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17个苜缩品种在人工接种和不接种病原尖孢镰刀力的情况下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并探讨了同工酶与品种抗病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论接菌与否,过氧化物同工酶的谱带数、最大迁移率以及同工酶活性在苜蓿品种幼苗根部均存在较大差异,且接菌处理后与对照间也存在明显不同;从同工酶的酶带数和最大迁移率来看,与品种对根和根颈腐烂病抗性间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而且在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之间也没有规律性变化;但从同工酶活性的变化上分析发现,幼苗根部接菌后同工酶活性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17个苜蓿品种在人工接种和不接种病原尖孢镰刀菌的情况下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并探讨了同工酶与品种抗病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论接菌与否,过氧化物同工酶的谱带数、最大迁移率以及同工酶活性在苜蓿品种幼苗根部均存在较大差异,且接菌处理后与对照间也存在明显不同;从同工酶的酶带数和最大迁移率来看,与品种对根和根颈腐烂病抗性间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而且在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之间也没有规律性变化;但从同工酶活性的变化上分析发现,幼苗根部接菌后同工酶活性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苜蓿褐斑病抗性与几种同工酶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袁庆华  桂枝 《草业学报》2003,12(6):58-63
以苜蓿5个品种在褐斑病抗性上存在差异的抗、感单株为材料,研究了接种病菌后苜蓿褐斑病抗性与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其酶活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褐斑病侵染后,苜蓿抗病株系和感病株系叶片中PPO、POD和SOD同工酶谱带多少和强弱存在明显的差异,即大部分抗病株系PPO、POD和SOD酶活性高于感病株系,并有新的同工酶带出现。PPO、POD和SOD在苜蓿抗褐斑病上可能起到重要作用,其同工酶谱带和酶活性的差异有可能做为鉴定苜蓿抗褐斑病的一种同工酶标记。  相似文献   

4.
新疆桑品种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分属于白桑、黑桑、雄桑、粉桑、药桑类型的58份新疆桑品种资源的染色体倍数性和结实性以及10份新疆桑品种资源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白桑类型中有23个材料为三倍体,药桑为二十二倍体,其余材料均为二倍体。从每椹种子数和发芽率来看,粉桑的结实性高于黑桑,黑桑高于白桑;二倍体材料的结实性高于四倍体,四倍体又高于三倍体。用淀粉凝胶电泳法分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发现第6酶带为特征酶带,各品种酶谱有一定的相似性和相异性、这些研究结果为探讨新疆桑品种资源的起源、进化、分类和亲缘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不同抗性的四个桑树品种为材料,对桑青枯病菌侵染桑树发病过程中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所有抗痛和感病品种的叶片接种青枯病菌后,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有所提高,但易感品种塘10×伦109的过氧化物酶峰值活性及上升幅度远小于中抗杂交组合的翁抗1×抗10、283×抗10和LK5×抗10的酶峰值活性和上升幅度。抗感品种之间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的差异有一定规律性,可作为一种生化指标来鉴定品种对桑青枯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6.
桑树植物防卫素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用8个桑树品种为材料,接种桑芽枯病菌诱导桑树产生植物防卫素(phytoalexin),将抽提液进行抗菌活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桑品种植物防卫素的抗菌活性差异明显。薄板层析(TLC)分析表明其不同Rf值区带的抗菌活性差异明显。田间接种F.solani后,发现不同桑品种抗桑芽枯病菌的能力与不同桑品种枝木的桑植物防卫素的抗菌活性大小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7.
家蚕血淋巴超氧化物歧化酶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浓缩胶3.3%,分离胶6.5%,分析家蚕血淋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表明,家蚕血淋巴SOD在大部分供试品种中能明显看到两茶酶带,少数品种只能见到两条弱带或仅存在一条活性带。品种间酶带的宽度及染色程度亦存在明显的差异。家蚕血淋巴SOD以Cu/Zn-SOD型为主,少数品种中亦可能存在Mn-SOD型与Fe-SOD型。家蚕肠液SOD同工酶也有两条弱酶带,其SOD酶活力较低。  相似文献   

8.
桑叶超氧物歧化酶(SOD)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朱祥瑞  鲍惠金 《蚕业科学》1995,21(4):214-218
分别用高速冷冻离心法和低速室温离心法提取了桐乡青、湖桑197、团头荷叶白、尖头荷叶白4个品种的顶芽、第5位和第10位叶以及蚕沙残桑叶的SOD粗酶液,然后用NBT光还原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别分析测定了它们的活性及其同工酶。试验结果表明:用高速冷冻离心法和低速室温离心法提取的SOD,其活性无显著差异;同一叶位的桑叶SOD活性在不同桑品种之间无显著差异;同一桑品种不同叶位的SOD活性有显著差异;蚕沙残桑叶的SOD活性与第10位叶的SOD活性相当。发现桑叶中有3~4种SOD同工酶。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空间环境对苜蓿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的影响,试验采用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卫星搭载苜蓿种子地面种植后筛选的47株形态变异株系的叶片进行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空间诱变苜蓿株系与对照苜蓿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数和带级不同,酶活性明显增强或减弱。说明空间环境能引起苜蓿过氧化物同工酶的变化。聚类分析比较这47株变异株系的相似性系数差异,筛选出7株差异较大的卫星搭载株系。  相似文献   

10.
梁慧每  夏阳 《草业学报》1998,7(4):55-60
测定了根蘖型和直根型苜蓿根、茎、芽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类根系苜蓿同工酶谱带数目的变化均与季节温度变化相一致,但根蘖型苜蓿的数值明显大于直根型苜蓿,说明前者抗寒越冬力强于后者。变温处理后,4种抗寒性不同的苜蓿品种同工酶谱带数目及活性下降的顺序是:根蘖型苜蓿<陇东苜蓿<晋南苜蓿<猎人河苜蓿。根蘖型苜蓿和直根型苜蓿根组织过氧化物酶谱明显不同,说明苜蓿根组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可能与控制根蘖性状的基因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1.
淀粉凝胶电泳法对桑过氧化物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淀粉凝胶作支持物的平板电泳法,以叶、芽和茎皮为材料作桑若干品种的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结果,其同工酶谱在同一品种不同器官间表现出不同,而同一品种同一器官在不同植株间则无差异;用作分析的材料以芽最好,经本方法同工酶分析鉴定,R81—1和R81—2是以新一之漱为亲本的遗传性变异的突变体。在桑同工酶分析研究上,用淀粉凝胶作支持物的平板电泳法比以往采用的聚丙烯酰胺法要好,不仅表现在效果好、成本低,而且在正负两极的凝胶板上均能显现出酶带,一次电泳还能分析好几种同工酶。  相似文献   

12.
从鲁桑种质资源中选拔抗病品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蒯元璋  刘文安 《蚕业科学》1996,22(3):140-144
从山东鲁桑(MorusmulticaulisPerr.)地方品种资源中,选用30个品种进行抗桑黄化型萎缩病、桑疫病、桑炭疽病、桑里白粉病、桑污叶病的综合鉴定,并调查产量性状,选拔出青黄桑、黄芯采桑、小白条3个抗病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3.
桑种质资源对黄化型萎缩病抗性鉴定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病穗套接接种的方法,对252份桑种质进行抗黄化型萎缩病鉴定。结果,高抗19份,中抗106份,感病50份,易感77份。不同地区桑种质资源的抗病性存在差异,长江以南地区桑种质抗病性比长江以北桑种质强,桑种之间的抗病性亦不同,广东桑和蒙桑的抗病性强于其他桑种。初步筛选出高抗种质,可作桑育种材料,并可在生产上利用。  相似文献   

14.
桑平疹干枯病(Massaria mori Miyake)是一种桑树的枝干病害,在浙江省分布较广,为害较重,发病率最高可达100%。经研究发现,本病菌存在无性时期,在PSA培养基中能形成分生孢子器,厚垣孢子以及有性时期的子囊和子囊孢子。明确了本病菌的分类地位应隶属于子囊菌亚门,腔菌纲、格孢腔菌目、格孢腔菌科。本病的发生和寄主、病原的生态环境有关,接种发病率分别为30%,60%。因品种不同,形成愈伤组织有差异,直接影响变色部分的长短。本病菌在越冬后,于次年3月引起初次侵染,均从伤口侵入,一年内有重复感染。完成本病菌的生活史需要35—58天,接种潜育期一般为18天。在12月低温8℃时,子囊孢子萌芽率仅1.5%,故桑树整枝宜在1月份低温时进行。  相似文献   

15.
桑萎缩病病原类菌原体的提纯、致病性及抗血清制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0.3mol/L甘氨酸缓冲液从病桑嫩叶提取病原类菌原体(MLO),提取液上清经硅藻土柱层析分离,其洗脱液用高速离心浓缩,制备成部分纯化的病原MLO提纯物。采用显微注射技术,将提纯病原注射到介体昆虫体内,使病原在昆虫体内繁殖,再将获毒虫放饲在健桑苗上传毒接种,获得表现典型萎缩病症状的病株。病柔韧皮部筛管细胞的超薄切片在电镜下观察到大量病原MLO粒子,证实提纯MLO具致病性。同时用提纯病原为免疫抗原制备兔抗血清,抗血清用健桑提取液吸收后,获得仅与病桑抗原产生反应的特异抗血清,免疫电泳测验、仅产生一条沉淀带。  相似文献   

16.
不同桑树材料冬芽组织培养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相同激素浓度组成的培养基,在培养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对本研究室保存的种质资源中七个材料的冬芽进行了比较培养试验,从中筛选出生长、增殖、生根效果好且不易感染的材料贵毛十九,这为以后桑树快繁,转基因等以组培为手段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干旱对桑树质膜透性脯氨酸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土壤干旱条件下,测定了桑叶质膜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桑叶质膜透性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而增加。且游离脯氨酸增加的幅度比质膜透性大;不同叶位的桑叶,虽然都表现出增加,但质膜透性随叶位数由上往下的递增而增加,游离脯氨酸含量则减少;桑树对干旱的反应存在着品种间的差异,在同样的旱境中,质膜透性能较好地反映桑树抗旱性强弱,可作为鉴别桑树抗旱性的指标之一,游离脯氨酸的变化与桑树抗早性的关系不很一致,但其增加的速率,可作为桑树受旱而发生变化的敏感参数。  相似文献   

18.
我国桑树栽培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叶伟彬 《蚕业科学》1996,22(4):235-240
桑树栽培技术的进步,表现在优良桑品种的普及,实生桑园的实用程度提高,无性繁育技术的改进。密植速成桑园和立体栽培技术的确立及节本技术的应用。主要存在问题是,新技术新成果应用和以节本增效为目的实用技术偏少;桑园经营规模偏小。发展对策是,根据不同的生态环境,确立类型不同的栽培技术体系;加速桑树种质资源的利用,选育优质高产桑品种;重视防治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加强节水、节本和提高叶丝转化率栽培技术及高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重视适度规模经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