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艾丽斯.沃克的小说《紫色》是一部优秀的张扬黑人女权主义的代表作。小说描述了一位受旧思想束缚的黑人妇女的转变和成长过程,充分展现了黑人女性深受性别和种族双重压迫的政治状况和生活境遇,以及对这种双重压迫的反抗和对完善自我及完美生活的渴望与追求,深刻反映了作者的妇女主义思想。《紫色》还深刻地揭示了妇女主义思想的内涵和对黑人妇女求解放、求平等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紫颜色》成功地描述了一位黑人妇女西丽摆脱父权压迫,追求自我身份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心路历程。小说中黑人女性的成长和谋求女性解放的斗争告诉人们:黑人女性只有抛弃传统基督教,获得对上帝新的理解———在和大自然的和谐中寻找自己的上帝,以及坚持和弘扬黑人传统文化,才能在苦难中获得新生,并确立自己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3.
《紫颜色》成功地描述了一位黑人妇女西丽摆脱父权压迫,追求自我身份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心路历程。小说中黑人女性的成长和谋求女性解放的斗争告诉人们:黑人女性只有抛弃传统基督教,获得对上帝新的理解——在和大自然的和谐中寻找自己的上帝,以及坚持和弘扬黑人传统文化,才能在苦难中获得新生,并确立自己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4.
托妮·莫里森是美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黑人女作家,《乐园》是莫里森获得诺贝尔奖后的又一部力作,一经出版便轰动美国文坛.在小说中,莫里森描述了身处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黑人女性,在双重压迫下求取自我解放的艰辛历程.莫里森从女权主义视角出发,阐述了黑人女性对自我身份的不懈追求,在自我追求中,黑人女性已经逐步成为社会前进的有力推动者和黑人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并为整个黑人民族追求民族解放、探求自我主体意识提供了行动榜样.  相似文献   

5.
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在《紫色》中,以强烈的责任感和女权主义意识向我们叙述了黑人女性所遭受的双重压迫与非人境遇。本文拟从三个层面对这一作品进行解读,即:展示男女冲突,揭示男性对女性的伤害与压制;把女性推向“前台”,以消解男性和男性文化的中心地位;于文化传统中为女性寻找家园。  相似文献   

6.
《芒果街上的小屋》是美国当代墨西哥裔女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撰写的一部自传式的女性成长小说.小说女主人公埃斯佩朗莎眼中的女性形象和成长体验以日记体形式呈现,“叙述自我”不仅构建自我主体,而且通过想象和移情的手法来审视“经验自我”.这种女性的叙述形式表现了对父权制束缚女性成长的反思,展现了女性成长中构建自我主体身份的特殊过程.除了自传式的日记体写作,对母亲身份女性的关注与述行性主体构建的女性主义视角有助于作品细读:不仅可以挖掘女主人公埃斯佩朗莎在族裔、性别、贫富及文化差异背景下对自我主体构建的强烈追求,又揭示她对唤醒女性自我意识的充分自觉与重建女性自我主体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7.
托尼·莫里森是黑人女作家,也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她的作品在世界上都享有盛誉。通过塑造多个不同人生经历的黑人妇女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种族压迫和性别歧视严重,黑人妇女受到不公平待遇等等。本文通过分析解读托妮·莫里森笔下的女性形象,全方位、多角度的剖析人物形象特点,并由此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现实以及黑人女性的自我拯救之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研究日本中古时期、近代时期和现代时期的日本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变迁。随着日本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女权主义和女性地位逐渐成为人们维护的权益和关注的对象。这一觉醒或反悟,在日本文学历史长河中,也得到了体现。从生活独立到思想独立,女性形象在日本文学中的成长与变迁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9.
卡勒德·胡塞尼在《灿烂千阳》中将视角聚焦到生存在极端父权制社会下的阿富汗女性,通过刻画两位普通的阿富汗女性的成长轨迹和婚姻经历,揭示了阿富汗三十年战乱背景下的人民,特别是处在社会边缘的阿富汗女性在婚姻自由上的弱势处境和不断抗争的历程。从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灿烂千阳》中阿富汗女性的婚姻观,分析两位女主人公性格意识的转变和成长觉醒的历程,不仅反映了阿富汗女性所遭受的来自于传统社会以及极端势力对于婚姻自由的压迫和摧残,更能够呼吁人们关心和支持阿富汗受压迫女性在婚姻中获取合法合理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追风筝的人》是一部成长小说,从主人公的角度来记录了成长道路上的艰苦,历经了救赎和背叛,有苦有乐,从青涩逐渐走向成熟。作为一部分典型的成长小说,主人公的经历十分具有教育意义,带给人深层次的情感启迪。《追风筝的人》是一部我非常喜欢的成长小说,结合笔者的阅读感受,尝试着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1.
《喜福会》让谭恩美这个名字活跃于现当代美国文学,成为著名的华裔女作家。《喜福会》是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细腻地描写了四对母女自身和母女之间的感情故事,反映了女性的生活状况和地位,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女权主义作品。本文作者试图从女性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地位的变化以及女性意识的觉醒等视角,分析《喜福会》中的女性身份议题。  相似文献   

12.
《洛丽塔》是俄裔美籍作家纳博科夫的经典之作,记录了主人公洛丽塔成长过程中的生存困境和短暂的生命历程。本文运用成长小说理论,对《洛丽塔》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洛丽塔寻找迷失自我的过程和洛丽塔从自我认知缺失到成为成熟女性的艰难成长历程,揭示小说的成长主题,以彰显纳博科夫小说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重构女性主体性是后现代女权主义的一个主要理论观点 ,它批判男权中心文化对女性本质特征的设定与歪曲 ,主张由女性自己来言说和重新界定被父权制文化贬低和歪曲的女性特征 ,进而重构女性主体性来获得女性的彻底解放。在对该理论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理论观点、重构主体性的方法以及该理论观点存在的不足等进行分析和探讨中 ,以期能够对后现代女权主义这一理论观点有一个深入和准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14.
《爱玛》主人公形象的“扩大”与“缩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玛》主人公形象,从表面上看,随着她逐渐成长和道德日趋完善在不断"扩大";从意境上讲,随着她慢慢融入以至陷入那个吞噬女性的风俗社会而慢慢"缩小"。这一大一小展示了小说主人公爱玛思想的升华。  相似文献   

15.
《摆渡人》是英国备受瞩目的现代女性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的经典之作。小说讲述的是年龄差距悬殊的两位主人公在阴阳两界的荒原中跋涉艰难险阻、历经各种魔鬼折磨、数次逃过生死考验而逐渐成长的故事。本文试从两位主人公如何走出人生困惑、超越自我、最终完成成长蜕变的过程进行详细分析,来剖析青少年和成年人在面对自我认同困惑时的心理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16.
樋口一叶是活跃于明治时代的日本国民女作家,其作品主人公大部分为女性,且多数以恋爱、婚姻为主题。她以女性的独特视角描绘市井生活的点点滴滴,反映出在封建思想压迫下,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女性的贫苦与挣扎。在金钱、权势、地位的重压下,女性的自由和尊严受到了严重的剥夺。随着资本主义近代化的逐步加深,女性地位也相继有所提高,女性觉醒意识逐渐露出萌芽。本文通过探究《十三夜》中的女性书写,发现人物背后所反映的女性意识,指出樋口一叶女性意识觉醒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宠儿》和《最蓝的眼睛》都是出自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之手,两部作品虽然创作于不同的年代,但是两部作品都极其深刻的揭示了在美国种族压迫的前提下,黑人文化传统与白人文化霸权的矛盾与冲突。《宠儿》深刻的揭露了蓄奴制下对黑奴肉体以及精神的折磨,《最蓝的眼睛》通过小女孩佩科拉对蓝眼睛的渴望揭示黑人文化在霸权文化影响下的迷失。本文试图从精神分析学的理论中对托尼·莫里森的这两部作品中的三代黑人进行分析,他们生活在白人的文化霸权之下,身体与心灵同时饱受折磨,这些饱受折磨的残缺的灵魂在一代代的延续,同时也暗示了黑人悲剧的不间断性。  相似文献   

18.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女性角色在其中的境遇使这部作品更富悲剧色彩。戏剧中的女性角色都处在一种精神压迫的环境中。在这个由权力决定话语的父权社会中,她们不能自由地表达自我。因此,本文将从权力话语的角度,对该作品中女性的失语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野草在歌唱》是由英国知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所著,该小说讲述发生在充满种族歧视的南非殖民地白人玛丽的一生及周围黑人的生活.本文着力分析该小说中种族他者黑人及女性性别他者建构,阐释作者如何表现主体通过“他者还原”和“去他者化”来建构、召唤他者,进一步解读作为女性作家莱辛的真正立场,即作者虽痛恨殖民主义行为,但其作品仍然受英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表现出对黑人及女性他者身上他异性的排他性和归化,从而增加了对该小说的研究维度,深化了对英国殖民主义给非洲人民带来的伤害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白色菲勒斯统治对黑人女性身体的摧残是导致塞丝弑婴的根本原因,也是把众多奴隶母亲推向杀死孩子边缘的主导因素。奴隶制下黑人女性身体的被掠夺间接摧毁了黑人的男性气概,使他们在精神上处于被“阉割”状态。奴隶制废除后,身体上获得自由的前奴隶在精神上仍未摆脱白色菲勒斯统治留下的阴影。但黑人女性在这场战争中并没有束手就擒,而是通过不懈努力进行了权力反转,对白色菲勒斯的解构实现了最后的合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