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绵羊棘豆草自然中毒的治疗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12只棘豆草自然中毒绵羊分为3组,每组4只,进行治疗试验。第Ⅰ组用芪草汤;第Ⅱ组用中药加云芝肝泰;第Ⅲ组对照。临床、实验室、病理学、X射线及心电图检查。结果表明,两个治疗组在服药3~4d后,食欲改善,至第10d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体重增加,相关的血液生化指标趋向正常,免疫功能开始恢复,病理组织学变化无明显改进,且停药后未出现反复。  相似文献   

2.
"疯草灵"解毒缓释丸预防绵羊黄花棘豆中毒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将8只绵羊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天按10 g/kg饲喂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antha鲜草,同时试验组投服疯草灵解毒缓释丸3丸,对照组不投服,以探索疯草灵解毒缓释丸对绵羊黄花棘豆中毒的预防作用.结果表明:对照组在试验第16-21天出现黄花棘豆中毒症状,试验组在试验第50-72天出现黄花棘豆中毒症状;实验室结果为2组羊血清谷草转氨酶(SGOT)、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尿素氮(BUN)含量比试验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表明投服3丸疯草灵解毒缓释丸对绵羊黄花棘豆中毒具有预防作用,但还不能完全防止黄花棘豆对绵羊肝脏和肾脏等组织器官的损害.  相似文献   

3.
将变异黄芪(Astraglus variabilis bunge)中毒的13只绵羊分3组进行了治疗试验,第I组为实验性变异黄芪中毒病羊2只,第Ⅱ组为变异黄区区自然中毒病羊6只,第Ⅲ组为对照组包括实验性中毒病羊2只和自然中毒病羊3只。对试验I组和Ⅱ组羊每日灌服复方芪草汤1剂,喂以青干草及红豆草,自由饮水和活动;对照组羊仅给以相同的饲草和饮水;对I ̄Ⅲ组羊进行临床、实验室、心电图及病理学检查。结果:试  相似文献   

4.
疯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营养价值高的特点,是一种可利用的潜在牧草资源。为了开发疯草作为牧草资源利用的可能性,探讨了含10%疯草青贮饲料和10%疯草颗粒饲料对绵羊的增重效果及安全性。试验选择90只临床健康绵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对照组饲喂常规饲料,青贮组饲喂含10%青贮疯草饲料,颗粒组饲喂含10%疯草颗粒饲料;试验期间每天观察受试绵羊的临床表现,定期进行空腹称重,并采集血液做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表明,试验期间,各试验组绵羊均未出现明显的疯草中毒症状;青贮疯草组绵羊体重与对照组比较增加24.66%,平均日增重高出对照组78.26%;10%疯草颗粒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青贮疯草组血清ALB、ALP水平降低,AST水平升高。10%疯草颗粒组AST、ALP、CRE、BUN水平升高。10%青贮疯草及其颗粒饲料对绵羊有一定的增重效果,且比较安全,可作为饲料资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绵羊实验性变异黄芪中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8只年龄1.5-3岁,体重26.2-36.5公斤的健康绵羊,分为两组。实验组每日纯喂青干变异黄芪,对照组喂箭舌豌豆草,同期进行临床,实验及病理学检查,实验组等31天出现中毒症状,食入变异黄芪的量为33.25kg/只,至实验结束(共62天),每只食入毒草总量为48.63kg.通过实验,系统地观察了中毒症状。血生化变化早于临床表现,细胞免疫功能明显降低,细胞空泡变性。首次对中毒绵羊的组织作了电镜观察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疯草灵解毒缓释丸对黄花棘豆中毒绵羊血液常规指标的影响,试验将16只绵羊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每天按体重10 g/kg饲喂黄花棘豆,同时3个试验组羊分别投服1丸、2丸、3丸疯草灵解毒缓释丸,对照组不投服。结果表明:对照组绵羊在试验16~21 d出现黄花棘豆中毒症状,试验组分别在试验33~48 d、62~66 d、50~72 d出现黄花棘豆中毒症状;所有试验羊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与试验前相比没有明显变化。说明投服疯草灵解毒缓释丸对绵羊黄花棘豆中毒具有一定预防作用,但对血液常规指标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银合欢对绵羊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受试绵羊铺合欢采食量仪占日粮20%时,第3天开始出现明显的毒性反应,表现流涎,全身大面积脱毛,厌食,消瘦,口腔糜烂,吞咽困难等临床中毒症状,第11天出现死亡,尸检发现全身淤血,食管充血,水肿,心脏沿冠状动脉脂肪组织出血。对死亡绵羊甲状腺切片观察发现,甲状腺滤泡局灶性萎缩血清中T3,T4显著低于正常血。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以及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及白蛋白  相似文献   

8.
通过瘤胃瘘管给6只本地绵羊每天投服宽苞棘豆(10g/kg),全部试验绵羊在试验第17~18d出现轻度中毒症状,第25~30d出现严重的中毒症状。实验第35d的病理组织学变化为神经细胞广泛的空泡变性、卫星现象及嗜神经元现象,肝、肾、心肌等组织细胞颗粒变性和空泡变性。  相似文献   

9.
以装有瘘管的绵羊为试验动物,研究了绵羊对脲酶抑制的适应性。结果表明:给绵羊饲喂脲酶抑制剂硼砂、氢醌或乙酰氧肟酸7~9d,瘤胃氨浓度明显升高,表现出适应性;此时再给绵羊加倍饲喂脲酶抑制剂,瘤胃氨浓度又下降;给绵羊饲喂硼砂第13天与第3天相比,瘤胃氨浓度增高了17.3%,瘤胃尿素浓度降低20.3%,血浆氮浓度降低24.4%,血浆尿素降低15.5%。  相似文献   

10.
旨在研究不同季节收获的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对绵羊采食量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选用平均体重为30.37±2.15kg的乌珠穆沁公羊12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分别饲喂四季收获的星星草。试验绵羊采取单笼饲养,预饲期15d,正式试验期7d,自由采食和饮水,采用全收粪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绵羊四季采食星星草干物质含量分别为412.42、639.23、741.49和321.30g/d,秋季显著高于春季和冬季的干物质采食量(P<0.05);秋季星星草有机物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季节(P<0.05);不同季节的星星草对绵羊的碳、氮采食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饲喂不同季节星星草的绵羊均处于氮的负平衡状态,分别为-1.12、-0.78、-0.13和-3.16。总之,星星草低的含氮量和采食量是限制星星草饲喂价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通过妊娠绵羊冷季不同补饲方法的试验研究,揭示了在内蒙古荒漠草原地区的正常年景下,冷季对妊娠绵羊进行补饲,补饲方式以不定期的特殊情况日(如风雪天)补饲为好,在经济上较在一定时期内每日定量补饲更为有利。补饲天数为冷季5个月中的特殊情况日约40天左右。从而得出妊娠棉羊安全越冬并保证羔羊成活的适宜储草量,为目前以全年放牧养羊业的牧区储草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荒漠草原地区冷季家畜饲养管理提出了新见解。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价重组腐败梭菌α毒素在联苗中的免疫效果,试验用不同含量的重组腐败梭菌α毒素替代羊三联四防苗中腐败梭菌组分制备联苗,分别免疫兔和绵羊,在免疫后的第10,14,21天分别测定血清中和效价,免疫后第25天用1个最小致死量(MLD)的腐败梭菌毒素对免疫兔和绵羊分别进行攻毒,以期得到能使动物获得足够保护的抗原含量。结果表明:对于兔和绵羊联苗中重组腐败梭菌α毒素蛋白最小免疫剂量分别为0. 3 mg、0. 25 mg时,在免疫后第14天腐败梭菌毒素血清中和效价均能达到1;免疫后第25天进行攻毒保护试验,免疫兔和绵羊攻毒保护率分别为100%、75%。说明重组腐败梭菌α毒素可以替代羊三联四防苗中腐败梭菌组分用来进行免疫。  相似文献   

13.
将转化节瘤拟杆菌(D.nodosus)纤毛蛋白(Pili)和绵羊白细胞介素2(oviIL2)融合基因表达质粒的工程菌BL-21,在含酸苄青霉素营养肉汤培养基中表达,离心获得菌体沉淀物,裂解后配制成Pili-oviIL2融合基因工程疫苗。用加佐剂和不加佐剂的Pili-oviIL2融合基因工程疫苗分别接种2只健康家兔,21天后接种第2次;定期采血,用对流免疫电泳检测试验兔的体液免疫反应。结果发现,加佐剂和不加佐剂的Pili-oviIL2融合基因工程疫苗免疫兔7天即可产生相应抗体,抗体在免疫血清中可维持6个月以上。进一步试验将不加佐剂的Pili-oviIL2融合基因工程疫苗接种3只健康绵羊,同样21天后接种第2次,定期采血,用对流免疫电泳检测试验绵羊的体液免疫反应。同时用Pili基因工程疫苗接种2只绵羊作对照。结果3只绵羊接种Pili-oviIL2融合基因工程疫苗后,分别于7天和14天产生相应的抗体,而接种Pili基因工程疫苗的绵羊于28天产生相应的抗体;被免疫绵羊血清中的抗体可维持6个月以上。用Pili-oviIL2融合基因工程疫苗接种兔和绵羊的免疫试验表明,Pili-oviIL2融合基因工程疫苗具有较好的体液免疫应答反应,重组OviIL2在融合基因工程疫苗中具有良好的佐剂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自然感染消化道线虫的绵羊为对象,用复方伊维菌素注射液进行治疗,并用伊维菌素注射液、氯氰碘柳胺钠注射液和空白不用药进行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复方伊维菌素注射液以0.05mL/kg体重剂量一次性肌肉注射,能够有效驱除绵羊消化道线虫。投药后第10天,虫卵减少率和虫卵转阴率分别为96.72%、90%;投药后第21天,均为100%,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伊维菌素注射液和氯氰碘柳胺钠注射液,且驱虫安全,无任何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氏杆菌病是由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引起的.以绵羊.山羊及牛的发病率高.主要临床症状以神经症状为主。某绵羊养殖户自2004年2月开始至7月间.相继有8头绵羊发病死亡.其生前症状相同,第6头绵羊死后送我校检查.经实验室检查.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等.确诊为李氏杆菌病,现将诊断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绵羊人工感染东半吸虫尾场后,于第O、4、7、10、14天采血,以后每周采血一次,应用IHA法,对抗体消长规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绵羊产生抗体出现最早时间为接种后第4天,最迟是在第21天,一般于接种后第7—10天开始产生抗体,第7周抗体开始明显升高,第10周达到高峰,并在很小波动范围内持续,第14周开始缓慢下降。  相似文献   

17.
用双氢除虫菌素治疗和控制绵羊痒螨SollMDelal为评价全身性杀虫药双氢除虫菌素(ivermectin)抗绵羊痒螨野外爆发的效力,在南非进行了包括11266只绵羊的4个试验,间隔7天(0和7天),两次皮下注射约200μg/kg。因为绵羊螨病是南非的...  相似文献   

18.
青海杂种绵羊心电图的正常值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高原绵羊心电图的特征,给高原绵羊积累更多的心电图生理常值的资料,我们继测定青海细毛羊心电图的正常值之后,又对杂种绵羊进行了心电图正常值的测定。现将测定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试验动物:我院实验动物室的成年杂种绵羊20只,(系新疆细毛羊、茨盖羊与藏羊的高代杂种羊)营养中等,听诊无心杂音,其中母羊18只,公羊2只。描记仪器:XDH—3型心电图机(上  相似文献   

19.
丹麦研究人员进行两项试验评估了用甜菜粕饲喂母猪和绵羊的营养价值。在试验1中,将30头母猪单独饲养于代谢笼中12天,每天饲喂的日粮由根部或顶部甜菜粕加基础H粮组成,并在试验的后7天收集尿液和粪便。在试验2中,将25只阉割绵羊单独饲养,每天饲喂的日粮由根部或顶部甜菜粕加干草组成,并在试验的后7天收集尿液和粪便。  相似文献   

20.
在杜泊绵羊饲料中分别添加4种优质牧草对杜泊绵羊生产应用效果进行了试验对比,探求不同品种牧草在配合使用或者单独使用的情况下对杜泊绵羊生产能力的成效.试验证明,4种牧草中聚合草饲喂效果最好,其次为黑麦草.牧草混合饲喂的效果好于单独饲喂,其中聚合草与紫花苜蓿混合饲喂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