊酯产生抗性。因此,浙江菜区斜纹夜蛾对大部分监测杀虫剂的抗性正在形成,已产生抗性的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虫酰肼应暂停使用1~2年;其余药剂则需要控制用药次数和采用不同种类杀虫剂轮用、混用的方式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基于DPSIR模型湖南省生态安全评价及安全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通过构建湖南省生态安全指标评价体系,系统研究了1989-2012年间湖南省各区域生态安全状况,探讨诱发其变化的各种因子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湖南省生态安全状况整体呈现从安全状态降为轻度预警状态的趋势,生态安全指数由0.550降至0.420,其中驱动力指数由0.140降至0.052,压力指数由0.204降至0.007,状态指数由0.092降至0.044,影响指数由0.074上升至0.220,响应指数由0.057上升至0.098。就安全格局而言,处于轻度预警状态的城市比例增大,13个城市中处于轻度预警状态的城市达9个,湘中、湘南与湘西地区生态安全度要高于长株潭地区与湘北平原湖区。生态安全状况的变化是自然与人为因素双重作用的结果,城市扩张、工农业污染、自然灾害及对资源不合理的开发是影响湖南省生态安全的关键性因素。因此,针对当前生态安全现状,从城市规划,耕地保护,经济结构调整和矿山管理4个方面提出了提升该区域生态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