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云南八角生产的主要问题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云南八角种植业现状的评述,分析了目前云南八角生产中存在的盲目种植经营,科技含量低,果产量大小年现象严重,落花落果严重,缺乏深加工力度,产值低等主要问题,依此提出了云南八角生产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2008年于云南富宁县八角林的2月春梢期、4月春果成熟期、10月秋果成熟期、12月休眠期4个重要物候期对八角林间作农作物林分类型Ⅰ、八角与油茶混交林林分类型Ⅱ、八角纯林林分类型Ⅲ、八角与茶树混交林林分类型Ⅳ4种八角林分类型,采用设样陷阱诱捕法采集蚂蚁,对不同八角林分类型的蚂蚁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共捕获蚂蚁44种,隶属6亚科21属。研究得出,粗纹巨首蚁是当地八角林中蚂蚁群落的绝对优势种。但在八角林各物候期及不同的八角林分类型内,蚂蚁的优势种类、群落组成特征不完全相同,造成八角林分类型间蚂蚁群落多样性差异的原因与其八角林云南链壶蚧的发生及危害程度有关。各八角林分类型经营状态的不同导致林分的植被类型及生境产生变化,使蚂蚁群落结构也发生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云南省的23个八角优良无性系进行了聚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筛选出的22条引物中,共扩增出197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83个,平均多态性比率为92.89%。采用成对算术平均数的非加权成组配对法(UPGMA)对Nei’s的一致度进行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23个八角无性系中,广南7号与广南9号的遗传距离最近,广南9号与富宁3号的遗传距离最远。在遗传距离为0.142 5处将23个八角无性系分为4个类群。试验数据表明,其八角无性系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的相关性不大。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云南23个八角优良无性系间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态性和丰富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4.
自 2 0 0 2年以来 ,在云南八角的主要产区开展了八角优良个体的选择工作。拟定出选优标准 ,按照选优标准 ,在云南八角主产区初选出 18株优良单株 ,并逐株作了介绍。对八角优株的扩选、复选、保护利用以及与此有关的良种选育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泽 《林业调查规划》2004,29(Z1):185-187
云南的八角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广西占全国第二位,其主产地在文山州,其中以富宁县出产的八角品质最佳.介绍了富宁县八角生产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毛竹产区气候区划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 Mazel ex H.de Lehaie)是我国分布最广、经济价值最高的竹种之一,因此,研究毛竹分布区的气候变异及进行合理的区划,以便分别制定适宜的栽培措施,是十分有意义的工作。本文选择我国毛竹重点产竹区的七十一个县的十个气候因子,借助电子计算机,运用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初步找出了影响毛竹生长发育及分布的四个公因子,它们是:热量公因子,水分公因子,光照公因子及孕笋期雨量公因子。这四个公因子的累积贡献率为94.08%,较好地阐述了毛竹产区的气候变量。通过对各产竹县因子得分的聚类分析,清楚地表明了毛竹群落分布区内五个气候集团的存在:Ⅰ区包括江西大部、闽西北、浙南、湘东及湖北东南部;Ⅱ区由浙江大部及苏南、皖南山区组成;Ⅲ区为福建南部、闽赣边界及南岭东部丘陵地区;Ⅳ区包括桂北及湘南部分地区,Ⅴ区为西南川黔接壤的部分地区。结合 Walter 生态气候图解,本文论述了各区内的气候特点,毛竹林资源概况,毛竹生长情况、主要物候期以及发展竹林生产应注意克服的气候障碍。  相似文献   

7.
云南八角立地类型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海拔、坡度、坡位、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土壤中速效磷含量作为云南八角立地类型划分的初终因子,将各因子分级,按主导因子原则应用逐步回归方法,筛选出海拔和土层厚度两个主导因子,并建立了最优回归方程。根据最优回归方程估测了两个主导因子的7个等级,划分成12个立地类型的单株风干果重量。根据产量对各立地类型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云南八角优良单株初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2002年以来,在云南八角的主要产区开展了八角优良个体的选择工作。拟定出选优标准,按照选优标准,在云南八角主产区初选出18株优良单株,并逐株作了介绍。对八角优株的扩选、复选、保护利用以及与此有关的良种选育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找出影响五节芒生长动态的主导因素。以鄂东南低山丘陵区咸宁市咸安区50块五节芒样本数据为基础,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9个观测因子对五节芒重要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五节芒重要值与林木株数和郁闭度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9个观测因子可归并为4个公因子,对五节芒重要值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林分基本因子林分密度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建立的预估模型能较好描述五节芒重要值与各观测因子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对于指导林业生产中五节芒防治及草丛地科学造林等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云南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影响因子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云南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气候、水文、土壤、现存植被4个因子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据此得出在施行云南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过程中,必须考虑此4因子的综合影响.对云南干热河谷区采取人工植被恢复措施所遵循的原则是: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  相似文献   

11.
不同八角优株果实的茴香油含量及其化学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云南省林业科学院经济林研究所选育的10个八角优良单株八角果实的茴香油含量作了测定,并运用气-质联用仪对其所提取的茴香油的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八角各优株果实茴香油的含油率达7.9%~16.4%,其变异系数为22.86%,均超过了云南所拟定的八角优株的该项选优标准;其茴香油中主要含反-茴香脑,相对含量达80.51%~96.47%,其次为草蒿脑、顺-茴香脑等化学物质。  相似文献   

12.
以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游客感知,通过因子分析法并结合实际调查问卷,借助"推拉阻"模型,对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的游憩动机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得到3个推力公因子、4个拉力公因子和3阻力公因子。依据重要性分析得出影响南宁青秀山风景区游憩动机最重要的推力因子是"回归自然、游览美丽郊野风光",最重要的拉力因子是"森林覆盖率大、空气清新",最重要的阻力因子是"区位条件,空间距离远近"。  相似文献   

13.
因子分析法在马尾松人工林蓄积相关因子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广西2005年第8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以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从中提取306块样地。采用DPS软件的因子分析法,分析了9个因子对其林分蓄积的影响。按照累积方差贡献率大于80%,特征值靠近或大于1的原则提取出5个公因子。结果表明:在马尾松人工林中,第2公因子为平均年龄、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可将其定义为林分基本因子;第2公因子为郁闭度和样木总株数,可定义为林分密度因子;第3公因子为土层厚度,可定义为立木生境因子,第4、5公因子分别为坡位和坡向,可将其统一定义为林地方位因子。最后对建模样本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经验证其结果符合因子分析法结果。综合表明,在马尾松人工林中,对林分蓄积量增长作用最大为林分基本因子,其次是林分密度因子和立木生境因子,林地方位因子对林分蓄积的影响较小。该结论为广西马尾松人工林种植和经营措施的采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八角的利用与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祥 《云南林业》1996,(6):20-21
八角的利用与栽培 钟祥八角为茴香科常绿乔木,是我国南亚热带地区特有的珍贵经济树种。我国八角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主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其产量占全国的85%,广东、福建、湖南、云南等省也有栽培。云南是全国八角产量第二大省,主产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相似文献   

15.
莽草酸高含量的八角优良单株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2年以来,在云南八角的主要产区文山州和红河州开展了八角优良单株的选择工作,依据《八角丰产栽培技术规程》中八角良种选育标准,决选出7株莽草酸含量超过10%的优良单株,分别是富宁2号、富宁14号、富宁20号、富宁24号、富宁27号、屏边6号及屏边11号。对各优良单株进行了描述。对八角优株的扩选、复选、保护利用以及与此有关的良种选育工作提出了建议,以供八角选育及产业发展作参考。  相似文献   

16.
广西八角良种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八角主产广西,是南亚热带重要的香料树种。广西的八角良种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全区品种资源普查,划定了17个农家品种,确定4个类型为优良类型,然后继续优良个体的选择,突破了无性繁殖技术的关键,初步选出了优良单株,并有3个无性系通过区级良种认定。  相似文献   

17.
以云南恩洪矿区为例,选取了土地覆盖类型、高程因子、坡度因子、生物多样性等4个因子,运用遥感/GIS技术,采用AHP法,对恩洪矿区进行了生态敏感性分析,利用专家打分法构造判断矩阵,获得4个因子的权重,计算出了综合生态敏感度,划分为极敏感、敏感、低敏感和不敏感4个等级,并分区提出了保护对策,为煤矿开采合理布局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云南省安宁市为例,研究和评价不同林分(纯林、混交林)、不同龄组的云南松林地表可燃物载量与林分因子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回归分析,建立数学模型.通过76个样地的林分因子测定分析,建立了云南松林地可燃物载量的四个预测模型.其中林分龄组、郁闭度因子建立的模型FL=1.4874e0.0095N,FL=3.2845M1.084...  相似文献   

19.
八角(Illicium verum Hookf)是我国南亚热带高山地区喜冬暖夏凉气候的树种,其林产品有八角茴香和茴香油(或称八角油),是优良调味香科和医药原料,商品销售国内外,故八角是我国珍贵经济树种之一。分布于广西、云南、福建、贵州等省。云南八角多集中文山州,近二十年已成功地引种到玉溪、腾冲等县,还有些地区引种八角树,虽成活,但经济收益不大。  相似文献   

20.
八角(Illicium Verum Hook.f.)属八角科八角属植物,是北热带和南亚热带的珍贵经济树种。八角的经济价值很高,其果具有浓郁的香味,是我国人民喜爱的调味香料之一。八角的果皮、种子和叶均含有芳香油,经蒸馏后所得的茴油,被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妆等工业。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远在1887年已向欧美各国出口,近年来已畅销到欧洲、美洲、中东、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八角的经济价值高,用途广,产量高和寿命长等特点,因此,广西、云南等省都在发展八角生产,使栽培区不断自南向北扩大,广西最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