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根据2003~2004年台湾海峡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结合以往闽南、台湾浅滩渔场鲐鲹鱼类监测资料,研究分析了台湾海峡鲐鱼捕捞群体结构及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结果表明:台湾海峡鲐鱼资源主要为灯光围网作业和拖网作业所利用;5、6月在灯光围网作业主要渔获物中鲐鱼占绝对优势,其余各月所占比重均较低,其渔获群体优势叉长组为230~260mm,占60.8%,平均叉长246.1mm,资源利用较合理;而拖网作业捕捞群体以0龄鱼和1龄鱼为主。定点调查表明5月鲐鱼数量分布的主要密集区出现在闽南、台湾浅滩渔场的近岸海域,以幼鱼为主,8月群体较为分散,密集度不高。为合理利用鲐鱼资源,应加强对灯光围网作业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2.
在海洋主要经济鱼类资源严重衰退的情况下,这几年鲐、鲹鱼产量却连年上升,因此,各地都把捕捞这两种鱼列为大渔汛安排。鲐、鲹鱼捕捞是一种技术性较强的光诱围网作业。如何保障秋汛灯围作业  相似文献   

3.
现有围网渔轮最主要的渔捞对象为台鱼、剌(鱼发)鱼(竹(?)鱼)等中上层鱼类,由于目前渔捞技术的限制,只能在上述鱼类起羣时,(鱼类游行水之表层或表层下),才能进行捕捞。但一般中上层鱼类并非整天起羣,一般每天仅起羣数小时,有时好几天不起羣,因此在整个围网期间,有很多时间不能作业。  相似文献   

4.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主要中上层鱼类可捕规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主要中上层鱼类资源一蓝圆鲹、金色小沙丁、鲐鱼、脂眼鲱、竹(竹夹)鱼,颌圆鲹、羽鳃鲐和大甲鲹等,自六十年代中期灯光围网作业的兴起之后已经历了近30年的较大规模的开发利用。目前投入该渔场的灯光围网作业单位,虽然比七十年代减少了三分之一强,其捕捞能力却较七十年代有明显提高,作业天数和投网次数也相应增加,因此灯光围网的捕捞力量已接近七十年代的水平。而近年来捕捞中上层鱼  相似文献   

5.
潘良城 《水产科技》1993,(5):36-38,58
池泽鱼类,泛指蓝园鱼参、颌园鱼参、竹荚鱼、鲐鱼、金色沙丁鱼等,尤以蓝园鲹、鲐鱼、金色沙丁鱼为大宗,是灯光围网、快速机拖网作业的主要捕捞品种。1970年至1972年潮汕沿海各县捕捞量达50万吨。灯光围网生产发展高峰的70年代,因保鲜手段落后,在渔汛旺发期,曾把大批池泽鱼类当作农肥处理。80年代初,潮汕沿海渔区小型制冰厂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围网渔业是目前世界海洋渔业中的主要作业之一,年产量约2千万吨左右,为世界海洋渔业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当前,我国海洋捕捞生产的主要方式是底拖网作业,围网作业所占比例较小,机轮围网更是寥寥无几。鉴于近年来东海、黄海主要底层经济鱼类逐渐衰退,群体减少,鱼体变小,产量下降。因此,发展围网作业,捕捞中上层鱼类,成为海洋渔业生产当务之急,也是发展外海渔业,提高海洋捕捞生产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李豪 《海洋渔业》1986,8(3):116-118
<正> 在海洋渔业捕捞生产中围网是主要利用中上层鱼类资源,组织生产的一种作业形式。由于中上层鱼类洄游的不稳定性,因此围网捕捞受渔场变化的制约。东黄海灯诱围网是从七十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品种以鲐鲹类为主。渔场作业范围也因捕捞能力而局限在大沙渔场,长江口渔场一带。捕捞时间高度集中在11~12月至翌年的1~2月间,十  相似文献   

8.
鲐鲹鱼灯光围网开发意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一、资源现状 由于捕捞强度的迅猛增长,现代捕鱼技术的应用,造成了底层主要传统经济鱼类资源的严重锐减、品种退化。虽经80年代以来不断的作业结构调整,可是重底层鱼类、轻上层鱼类的捕捞势头依然突出,底层鱼类仍未逃脱遭破坏的扼运,反而把在70年代发展起来的、80年代达到高潮的捕捞鲐鲹鱼等上层鱼的灯光围网(浙江全省320组)给压跨了,到90年代全省只剩下蚂蚁乡的10组。渔业资源现状是:近海底层鱼类资源日益衰退,中  相似文献   

9.
根据福建省1987~2003年闽南、台湾浅滩渔场(116°00′~119°30′E,22°00′~24°30′N)灯光围网作业生产统计数据和资源监测资料,分析研究了福建省在该渔场灯光围网作业状况、发展演变和资源利用现状。结果表明:由于单拖作业和流刺网作业的发展,灯光围网作业持续萎缩,在海洋渔业中的地位不断下降;渔船大型化,渔场向深水推进,灯源配置及集鱼并灯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主要渔获物中蓝圆鲹占绝对优势,鲐鱼所占比例有上升的趋势,金色小沙丁鱼年间波动明显,颌圆鲹则快速减少,竹鱼近年来产量快速增长。文章还提出改进和提高灯光围网作业捕捞技术和自身竞争力,合理引导部分疏目快拖作业参与中上层鱼类资源的开发利用等优化海区捕捞作业结构、合理开发利用海区渔业资源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机轮围网开发东海南部渔场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因近海底层渔业资源的衰退,国有渔业公司在近海作业结构调整中逐步放弃底拖网作业,转向开发中上层鱼类资源为主,因此,探讨开发机轮围网的新渔场十分必要。1机轮围网开发新渔场的必要性 80年代中期至今,全国机轮渔业规模一直维持在30余组船组左右,分属6家国有渔业公司。随着近海作业方式的调整,围网渔业产量在近海捕捞产量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近几年机轮围网年捕捞产量10万吨左右。机轮围网主要渔场曾经有:1)黄海中西部渔场,主捕鲐鱼,渔期在9月-次年1月;2)东海中南部渔场,主捕鲐鱼,渔期8月一次年1月;3)对马…  相似文献   

11.
灯光围网捕捞是发展海洋渔业,进一步利用中上层鱼类资源的重要作业方式。我国东、黄海及南海海域均有品种较多和蕴藏丰富的中上层鱼类资源,不但有可捕量较大的兰园鲹、鲐鱼、金色小沙丁,而且还有经济价值较高的乌鲳鱼及马鲛鱼等。近年来无论是国营渔业的  相似文献   

12.
救救鲅鱼     
鲅鱼是北方海区经济鱼类,体长一般二十六至五十二公分,大者长到一米以上.这种鱼本来是流刺网和围网作业的捕捞对象,但由于近年来捕捞强度激增,幼鲅鱼也成了底拖网的受害  相似文献   

13.
围网,是我国南海区主要渔具之一。渔具种类分有:无囊围网、有囊围网、有底环围网和无底环围网,作业时配合光诱和敲吓。其中有环无囊围网。俗称“索罟”。六十年代中期,在取缔使甩鱼炮之后,光诱索罟在网具结构、渔具材料和捕捞操作等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获得显著的效果,推动了灯光围网的发展。七十年代末期,由于资源波动等原因,国营渔业淘汰了机轮围网作业。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大陆架海域中上层鱼类资源的种类多,分布面广,有鲱鱼、鲅鱼、鲳鱼、兰园鲹、鲐鱼、金色小沙丁鱼、脂眼鲱、竹?鱼,以及远东拟沙丁鱼和鳀鱼等数十种.其中有的处于较少或尚未利用的阶段;有的虽利用较多,资源常有波动,但仅少数种类利用过度.因此,总的说来,尚属稳定,比底鱼资源的状况要好得多.这些中上层鱼类是我国灯光围网、机帆船围网、流网等网具的主要捕捞对象.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好我国大陆架中上层鱼类资源,对当前渔业生产和将来的渔业发展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渔业动态     
2006年1月日本东北部近海围网生产继续捕到大量鲐鱼鲐鱼(Scomber japonicus)是为日本的重要经济鱼类,在日本列岛周边水域除了北海道的北部和西部近海以外都有其分布。1978年日本近海水域的鲐鱼渔获量增至162.6万t(创历史最高记录),以后逐年减少,1991年减至25.5万t,其后渔获量时增时减地在30~90万t之间波动,虽然在1997年曾一度回升到84.9万t,但1999年又减至38.2万t,2004年又减至33.5万t。表明日本近海的鲐鱼资源处于低迷状态。分布于日本周边水域的鲐鱼是为日本近海围网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日本近海的围网共分有8个作业海区,其中在日本太平…  相似文献   

16.
围网起网机是海洋围网渔业的重要技术装备之一,它的先进性,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海洋围网渔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当今世界上海洋围网渔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为争捕海洋中上层鱼类资源,力争提高捕捞效率,不断地更新围网起网机,实施了围网作业全盘机械化、遥控操作、中高压液压传动等技术。十多年来,围网起网机的各项技术参数(拉力、线速度)有了成倍的增加。  相似文献   

17.
<正> 我国海洋机动渔船大量发展,捕捞强度空前加夫,特别是以拖网为主的单一作业方式,使传统的底层经济鱼类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故提倡围网、流网轮作,扶植恢复传统的流网和钓渔业。钓渔业包括延绳钓、手钓或曳绳钓,竿钓。钓渔业的渔船、渔具和捕捞机械装备的投资比同等规模的网渔业少,并可到网具不能进行捕捞的渔场进行作业。加之钓鱼很少损害幼鱼,对非集群的另散鱼  相似文献   

18.
七十年代初期,随着黄海太平洋鲱、鲐鱼资源的兴起,黄渤海区的围网渔业得到迅速发展。当时的机帆船围网,绝大部分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缩写符号为PE)材料制作。其比重为0.95,因而用其制作的围网在捕捞作业中沉降性能差,直接影响到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袁启荣 《海洋渔业》1998,20(2):70-71,67
<正> 闽东、台北渔场是中上层鱼越冬、产卵、索饵的重要场所。该渔场中上层鱼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是日本、中国台湾以及福建沿海拖、围网生产的主要渔场。随着马面鲀资源的急剧衰退,开发利用该渔场春汛中上层鱼资源,已被各国有海洋渔业企业所重视。1995年春汛,我公司首次组织拖网作业赴该渔场捕捞中上层鱼,获得成功。1997年4月下旬我公司又先后组织了4组围网船投入该渔场生产,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拖、围网生产中上层鱼的成功,标志着该渔场已成为我公司春汛生产的重要渔场之一。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晋江县深沪渔业公社的捕捞作业是以机帆船灯光围网为主的,年产中上层鱼10万担以上。1983年生产各种中上层鱼类11.5万担,占当年水产品总产量的59%。渔汛旺季正值7~9月的高温季节,这一期间的产量要占全年中上层鱼总产量的70%以上。这些鱼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