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四川省石棉县和汉源县的普通枇杷Eriobotryajaponica(Thunb.)Lindl.、大渡河枇杷E.prinoides Rehd.et Wils.var.daduheensis H.Z.Zhang和栎叶枇杷E.prinoides Rehd.etWils.的叶片、果实、种子等性状进行调查考证。结果表明,大渡河枇杷的各种性状都处于另两种枇杷间;大渡河枇杷不同单株的许多性状有不同程度分离,有些偏向于栎叶枇杷,有些偏向于普通枇杷,支持大渡河枇杷为栎叶枇杷和普通枇杷种间杂种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6种枇杷属植物花粉形态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扫描电镜,对1个栽培品种(早钟6号),5个野生类型(椭圆枇杷、大渡河枇杷、栎叶枇杷、台湾枇杷、台湾枇杷恒春变型)的花粉进行了形态观察。结果表明,6种枇杷属植物的花粉粒均为长球形,具3条萌发沟,萌发沟以等间距环状分布,属于N3P4C5型花粉。6种枇杷属植物的花粉外壁属于条纹-穴状纹饰类型,外壁均具条嵴,嵴洼处散生有覆盖层穿孔,但条嵴及穿孔的形态和分布差异明显。最后,结合花粉形态的演化规律,对大渡河枇杷的系统学位置及枇杷属植物的起源与进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鉴定枇杷属普通枇杷野生种、栎叶枇杷和大渡河枇杷3个种的S-RNase基因型,为利用其优良性状开展种质创新,以及大渡河枇杷分类地位的探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苹果S-RNase基因高度保守区设计兼并引物对3个种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片段回收、克隆及测序,分别采用BLASTn、BLASTx、DNAMAN和CLUSTALW软件进行同源性检索、序列比对和结构分析。【结果】从参试的3个种中共分离了4个S等位基因,分别为S2-RNase、S26-RNase、S32-RNase和S34-RNase,其中S26-RNase、S32-RNase和S34-RNase为新分离的枇杷S-RNase基因,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MG765271、MG846012和MG812504。所克隆获得的4个枇杷S-RNase基因与苹果S-RNase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结构相同,具有5个保守区(C1、C2、C3、RC4和C5)和1个高变区(HV)。此外,所获得的4个枇杷S-RNase基因电泳图谱及同源性和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大渡河枇杷可能为普通枇杷和栎叶枇杷的杂交后代。【结论】确定了普通枇杷野生种、栎叶枇杷和大渡河枇杷的S-RNase基因型分别为S2S26、S32S34和S26S32。大渡河枇杷S-RNase基因型及S-RNase的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支持其可能为普通枇杷和栎叶枇杷杂交后代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栎叶枇杷幼胚的离体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栎叶枇杷(Eriobotrya PrinodesRehd.& Wils.)与普通枇杷(E·japon-ica Lindl)同属于蔷薇科(Rosaceae),苹果亚科(Maloideae),枇杷属。是枇杷原始种之一。产于云南、四川。果实卵形,暗褐色,直径约6—7毫米,种子1—2粒。耐热性略高于普通枇杷。  相似文献   

5.
采用去雄、套袋、人工授粉方法对7种枇杷属植物及2种枇杷近缘属植物共14份材料配置的91个种间、21个属间共112个杂交组合进行研究,结果发现:91个种间杂交组合中有28个坐果率为零,即杂交不亲和,约占30%;杂交组合大多为部分亲和,仅少数为完全亲和。枇杷属与其近缘属植物(石斑木、石楠)的正交基本不亲和,反交有5个组合能结果,但杂种胚中途败育,需要进行胚挽救。不同的种类作为父本或母本时,坐果率相差较大,以大渡河枇杷,栎叶枇杷、野生普通枇杷和‘解放钟’作母本,平均坐果率高达36.2% ~ 58.2%;而以台湾枇杷及其两个变型和椭圆枇杷作母本,平均坐果率仅为2.9% ~ 16.3%,作父本时,平均坐果率较高,达22.4% ~ 43.1%。花粉管生长的荧光观察显示,台湾枇杷恒春变型作母本与栎叶枇杷杂交为孢子体不亲和。  相似文献   

6.
枇杷属植物种类数及东南亚原产枇杷种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搜集国内外的有关文献资料、比照IPNI网站提供的枇杷属植物的记录,查对900多份枇杷植物标本,结合对我国枇杷属植物的实地查证,在排除了错置种类25个后,初步确定我国原产的枇杷属植物有16个种(21个种类);东南亚原产的枇杷属植物有6个种(11个种类):印越枇杷、椭圆枇杷贝特罗变种、椭圆枇杷长叶柄变型、香花枇杷多毛变型、胡克尔枇杷、宽叶枇杷、大果枇杷、菲律宾枇杷、波宜兰枇杷、栎叶枇杷老挝变种和椭圆托叶枇杷。种类数的确定,为枇杷属植物种质资源研究奠定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林顺权 《园艺学报》2017,44(9):1704-1716
(1)种质资源调查、搜集和保存:调查国内14省区,确定有枇杷属(Eriobotrya)植物野生资源20种,并调查越南、老挝、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搜集6个种。对上述26种枇杷属植物种质资源进行迁地保存。(2)整理和分类、鉴定和评价:发表1个新种,薄叶枇杷(E.fulvicoma ChunLiao);订正1个种,大渡河枇杷(E.×dadunensis H.Z.ZhangW.B.Liao);重新描述1个种,广西枇杷(E.kwangsiensis Chun);记录4个分布新记录种,确认并出版了26种枇杷的图谱。亲缘关系分析表明:小叶型、柱头数少(2、3或4)的窄叶枇杷、小叶枇杷、细叶枇杷是枇杷属植物基出类群,普通枇杷(栽培枇杷)与麻栗坡枇杷和椭圆枇杷等大叶型、5个柱头的种属于同一类群。对上述26个种的50余个性状进行了较全面的鉴定,并评价了部分种的交配亲和性、核型、三萜酸含量、根系生长特性、叶斑病抗性、花期和果实品质。(3)野生种利用研究:筛选出香花枇杷、怒江枇杷和椭圆枇杷及其种间杂种可作为栽培枇杷砧木;检测枇杷属植物叶片熊果酸等止咳关键药用成分三萜酸类,发现台湾枇杷、香花枇杷等多种野生枇杷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等药用物质高于栽培枇杷;进行了百余个种间和近缘属间组合的杂交,了解其杂交亲和性和转移优良性状给栽培枇杷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云南枇杷野生种质资源叶片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47份云南枇杷野生资源叶片表型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这一群体枇杷种质资源的叶姿、叶形、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形指数、叶背茸毛、叶面形态、叶片横切面形状、叶面光泽、叶片颜色等性状均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其中,叶背无茸毛的种质占77.62%,初步断定这个群体中的多数种质不是普通枇杷类型。  相似文献   

9.
测定香花枇杷和普通枇杷各萃取部的抗氧化活性,并测定具较强抗氧化活性的萃取部黄酮、总酚的含量,结果表明香花枇杷叶片的抗氧化活性高于普通枇杷.两种枇杷具有抗氧化活性萃取物中的黄酮和总酚含量均与FRAP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DPPH的IC50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即黄酮、总酚的含量与总还原能力及自由基清除能力成正相关.同时试验还表明大孔树脂AB-8具有较好的富集黄酮和多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1早春枇杷适宜区域早春枇杷不是特殊的品种,而是一般品种在特殊气候条件下种植并配套相应技术,于1月初至4月上旬成熟的枇杷产品。地处南亚热带北缘至中亚热带南缘的四川省攀枝花市、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省丽江市、大理白族自治州、昭通市、曲靖市、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等8个市(州)的干热河谷气候区均为早春枇杷适宜发展区。该区域有原生枇杷自然分布,属章恢志教授在《中国果树志.龙眼枇杷卷》中所指的金沙江、大渡河枇杷起源地。这一区域的气候指标是:年平均气温19.4~16.6℃,总积温6059~7081℃,极端最低温>-5℃,最冷月…  相似文献   

11.
草菇菌丝体经CO~(60)5,000仑琴辐射后,其后代子实体发现明显变化,主要表现在子实体形状和颜色上的变化,试图通过测定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了解辐射对草菇代谢的影响,为今后的选育工作提供生理生化指标。材料与方法 1.材料:采用本实验室采集的野生草菇菌株和三明真菌研究所提供的V_(85)菌株,接种三天后经CO~(60)5,000仑琴辐射处理,于稻草料床上栽培,七天后取旦期子实体为供试材料。 2.方法:取子实体若干于冰浴中研磨,加入适量0.1MpH7.2磷酸缓冲液,4000rpm离心10分钟,上清液为测定之酶液,溶液浓  相似文献   

12.
“稀土”对平菇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表明,用30ppm的“稀土”处理,可使平菇增产12.85%,蛋白质含量增加5.73%,Fe,Zn和Cu的含量分别增加73.42%,40.34%和19.37%。  相似文献   

13.
侧耳属真菌担孢子细胞核相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改进式海登汉氏苏木清法对侧耳属5个种17个品种的担孢子核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食用菌除了以单核担孢子为主外,还都具有含2个或2个以上细胞核的担孢子,糙皮侧耳的NP品种含2-5个细胞核的担孢子的比率高达16.23%,其它品种多核担孢子的百分率均在4.18%以下。  相似文献   

14.
重瓣榆叶梅的绿枝扦插繁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丛欣 《园艺学报》1991,18(3):278-280
重瓣榆叶梅(Prunus trilba var.plena Dipp.)是蔷薇科李亚属中的一种落叶花灌木。它具有开花早、花期长、花朵大、颜色纯正鲜艳等特点,是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园林绿化、彩化树种。由于它雌雄蕊退化,不能正常结实,无法用种子实生繁殖,常规的扦插繁殖,成活率极低,无实用价值。在生产上,只能用分株和嫁接方法进行繁殖,但费工费时且繁殖效率很低,使重瓣榆叶梅的苗木生产受到限制。为此,作者自1984年开始进行绿枝扦插试验。 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插条的采剪。于6—7月,在苗圃内,剪取树龄2—4年生  相似文献   

15.
灵芝有效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王磊  张云 《中国食用菌》1997,16(1):8-11
本文从灵芝有效化学成分的结构,提取分离方法,结构鉴定,生理活性及应用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6.
用孢子分离,基内分离的方法获得纤细的银耳次生菌丝、节饱子和原基银耳次生菌丝还以白毛团,白色谷粒、基内菌丝和绒毛的形成存在。银耳菌丝体的形态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纤维的银耳次生菌丝、基内菌丝、菌龄短的原基组织和绒毛都能与伴生菌混合培养,配制成银耳母种。其中三种形态与伴生菌配制母种未见,只要正确辩识银耳菌丝体的不同形态和菌龄,掌握适宜的条件和技术,不仅简化了银耳的分离方法,而且提高了制作母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18.
沈惠娟 《园艺学报》1990,17(1):65-70
匍匐栀子花、早菊叶外植体在分化和脱分化过程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相应发生变化。当愈伤组织上含胚性细胞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增多,并且大多集中在“一”极慢带区。吲哚丁酸(IBA)在诱导早菊分化苗生根的过程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逐日增多,当IBA、萘乙酸(NAA)和脱落酸(ABA)诱导早菊苗基端出现根原体时,它们具相似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在生根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可促进试管苗提前生根,苗健壮。  相似文献   

19.
诱导金鱼草多倍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岳桦 《园艺学报》1990,17(1):76-80,T004
本文叙述了用秋水仙素水溶液处理金鱼草种子获得多倍体的方法,以及对获得的四倍体金鱼草(2n=32)与二倍体对照苗(2n=16)进行了形态、细胞学及气孔的观察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浓度为0.3--0.5%的溶液处理24小时诱变效果较好,诱变率可达10--11.4%。镜检发现诱变植株的染色体多为混倍体,必须将混倍体形态明显似多倍体的部位进行扦插才可获得四倍体。四倍体金鱼草的形态从子叶期到大苗的各个发育阶段均与二倍体有明显差异,表现为叶子增厚、变形,气孔增大,花瓣增厚、增大,花期晚,自花授粉不孕等。四倍体植株的花粉因减数分裂异常,全部败育,是四倍体自花授粉不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愈伤组织氨基酸含量变化与柑桔抗寒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枳、宜昌橙、遂川金柑、桃叶橙、尤力克柠檬实生苗愈伤组织不同的继代培养及5℃低温处理,分析其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柑桔愈伤组织氨基酸含量变化与其抗寒性一致。尤其是脯氨酸含量变化与其抗寒性关系密切。5℃两周处理后,在抗寒品种中,有蛋白质合成,脯氨酸等含量较高,而抗寒性弱的品种没有蛋白质合成,甚至发生分解,氨基酸含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