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著者等运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不同桑品种叶片气孔分布状况。同时调查这些品种在长期伏旱下的黄落叶率。并对单位叶面积气孔数目与抗旱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不同桑品种单位叶面积气孔数目与黄落叶率呈显著负相关:r=-0.884~(**)。与抗旱性呈正相关。本实验结果可提供桑树抗旱育种(选择亲本)和桑品种抗旱性早期鉴定,作为间接选择依据和间接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2.
桑树冬季落叶前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杜伟  王亚君  孙磊  方荣俊  程嘉翎 《中国蚕业》2009,30(3):12-15,20
通过对代表华东、西北、华南3个不同生态区的桑品种湖桑32号、吴堡桑、广东桑2号在相同的生态环境下,落叶时间和落叶前一段时间光合特性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广东桑2号落叶最早,吴堡桑次之,湖桑32号落叶最晚;3个桑品种间净光合速率差异不大,广东桑2号的蒸腾速率高于吴堡桑和湖桑32号;3个桑品种间均表现为净光合速率与CO2气孔导度变化呈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变化呈负相关;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之间只有在温度相对稳定,叶绿体没有受到破坏的情况下,才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3.
对育2号、新一之濑和湖桑32号三个桑品种的群体结构调查结果表明:春季,由于育2号发芽早,发芽率高,生长芽多.因此,叶面积指数的上升,明显的快于新一之濑和湖桑32号,育2号春季叶面积指数最高可达12.0以上,新一之濑和湖桑32号达12左右.育2号春季叶面积指数达9以上时,树冠中下部就有黄落叶出现.但是在相同的叶面积指数水平上.湖桑32号和新一之濑就没有发生黄落叶.夏代后由于育2号主要是由潜伏芽萌发形成条叶.所以发芽期反比新一之濑和湖桑32号迟,加之节间又稀,所以叶面积指数低于其它两个品种.亩苗1000株的4年生桑园,新一之濑和湖桑32号在夏伐后发芽生长的第一个月(7月5日).其叶面积指数约为1.5:第二个月为5.0左右;第三个月为9.2;第四个月为11.5.新一之濑和湖桑32号,夏秋季的叶面积指数可达12左右,两者之间开差不大.8月5日当叶面积指数达到4.5以上时,就有黄落叶发生.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6个桑品种在叶片不同生育阶段测定含氟量,测定结果表明,处在相同生育阶段的叶片含氟量,因桑品种不同而有差异,有些桑品种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为了探明导致含氟量差异的原因,笔者又对6个桑品种的叶片气孔进行电镜扫描摄影,结果表明,叶片含氟量与叶片气孔大小及气孔密度有关,经回归和相关分析,都成正相关,并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关系。本文在证实不同桑品种含氟量差异的基础上,着重阐明差异的原因所在,从而为选育抗氟性桑品种提供新的见解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2011—2013年,山西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对北方蚕区3个单位7个桑品种进行了鉴定。田间调查和实验室鉴定结果表明,7个参鉴桑品种生长势强、产叶量高,品质特性良好,在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方面与对照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而昌盛、9330两个品种的表现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6.
新疆人工三倍体桑树品种9204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多倍体有性杂交(2X×4X),单株系统选育,定向选择和定向培育,区试鉴定,育成适宜干旱蚕区栽培的人工三倍体桑品种9204,经多年实验室鉴定和多点区试结果:(1)9204桑树品种每公顷产叶量比新桑1号增产45.61%,公顷产茧量增加38.26%;比湖桑32号产叶量增产70.78%,产茧量增产151.81%。(2)9204桑品种万蚕茧层量比新桑1号高3.97%,比湖桑32号高31.72%;9204桑品种种茧育成绩产卵数高于湖桑32号、与新桑1号相仿;良卵率均高于湖桑32号和新桑1号。(3)9201桑品种秋叶硬化期为9月下旬,比湖桑32号晚20天、比新桑1号晚30天;枝条枯梢率比新桑1号高3.94%,比湖桑32低11.12%。人工三倍体桑品种9204在多年不同区域农艺性状表现良好、生长势旺、产叶量高、叶质优、抗性强,增产幅度大,遗传性能稳定,可在新疆干旱蚕区栽植应用。  相似文献   

7.
桑园间作蔬菜的几种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树是一种多年生、阳性、落叶、深根性木本植物,以成林桑而言,每年绿叶期只有6个月左右。而叶面积指数在3以上只有2到3个月,叶面积指数在2以下的时间有4到5个月,叶面积指数如果下降到2以下的其它作物就能正常生长和发育,光照强度与叶面积指数呈负相关,叶面积指数越大桑园内通透性越差。我们根据桑树有明显落叶期(休眠、伐条)和绿叶期的生长特性,以及各种经济作物的不同生理特征,  相似文献   

8.
多倍体桑的光合作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二倍体和多倍体桑共7个品种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叶绿素含量、叶表面气孔数等指标。结果,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四倍体优于三倍体再优于二倍体,叶绿素含量以四倍体最高,三倍体略低,但其中粤桑2号则显著提高。叶面积、鲜重、干重、比叶重等均是四倍体高于三倍体再高于二倍体,气孔数三倍体高于二倍体,四倍体略低。  相似文献   

9.
研究分析桑树雌雄植株的生长特点及差异性,能为桑树不同花性特征特性的理论性研究及早期良种选育提供依据。试验选择不同花性的二倍体桑资源16份,四倍体桑资源27份,分别对雌雄植株的枝叶生长速度、花叶病发病率、抗旱性进行了田间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在同等的自然条件下,二倍体与四倍体桑雌、雄植株生长趋势相似,生长速度是雄株略高于雌株;二倍体与四倍体桑的抗旱性是雌株高于雄株,差异性不显著;对花叶病抗性调查的结果是二倍体桑雌株发病率明显高于雄株,差异性达显著水平;通过不同花性桑枝长、叶(叶长+叶宽)的生长速度与抗逆性(发病率、盲顶率)的相关性分析,得出雌桑枝、叶生长速度与盲顶率存在着中度正相关,枝长与发病率的相关性都是呈负相关,四倍体雌株相关系数r=-0.649,雄株r=-0.617,呈中度负相关;雌桑盲顶率与发病率的相关性高于雄株。  相似文献   

10.
周勤 《蚕桑通报》2011,42(4):12-15,23
通过十多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农桑14号在生产中易受早春晚霜为害、黄落叶较多、难以养成良好树形、易受天牛为害和易发流胶病等缺陷。通过研究,提出了选择适宜的立地条件和种植密度、搭配种植中晚生桑品种、采用第二年春伐和第三年春伐并夏伐定拳的树形养成技术、冻害后的肥培管理措施及天牛和桑流胶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桑园间作蔬菜的几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树是一种多年生、阳性、落叶、深根性木本植物,以成林桑而言,每年绿叶期只有6个月左右。而叶面积指数在3以上只有2~3个月。在2以下的时间有4~5个月,叶面积指数在2以下,其它作物就能正常生长和发育。光照强度与叶面积指数呈负相关.叶面积指数越大桑园内通透性越差。根据桑树有明显落叶期(休眠、伐条)和绿叶期的生长特性,以及各种经济作物的不同生理特征,灵活运用“时间差”和“空间差”进行合理搭配,充分利用不同土层的肥力、水分,在桑园的行间套种不同的经济作物,创造一个互补共生的良性生态立体模式,由于套种经济作物的枯枝败叶的腐烂、施肥与灌水。既能增加桑园所需的氮、磷、钾及其它有机质的含量,活化了土壤。又能提高桑园单位面积总体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桑树细菌病抗病品种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防治植物病害从选择和培育抗病品种着手,在目前农业生产上还是比较经济,有效的措施。桑树各品种间对桑细菌病抗病性的强弱不同。在同一块桑田中,肥培管理等条件均相同,但是发病的轻重,常因桑品种的不同。而有显著的差异。为此,我们在1962—1964年选择33个桑品种,进行田间人工接种试验和结合田间自然感染发病的调查,鉴定各桑品种的抗病性,以为病区提供防病方法。  相似文献   

13.
桑品种饲料价值叶质鉴定指标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 在当前“两高一优”农业的指导思想下,提高茧丝的产、质量,对桑品种饲料价值即叶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桑叶产量的高低尚可通过调查全年各季净叶测算,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用肉眼进行评估。而桑品种的饲料价值,即叶质的优劣,则主要靠育种单位和鉴定部门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价与把关。桑的叶质鉴定,虽已有各种检测方法或指标,但在桑树育种和鉴定程序上,迫切需要一个与品种饲料价值密切有关,比较简明,又较便于测试的指标。所谓桑叶的饲料价值高,即在其他条件一致的前提下,不同桑品种的桑叶养蚕,能  相似文献   

14.
桑树品种对黄化型萎缩病抗病性与过氧化物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雷国新  靳永年 《蚕业科学》1995,21(4):219-222
不同抗黄化型萎缩病能力的桑品种枝皮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表明,品种间同工酶带差异明显,其酶带数目与桑品种抗病性成正相关。不同抗性品种接种类菌原体(MLO)后,经不同时段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区和酶带数与未接种的无明显差异,但酶带均有不同程度的加强,且随着接种后经过日数的增多而加强。因此,认为过氧化物酶是桑树抗MLO的机制组分之一。  相似文献   

15.
桑品种对桑疫病抗病性鉴定方法的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桑疫病是桑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生面广,危害严重,该病发生的轻重和流行的强度除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外,还与桑品种抗病性强弱有关。受桑疫病危害后,桑叶质量差,产量急剧下降,因此在生产上迫切要求提供抗病性强的高产优质桑品种。目前育种部门已把桑疫病列为育种的一项指标。但以往在桑品种的选育中,在抗病性鉴定上,仅依鉴定桑园中自然发病的观察、调查来确定,然而在鉴定点的选择上多数不一定在疫区进行,也很少有过人工接种,所以难能正确地反映桑品种的抗病性,为此有必要寻找比较准确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试验以高渗溶液(PEG6000,-0.9MPa和-1.5MPa)模拟土壤干旱条件研究了3种燕麦幼苗在水分胁迫下的一些生理和代谢的变化,包括叶片相对含水量、气孔孔径、游离脯氨酸含量、乙烯含量、叶绿素含量,细胞膜透性的变化。分析讨论了水分胁迫条件下,上述6项指标的变化规律及与植物抗旱性的相关关系,根据这些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的燕麦抗旱性的综合评价结果为:加拿大燕麦>永久444燕麦>080燕麦。这一结果与3种燕麦的实际表现是一致的,证明了用生理生化方法进行燕麦品种抗旱性鉴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不同叶位的桑叶厚度和叶面积重的变化规律以及叶片厚度与叶面积重之间的关系,于1986年秋季和1987年秋季对浙江的四个主要桑品种作了调查,结果简报如下。材料与方法调查材料本校成林夏伐桑园,树龄10~11年,低干养成,品种为桐乡青、湖桑197、团头荷叶白和荷叶白。  相似文献   

18.
曹德全 《蚕桑通报》1992,23(3):60-61
农桑8号是省农科院蚕桑所新育成的早熟、丰产、优质的早生桑新品种。1991年2月通过了省级鉴定。1985年底我场参与省桑树品种第二期区域鉴定,发现该品种明显的比对照桑品种尖头荷叶白有许多优点,即发芽早、产叶量高、抗逆性强、硬化落叶迟。1988年春,我场成片种植6亩,为了加快繁殖该品种步伐,我们将该品种的强剪梢枝条,作为接  相似文献   

19.
圌桑6号是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选育研究的人工四倍体新桑品种,于2009-2012年在汉源县进行农村区域性鉴定,通过2年4期对该品种的各项指标进行试验调查,其区试鉴定成绩表现为:全年平均667m2桑产叶量为2209.41kg,比对照种湖桑32号提高32.03%,万头蚕产茧量为20.40 kg、万头蚕茧层量为4.64kg、50 kg桑产茧量4.21 kg,分别比对照种湖桑32号提高2.15%、8.66%和10.78%,达到高产优质的育种目标;并表现出发条数多,枝叶生长旺盛,耐剪伐,秋叶硬化迟,抗旱性较强,抗黑枯性细菌病等优良性状。可作为早生优质高产桑品种在当地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20.
苜蓿抗锈病品种抗性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1993年在鉴定苜蓿不同品种的抗锈性研究的基础上,测定了11个苜蓿品种叶片的气孔数与5个苜蓿品种的细胞质膜透性研究初步结果表明。苜蓿品种的抗锈病程度与叶片气孔数呈正相关,与品种的细胞质膜透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