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运用哈密市近40年日照时数观测资料,分析日照时数的年代际、年、季、月特征,并运用滑动t检验法进行突变检验。结果表明:近40年来哈密市日照时数总体呈增加趋势,气候变化率为每10年增加26.69 h;春、夏季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秋、冬季呈减少趋势,增加趋势明显高于减少趋势;月日照时数在20世纪90年代呈负距平,21世纪10年代为正距平,月日照时数增加显著,日照时数没有突变现象发生,是一种连续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选取1981—2010年30年的乌昌地区15个气象站的日照时数资料,利用气候倾向率法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析了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仅高山带在30年间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31.1 h/10 a,中、低山带和平原区均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59.3、-27.4、-74.1 h/10 a。四季中冬季的日照时数减少最为显著,平均值达到-24.4 h/10 a,秋、夏、春3季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依次减弱。突变检验分析得:仅低山带1987年日照时数发生了突变减少,其他区日照时数均未发生突变。冬、春季是是设施农业生产最需要光照的时间,也是乌昌地区日照时数减少最为明显的时期,因此乌昌地区近30年日照时数的变化对设施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近60年大连市日照时数变化规律及气象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冬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602-6604
利用大连市基准站1951~2009年日照时数统计资料,对近60年大连日照时数年、季和月变化特征及气象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气候突变理论对日照时数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近60年大连市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气候变化率为-3.31 h/a,年际变化幅度较大,峰值点(1978年)与谷点(2003年)相差681 h;日照时数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各季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减少的趋势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气候变化率分别为-1.18、-1.15、-0.91、-0.62 h/a;除3月份外,各月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其中10月的减少趋势较为显著,而3月份略有上升;日照百分率与总云量、相对湿度和大雾日数呈反相关;年日照时数在1983年附近急剧减少。  相似文献   

4.
近47年环青海湖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永晴  李凤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902-9904
[目的]研究近47年环青海湖地区气候变化特征。[方法]利用1961~2007年环湖地区5个气象观测站的气温、降水和日照等气候要素资料,分析各气象要素的年、季、年代变化。[结果]近47年来,环湖地区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其中年平均气温以≥0.30℃/10 a的倾向率上升,年平均最低气温比年平均最高气温上升显著;年平均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3.67 mm/10 a,春、秋季降水量的减少趋势明显,而夏、冬季呈增加趋势,但不明显;年日照时数也呈减少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1.79 h/10 a,夏季日照时数的减少趋势最明显,冬季次之,春、秋季节增加不明显。[结论]该研究为环湖地区气象灾害的有效防御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该文利用奉贤区气象站1960—2015年日照时数及降水日数资料,分析奉贤区近56a日照时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6a奉贤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45.3h,异常年份9a,月日照时数呈现“一高峰两低谷”的规律,年、季度日照时数气候变化趋势呈现为一元二次方程,四季占年日照时数的比例值除春季外均呈现下降趋势,且21世纪以来各季占年日照时数均近1/4,如2011年、2014年、2015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年日照处于资源丰富、年际变化比较平稳的状态,尤其是1月、10月、11月日照时数变化较为稳定,但8月是日照资源丰富但变化幅度大的月份。通过相关分析得到日照时数的变化与降水日数呈负相关关系,年降水日数每增加1d,年日照时数减少7.4h,且当降水日数≤135d时日照时数一般≥1800h、降水日数>135d时日照时数一般≤2000h。  相似文献   

6.
合肥市近55年日照时数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利用合肥市近55年日照时数实测资料,分析了合肥市日照时数年代际、年际、各季和各月的气候变化特征;并利用线性倾向估计法、滑动t检验法对合肥市日照时数的年、季、月气候变化趋势进行了突变分析。结果表明:合肥市年、季、月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各季中夏季日照时数减少最快,春季日照时数减少最慢;各月日照时数减少最多的是8月,减少最缓的是4月。合肥市年日照时数在1969年前后发生了明显的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7.
近50年塔城盆地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近50年塔城盆地日照时数变化特征。[方法]利用塔城盆地4个气象观测站1960~2009年实测年、季、月日照时数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近50年塔城盆地日照时数年、季、月变化的基本特征。[结果]近50年塔城盆地年均日照时数均在2800.0h以上,其中塔城、裕民最多,分别为2936.1、2921.3h,额敏最少,为2814.2h。各站7、8月日照时数最多,6、5月次之,9、4月居第3,12月为全年最少。四季中以秋季、夏季日照时数最多,其次为冬季,春季最少;生长季日照时数以塔城、裕民最多,额敏次之,托里最少。2月4站日照时数线性倾向率均为负值,但仅塔城、额敏以-4.7、-6.0h/10a的速率显著减少;5、6、10月4站日照时数线性倾向率均为正值,但仅裕民站以14.5、12.6、11.2h/10a的速率显著增多。年、生长季日照时数线性倾向率仅裕民以74.9、60.5h/10a的速率显著增多。四季中仅冬季4站日照时数线性倾向率均为负值,其中塔城、额敏、托里以-5.5、-6.7、-4.9h/10a的速率显著减少;其他三季仅裕民以9.7、7.7、7.0h/10a的速率显著增多。[结论]该研究为农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太阳能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近59年邯郸市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邯郸市气象观测站1955~2013年逐年、逐月的日照时数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了邯郸市日照时数的年、季变化趋势,并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对其进行了突变检验。结果表明,近59年邯郸市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其气候变化率为-103.68 h/10a;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幅度较大,峰值点1965年与谷值点1996年相差可达1 096.6 h;日照时数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夏季变化趋势最明显,其次是冬季、秋季,而春季变化趋势不显著;近59年来5月平均日照时数最多,12月最少,各月日照时数减少最明显的是7月,3、4月变化不显著;年日照时数在1982年发生了明显的突变,从气候多日照时段转为少日照时段,秋季突变时间点与年突变相同。  相似文献   

9.
张明捷  冯杉  姚胜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5):213-215
采用线性分析等数理统计的方法,利用濮阳市所辖5县观测资料,对日照的年、季、月的气候变化特征作了较全面分析。结果表明:1960-2010年濮阳年日照时数呈现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14.3h/a;历年各季日照时数呈现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0.574~-1.893h/a,最大降幅为夏季的-1.983h/a;历年各月日照时数呈现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21.5~-2.13h/a,最大下降月份为7月的-21.5h/a;年日照时数在1983年发生了一次突变,日照时数在20世纪60、70年代为相对偏多时期,80年代中后期为相对偏少期  相似文献   

10.
利用连山县1966—2015年日照时数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小波变换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近50年连山县日照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连山县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变化率为-5.05 h/a,减少趋势非常显著;春、夏、秋、冬各季日照时数变化总体都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74、-2.20、-1.44、-0.59 h/a。连山县年日照时数存在明显的多时间尺度变化,准16年特征时间尺度的周期振荡为主周期,25~28年尺度为第2周期。年日照时数在20世纪90年代初发生突变,具体是从1990年开始的。  相似文献   

11.
利用安溪国家一般气象观测站46年(1971-2016)的日照时数观测数据,对安溪县日照时数的年代变化、年际变化、季变化、月变化进行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并分析日照时数变化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照时数的年代分布以20世纪70年代为最多,90年代为最少;年际变化总体呈现减少趋势,年极大值出现在1971年,为2353.3h;四季均呈现减少趋势,其中以夏季减少最为明显;月分布中最多的是7月,最少的是2月和3月。针对其变化趋势及对茶叶生产的影响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熊岳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利用1953~2010年熊岳日照时数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和积距平法,分析熊岳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熊岳日照时数在20世纪60年代最多,90年代最少,且仅90年代日照时数低于气候标准值;年、季日照时数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年日照时数以53.5 h/10a的速率减少;四季中夏季减幅最大,冬季减幅最小;突变分析显示,熊岳日照时数在1971年附近发生突变,从气候多日照时段转变成少日照时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陕西黄土高原1961~2010年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方法]基于陕西黄土高原43个台站1961~2010年逐月日照时数,采用气候倾向率、气候趋势系数、Mann-Kendall分析、小波分析和线性相关等方法,对近50年陕西黄土高原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引起该区域日照时数变化的主要原因。[结果]近50年来,陕西黄土高原年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4.47 h/10a。除春季日照时数表现为增加趋势外,其他季节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其中,以夏季减幅最显著,平均减少24.34h/10a。陕西黄土高原年、季日照时数气候趋势系数呈上升趋势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米脂、子洲、绥德、延安、延长和安塞,其余区域为下降趋势。近50年来,陕西黄土高原年日照时数在1972和2003年发生突变,并存在5~7年的振荡周期。近年来,大气污染严重,混浊程度加大,从而增强了大气对太阳光的反射及吸收作用,使太阳辐射减小,由此造成年日照时数减少。[结论]该研究为分析陕西黄土高原的气候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濮阳市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捷  冯杉  姚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531-17533
[目的]分析近51年濮阳市日照时数变化特征。[方法]利用濮阳市所辖5个气象站1960~2010年逐月日照时数资料,采用气候趋势系数、气候倾向率、滑动平均法、信噪比等方法,对日照的年、四季和月的变化趋势以及突变时间节点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揭示近51年来濮阳日照变化的客观事实和变化规律。[结果]近51年濮阳市年日照时数呈现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14.30 h/a;历年各季日照时数均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0.66~-1.89 h/a,最大降幅为夏季的-1.89 h/a;历年各月日照时数均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21.51~-2.13 h/a,最大下降月份为7月的-21.51 h/a;年日照时数在1983年发生了一次突变,20世纪60、70年代为日照时数相对偏多时期,80年代中后期为相对偏少期。[结论]该研究为濮阳市的种植结构调整、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马永忠  李明春  黄英华  杨学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225-20226,20270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光能资源,应用常规统计方法对建昌近50年光照资源进行趋势、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建昌光能资源属于丰富区,其年日照时数80%保证率为2 650 h;春夏秋冬四季80%保证率分别为750、685、660和585 h。建昌县年、季、月日照时数线性序列相关系数通过极显著检验,气候倾向率小于0,均呈下降减少趋势;并在1984~1985年出现气候"跃变",跃变之前(1960~1984年)处于下降减少阶段,跃变之后(1985~2009年)变化平稳。在近50年里,年日照时数趋势减少553 h;四季趋势减少分别为春季133 h,夏季181 h,秋季105 h,冬季128 h;各月中6、7月趋势减少最明显。  相似文献   

16.
内江市41年来日照时数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进一步剖析内江市地区日照时数的长期变化规律,以更好地为农业发展和农业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内江市1971—2011年各月日照时数资料,采用气候倾向估计法,分析内江市41年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月变化以及利用滑动t-检验法的突变检验。结果表明:内江市日照时数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夏季最为明显,其气候倾向率为-36.5 h/10 a,而冬季的气候倾向率只有-7.7 h/10 a;且内江市年日照时数在41年内存在2次突变,其中1980—1982年的突变现象尤为显著,表现为急剧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徐婷  安娟  王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50-12352
利用辽阳市观测站1956~2010年的日照时数资料,对近55年来辽阳市的日照时数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分析日照时数演变的一般特征规律,以及气候背景和日照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5年来,辽阳市日照时数年变化、年代际变化、季节变化、月变化均呈显著减少趋势,年平均日照时数在1994年后减少趋势明显,反弹上升到平均线以上的可能性较小;进入21世纪,辽阳市日照时数减少趋势加剧;夏季减少幅度最大,春季减少幅度最小;5~7月、11~翌年1月是日照时数减少的主要时段,对大田作物和设施农业生产有较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