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俞平 《海洋渔业》1985,7(6):243-244
<正> 近年来,我国海洋渔业的产量保持在360万吨左右,约占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的三分之二。其中海洋捕捞的产量为300万吨左右,占有极大的比重。从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情况来看,近海主要经济鱼类的利用已呈过度现象,传统性捕捞的底层经济鱼类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据各方面的资料分析,要在短期内恢复,尚无迹象。这就引起渔场矛盾十分突出,生产安排的困难。然而就整个世界范围来说,特别是分布在日本沿海及东黄海的中上层鱼类资源保持相对的稳定,个别鱼种还出现上升的趋势。中上层鱼类大都为一些大洋性的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捕捞技术的发展和鱼类资源状况的变化,中上层鱼类的产量亦随之提高,约占世界海洋渔业总产量的五分之三。1979年世界海洋性鱼类产量为5514万吨,鲱、沙丁、鯷类鱼占1564万吨。1979年日本海洋性鱼类总产量817.07万吨,其中日本鲐为159.07万吨。  相似文献   

3.
墨西哥湾的沿海中上层鱼类资源,除油鲱(menhaden或称步鱼,拉丁学名:Brevoortia tyrannus——译注)外,基本上未被利用。油鲱巳大量被捕获,沿海中,上层鱼类各群体作为一个总资源来描述,则其蕴藏量估计比油鲱大9倍,但未能有效地被传统的围网作业技术所捕获。因各品种的鱼不像油鲱那样自然地集成大群,巳发现它们经常藏在浅水崎岖不平的低洼处躲避围网。本文记述一种自动化捕鱼体系,提供一个有效的捕获沿海中上层鱼类资源的方法.该体系将对捕鱼至加工的全过程实行遥控,人力和船的需要量将只用于维修捕鱼台站和去装运加工制品。  相似文献   

4.
台湾海峡南部中上层鱼类群聚资源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台湾海峡南部灯光围网作业渔场约自东经115°30′至119°30′,北纬22°至24°30′,即包括闽南、台湾浅滩、汕头和甲子等四个渔场。闽南和汕头地区的机帆船灯光围网终年在此作业,捕获蓝圆鲹和金色小沙丁鱼等多种中上层鱼类构成的群聚资源。1971—1982年  相似文献   

5.
潘良城 《水产科技》1993,(5):36-38,58
池泽鱼类,泛指蓝园鱼参、颌园鱼参、竹荚鱼、鲐鱼、金色沙丁鱼等,尤以蓝园鲹、鲐鱼、金色沙丁鱼为大宗,是灯光围网、快速机拖网作业的主要捕捞品种。1970年至1972年潮汕沿海各县捕捞量达50万吨。灯光围网生产发展高峰的70年代,因保鲜手段落后,在渔汛旺发期,曾把大批池泽鱼类当作农肥处理。80年代初,潮汕沿海渔区小型制冰厂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中上层鱼类生产和加工利用的简况 中上层鱼类自五十年代以来产量不断增加,目前约占世界海洋渔业总产量的3/5。主要是:鲐鱼类(Pneumatophorus Japonicus)、沙丁鱼类(Sardinia melanosticta)和竹篓鱼类(Traehurus Iaponica)。此外,数量较大的还有日本鲤鱼、玉筋鱼、秋刀鱼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一些大中型湖泊、水库相继采用了诸如机船围网、电动抬网、机船浮拖网、机船中拖网、机船底拖网、冰下捕捞机械化以及赶拦刺张(拉)等大型机械化渔具,使捕捞效率显著提高。但综合各地捕捞现状发现,机械化后单位网次产量悬殊极大,高者万斤至数十万斤,低者仅百斤或更差,这固然与各水域资沅多寡等有关,而且根据多年调查和研究,与对各水域鱼类活动规律的掌握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我国水产品产量的主要来源,现阶段仍然要靠海洋渔业捕捞。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海洋渔业生产的发展经历了二十多年的艰辛历程,迂回曲折,终于到七十年代达到年产三百万吨的生产水平。但是,近十年来在总产量上没有得到明显的突破,突出表现在单位产量下降,并由量变转为质变,这与我国近海海洋渔业长期来盲目增加船网工具、捕捞生产结构失调和法制不健全,以及各自为政的管理体系缺乏严格科学管理的弊病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盛产蓝圆鲹、金色小沙丁鱼和脂眼鲱等中上层鱼类,据近10年的统计,闽南地区机帆船灯光围网各年渔获中上层鱼类变动于35.3~113.1万担,平均70万担。其中尤以夏汛7~9月生产规模最大,渔获量最高,为13.7~53.7万担,平均31.2万担,占全年渔获44.85,是福建省海洋渔业  相似文献   

10.
闽中渔场位于台湾海峡北部,渔场范围北纬26°00′~24°30′,作业水深50~80米,海底地形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底质为泥、砂泥和沙质,适合机轮底拖网作业。近几年,随着台湾海峡局势缓和,我司部分渔轮于1950年初开始进入闽中渔场进行底拖网作业,至6—9月份,公司渔轮全面投产,尔后1981—1983年几乎全年在该渔场作业。经过四  相似文献   

11.
《现代渔业信息》2009,(8):33-34
丹麦是一个多岛屿的国家,位于北海和波罗的海之间,周边水域水产资源丰富,分布有鳕类、鲱鱼类、玉筋鱼、鲐鱼类、鲆鲽类等,其中以玉筋鱼的产量为最高,年产量为50万t以上,占渔业总产量中的1/3。丹麦的渔业以海洋渔业为主,近年的渔业总产量为150—160万t之间,在欧洲国家仅次于挪威、冰岛居第三位。  相似文献   

12.
应祥明 《海洋渔业》1986,8(1):41-42
<正> 目前,机帆船灯围上层鱼生产已成为群众渔业仅次于带鱼汛的第二大渔汛。到1983年止,福建和浙江两省就有灯围作业537组,总产量达163.21万担。在当前主要经济鱼类资源严重衰退的状况下,积极开发利用上层鱼资源,发展上层鱼生产。在海洋渔业上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灯围作业劳动效率高,经济效益大。去年浙江省舟山地区的228组灯围作业,在仅2个多月的秋汛生产中,总产量  相似文献   

13.
李豪 《海洋渔业》1986,8(3):116-118
<正> 在海洋渔业捕捞生产中围网是主要利用中上层鱼类资源,组织生产的一种作业形式。由于中上层鱼类洄游的不稳定性,因此围网捕捞受渔场变化的制约。东黄海灯诱围网是从七十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品种以鲐鲹类为主。渔场作业范围也因捕捞能力而局限在大沙渔场,长江口渔场一带。捕捞时间高度集中在11~12月至翌年的1~2月间,十  相似文献   

14.
樊天顺 《海洋渔业》1984,6(4):147-148
<正> 围网是捕捞集群的中上层鱼类的一种大型有效渔具,其产量在海洋捕捞的总产量中占有重要位置,据统计,世界围网总产量约占海洋捕捞总产量的30%。因此,世界主要渔业国家都很重视围网的研究工作,日本和苏联都持续进行了围网模型试验,以研究网形、括纲张力、沉降速度、溯流及括纲的  相似文献   

15.
<正> 今年以来,东海区由于贯彻了国务院关于《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和按照东海区渔业指挥部召开的冬汛会议中确定的“生产捕捞不忘资源保护,资源保护要有利于渔业生产”的方针,特别是浙江省在7、8、9三个月坚决停止机帆船底拖网作业后,对资源的繁殖保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们青岛海洋渔业公司灯围船队以批林整风为纲,狠抓革命、猛促生产,使灯围生产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去年上半年五组灯围船(其中一组参加黄海区资源调查)共捕青条鱼、鲐鱼3,125.21吨,比1972年全年总产量提高了34%;最高船组产量为773.57吨,比1972年全年最高组产提高了12%;平均组产625吨。  相似文献   

17.
<正> 我国海洋机动渔船大量发展,捕捞强度空前加夫,特别是以拖网为主的单一作业方式,使传统的底层经济鱼类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故提倡围网、流网轮作,扶植恢复传统的流网和钓渔业。钓渔业包括延绳钓、手钓或曳绳钓,竿钓。钓渔业的渔船、渔具和捕捞机械装备的投资比同等规模的网渔业少,并可到网具不能进行捕捞的渔场进行作业。加之钓鱼很少损害幼鱼,对非集群的另散鱼  相似文献   

18.
<正> 渔轮运用海图作业的必要性随着海洋渔业的发展,我国对主要经济鱼类的捕获期及捕捞区域作了明确的规定,水产资源的保护有了新的措施。对渔轮驾驶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能够在定时定点范围内准确地掌握中心渔场。中心渔场的掌握,除了要考虑渔场的生物因子(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捕捞对象的群  相似文献   

19.
1987年舟山渔区针对近海传统经济鱼类资源严重衰退的实际,进一步调整捕捞结构,发展多种作业,开发外海资源,使海洋捕捞产量在连续三年稳定增长的基础上仍趋上升。全市群众海洋渔业总产量达到41.56万吨,  相似文献   

20.
我国近海各海区由于海洋环境不同,鱼类区系及其生物学特性迥异,鱼类资源潜力也不一致。近年来某些底层鱼类资源呈现衰退现象,我国海洋渔业发展的前景如何,是众所关心的一个大问题。本文试图从我国近海鱼类区系和中上层鱼类生物学特性来探讨我国海洋渔业发展的前景,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