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为了解EM菌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免疫力的影响,本研究以中华绒螯蟹为研究对象,在成蟹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EM菌,探究了水体中添加EM菌对中华绒螯蟹抗氧化酶系统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EM菌能提高特定发育阶段河蟹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活力,降低丙二醛(MDA)的含量,增强河蟹抵抗氧化应激的能力。半颗粒细胞(SGC)是中华绒螯蟹血细胞的主要类群,约占51.50%~58.08%;EM菌诱导下,河蟹SGC细胞升高2.97个百分点,但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EM菌能够诱导上调河蟹肝胰腺免疫相关基因Toll2、Tube、Hsp90、Dorsal表达,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机体对异物的识别能力和防御应激损伤的能力;EM菌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的水平较低,表明器官损伤较低;同时较高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意味着免疫解毒能力的提升。综上,水体中添加EM菌有助于提高中华绒螯蟹抵抗氧化应激的能力,也可通过调控河蟹免疫基因的表达和相关酶活性,增强其非特异性免疫力。  相似文献   

2.
以体长为(1.13±0.07)cm的大海马幼鱼为研究对象,观察复合微生态制剂AQ菌和EM菌对大海马幼鱼生长与存活及水中pH、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4-N)和亚硝酸盐氮(NO_2~--N)含量的影响。实验设二个处理组AQ菌组(A)和EM菌组(B),均保持养殖水体中有益菌浓度约1×10~4 CFU/mL,另设对照组C(不加复合微生态制剂)。经过35 d实验,结果表明:AQ菌和EM菌对幼鱼的生长及水质影响效果相差不大(P0.05),都可促进幼鱼生长和提高成活率;能够提高水中的pH值,维持在7.7~8.2的适宜范围;有效降低水中COD、NH_4~+-N和NO_2~--N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31.0%、51.8%和68.3%,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通过设计比较试验,监测使用EM菌的刺参养殖池与未使用的池塘水质和刺参生长状况的差异。结果表明,EM菌的使用可使水体溶解氧上升,氨氮含量下降,并使刺参均重增加30%以上。原因可能是EM菌通过菌体代谢,改善水体环境,使其更加适合刺参生长;EM菌随水进入刺参体内后,提高体内各种酶活性,增强了刺参的抗病力,加快了刺参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正本试验以黄河鲤鱼苗为研究对象,考察了EM菌对黄河鲤鱼苗生长的影响和对养殖水体的净化作用。试验结果表明,EM菌最佳添加量为6m L/m3~8m L/m3。在此范围内能够提高鱼苗的存活率和生长性能,并能有效地降低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的含量,稳定水体的p H值,提高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对养殖水体起到较好的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2种微生态制剂对淇河鲫幼鱼摄食、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EM菌及酵母细胞壁多糖对淇河鲫幼鱼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以1200尾淇河鲫幼鱼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4组(A、B、C、D),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100尾试验鱼。A组(对照)、B组(泼洒EM菌1mL/m3)、C组(投喂添加酵母细胞壁多糖4g/kg的饲料)、D组(泼洒EM菌1mL/m3+投喂添加酵母细胞壁多糖4g/kg的饲料),试验期30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淇河鲫质量增加率分别提高31.22%、101.38%、59.89%,饵料系数分别下降6.78%、14.41%、7.63%;EM菌1 mL/m3组鱼体粗蛋白含量显著提高、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酵母细胞壁多糖4g/kg组鱼体粗灰分含量显著提高(P0.05);EM菌1mL/m3+酵母细胞壁多糖4g/kg组鱼体粗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M菌1mL/m3组花生四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粗(P0.05),酵母细胞壁多糖4g/kg组和EM菌1mL/m3+酵母细胞壁多糖4g/kg组各种脂肪酸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正>EM菌(Effective Microorganisms)是以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和放线菌为主的10个属80余种微生物复合而成的微生态制剂,其主要通过菌群管理,优化微生态环境,并通过离子化和抗氧化作用,分解有害物质,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因此,EM菌在养殖生产中通过饲料拌喂可有效增强养殖品种抗病抗逆性能,减少抗生素和杀菌消毒剂的使用,使养殖过程生态化、绿色化。江苏兴化市孙震宇水产品养殖家庭农场现有河蟹养殖  相似文献   

7.
EM原露在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方面的成功范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M原露是由80多种有益微生物组成的活菌制剂,在水产养殖上既可用作水质净化、改良剂,保持水质稳定,又可作为饵料拌合剂,增强养殖品种的免疫力,促进养殖品种的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效益。另一方面,使用EM原露还可有效减少有害生态的药物的使用量,减少有害药物在水产品中的残留,实施生态养殖,生产无公害水产品。本文仅介绍EM原露在河蟹幼蟹培育和对虾养殖方面的两个范例。一、河蟹幼蟹培育试验1.条件与方法试验点选择在赣榆县青口镇幼蟹培育场。(1)培育池2个,规格40m×8m,池深1m,上覆盖塑料大棚,配备充氧机、升温…  相似文献   

8.
正一、水质管理在生产实践中,偏瘦型水质有利于草鱼的生长和疾病防控。立秋过后,鱼塘水温多维持在20~29℃时,草鱼养殖已进入后期生长黄金阶段,此时鱼塘投饵量大,水中有机物含量高,常会出现肥水和水质老化现象。有换水条件的塘口,排放老水并及时加注新水,配合全塘施用微生物制剂(光合细菌、乳酸菌、EM菌等)的调水措  相似文献   

9.
河蟹的生长与脱壳关系极为密切。为了增加养殖产量,急需了解河蟹生长与脱壳的生理及生态规律性。而此种动态的规律变化又与河蟹血淋巴中20─羟基蜕皮酮(20-HE)含量有关。20—HE是调节河蟹脱壳的分泌激素,河蟹脱壳前后此激素在血淋巴中含量差别极为显著。脱壳素能有效促进20—HE的分泌,在高密度养殖中.合埋使用脱壳素对增加产量颇为重要。 一、河蟹脱壳前后血淋巴中20─HE含量变化 河蟹在脱壳前 1—2天内,20-HE达到最高峰,约为脱壳时和脱壳后1─2天的15倍,而脱壳前3天20—HE含量是脱壳前1─2…  相似文献   

10.
在水温(22±1)℃和连续光照强度为50μmol·m~(-1)·s~(-2)下,取主要由乳酸菌、硝化菌、芽孢杆菌、光合菌,及酵母菌等组成的培藻肥水型EM菌0.5m L、2.5m L或5.0m L,分别加入到200m L密度相同的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 f.、球等鞭金藻3011 Isochrysis galbana parke和小球藻Chlorella sp.中培养15d,以f培养基为对照,研究不同浓度培藻肥水型EM菌对这3种藻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EM菌对金藻、硅藻、绿藻的生长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对金藻及硅藻生长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生长率提高20%~50%,最终细胞密度有所提高,添加5m L促生长作用更持久。  相似文献   

11.
EM(有益微生物菌群)调节蟹池水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针对目前河蟹池塘养殖过程中存在的养殖环境恶化,严重影响着河蟹品质和食用安全性的问题,探讨在河蟹养殖过程中采用EM(有益微生物菌群),调节池塘水质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对比试验,测定了池塘水化学因子的变化情况,分析了变化的原因,为河蟹养殖过程中有效调节池塘水环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唐金玉  王岩  任岗  李由明 《水产学报》2019,43(6):1438-1448
通过93 d围隔实验比较了增加摄食配合饲料的鱼(草鱼和银鲫)密度和添加EM菌对三角帆蚌、草鱼、银鲫、鲢和鳙综合养殖系统中浮游植物群落和初级生产力的影响。采用2×2实验设计,设4个处理:LF0(20尾草鱼+10尾银鲫)、LFA(20尾草鱼+10尾银鲫+EM菌)、HF0(40尾草鱼+20尾银鲫)和HFA(40尾草鱼+20尾银鲫+EM菌)。所有处理中三角帆蚌、鲢和鳙密度相同,均为每个围隔内40只蚌、8尾鲢和2尾鳙。实验期间围隔内不换水,每天分2次投喂配合饲料;定期向LFA和HFA围隔内泼洒EM菌。结果显示,围隔内出现浮游植物超过81种,分别隶属7门、32科、73属;实验前期浮游植物优势种为微囊藻和栅藻,后期转为微囊藻、平裂藻和腔球藻;浮游植物生物量平均为3.2×108~8.3×108个/L;摄食配合饲料的鱼密度和EM菌对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高密度草鱼和银鲫组(HF0和HFA)中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群落呼吸强度较高,初级生产力较低;添加EM菌可降低蓝藻在浮游植物生物量中的比例,增加初级生产力。研究表明,在蚌鱼综合养殖中放养摄食配合饲料的鱼密度不宜过高。  相似文献   

13.
三种光合细菌不同生态环境下的生长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黄宁宇  来琦芳 《海洋渔业》2004,26(3):199-204
本试验以光合细菌中的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球形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sphaeroides)、荚膜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capsulata)为试验对象,分别比较三株光合细菌在不同温度、盐度、pH生态环境下的生长差异。试验结果表明:①球形红假单胞菌为广盐性菌种,荚膜红假单胞菌适宜在高盐度水中生长,沼泽红假单胞菌则适宜在低盐度水中生长。②沼泽红假单胞菌生长受pH影响较大,适宜在培养基初始pH值较低的水中生长,随着pH的升高,生长速度下降;球形红假单胞菌和荚膜红假单胞菌则适宜在各种pH水环境中生长。③三种光合细菌相对适宜在25~30℃之间生长。因此在盐碱地水产养殖过程中,对于高pH、高碳酸盐碱度的盐碱水质中可选用荚膜红假单胞菌,而在离子比例失调和水型复杂的盐碱水质可选用广盐性的球形红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14.
<正>一、河蟹池塘早期难肥水1.河蟹池塘早期肥水的重要性(1)早期肥水可以降低蟹苗下塘时的应激反应,大幅提高成活率。(2)河蟹池塘丰富的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水体提供充足的溶氧。(3)河蟹池塘早期肥水可以预防青苔的滋生,促进水草健康生长。(4)河蟹池塘早期肥水可以培养天然饵料,促进河蟹苗种生长。(5)稳定水质,为苗种提供优良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5.
4种微生态制剂对虾池水质及青虾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测定养殖水体pH值、溶解氧、氨态氮、亚硝态氮等水质指标和养殖青虾肥满度、平均规格、饲料系数等生长性能指标的基础上,比较研究了全池泼洒复合芽孢杆菌、EM菌、类球红细菌、超浓缩光合细菌微生态制剂对养殖水质的改善情况及提高杂交青虾"太湖1号"生长性能的效果。结果表明,4种微生态制剂均可改善水质;其中,芽孢杆菌与EM菌具有较强的降亚硝态氮功能,类球红细菌和EM菌具有较强的降氨态氮作用。4种试验菌剂的调水效果排序为:类球红细菌>EM菌>复合芽孢杆菌>超浓缩光合细菌。4种菌剂不同程度提高了青虾的生长性能;其中,类球红细菌效果最为显著,其次为EM菌、复合芽孢杆菌,而光合细菌的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刘洁珠 《畜禽业》2003,(1):37-37
EM是EffectiveMicroorganisms的英文缩写,即“有效微生物菌群”。它是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发明的复合微生物制剂,是由光合菌,乳酸菌,酵母菌和放线菌等5科10属80多种微生物复合培养而成的有效微生物群。其主要特点是:组成复杂,结构稳定,功能广泛。由于EM菌剂在促进畜禽生长,增加畜禽抗病能力,去除粪便恶臭,改善生态环境方面都表现出了良好的作用,已为很多国家和地区推广和应用。1EM菌剂在畜禽业中的应用1.1提高饲料利用率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EM菌后,使体内的微生态平衡发生变化,不同功能的微生物在体内生长代…  相似文献   

17.
杨保国 《内陆水产》2001,26(10):27-27
池蟹养殖后期8~10月管理水平的高低,对提高商品蟹的产量、质量,增加养殖效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根据水温变化和池蟹生长、摄食情况,池蟹后期管理主要应抓以下几点。1水质调节河蟹喜在微碱性水中生活,池水的pH值在7.9~8.5之间。调节水质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定期施用生石灰,一般每半月施1次,每次每667米215~20千克,化浆均匀泼洒全池,既可调节池水pH值,改良水质,又可增加池水钙的含量,促进蟹脱壳。2水位深度为保持河蟹的最佳生长温度20~32℃,蟹池的平均水深以1.5米左右为好,即深水处…  相似文献   

18.
正微生态制剂是利用正常微生物或促进微生物生长的物质制成的微生物制剂,换而言之,一切能促进正常微生物群生长繁殖的及抑制致病菌生长繁殖的制剂都称为微生态制剂。微生态制剂包括:(1)单一菌类,如乳酸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等;(2)复合微生态制剂,如益生菌、EM菌等,其中EM菌一般由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等80余种有益菌种复合培养而成。  相似文献   

19.
张海琪 《内陆水产》2001,26(1):21-23
中华绒螯蟹(以下简称河蟹)俗称河蟹,毛蟹,螃蟹,隶属于甲壳纲、十足目、爬行亚目、短尾派、方蟹科、绒螯蟹属。分布广泛,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历来被人们视为水产珍品。近年来,由于天然蟹苗资源锐减,江、浙沿海部分地区大力发展河蟹的人工育苗,很大程度上缓减了蟹苗的供需矛盾。而水质是河蟹人工育苗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但随着集约化育苗的放养密度的增大,加上育苗过程中排泄物的不断积累,蜕皮量的增加,以及残饵的积累,使得水中有机污染负荷不断增加,溶氧量不断下降,pH值上升,氨氮增加,影响蟹苗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蟹…  相似文献   

20.
河蟹在蜕壳前,血淋巴中 20-羟基蜕皮酮(20-HE)含量达到最高峰——116.16±32.96ng/ml;蜕壳时降入低谷——7.09±1.39ng/ml;蜕壳后仍然很低。血淋巴中20-HE 调控着河蟹的蜕壳周期。雌性河蟹卵母细胞进入大生长期,9月份血淋巴中 17β-雌二醇(17β-E_2)出现峰值——3.62±1.11ng/ml,促进了卵母细胞的卵黄积累。雄性河蟹10月份血淋巴中睾酮(T)含量开始上升,至12月份达到 2.15±0.28ng/ml,诱导精巢发育成熟。雌性河蟹血淋巴中 20-HE 含量在5月和8月各出现一个峰值,分别为 13.15±6.99和 15.80±7.40ng/ml;雄性河蟹则在6月和9月各出现一个峰值,分别为 20.25±13.58和 14.00±9.48ng/ml。雌、雄河蟹同在2月份为全年最低值,分别为3.75±3.38 和3.68±1.78ng/ml。实验结果阐明了雌、雄河蟹 5、6月份血淋巴中 20-HE 出现的峰值与生长有关;8、9 月份出现的峰值与青春蜕壳、早期性腺发育相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