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玉米主要杂种优势类群特点及杂种优势模式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杂种优势的利用为我国玉米产量大幅度提高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杂种优势类群的划分是玉米杂种优势利用的基础,对杂交种组配和自交系改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玉米主要杂种优势类群性状表现的特点;结合育种现状,分析了我国玉米杂种优势利用模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为了适应商业化育种的要求,杂种优势模式将逐渐简化,最终将归结为A×B模式,即Reid×非Reid模式。  相似文献   

2.
玉米种质资源是人类宝贵的物质财富,大量的种质资源是开展玉米育种的基础,合理、准确地划分玉米杂种优势群,建立相应的杂种优势模式,才能有效地改良自交系和选配杂交组合,提高育种效率。通过对几种不同划分玉米杂种优势群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表明分子标记技术在划分杂种优势群较其它方法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玉米杂种优势与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遗传基础狭窄是当前玉米育种的首要限制因素。根据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的原理扩增和改良玉米种质,将为育种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奠定基础。我国研究杂种优势群的技术路线可概括为系谱分析结合双例分析、NC-Ⅱ设计和DNA分子标记技术的组合。当前,我国玉米育种主要使用3个杂种优势群或5个亚群,2个主要杂种优势模式或4个模式。根据我国玉米生产和种质结构特点,制定了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外来群体接力改良、创造半外来种质和分析杂种优势群与构建杂种优势模式。杂交种选育技术的提高和杂种优势模式的构建促进群体改良技术从群体内选择转变为群体间相互轮回选择。相应的技术路线也要予以调整。  相似文献   

4.
玉米杂种优势与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   总被引:70,自引:5,他引:65  
遗传基础狭窄是当前玉米育种的首要限制因素.根据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的原理扩增和改良玉米种质,将为育种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奠定基础.我国研究杂种优势群的技术路线可概括为系谱分析结合双列分析、NC-Ⅱ设计和DNA分子标记技术的组合.当前,我国玉米育种主要使用3个杂种优势群或5个亚群,2个主要杂种优势模式或4个子模式.根据我国玉米生产和种质结构特点,制定了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外来群体接力改良、创造半外来种质和分析杂种优势群与构建杂种优势模式.杂交种选育技术的提高和杂种优势模式的构建促进群体改良技术从群体内选择转变为群体间相互轮回选择.相应的技术路线也要予以调整.  相似文献   

5.
玉米遗传多样性与杂种优势群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杂种优势群划分是玉米育种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玉米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可以划分杂种优势群,并在结合育种实践的基础上构建杂种优势模式.分子标记技术已成为分析遗传多样性的重要工具.对不同分子标记系统的比较分析表明,SSR标记最适合玉米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系谱分析方法、数量遗传学方法和分子标记技术是分析玉米杂种优势群的常用方法.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并结合双列杂交和NC-Ⅱ方法对中国玉米种质进行了系统研究.当前玉米育种主要使用3个杂种优势群(DOM,Reid,Lancaster)或5个亚群(四平头,旅大红骨,BSSS,PA,Lancaster).  相似文献   

6.
杂种优势的利用,大幅度提高了玉米的产量.进一步挖掘和协调利用好各性状的杂种优势,发挥其整体效应,是今后玉米育种取得更大成效的重要途径.研究了玉米生育性状、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可供玉米育种工作者在配制杂交组合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玉米新品种现状及杂种优势模式利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吉林省新世纪初2001~2005年育成各类玉米新品种171个,通过对其中155个普通玉米品种的优势潜力、亲缘关系及杂种优势模式利用情况的分析,有的新品种在产量、品质、抗性及综合农艺性状方面达到了生产的要求,但其遗传基础相对狭窄,应加强种质改良与创新,丰富遗传基础,探索新的杂种优势利用模式,不断提高玉米育种及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8.
玉米自交系划分到杂种优势群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交系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信息是进行育种工作和种质保存的基础。把优良玉米自交系划分到不同杂种优势群以及把新自交系划分到已建立的杂种优势群的方法有:亲缘关系、表型聚类、配合力分析和杂种优势分析、生理生化指标(同功酶)、分子标记。结合相关研究对各种方法的评价,认为配合力分析、杂种优势分析和分子标记方法有助于育种实践。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玉米杂种优势类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的基本概念,总结了国内玉米杂种优势类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的主要研究结果并进行了比较,提出了黑龙江省特有的东北地方种质群,东北地方种质群×Reid群和东北地方种质群×Lancaster群两个杂种优势模式,以及在黑龙江有重要地位的PA×Lancaster模式,并据此提出了充分挖掘东北地方...  相似文献   

10.
桑立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408+6425
[目的]研究热带玉米(Zea mays L.)种质资源的杂种优势,探讨其在高纬度温带地区的利用价值和利用方法。[方法]采用完全双列杂交法,以黄早四、丹340、Mo17和B73为测试种,分析已筛选出的5个热带自交系和4个我国分属4大类群的温带玉米种质自交系的杂种优势。[结果]单株产量杂种优势明显,热带×温带的杂种优势大于热带×热带和温带×热带的模式。[结论]该研究可为热带玉米种质在辽宁省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玉米种质资源的背景与利用现状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玉米种质资源的背景及利用现状。[方法]综述了国内外玉米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与利用途径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玉米的杂种优势群及杂优模式,及其在育种中的灵活应用,以及各种类型原始材料的利用方法。[结果]表明种质资源是玉米育种的前提和基础,深入认识和合理选择种质资源,可以显著提高育种效率,加快育种进程。同时认为,在玉米育种原始材料的选择和构建中,不能仅仅局限于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还要根据不同类型的种质资源,以及个人的育种目标和思路加以合理利用。[结论]为国内的玉米育种工作开阔思路,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2.
Analysis of Maize Heterotic Groups and Patterns During Past Decade i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this investigation,maize heterotic groups and patterns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planting areas from 1992 to 2001 using 84 parent lines of 71 widely extended hybrids and classification results by SSR markers,in which these lines were assigned into seven heterotic groups based on Ni-LI's genetic distance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 certain extent change for major heterotic groups of maize took place during past decade in China.The majorheterotic groups were Lancaster,Reid,Tang SPT,Zi330 and E28 in the early 1990s,while they became Reid,Tem-tropic Ⅰ,Zi330,Tang SPT and Lancaster in the early 21st century.Tem-tropic Ⅰ was a new heterotic group,which contained tropic maize germplasm.The changes for heterotic patterns also occurred.Some new heterotic patterns combining with Tem-tropic Ⅰ appeared,such as Reid × Tam-tropic Ⅰ,Zi330 × Tem-tropic Ⅰ,Tang SPT × Tem-tropic Ⅰ,etc..Another change was the order of heterotic patterns.In the early and middle 1990s,the top five heterotic patterns were Reid×Tang SPT,Zi330 ×Lancaster,Lancaster× Tang SPT,Lancaster × E28 and Reid × Zi330,while they became Reid × Temtropic Ⅰ,Reid×Zi330,Reid×Tang SPT,Zi330 ×Tem-tropic Ⅰ and Lancaster×Tang SPT in the early 21 century.Reid×Tem-tropic Ⅰ and Zi330 × Tem-tropic Ⅰ were laid on the first and forth Chinese heterotic patterns respectively in 2001.These results provided significant information to understand the maize heterotic groups and patterns in China at molecular level.  相似文献   

13.
玉米种质类群划分和利用研究对天津市玉米育种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我国玉米种质类群划分方法和利用研究现状,同时阐述了其对天津市玉米育种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广西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和杂优模式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五、六十年代,广西玉米杂交种以优良农家品种作为亲本系德育和推广品种间杂交种为主,七十年代大量引进外来玉米种质,以选育和推广单交种为主,但八、九十年代主要以墨黄9号群体改良种为育种核心种质,以选育和推广顶交种和三交种为主。五十年来,广西玉米单产水平的提高,主要得益于玉米种质资源的扩增、改良和创新。目前,广西玉米育种所利用的种质主要为6种杂种优势群。即墨黄9群、Lancastcr群、Reid群、施大红  相似文献   

15.
玉米优良自交系优势群划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17个玉米优良自交系,配成完全双列杂交,以杂种优势距离为指标,为17个亲本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7个自交系可分成六类优势群,群间具有较大优势,聚为结果与自交系的亲缘关系一致。另外,本文初步研究了玉米的杂种优势模式。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主要玉米品种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分析河南省主要玉米品种杂种优势的利用模式。【方法】利用玉米基因组的143对SSR引物,从中筛选出均匀覆盖玉米染色体组的95对多态性引物,对河南省主要审(认)定品种的亲本及少数其它自交系进行PCR扩增,用UPGMA法对自交系进行聚类分析,同时对河南省审定品种及部分外引品种在1981~2003年的利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河南省审(认)定品种的主要自交系可分为Reid、温热、四平头、旅大红骨、Lancaster和综合种选系6个类群,与系谱分析基本吻合;(2)河南省玉米生产上利用的杂优模式主要有12种,其中Reid×唐四平头、Lan.×旅大红骨两种主要模式的应用面积分别为26.47%和20.62%,约占河南省玉米累计推广面积的47%;Reid×旅大红骨占9.41%;而温热×其它(综合种选系或Reid等)占9.07%,是一种新的杂种优势模式。【结论】20多年来,河南玉米生产上利用的12种杂优模式中,Reid×唐四平头和Lan.×旅大红骨是两种最主要的模式,应用面积约占1/2。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QPM种质与中国温带种质之间的杂种优势关系并划分杂种优势群。【方法】采用NCⅡ设计对24个热带、亚热带优质蛋白玉米(QPM)自交系和4个温带普通玉米优良自交系配制96个杂交组合,在云南省3种不同生态环境下对这些杂交组合进行农艺性状和产量配合力分析,评价群体的应用价值和利用潜力,再根据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和系谱追踪划分杂种优势群。【结果】自交系YML761、CML171、CML172、中系096/o2、YML411、YML024和YML042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产量SCA效应较高的组合有YML401×黄早四、CML172×Mo17、YML761×掖478、长709/o2×Mo17、H152×丹340、中系096/o2×掖478和YML872×Mo17。【结论】自交系YML761、CML171、CML172、中系096/o2、YML411、YML024和YML042在生产中有较大的利用价值。YML411、YML042、CA307、YML065和YML401归入Lancaster群;CML165、CML166、YML761、中系096/o2、长631/o2、YML011、YML872归入旅大红骨群;CML171、CML161、CML172、齐205、CA10139、YML330、8129归入四平头群,CML163、CML170、H152、长709/o2和YML024归入Reid群。本研究结果与系谱分析及前人的研究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以8个玉米综合群体的双列杂交和6个群体与6个自交系的NCII交配设计试验,根据杂交种的单株产量和产量因子表现以及配合力表现,对5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的杂种优势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合成的群体WBM和豫综5号的单株产量较高,且其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较好,是2个遗传基础较好的合成群体。豫综5号和WLS与Lancaster,WBM和LBM与BS(M-S)C23的特殊配合力较好,但LLS与Lancaster和BS群体的特殊配合力均较低。另外,WLS和LBM与Mo17杂交,LLS、WBM和豫综5号与HZ51杂交,WLS与HZ32杂交具有较高产量和特殊配合力。这些结果为新合成群体的配合力轮回改良提供了可能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