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袋栽香菇接种后,一般都要在穴口上贴胶布,不但增加接种时的工作量,而且胶布经蒸汽灭菌后容易脱胶或老化,杂菌即趁虚而入,从而降低了成品率。为解决这个问题,笔者采取用香菇木屑菌种直接封实穴口法,几经小试取得了成功,并于87年秋在我县5个香菇袋栽生产点推广应用,共接种53600多个菌筒,成品率平均达80%以上,最高的达93.1%。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首先要制一根长15厘米、直径2厘米的锥形木棒。将经灭菌的料袋连同木棒一起放入接种箱(室)内进行消毒。接种时木棒和料袋的接种部位均要用75%酒精棉球揩擦消毒,再用木棒的尖端打一个深2厘米的穴,然而接入香菇木屑菌种揿严,并与菌种料袋表面相平。由于菌种与栽培料紧密结合,再加上不贴胶布透气性好,所以菌丝定植快,抵抗杂菌能力强。  相似文献   

2.
袋栽银耳,以往都用胶布封穴,成本高,工序复杂,每筒胶布只能封穴250袋左右,成本6~7元,如改用胶水封穴250袋,只化7角钱左右,可降低成本。具体方法:袋栽银耳打洞后,用胶水涂在洞的四周,并用塑料薄膜贴在洞口上,在消毒后放入接种箱,在接种时揭开地膜进行  相似文献   

3.
袋栽或瓶栽银耳时,其接种穴的封口,大多数单位或个体户一直沿用医药用氧化锌橡皮胶布。其粘结度虽然牢固,封口效果也较好,但是每千袋(一间屋的料),大约需用氧化锌胶布5筒以上,价值30—40元左右。使用胶布封穴,手续十分繁琐。为了探索一个比使用胶布简便和能降低成本的方法,我们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找到  相似文献   

4.
实践表明,用塑料袋栽培猴头菇,成本低,操作简便,生产周期短,生物效率高,百公斤棉籽壳料可产于菇约10公斤,生物效率达100%左右。现将栽培技术要点简介如下:(一)调配基质配方为棉籽壳76%,米糠或麸皮20%、红糖1%、石膏粉1%、黄豆粉1%、过磷酸钙1%,先将米糠或麸皮、黄豆粉、石膏粉混匀,糖、过磷酸钙溶于适量水中,然后再和棉籽壳拌匀.料水比1∶1.25。(二)装袋灭菌栽培袋规格为50×12.5厘米的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筒袋,每袋装量折干料500克。袋两端用线绳扎紧,并用酒精灯火焰烧熔扎头封口。然后将料袋稍压扁,等距离打3~4个直径1.8厘米、深2厘米的接种穴,穴口贴3cm~2的医用胶布.置土蒸  相似文献   

5.
罐头瓶栽培黑木耳,由于瓶口大,接种易污染.为此,我们采取了薄膜封口打洞接种法,使接种速度成倍提高,杂菌感染极少。具体做法是:先将装满料的罐头瓶用12厘米见方的双层塑料薄膜和橡皮圈封口,再在薄膜中间用直径1.5厘米的锥形木棒打一接种孔,用医用胶布封严后,常压灭菌8~10小时。在无菌条件下揭开胶布  相似文献   

6.
在平菇袋培过程中,发现用缝纫机缝的袋子,在针迹处常常发菌较快,作者由此得到启发,于1987年进一步改进了袋培技术。改两头加棉塞为全封口,改两头接种为两头和中间接种,省去了棉塞,增加了装料数量,加快了发菌速度,减少了污染。具体做法: 将长50×24厘米的聚乙烯袋子,一头用小钢锯加热密封,两角可留1厘米不封,再将袋子下部离密封线3厘米处。袋的中间及离装料口5厘米处各用空针缝一行,即成有3行针眼的平菇栽培袋。接着便可装料、接种。先在袋底均匀撤一层菌种,然后装料,随装料随压实,当装到中间针孔时,把菌种掰成红枣大小,贴着袋的四周放5、6块…  相似文献   

7.
君今想致富,五字经传授。受益早发财,惟一种香菇。袋栽攀高峰,举世界无双。须用何原料,褚枫杂木粉。如何配方法,百担粉木屑,麦皮百八斤,蔗糖加十五,石膏廿五斤,过钙三千克,水调千二斤,截袋尺七八。装袋封头密,蒸气灶常压,昼夜廿四时,趁热进菌房。冷后药消毒,福马林酸钾,混合即冒烟,经受几小时。碳氨烧反应,通风几小时。接种人清洁,接种要防杂,工具必消毒。一人打筒孔,一人送菌块。菌块封穴口,节省贴胶布,杂菌不能入。高产菌株带,早晚品系多。早熟低温佳,晚熟高温型。朵小出菇密,朵大更高产。菌龄几多天,六十或八十。菇园早设备,干湿俩方便。…  相似文献   

8.
香菇袋式栽培对薄薄的塑料袋提出了极为苛刻的质量要求,即使只有针头大小的孔,在高温季节也难免招来杂菌污染,影响香菇菌丝的生长。为此,笔者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推出了双袋法栽培香菇新工艺。 具体操作方法:用常规的筒袋装料扎口后,在料袋的适当位置上扎一个孔,然后套上外袋。外袋袋口用活结扎好入锅灭菌,冷却后,脱下外袋按常规法打孔接种。注意灭菌前扎的孔也应接入菌种。接种后仍套上外袋,扎好袋口培菌,待菌丝圈长到直径10cm左右时,解开袋口通气以代替刺孔,菌丝进一步生长后再脱去外袋进行刺孔等常规管理。脱下的外袋保管好可重复使用2~3次。 双袋法因在灭菌前预先扎孔,大大减少了因涨气袋破裂以及沙子、锯末刺破等造成的污染;又省去了封胶布,不仅节省成本,还可避免因操作不当划破筒袋而  相似文献   

9.
现介绍一种有别于常规熟料袋栽食用菌的方法,其特点是:改打穴按种为两头接种,然后用棉子壳或棉花直接封口,这样操作简捷,成本低廉;加上封口通透性好,结果发菌异常快速,成活率明显提高。 栽培袋一头用细绳打上活结,装料后,另一头同样打上活结。灭菌冷却后搬入接种箱或接种室,解开一头活结。接入菌种将料面布满,而后用直径2~3cm的圆锥木棒(先在酒精灯上灼烧消毒),在菌料中央插一个3~4cm的浅穴,再将袋头塞入其中,随后撮一把棉子壳或棉花(先用袋装好如同袋料一起灭菌),将孔穴封实,使内折的袋头紧贴菌料;另一头同样接种。置20~  相似文献   

10.
采用聚乙烯塑料袋常压灭菌栽培银耳、黑木耳、香菇等,目前都是采用医用胶布粘封接种穴,非但成本高,且对发菌有影响。为此,我院食用菌试验小组从1986试用农用地膜贴封接种穴,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袋栽银耳的产量,降低成本,便利操作,近年来我对现行的银耳袋栽技术进行了以下改进:(一)改小口径袋为大口径袋一般袋栽银耳是用12×50cm 的聚丙烯袋,由于袋口径小,装料不方便。改用17×25cm 的筒袋,口大身短,便于装料,每袋可装干料500~600g,营养充足,长出的银耳肥大。(二)改打穴贴胶布封口为两端扎口用医用胶布封接种口,成本高,操作繁琐。改为直接装料,两端用绳打活结扎口,省工省料,降低成本,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袋栽榆黄蘑生产实践中,摸索出几种不用套环省料、省时、透气性好的封口方法。 1.别针封口:装好料后,将袋口合并对齐,向下折叠1.5cm左右,然后向折叠的一面卷成圆筒,接头重叠2cm左右,用直别针别住重叠处即可。 2.胶布封口:装料至适当部位,压平表面后,料面离袋口的距离约等于袋的直径。先将一面折向对面,再旋转60度折另一面,剩下的一面往回折,然后用胶布粘住接头即可。 3.摆放封口:操作要求同胶布封口法,但不封胶布,只在灭菌时袋口与袋口相对挤紧,接种后培养时,仍将两袋口相对放置。 4.玉米芯封口:适于发酵料开放式接种。边装料边层播菌种,最后袋料中央扎孔,再在穴中补菌种,或装满袋整平料面中央扎孔,往表面和孔里接菌种,将袋  相似文献   

13.
封口前,直接用小刀在园筒胶布的边沿斜切小口,按照3.3厘米左右的弧长等分园周。为了解决内外周长不一致的问题,可以将一卷胶布分做几层切口。切口后,挑起胶布的一角撕下,用镊子夹住在酒精灯上过火加热(消毒)后粘贴在接种口上压平。采用此法,每生产一万袋食用菌可节省用工15个,还可以把因胶布带菌和封口质量  相似文献   

14.
用罐头瓶制作食用菌原种或栽培种,由于瓶口大,极易感染杂菌。但把装好料的罐头瓶用12厘米见方的双层薄膜和橡皮筋封口,在薄膜中间打一直径1.5厘米的接种孔,用医用胶布封严后,常压灭菌8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食用菌专业教学中经过几年的摸索,总结出了一种木耳段接种白灰封穴法,现将其做法介绍如下。 用加入10%精盐的白灰,加水成糊状,种穴接种后,及时用木片或戴胶布手套的手指把糊状物涂在穴上,厚度和面积以不露菌种为宜。经过抽样对比,白灰封穴比传统封穴减少杂菌率15%,成活率提高10%,接种率提高3倍,每万段(长1.2m,直径15cm)木耳段可以节约木材3.6m~3。实践证明,白灰封穴法操作简易,经济效益比较好。  相似文献   

16.
蒸汽接种操作虽方便,但成品率不高.用接种箱接种箱体容积小,操作不方便.笔者经过多次试验,采用横简式塑料棚接种,效果很理想.现介绍如下:1 制作与使用 取宽1.5~2m、长2~3m、厚4~5dm透明度高的聚乙烯简膜,在中间的一侧挖2个直径15cm孔,孔间距50cm,用长30cm、宽15cm的聚丙烯袋筒的一端放入圆孔内,小筒袋和圆孔间隙内外用胶带纸粘合密封好,再在小袋筒的末端套上一个环形松紧绳圈,用胶带纸把它固定住,2个小袋筒和接种箱上  相似文献   

17.
袋栽香菇菌筒制作,从配料、装袋、封口、打穴、贴胶布、灭菌、冷却、接品到培养中期揭胶布等共有10多道工序,既增加了工作量,又增加了杂菌污染的机会。再加上近年来原、辅材料涨价,增加了生产成本。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从1986年开始探索菌筒的制作工艺,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全自动联合接种机是一种适应于长袋热料栽培,腹面打穴接种的自动化食用菌接种设备。该机融机械传动与电气控制技术于一体,全自动联合作业,一次完成培养料袋的表面消毒,压扁整形、接种、封穴薄膜切割,帖封与热合等全部工序,每小时1000袋,并记录接种袋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室内木屑栽培香菇生产发展很快,为探索木屑香菇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1982年我们进行了木屑袋栽香菇室内、外分段管理法的试验。试验方法:母种系上海农科院食用菌所提供的7402菌株。培养料以干燥无霉烂的阔叶树锯木屑78%、米糠20%、蔗糖1%、石膏1%,加水60%拌匀装薄膜袋(30×50cm,一头用细线扎紧)。每袋装干料1.2斤左右,边装边用木棍捣实,装完后把袋口扎紧用火烧溶薄膜两头密封,稍压成扁形以便于日后排放,并在袋子的一面等距离打上2~3个深2cm、直径1.5cm的接种穴,用3×3cm的胶布把穴口贴封,按常规灭菌。接种时在酒精灯的火焰  相似文献   

20.
全自动联合接种机是一种适应于长袋熟料栽培,腹面打穴接种的自动化食用菌接种设备。该机融机械传动与电气控制技术于一体,全自动联合作业,一次完成栽培料袋的表面消毒、压扁整形、接种、封穴薄膜切割,帖封与热合等全部工序,每小时1000袋,并记录接种袋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