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茶属8种1变种花粉形态比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陈亮  童启庆 《茶叶科学》1997,17(2):183-188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对山茶属Camelia8个种1变种植物花粉形态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山茶属植物花粉粒为中粒或大粒,多为长球形,极面观多为三裂圆形;具3孔沟,沟较细长,内孔有多种形状;表面多具网状或拟网状纹饰,网眼和网脊的大小、形状在种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本属植物花粉形态较为一致,表明是一个自然类群。茶组植物花粉形态是从表面较光滑的小穴网状类型向较为突起的网状演化的。  相似文献   

2.
芒果属全球约有69个种,我国主要分布有8个种。我国悠久的芒果栽培历史形成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天然杂交种。在不断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过程中,芒果枝叶、果实等外观形态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花粉在保持遗传保守性和稳定性下却形成了独特的形态特征。为了深入研究芒果属植物花粉形态的分类学意义,理清芒果天然杂交种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基于花粉微观特征,对芒果属种质开展孢粉学研究及遗传关系分析。利用扫描电镜系统观察芒果属2个种32份芒果材料的花粉外部形态和花粉外壁纹饰等形态特征,在此基础上,对花粉6个数量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2份芒果种质花粉均属于N3P4C5型,极面观呈3裂三角形,赤面观呈近椭圆形,萌发沟孔为3条,萌发沟孔开裂度几乎到达花粉粒的两极;各材料的花粉形状大小、萌发脊宽窄、花粉纹饰、花粉外壁网孔密度和大小均存在差异;条纹状或网状纹饰和纹孔布满花粉粒表面,大多数芒果花粉属于网状纹饰,网孔形状多样,主要是圆形和长条形,纹脊粗糙,网孔分布密度在不同材料间存在差异。根据花粉粒大小、花粉形态、萌发脊宽、网孔大小和网孔密度等数量性状对参试材料进行聚类分析,32份芒果种质在相似距离为15时可分成三大...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柠檬不同种质花粉的形态特征及各种质之间的亲缘关系,为柠檬种质的鉴定和创新利用提供重要的参考,本研究以10份柠檬种质的花粉为试材,通过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对花粉形状,花粉大小及花粉外壁纹饰等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柠檬花粉存在形式为单粒,花粉粒外部形态呈圆球形、近长球形或长球形,具有4~5条萌发孔沟,萌发孔沟沿极轴方向以等距环状分布,沟长直达两极。不同种质的花粉形状、花粉大小、花粉外壁网眼密度和网眼大小等均存在差异。极轴长33.56~41.20 μm,赤道轴长22.06~33.70 μm,花粉大小(P×E)为844.90~1385.98 μm2。花粉外壁纹饰为网状雕纹,网脊宽为0.39~0.88 μm,网眼直径为0.87~1.68 μm,网眼表现为圆形、近圆形或不规则多角形。花粉大小等级为中等,极面观为四裂圆形或五裂圆形,赤道面观为圆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10份柠檬种质在花粉形状、大小、外壁纹饰等方面表现出多样性,可作为区分柠檬不同种质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从电镜与光镜水平观察和研究了山茶亚属3个种及两个栽培品种的花粉细胞结构,结果发现,5个材料的花粉存在着许多共同特征,把它们归为一个亚属是可以肯定的,并观察到山茶属植物花粉的外壁纹饰都是拟网状而近似于网状。山茶属花粉细胞光镜与电镜结构研究@李建平  相似文献   

5.
茶树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何丽卿 《茶叶科学》1989,9(1):39-48
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18个茶树栽培品种和6个野生茶树的花粉作了形态观察,讨论了有关茶的种内分类问题。花粉形态观察的结果表明,所观察到的这类茶树放在同一个种是适合的,但从萌发孔的数目及外壁纹饰来看,茶树存在着种内的变异。  相似文献   

6.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对我国13个省(区)的20个茶树品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观察结果表明:茶树各品种花粉的形态特征,在花粉的大小、形状、极面观轮廓、萌发孔类型及外壁纹饰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差别。从萌发孔类型来看,滕冲大叶种、崇庆枇杷种和江华苦茶,在茶种演化上属原始类型。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供试品种进行分类,並对各品种在茶树演化过程中的地位及各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普通油茶花粉形态及花粉管活体萌发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3个普通油茶优良品系的花粉形态,并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普通油茶杂交授粉后不同时间段花粉管的生长状况,以求探讨普通油茶在山茶科中系统发育的地位以及花粉管在授粉后的动态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普通油茶花粉形态一般为椭球或近球形,大小中等,具三沟,外壁纹饰为脑纹或桔皮状,符合山茶属花粉的种属特征,在山茶科系统发育中为较原始的类群;杂交授粉后0.5h,花粉管开始萌发,8 h花粉管生长端可达花柱中部,24 h穿过花柱基部进入子房,约48h即可完成受精过程;花粉萌发试验表明活体授粉的花粉萌发及生长量显著高于离体培养花粉。  相似文献   

8.
李金珠 《热带作物学报》1993,14(1):42-45,T000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了荔枝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的形成,结果如下:花药四室,花药壁由5层细胞组成,小孢子四分体为四面体型,小孢子母细胞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具腺质绒毡层。成熟花粉为两细胞型。花粉粒扁球形,极面观呈钝三角形,赤道面观为椭圆形,具三沟孔。花粉壁务内外两层,表面具条纹状纹饰。花粉粒发育过程中,常出现退化现象,在低产的植株中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茶树及其他山茶属植物花粉形态、超微结构及演化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26份茶组植物及4份其他山东属植物包括红茶组、油茶组共计30份材料进行了花粉形态及其中6份材料的花粉外壁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表明,其他山茶属植物所具有的花粉粒大、隐沟型萌发孔、外壁表面纹饰光滑、穴大、脊平和外壁内层厚度大等特征均比茶组植物原始,其中红山茶、白毛红山茶和落瓣油茶的表面纹饰与较原始的茶组植物广南茶、圆基茶、老黑菜及属大理茶中的巴达大茶树极为相似,均属穴网状纹饰,因此,茶组植物与其他山茶属植物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文中还对苦茶的演化位置、较原始的条组植物花粉表面纹饰的类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利用扫描电镜对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花粉及其种子的大小、形态及表面纹饰等方面进行观察测量,并进行描述。结果表明,铁皮石斛花粉块由4个花粉团组成,长形,离生,每2个为1对,成熟的花粉团呈金黄色,蜡质坚硬,极轴平均长598.64-691.01μm,赤道轴平均长147.96-215.02μ,m,Ⅰ级纹饰为不规则多边形,Ⅱ级纹饰表面光滑,花粉为4合花粉,未见明显的萌发孔;种子呈纺锤形,淡黄色,平均长288.28-369.15μm、平均宽97.27-129.3μm,Ⅰ级纹饰为不规则长形条纹,Ⅱ级纹饰表面光滑。本研究可为不同品系铁皮石斛花粉和种子形态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扫描电镜的种质资源研究方法,对黄果、红果人参和黄果、红果西洋参4种种源的花粉形态进行比较鉴定研究,找出了4种种源花粉的大小、形态及外壁纹饰的超微结构的相对差异,提供了新品种鉴定的一项重要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2.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桫椤科2属6种叶表面角质膜纹饰、表皮毛、气孔器类型、气孔器大小等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比较,探讨其分类学意义,编制供试2属6种分类检索表。结果表明:2属6种叶表皮表面角质膜纹饰均为脊状,气孔器大小无显著差异,气孔器类型均为平列型。表皮毛共有4种(囊状毛、片状毛、须状毛、盾状鳞),种间表皮毛差异较大,其中白桫椤表皮毛最丰富。黑桫椤副卫细胞有泡状突起,白桫椤副卫细胞有皱褶,其余4种副卫细胞表面均光滑无纹饰。笔筒树气孔器周围有绒毛层覆盖。黑桫椤、笔筒树气孔器表面有晶体。本研究结果表明2属6种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多样性较为丰富,这些特征可作为种间鉴别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花蕾大小与花粉发育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俊 《马铃薯杂志》1993,7(4):202-205
试验采用3个马铃薯栽培品种为材料,取2-12mm的花蕾,用醋酸-洋红压片法制片,在普通研究显微镜下观察花粉发育状况。试验结果表明,3mm以下的花蕾,花粉发育基本处在二分孢子和四分孢子时期,花蕾4-5mm大小时为花粉发育的单核高峰期,开花授粉前,大部分花粉为双核花粉,三核花粉的比例很小。处在发育早期的花粉均属正常,随着花粉发育进入到二核期以后,花粉畸形比例显著增加,品种间畸形花粉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采用显微观察法研究6种番荔枝属果树的雄蕊特征,观测不同种的雄蕊长度、数量、花药长度和花粉数量及形态大小等雄蕊特征。结果表明:雄蕊特征随树种的不同而有变化,但普通番荔枝、阿蒂莫耶番荔枝、秘鲁番荔枝、牛心番荔枝等4种番荔枝的雄蕊特征及变化基本一致,而与山刺番荔枝、圆滑番荔枝等相差甚远;山刺番荔枝和圆滑番荔枝的一些雄蕊特征则较为接近。此外,尽管花药长短相差大,但每个花药内花粉数量的差异不显著,表明每朵花的花粉量仅由雄蕊数决定。  相似文献   

15.
大豆属(Glycine)亚属间和种间种子氨基酸组成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大豆属14个种的种子蛋白氨基酸的组成。结果表明:①不同亚属的各种均以谷氨酸含量最高,天门冬氨酸次之,其它氨基酸含量的位次也基本一致。②大豆属中亚属间种子蛋白的氨基酸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Soja亚属各种氨基酸含量最高,Glycine亚属均低,而Wighlii最低。③亚属内种间、以及种内地理来源不同、或染色体基数不同,氨基酸含量也有差异。④Glycine亚属中latrobeana种的种子蛋白的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其它种。讨论了Glycine属、亚属间氨基酸含量与进化的可能联系,以及Wighlii的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花蕾大小与花粉发育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3个马铃薯栽培品种为材料,取2~12mm的花蕾,用醋酸—洋红压片法制片,在普通研究显微镜下观察花粉发育状况。试验结果表明,3mm以下的花蕾,花粉发育基本处在二分孢子和四分孢子时期,花蕾4~5mm大小时为花粉发育的单核高峰期,开花授粉前,大部分花粉为双核花粉,三核花粉的比例很小。处在发育早期的花粉均属正常,随着花粉发育进入到二核期以后,花粉畸形比例显著增加。品种间畸形花粉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茶树优质资源花粉的遗传稳定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用光镜和电镜研究了 4份优质茶树资源 (蓝标 1、汝城白毛茶、日铸茶和云桂大叶 )及其扦插繁殖后代的花粉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 :4份资源与其扦插后代的花粉大小、形状、平均轴径及P/E值均无显著差异。对蓝标 1、汝城白毛茶及其扦插后代花粉外壁纹饰的三维分析结果表明 ,它们各自与其扦插后代的凹穴数量、密度、两凹穴间的最小距离或凹穴最小面积均较相似 ;对日铸茶、云桂大叶及其扦插后代的花粉外壁纹饰平面分析结果表明 ,它们各自与其扦插后代的长脊长度、粗脊粗度、大穴及小穴长径均基本接近。花粉外壁超微结构所显示的覆盖层、柱状层、基层和外壁内层的形状或厚度 ,4份优质资源与其扦插后代均无明显变化。因此 ,蓝标 1、汝城白毛茶、日铸茶和云桂大叶的无性后代 ,其花粉遗传性是基本稳定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甘蓝型油菜与野芥属间体细胞融合杂种后代与亲本甘蓝型油菜和新疆野生油菜(野芥)的种皮纹饰亚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白芥(Sinapis alba)和野芥(Sinapis arvensis)的种皮纹饰具有种的特异性,同一物种内的不同品种具有相同的种皮纹饰亚微结构特征,如甘蓝型油菜黑籽品种中油821与黄籽品系YEP011具有十分相似的网-穴状结构;2份新疆野芥与2份欧洲来源的野芥都具有相同的由向心条纹组成的近六边“回”字型网-穴状结构, 表明新疆野芥与欧洲野芥同属一个物种。甘蓝型油菜与野芥属间体细胞融合杂种7007-4具有与亲本之一甘蓝型油菜中油821相同的网-穴状结构;同属白芥属的野芥(Sinapis arvensis)与白芥(Sinapis alba)的种皮纹饰存在很大差异,说明种皮纹饰不具有属的特异性。 -----------------------------------  相似文献   

19.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对四川大学植物研究所栽培或引种的芸薹族 9种 ( 5个属、7个种和 2个变种 )油料植物的花粉形态作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 ,芸薹族中不同属、不同种间 ,花粉粒形态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茶树花粉形态的演化趋势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束际林  陈亮 《茶叶科学》1996,16(2):115-118
对原始型、过渡型、进化型共计15份茶树种质资源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测。根据不同进化类型茶树资源间花粉形态的差异,认为茶树花粉大小及P/E值有由大向小变化的趋势,同时P与P/E呈直线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499,因此,花粉的P/E值用于探讨茶树的起源和演化具有一定的意义;花粉表面纹饰由光滑型向粗糙型演化;花粉萌发孔由沟形向梭形、椭圆形或长方形演化,有的孔使沟在赤道部位变成二个沟,形成了更为特化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