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采用5×7不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制了35个粳稻杂交组合,对9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9个性状的特殊配合力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父本穗长、千粒重的一般配合力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母本株高、穗长、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与株高、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的一般配合力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水稻产量与株型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5个杂交组合的F1、F2代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调查了25个水稻茎叶及穗部性状。试验结果表明,产量与株高、分蘖数和倒二叶长、剑叶长和倒三叶张角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与穗曲度、穗长、穗重、二次枝梗优势节位、一次和二次枝梗粒数、千粒重、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结实率均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株高、分蘖数、二次枝梗粒数、一次枝梗结实率和二次枝梗结实率对产量产生较大的直接效应,而其他性状对产量的直接效应小。以株高、分蘖、穗重、二次枝梗结实率、二次枝梗优势节位等5个性状所构建的选择指数,对产量有较高的选择效率。  相似文献   

3.
花粉管介导的转bar基因水稻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对花粉管介导获得的4个转bar基因水稻植株稳定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外源基因的导入可引起受体植株后代农艺性状可遗传的变异,与对照相比,多数转基因系的株高、穗长、粒长、千粒重等性状有增加的趋势;而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粒宽则有减少的趋势;外源基因的导入对穗数和单株产量的影响则较小。  相似文献   

4.
2003—2004年宁夏引黄灌区冬小麦垄作试验比对照平作节水23.3%。垄作条件下,冬小麦的生育期提前,株高降低,抗病虫害、抗倒伏性增强。与对照平作比较,垄作冬小麦的产量要素之间的协调性强;在每666.7m^2播种量为38万粒时,垄作冬小麦产量三要素之间协调性最好。在产量相关性分析中,垄作冬小麦各性状对产量的相关性排序为株高〉千粒重〉穗数〉穗粒数〉结实小穗数;平作下各性状对产量的相关性排序为株高〉穗数〉单株有效茎数〉穗长。不同的栽培方式下,各性状因子对产量的相关性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实现新的超级杂交稻育种目标提供依据。[方法]以汕优63为对照,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11个超级杂交稻组合的产量性状和株叶形态进行分析。[结果]11个组合的产量均高于对照,但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平均值均比对照低。有效穗数、穴穗重、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穗粒数、单穗粒重与产量呈正相关。株型优势与产量明显相关,各产量性状之间相互影响。红莲优6号、88S/747、Ⅱ优明86、88S/0293有明显的株型优势,增产幅度均在25%以上。[结论]超级杂交稻主要增产因子是穴穗重、穗粒数、单穗粒重、二次枝梗数、有效穗数和一次枝梗数,株型优势与产量有明显的关系,株叶形态符合"长、直、窄、凹、厚"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以江苏省近年来主要推广的17份粳稻品种为材料,分析其穗部性状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 17个粳稻品种各穗部性状的变异系数为7.85%~18.41%,其中二次枝梗数、总枝梗数、二次枝梗粒数是影响最终穗粒数的主要因素。2采用类平均法将17个粳稻品种分为3个类群,这3个类群在产量性状上的差异较大,以第I类群单穴产量最高,表现为每穗实粒数和单穗重高于Ⅱ、Ⅲ类群,而单穴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充实度则相反。3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总枝梗数、一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粒数、总粒数、着粒密度与单穴有效穗、结实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每穗实粒数、单穗重、单穴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二次枝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外,与其他穗部性状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应用相关性和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了18个燕麦品种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皮燕麦品种中,鲜草产量与苗数、分蘖、茎数、株高、穗长、穗粒数正相关,各农艺性状与鲜草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生育期苗数穗长小穗数株高成穗率单株穗数分蘖茎数穗粒重千粒重穗数穗粒数,籽粒产量与分蘖、穗数、成穗率、单株穗数、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正相关,各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成穗率千粒重单株穗数分蘖穗长生育期株高小穗数穗粒重穗数苗数茎数穗粒数。在裸燕麦品种中,鲜草产量与苗数、分蘖、生育期、茎数、穗数、单株穗数、株高、穗长、小穗数正相关,各农艺性状与鲜草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穗长小穗数单株穗数生育期穗数株高穗粒重千粒重茎数分蘖苗数成穗率穗粒数,籽粒产量与茎数、小穗数显著正相关,与苗数、分蘖、生育期、穗数、株高、穗长正相关,各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小穗数穗长茎数单株穗数苗数成穗率穗粒数株高生育期千粒重穗粒重分蘖穗数。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联度和相关性来看,皮燕麦和裸燕麦品种表现不尽相同,在品种选育时,应根据不同育种目标,确定相应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8.
以引进的9个燕麦育成品种为材料,研究燕麦各农艺性状之间以及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燕麦的产量与千粒重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与株高、穗长、小穗数和单株粒重呈正相关,但相关不显著;株高与穗长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品种冀鉴003的千粒重为33.03g,产量为309.04kg/667m^2,与其他品种的农艺性状相比千粒重和产量均为最高。  相似文献   

9.
谷子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012年内蒙古谷子区域试验10个谷子品种(系)的试验验结果为数据材料,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9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密切程度。结果表明:9个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关联序为穗数〉苗数〉生育期〉千粒重〉单株粒重〉株高〉单株穗重〉穗长〉出谷率。说明穗数、苗数、生育期、千粒重、单株粒重、株高和单株穗重对产量影响较大;穗长和出谷率对产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水稻主要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21个品种8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株有效穗数、穗长、千粒重、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粒数对产量的偏相关达显著水平。对产量的遗传效应值大小依次为:单株有效穗数、一次植梗粒数、二次枝梗粒数、千粒重和穗长。对产量的环境效应值大小依次为二次枝梗粒数、一次枝梗粒数、单株有效穗数、千粒重和穗长。  相似文献   

11.
采用DPS软件对株高、穗位高、生育期、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轴粗、穗粒重、出籽率和千粒重等11个主要农艺性状与玉米小区产量关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穗位高、穗粗、穗行数、行粒数、轴粗、出籽率和千粒重对玉米小区产量有显著效应,它们对小区产量的相对作用大小依次为千粒重〉穗行数〉株高〉穗粗〉轴粗〉穗位高〉行粒数〉出籽率.玉米小区产量与8个农艺性状有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黑小麦单株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多元回归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影响黑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产量的性状间的相关性,并进行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旨在为黑小麦的遗传改良与育种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10份黑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进行农艺性状分析,并对性状之间进行简单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程度依次为:穗重(0.812)〉小穗数(0.635)〉穗粒数(0.625)〉穗长(0.540)〉株高(-0.364)〉千粒重(0.146);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相对重要性依次为:小穗数(6.480)〉穗粒数(-6.464)〉穗重(1.235)〉株高(0.486)〉穗长(-0.133)〉千粒重(0.124),表明了农艺性状之间具有明显的制约关系。多元回归方程:Y=-0.564+0.301X3-0.300X4+1.543X5,决定系数R2=0.892,表明穗重(X5)、小穗数(X3)和穗粒数(X4)3个因素所决定的单株产量变异占产量总变异程度的89.2%。[结论]协调好各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这一性状间的关系可作为黑小麦高产育种的重要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3.
甜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甜玉米杂交种主要穗部属一状间、穗部性状与其它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及主要农生状对单株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10个农艺性状的关联序仪次为株高〉穗行数〉行粒数〉叶片数〉穗粗〉穗长〉百粒重〉穗位高〉穗数。在影响穗形的穗部性状中,以稳粗、穗行数、轴粗作用最大,其它农艺性状对穗部性状的影响,则主要是茎粗、叶片数和行粒数。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剖析寒地水稻穗部性状之间的关系,为寒地水稻穗部性状改良提供参考,本研究以高产品种东农415(二次枝梗集中于穗中上部)和优质品种龙稻18(二次枝梗集中于穗下部)及其杂交衍生的包含464个株系的F_(2∶3)家系分离群体为材料,对穗重、穗数、穗长、每穗颖花数、着粒密度、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等20个穗部相关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性状在F_(2∶3)家系分离群体中均存在双向超亲分离,分布频率接近正态分布。相关分析表明,除穗数、一次枝梗结实率与其他各穗部性状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外,其余穗部性状之间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其中,穗重与大多穗部性状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且每穗粒数、每穗颖花数、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粒数及二次枝梗实粒数与穗重的相关系数较大。通径分析表明,每穗粒数、每穗颖花数和千粒重对穗重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15.
以14份高产一晚杂交稻组合和C两优343(对照)为材料,在常德市农林科学院水稻试验站进行大区品比试验,研究了各组合与对照之间农艺性状的差异,分析了各农艺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4份高产一晚杂交稻组合的株高均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单株有效穗数均极显著低于对照;单株平均穗长均长于对照,其中13个组合与对照的差异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有13个组合的千粒重高于对照,其中8个组合与对照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有8个组合的结实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78.6%组合的单株总粒数低于对照;所有组合的单株产量均高于对照,其中1个组合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余差异不显著;各水稻组合间株高、单株平均穗长、千粒重、结实率的变异较小,而单株有效穗数、单株总粒数的变异较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位面积产量与穗长、结实率、单株总粒数呈无显著性正相关,与株高、日产量分别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有效穗、千粒重、全生育期呈无显著性负相关;株高与单株有效穗数为呈著负相关,与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有效穗数与穗长呈极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单株总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全生育期呈显著正相关,而日产量与全生育期呈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各性状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小为日产量全生育期穗长千粒重单株有效穗数单株总粒数结实率株高。  相似文献   

16.
辽宁粳稻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 riffing方法Ⅱ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利用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简称ADAA模型)对辽宁省粳稻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穗茎角、穗长、二次枝梗成粒数、二次枝梗数和成粒数以显性效应为主,着粒密度性状的表达受多种遗传体系的控制,千粒重的加性和显性效应都不显著,株高、穗茎角、穗长和一次枝梗数的广义遗传率和狭义遗传率都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以大穗型杂交稻培矮64s/E32及其亲本以及对照组合汕优63为供试材料,对产量构成因素和穗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组合二次枝梗数多是形成大穗的基础,其二次枝梗数和每穗总粒数的杂种优势分别为62.74%和48.16%,超亲优势分别为30.06%和32.18%。千粒重、结实率等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不突出,单株穗数等性状的杂种优势则为负值,用着粒密度指数对稻穗及其枝梗的着粒密度进行了分析,培矮64s/E32的穗着粒密度指数为7.40,枝梗着粒密度指数为1.20-1.52,其稻穗基部二次枝梗的着粒密度偏高。对产量构成因素及穗部性状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单穗谷重、穗长、穗着粒密度指数、每穗总粒数、一次枝梗谷粒数和二次枝梗谷粒数这6个性状相互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r值为0.651785-0.994344,而结实率与上述性状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为了选育和改良适宜甘肃农牧交错地带的粮饲兼用型小黑麦品种(系),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27个小黑麦品种(系)的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与株高、千粒重等6个农艺性状的关联度。结果显示,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与各性状的灰关联度顺序分别为:千粒重〉穗粒重〉单位面积穗数〉小穗数〉株高〉穗长;穗粒重〉单位面积穗数〉株高〉千粒重〉穗长〉小穗数。表明在甘肃河西农牧交错地带,粮饲兼用型小黑麦高产育种的主攻方向为:在单位面积穗数合理的条件下,选择穗粒重较大的品种,适当放宽对穗长和小穗数的选择要求;而对以籽粒产量为主的地区,主攻方向为:在合理的单位面积穗数条件下选择千粒重较大的品种,同时加强对穗粒重的选择,对株高、穗长等性状的选择可以适当放宽要求。  相似文献   

19.
稻米品质与水稻穗部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2001年参加辽宁省水稻新品种(系)区域试验中熟组的全部参试材料,对水稻的穗部性状与稻米品质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糙米率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垩白率与每穗实粒数呈显著的负相关,与结实率、秕粒数、一次枝梗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垩白大小与穗数、每穗实粒数、二次枝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结实率、每穗秕粒数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垩白度与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与每穗秕粒数、二次枝梗数、一次枝梗数呈显著的正相关;透明度与穗数、秕粒、结实率、实粒、千粒重都有较大的相关性。各穗部性状与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的相关性不显著。糙米率、垩白度、粒长、粒宽、透明度5个品质性状都显著地受相同的穗部性状影响,主要包括每穴穗数、穗长、实粒数、秕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精米率、垩白大小和直链淀粉含量显著受相同穗部性状影响,主要包括穗数、穗长、总颖花数、二次枝梗数、千粒重。胶稠度显著受穗长、每穗实粒数、每穗秕粒数、每穗总颖花数、二次枝梗数等性状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采用程氏指数法研究的结果表明:水稻亚种特性与经济性状有一定相关性,其中与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穗数、穗重呈显著相关;亚种特性特别是与一次枝梗的各项性状如个数、千粒重、粒数、结实率,二次枝梗的二次粒率有密切相关性。亚种特性与穗颈大维管束数、小维管束数均呈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