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发展应用是创新发展的主力军,对现代农业的高速发展至关重要。本课题对苏州现代农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广泛调研,以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体系”角度分析苏州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痛点,梳理总结了其他国家利用数字技术赋能现代农业发展的典型案例,指出数字技术在推动现代农业创新发展上具有关键作用。最后,在现状分析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从五大发展理念、农业产业创新发展要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个方面提出数字赋能苏州现代农业发展的具体思路,并围绕“三大体系”提出数字技术应用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
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发展,推动乡村向数字化、智能化和精准化方向转型,是现代乡村发展的必经之路。运用田野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在对山东省M县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发展现状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分析其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发展面临的难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加快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而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因此,进一步研究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阐释数字技术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产业集约化的价值意义,进而分析了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面临内外环境条件的现实困境,最后从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体系、资金支持、农民数字素养四个方面提出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智慧农业发展需要数字技术支持、数字人才支撑和数字能力的提升。数字能力作为全民全社会对数字技术的认知和使用能力,不仅是数字经济的社会基础,也是数字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分析了新疆智慧农业发展成效及面临的问题,明晰了加快智慧农业数字技术应用、加强智慧农业数字人才培养、提升数字能力、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提出以问题求解为导向、以数字技术为桥梁,基于“计算+数据+算法+系统+网络”5个数字技术的核心要素,构建数字能力的提升路径,夯实数字能力赋能智慧农业发展的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5.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基层治理的创新发展对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基层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并非单纯、客观、独立地存在,而是有其缘起、发展和推进的现实逻辑。结合实践调查,以数字赋能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的内在逻辑为切入点,探究数字赋能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的作用机制,基于数字赋能基层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阐明强化数字赋能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并提出加强数字化思维渗透、健全数据共享开放机制、构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等具体建设路径,以期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水平,推动实现社会智慧化治理。  相似文献   

6.
我国数字农作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瑞芳  严定春  汤亮 《农业网络信息》2009,(10):108-109,113
数字农作技术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对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阐述了数字农作技术的内涵和意义,基于我国数字农业的现状,分析了数字农作技术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7.
数字经济是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与发展所创造的新生产物,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源动力。在国家推进“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之下,本文采用CiteSpace软件对2000—2022年中国知网(CNKI)所收录的CSSCI来源期刊有关“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研究505篇文献,根据研究热点、聚类变化和演进趋势等特征分别进行了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时间区图和时间线图等知识图谱的绘制。结合对知识图谱的分析和文献梳理,对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我国乡村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研究内容、热点问题、演进脉络及研究趋势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提出了三点对策建议:加快乡村信息化转型,开创城乡经济融合的新格局及孵化创新乡村产业模式,以期为乡村振兴数字经济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陈卫峰 《安徽农业科学》2023,(22):246-248+275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业态,数字农业在技术层面包括农业大数据、农业物联网、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等新技术的运用。陕西省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地处中国东数西算的核心区域,发展数字农业具有一定优势。陕西省农业生产数字化、乡村治理数字化、居民生活数字化是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农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基础和现实条件。该研究对陕西省数字农业发展现状进行描述,剖析陕西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并分析数字农业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逻辑联系。然后建立陕西省数字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评价指标体系。陕西省数字农业赋能乡村振兴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数字农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研发力量较为缺乏,创新能力不足;农业数字化人才缺乏。最后,提出陕西省数字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数字农业投入力度;创建数字农业试验区,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建立多层次的数字农业人才培育体系。  相似文献   

9.
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乡村发展环境,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加速了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现阶段,中国苏州的智慧农业模式以数字信息技术带动乡村多业态融合发展、杭州的电子商务引领模式以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发展重塑产业结构、兰考的数字金融模式以金融科技和数字金融推动乡村产业兴旺。中国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融合急需突破科技创新持续供给乏力、乡村新型基础设施水平不高、乡村产业转型资金投入不足、乡村人力资本提质缓慢、涉农法律监管不到位等困境。美国的精准农业模式、英国的订单农业模式和德国的互联网数据共享模式,从政府顶层设计的有效落实、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信息服务技术的创新应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法律保障等方面可为中国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融合的创新路径提供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全面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是面向数字革命与城乡融合大局协同发力的战略性举措,对重组乡村要素资源、重塑乡村经济结构、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黑龙江省为研究对象,基于省域行业数据以及县域数字乡村试点地区调研数据,论证数字乡村发展与“数字龙江”建设、乡村数字经济、乡村振兴之间的逻辑关系,从数字赋能、数字赋利、数字赋智、数字赋权等维度探究黑龙江省数字乡村发展现状。研究发现,黑龙江省数字乡村发展面临顶层规划不完善、区域发展不均衡、农业特色优势尚未发挥、示范引领与要素支撑不足等发展困境,要以“规划引领、分类推进、突出重点、试点先行、城乡兼顾”为发展思路,提出以农业数字化和黑土保护数字化为重点,赋能乡村高质量发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产业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与关键,新时期的数字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与数字中国的重要举措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基于此,结合实践与经验构建出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产业的分析框架,即基础赋能、主体赋能、技术赋能与资源赋能。分析得出数字乡村建设在有力地推动了乡村产业的改造与升级的同时,也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完善、数字人才不足、技术应用不充分以及资源缺乏的困境,需从资金、政策、技术应用方向、产业发展定位等角度来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何义晨 《乡村科技》2023,(10):26-29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乡村治理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数字技术通过对乡村治理进行“互联化”下的结构赋能、“数据化”下的资源赋能、“全民化”下的思想赋能,助推乡村治理实现现代化发展。然而,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仍面临着多元协同共治效果不佳、数字治理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数字化建设人才匮乏、技术支配引发数字伦理问题等现实困境。为有效摆脱这些困境,建议采取如下措施:着力提升治理主体的数字素养,完善多元协同共治格局;加强技术赋能的顶层设计,完善乡村数字治理制度保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数字技术与乡土民情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内在机制,并对影响效应进行评价,为乡村振兴背景下制定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政策提供新思路。【方法】本文基于2013—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从产业结构升级视角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内在机制、影响效应及区域异质性。【结果】数字经济发展极大促进共同富裕实现,“数字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共同富裕”机制成立并有效,促进结果存在异质性。【结论】建议加速产业结构升级,构建“数字中国”发展新格局;基于区域异质性,制定差异化数字经济发展策略;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完善数字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制定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数字技术,正成为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数字技术对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高质量供给的赋能主要体现在:促进供给主体协同化、供给内容多样化、供给决策智慧化以及供给方式规范化,但数据异质性、数据孤岛、技术过度依赖和数字鸿沟等因素制约了数字技术的赋能效应。因此,要构建标准化数据体系、优化数据共享流程、完善数字决策规则并提高村民数字素养,以充分释放数字技术赋能效应,促进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高质量供给。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以舟山市马岙街道为例,从乡村振兴的背景出发,研究舟山马岙街道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其新发展的建议。结果表明马岙街道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并为马岙街道的数字乡村治理提出了一些粗浅的建议和意见,需要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乡村治理方式入手,运用数字化技术与现代农村治理系统相结合,构建更加内生的“自下而上”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16.
数字技术给乡村建设带来新的发展风向标,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文章基于浙江省五四村数字乡村发展现状以及建设发展途径中出现的不足,分析五四村应用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具体实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再结合五四村数字赋能乡村振兴在数字乡村建设、产业经济发展和基层民生治理3个方面提出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7.
高彦彬  刘佳  谢林 《河南农业》2023,(6):38-39+42
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机理包含数字赋能乡村产业、数字赋能乡村生态、数字赋能乡村风气、数字赋能乡村治理、数字赋能乡村民生。我国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短板有:政策不够完善、基础设施缺损、专业人才匮乏、金融支持不足。要促进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需要采取以下策略:制定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政策、完善数字技术基础设施、打造数字化人才队伍、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8.
季承润 《浙江农业科学》2021,62(10):2115-2119
以山东省陵城区义渡口镇省级数字化乡村镇建设试点案例为研究对象,在界定数字乡村内涵与特点、分析义渡口镇数字乡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数字乡村赋能乡村振兴的建设思路、系统架构及重点行动计划,对数字乡村赋能乡村振兴的模式与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动力,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分。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赋能机制成为助力传统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突破口,也成为催生旅游新业态的内生动力。本文阐述了数字赋能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认知,分析了数字赋能在驱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存在基础设施薄弱,传统产业转型困难,文旅产品同质严重,人才支撑不足等现实挑战。因此,要以政策引领,优化数字文旅发展环境,夯实基建弥合城区数字“鸿沟”,融合产业加速旅游经济数字转型,创新业态提升文旅产品质量以及驱动人才释放内生活力,进而积极发挥数字效能推进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福建“农业云131”大数据资源中心的现状,对改进数据中心功能、提高应用服务效率开展研究,按照“统一标准、治理高效、科学先进、安全可靠”的思路,从总体框架、标准规范、采集汇聚、数据治理、开发应用、有效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后续提升建设的建议与思考,旨在通过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强化数字赋能,提升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