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珠芽魔芋的引种及驯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引种试验,对珠芽魔芋在湖北恩施市海拔400~800m的二高山地区的生长发育、抗病、珠芽及块茎的增重系数和产量的实际表现等方面做了全面的研究。本试验实际最高产量1 675 kg/667 m2;增重系数最高13;珠芽生长发育正常。而对照组本地花魔芋在该海拔地区绝收。结果表明:珠芽魔芋适宜在鄂西二高山地区生长,且长势旺、抗逆、抗病能力强、产量高。该品种(资源)的引进,为该地区魔芋生产提供了新的品种(资源),开辟了发展魔芋产业的新空间,并且在相似生态区域有较大的推广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魔芋在毕节市的栽培种植 ,历年来农民都不把它放在主要位置 ,近几年魔芋市场价格好需求量提高 ,人们种植魔芋的面积也逐渐增大 ,但是由于以前没有规范化种植 ,只是在玉米地或种植其它作物的地里乱种魔芋 ,导致了魔芋产量不高。为了不影响其它作物的产量 ,又能夺取魔芋高产 ,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进行了魔芋与玉米间作栽培试验研究。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品种花魔芋或本地常规品种。1 .2 供试土壤供试土壤土质中性 ,肥沃且是疏松爽水沙质壤土。1 .3 试验方法1 .3.1 试验设计试验设在毕节市杨家湾杨箐村 6组农户周遵荣、顾尚寻地块上进…  相似文献   

3.
不同魔芋品种产量和抗病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鸣  谢利华  张盛林  王玉波  赵兴喜 《种子》2005,24(12):84-85
对不同魔芋品种的产量和抗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岚皋花魔芋产量较高,白魔芋产量最低.岚皋花魔芋与农林2号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二者均与白魔芋有极显著差异.白魔芋抗病性强于花魔芋;花魔芋中,农林2号抗病性相对较强.播种前进行种芋消毒可明显提高出苗率,降低病株率,提高产量.膨大系数的高低是影响魔芋产量的主要因素,球茎膨大系数以岚皋花魔芋较大,农林2号次之,岚皋花魔芋与农林2号差异不显著,二者与白魔芋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了开发利用云南省怒江州地方花魔芋资源,充分发挥丰富的林下土地优势,使怒江贫困山区农业提质增效,以云南较早规范化栽培的楚雄市和永胜县地方花魔芋资源为对照,对怒江地方花魔芋资源的内在品质及产量增产效率进行测定分析试和验观察。结果表明,怒江花魔芋的矿质元素、粗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低于对照材料(楚雄花魔芋),但葡甘露聚糖含量(11.30%)比对照材料高0.42个百分点。由于受干旱影响,怒江花魔芋试验材料的生育期为160.68天,产量增产效率为33.70%,比对照材料(永胜花魔芋)生育期长0.84天,产量增产效率高5.16个百分点。经核桃林下种植测产,怒江花魔芋产量20556.6 kg/hm2,比永胜花魔芋产量高出3616.8kg/hm2。试验结果显示,怒江地方花魔芋是一种优良的魔芋资源,可以在怒江大面积开发应用,发展林下魔芋产业。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以4种不同类型,共计10份不同来源的魔芋为参试材料,在海拔550m处开展低海拔地区魔芋品种筛选工作,综合生育期、软腐病发病率、增重系数及产量等指标,初步筛选出较适宜绵阳中低海拔种植的魔芋品种珠芽黄魔芋和鄂魔芋1号。  相似文献   

6.
在收集的乌塌菜品种中筛选出表现较好的8个品种进行比较试验,从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主要营养品质及苗期抗虫性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矮塌型黑心乌(W2)、淮南塌地乌6号(W39)和优选黄芽14(W56)的生育期较短(67d左右)、产量和主要营养品质较好、苗期虫害相对较少,可初步确定适合在江淮流域种植。  相似文献   

7.
陈晓东  赵斌  王瑞  朱斌  季昌好 《华北农学报》2021,36(z1):130-135
为探讨播期对不同品种大麦饲草及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设置4个播期(因素A),以4个多棱饲料大麦品种(因素B)为材料,比较分蘖期饲草及成熟期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播期对饲草产量影响较大,对籽粒产量影响较小.早播能增加刈割次数,提高饲草产量,其中播期A1(9月30日)饲草鲜质量(12.44 t/hm2)和干质量(1.49 t/hm2)最高.品种间饲草及籽粒产量差异均显著.品种B2(皖饲啤14008)饲草鲜质量(10.51 t/hm2)和干质量(1.38 t/hm2)最高,籽粒产量(1.82 t/hm2)居第2位,品种B1(扬饲麦1号)籽粒产量最高(3.58 t/hm2),饲草鲜质量(9.00 t/hm2)和干质量(1.17 t/hm2)居第2位,两者均可作为饲草及籽粒兼用型品种.播期对饲草品质影响较大,对籽粒品质影响较小.播期间饲草品质除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差异不显著,其他性状差异均显著,其中播期A2和A4相应性状值较高.品种间饲草品质基本无差异,参试材料均可用作优质饲草.品种间籽粒品质差异明显,其中品种B2蛋白质含量最高,品种B1淀粉含量最高,表明可以选择品种,改善饲料品质.播期与品种间互作对饲草产量有一定影响,对其他性状基本无影响.综合以上分析,冬麦区选用皖饲啤14008或扬饲麦1号,于9月30日播种,能实现优质饲草与籽粒兼收.  相似文献   

8.
基因型和环境对小麦产量、品质和氮素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不同基因型的小麦品种(13个强筋小麦品种和2个中筋小麦品种),不同试验地点(馆陶、宁晋、藁城)和不同施氮水平(0、180、240和300 kg hm~(–2))的田间试验,综合分析基因型、环境对小麦产量、品质、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选育、栽培调控及高产提质增效的协同目标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在9289~10,088 kg hm~(–2)之间,强筋小麦品种平均产量9548 kg hm~(–2),比中筋小麦品种减产3.1%。藁城、宁晋、馆陶三地的产量分别达9932、9433和9223kghm~(–2)。不同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均值14.5%,湿面筋28.5%,沉淀指数39.5mL,稳定时间15.4 min,拉伸能量87.5 cm2,最大拉伸阻力428.8 BU。藁优5218、藁优5766、冀麦738、科农2009、师栾02-1、藁优2018、冀麦867综合品质表现较好。馆陶和宁晋的小麦品质性状相对较好,藁城的品质较差。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增加呈降低趋势, N180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吸收利用效率、氮肥生理利用率最高,依次为4.3 kg kg~(–1)、26.2%、16.6 kg kg~(–1)。兼顾产量、品质、效率三方面,藁城适宜种植品种有冀麦738、冀麦867、师栾02-1;宁晋有师栾02-1、科农2009、冀麦738;馆陶有藁优5766、藁优2018、师栾02-1。综合考虑小麦产量、籽粒品质和氮素利用率, 180 kg hm~(–2)为本研究条件下的最佳施氮量。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以两个荞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5个施氮水平对荞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两种荞麦品种在产量和品质上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施氮量为90 kg.hm-2时表现最佳。其中,苦荞“黑丰1号”的株高、主茎分支数和主茎节数与对照相比显著(P&;amp;lt;0.05)提高,分别增加了23.21%,15.63%,9.80%;甜荞“六桥1号”分别提高了8.48%,15.29%,14.00%。与产量相关的构成要素也有大幅度的上升,90 kg.hm-2施N处理下为最高,产量表现也最高,且品种间产量差异较大。品质方面,90 kg.hm-2处理增加了两个荞麦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粗脂肪含量和总黄酮含量,显著(P&;amp;lt;0.05)高于对照。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的施N量(90 kg.hm-2)对荞麦的产量和品质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评估多个转基因抗虫棉品种间杂交F_1、F_2产量与纤维品质性状,为强优势组合选育以及F_2利用的可行性提供依据。【方法】以10个综合性状优良的陆地棉新品种(系)作亲本,组配10个杂交组合,从中筛选出产量竞争优势突出的4个组合,进行F_1、F_2产量与纤维品质性状分析。【结果】棉花品种间杂交F_1表现出较强的产量竞争优势,但年际差异较大,越是在产量水平较低的年份,杂交种产量竞争优势越突出。除个别组合外,F_2产量竞争优势减退明显,铃重降低是其主要原因。F_2纤维品质指标总体上较F_1下降,极差和变异系数增大。各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远低于产量构成要素的变异系数,总的趋势是F_1常规对照品种鲁棉研28号(CK)、F_2F_1。不同组合F_1、F_2代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竞争优势差异较大,从中筛选出1个优势组合,其F_1、F_2产量均具竞争优势,且F_2产量竞争优势减退小、纤维品质优良、分离轻。【结论】转基因抗虫棉品种间杂交种抗逆性强、稳产性好。父母本纤维品质好、差异小的组合,F_2纤维品质优良、分离程度较小。选育生产上有利用价值的F_2优势组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黑土和潮土条件下中筋和强筋春小麦子粒营养品质的变化,于2016-2017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温室内通过盆栽试验开展了黑土和潮土对2个中筋春小麦品种农麦4号(NM4)、农麦5号(NM5)和2个强筋春小麦品种津强7号(JQ7)、津强8号(JQ8)子粒蛋白质和氨基酸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2种土壤相比,黑土条件下春小麦千粒蛋白质产量及其组分产量、氨基酸产量均较高,且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个强筋春小麦品种相比,JQ8具有较高的蛋白质产量及其组分产量、氨基酸产量;2个中筋春小麦品种相比,NM5具有较高的蛋白质产量及其组分产量、氨基酸产量。土壤类型×品种互作对子粒千粒蛋白质产量及其组分产量、氨基酸产量有显著效应(P<0.05)。总体分析,与潮土相比,黑土显著提高了供试品种的子粒营养品质,且以津强8号的子粒营养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2.
云南高原花魔芋地方品种的特征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征征自云南高原的14个花魔芋地方品种的萌芽出苗特性、植物学形态特性及生产力水平作了全面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宾川花魔芋、罗平花魔芋、南涧花魔芋、马关花魔芋等品种综合性状较好,生产力水平较高,抗病性好,生产上可推广应用,并通过适时早栽,延长其生长期,提高魔芋的产量和品质,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种子》2019,(5)
杂交玉米品种益玉9号是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用2个自选系(即ZY 3971作母本、ZY 381作父本)杂交而成。该品种2011—2012年贵州省区试,结果2年14点次平均产量640.8 kg·(667 m~2)~(-1),比对照增产10.25%;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55.4 kg·(667 m~2)~(-1),较对照(裕玉207)增产8.41%,100%的试点增产。该品种产量高、稳产性好、品质好、抗性强、适应性广,适合在贵州省东部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适合四川省成都平原区种植且综合生产效益高的油蔬两用甘蓝型油菜品种,并研发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选用‘菜薹-1'(CT-1)、‘菜薹-2'(CT-2)、‘菘蓝油菜1号'(SLYC-1)和‘菘蓝油菜2号'(SLYC-2)4个甘蓝型油蔬两用油菜品种为材料,以‘蓉油18'(RY-18)为对照,研究品种和采摘次数对油菜薹和油菜籽产量、品质及综合生产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摘薹1次相比,摘薹2次显著降低了菜薹外观品质、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但显著增加了可溶性糖含量。与不摘薹相比,摘薹显著降低了株高。与不摘薹相比,摘薹1次显著增加了单株有效角果数和菜籽产量,而摘薹2次则显著降低。摘薹对油蔬两用油菜籽品质影响不显著。SLYC-2菜薹产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综合生产效益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在本试验条件下SLYC-2的菜薹品质和综合生产效益最高,适合在四川省平原区种植。摘薹1次是保证油蔬两用油菜籽产量和综合生产效益的最佳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5.
引进省内外抗虫棉新品种(品系)10份,以GK-1(国抗棉1号)为对照,通过品种比较试验,对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纤维品质、抗虫性及生育期等性状进行系统考查,结果表明,GK-19、抗虫王1号两个品种结铃性好,皮棉产量分别居第1、2位;GK-1结铃性差,并出现早衰。  相似文献   

16.
为比较大麦、小麦饲草产量与品质的差异,明确适宜刈割次数,以具代表性的2个饲用大麦(95033、盐丰1号)与2个小麦(扬麦18、1331)品种(系)为材料,设置不同刈割次数(1、2、3次),比较不同大麦、小麦品种(系)饲草产量与品质差异。结果表明,大麦饲草产量高于小麦,其中盐丰1号鲜重、干重最高,分别为5.68、1.37kg/m~2;1次刈割的饲草产量最高,鲜重、干重分别为5.49、1.52kg/m~2,显著高于2、3次刈割。除粗蛋白、钙含量变化因品种(系)而异,其他饲草品质指标在品种(系)间无明显差异。扬麦18的粗蛋白含量最高(29.23%),95033的钙含量最高(1.13%);大麦粗蛋白产量高于小麦,1次刈割高于2、3次刈割。不同茬次饲草品质存在差异,再生茬饲草的粗蛋白、粗灰分、钙含量显著下降,磷含量以2茬次饲草最高,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上升,说明多次刈割后饲草品质下降。结果显示,大麦饲草产量及粗蛋白产量均高于小麦,更适宜用作饲草,以乳熟末期1次刈割最佳。  相似文献   

17.
旱稻旱种与水稻旱栽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丽华  郭德金 《种子》2005,24(6):68-70
本文通过中国水稻研究所进行的2002年长江中下游组国家旱稻品种试验、浙江大学和中国水稻研究所的水稻旱栽多点试验,分析了我国南方旱稻品种旱种与水稻品种覆膜旱栽、旱栽的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旱稻品种旱种时,有效穗数(X1)对产量(y)的直接通径系数P1y= 0.853 752,穗实粒数(X2)对产量(y)的直接通径系数P2y= 0.651 136;水稻品种覆膜旱栽时,结实率(X3)对产量(y)的直接通径系数P3y= 0.870 712;有效穗数(X1)对产量(y)的直接通径系数P1y= 0.631 392;水稻品种旱栽时,穗实粒数(X2)对产量(y)的直接通径系数P2y= 0.884 530 5;有效穗数(X1)对产量(y)的直接通径系数P1y= 0.623 961,均为产量构成因素中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11个具有一定耐热性的菜豆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研究了解品种的特征特性,选出了翠芸1号、翠芸2号、青龙1号、宝贝架豆2号等几个比较优良的品种。这些品种共同特性是耐热性、产量、品质、抗病性都比较好,适应春露地栽培。除宝贝架豆2号外,其他几个品种每667m2产量均在2000kg以上。宝贝架豆2号虽然产量略低(1500kg/667m2),但品质上乘,嫩荚紫色,是一个优良的特色品种。  相似文献   

19.
采用加性-显性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298个陆地棉品种(系)及其884个F2组合在新疆南疆阿拉尔垦区4个产量性状和5个纤维品质性状2年的资料进行遗传分析,并对亲本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进行了聚类,以明确各类品种(系)的育种利用价值。结果表明,在南疆陆地棉“矮(0.8~1.0 m)、密(225,000~300,000株hm-2)、早、膜”高密度种植模式下,298个亲本的加性效应被分为12类。第2类的23个品种(系)产量(除衣分外)和纤维品质性状的加性效应较高,可通过这类品种(系)间杂交较易获得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兼优的后代。第8类品种(系)的纤维品质性状的加性效应较高,第4类品种(系)的产量性状加性效应较高,通过2类品种间杂交可以获得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互补的后代。298个亲本的显性效应被分成了9类。第8类包括8个品种(系),其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除马克隆值外)的显性效应较高,可作为综合利用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杂种优势兼优的一类亲本。产量性状的显性效应平均值较高的是第8类,第3类的纤维品质性状的显性效应较高。  相似文献   

20.
不同灌溉方式对香稻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提高香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水分管理方式。以香稻品种象牙香占和美香占2号为试验材料,设置常规灌溉(CK)、干湿交替灌溉(W1)、轻度落干(W2)、自然补水灌溉(W3)、重度落干(W4)5种灌溉方式,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率形成的影响。与对照相比,就象牙香占而言,W1、W2处理能够有效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产量构成因素和稻米品质,产量增加了8.23%和11.24%,水分利用率提高了24.35%和19.94%,而W3、W4处理产量构成因素和稻米品质显著降低,产量降低了24.32%和17.57%;就美香占2号而言,W1、W2处理能够有效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产量构成因素和稻米品质,产量提高了0.05%和6.99%, W3、W4处理产量构成因素和稻米品质显著降低,产量显著降低了27.07%和17.61%,W4处理水分利用率降低了3.22%。齐穗后期轻度落干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能够改善香稻产量及稻米品质,水分过度胁迫对水稻产量、光合参数、稻米品质等均有不利的影响,故掌握水稻需水的关键时期及阈值,是有效提高水分利用率、增产和改善稻米品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