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抓好跟踪服务促进阳光培训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赛辑 《新农业》2006,(3):17-18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位于辽宁省西北部,是个农业大县,也是辽宁省重点贫困县。现有35个乡镇,382个行政村,总人口7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4万人。农村劳动力35万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15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压力较大。为此,该县确立了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做大做强劳务输出产业的工作思路。特别是去年,在省农委及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根据省、市《关于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通知》精神,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福安市发展农村劳务经济取得的成效,提出发展农村劳务经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近中期目标,并对如何发展农村劳务经济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务经济已成为我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是农业大省,全省人口27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44万人,占53%,农村劳动力692万人,占农业人口的48%,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富余劳动力愈来愈多,为了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从土地中走出来,劳务经济作为一个新兴产业,随之活跃在国民经济的发展浪头,"劳务"逐渐成为时尚,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我省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近千万,其中一半以上为富余劳动力,这是一支庞大的转移群体,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如何把这些劳动力资源充分开发起来,把我省建成劳动力转移大省,是我们当前面临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到国家全局的重大问题,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其中发展劳务经济,促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又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结合新疆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方面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发展劳务经济、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输出以促进农民增收做一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6.
农村劳务经济是将农村富余人力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实现社会财富增长的一种方式。发展农村劳务经济对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分析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农村劳务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就如何推进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河南农业》2005,(7):1
发展劳务经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社会关注度很高,是一个热门话题。大家最关注两点,一是培训农民工。二是善待农民工。我就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强调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河南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情况分析和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要富裕农民,就要减少农民,因此我国庞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河南作为全国第一农业和人口大省.肩负着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这篇大文章的重要责任。直接关系到中原崛起,关系到河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到9800万河南人民特别是7000万农民的根本利益。本文根据近年来河南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状况。分析了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探讨如何减少农民,变农民为市民,才能更好更快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徽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全县有富余劳动力5万多人,占农业人口的26.50%,农村劳动力大量闲置。过去,农民外出务工,发展劳务经济的意识不强,更因长期以来积淀在广大农民心中的“故土难离”、“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穷窝”的陈旧观念,增收空间狭窄。针对这种情况,近年来,徽县扬长避短,积极梳理引导,下决心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按照“统筹规划、有序推进、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不断增加劳务培训投入,拓宽用工信息获取渠道,扩展劳务基地,扩大劳务输转规模,增加务工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的快速发展。2007年,全县劳务输转3.60万人(次),占全县富余劳动力的70%以上,其中:有组织输出1.44万人(次),占40%,就地转移0.46万人(次),其它渠道输出1.70万人(次)。  相似文献   

10.
宣威是一个拥有141万人口的农业大市,农村劳动力73.2万个,有富余劳力34万个,占农村劳动总数的46%。近几年来,宣威一直把劳务经济作为一个大产业来抓。截止2005年底,全市累计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力22.4万人,实现转移就业收入10.04亿元。  相似文献   

11.
甘肃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全省人口的70%以上。农民问题始终是甘肃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而农村富余劳动力难以有效转移,是制约解决整个"三农"问题的瓶颈。如何科学地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转移模式是否选择得当,是影响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分析了国内外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甘肃在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输出转移上应采取的模式,以实现甘肃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目的,从而促进甘肃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村科技》2005,(9):51-51
今年以来,精河县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8214人次,劳务创收1323万元,精河县农村富余劳动力之所以取得这样的喜人局面主要得益于充分调动了“两个积极性”:一是对县、乡、村各级领导都实行了严格的考核责任制;二是县里注重发挥农村能人、农村劳务经济人和中介组织的作用。农民在劳务经济人和村两委班子的组织带领下。既找到了稳定的工作。又不用担心工资被拖欠,增强了农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陈增帅 《甘肃农业》2006,(10):78-79
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甘肃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大省,通过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以实现富余劳动力的有效、有序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现实选择。本文通过对甘肃发展劳务经济面临的机遇分析,从构建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和劳动力市场等七个方面,提出了促进甘肃劳务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几年来.我们始终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在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带动农民素质提高、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上,取得了初步成效。到目前为止,扶余县已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94000人,其中,离土离乡转移到二、三产业的农民达到46000人,离土不离乡转移到二、三产业的农民达到41700人,离乡不离土到域外从事种养业的农民达到6300人。劳务收入达到4.8亿元.农民人均增收738元。全县已有3423户、9146口人举家迁人城市。  相似文献   

15.
吕梁是全国集中连片贫困区,也是劳动力资源富区。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推进,退耕退林的实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农村劳动力逐步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并形成了一个新的产业经济即劳务经济.也成为吕梁市农民脱贫增收的重要途径,在2004年和2005年,农民人均劳务收入分别占到当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9.5%和21.3%。因此,做强做大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确保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充分转移,对吕梁摘掉贫困帽子,加快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对于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加大劳务输转力度,充分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有序流动,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产业富民,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省农村劳务经济发展很快,特别是自2004年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示范性项目以来,有力地带动了全省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2007年,全省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20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170亿元,全省农民工资性收入1178元,占人均总收入的28%。今年,全省预计可转移农村劳动力375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210亿元,带动全省农民人均增收1450元。农村劳务经济已成为我省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已成为我省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8.
韩秀丽  张前进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2101-2102,2106
西部贫困地区发展劳务经济对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分析了西部贫困地区劳务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指出了推动西部贫困地区劳务经济发展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9.
要富裕农民,就要减少农民,因此我国庞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河南作为全国第一农业和人口大省,肩负着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这篇大文章的重要责任,直接关系到中原崛起,关系到河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到9800万河南人民特别是7000万农民的根本利益.本文根据近年来河南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状况,分析了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探讨如何减少农民,变农民为市民,才能更好更快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事关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创建和谐社会战略决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文对我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当前我省劳务输转水平不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就加强我省农村劳动力输转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